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东莞有啥好吃的特产嘛 广东东莞特产都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东莞有啥好吃的特产嘛 广东东莞特产都有什么更新时间:2023-01-25 18:19:52

一. 广东省 东莞 眉豆糕

眉豆糕的做法非常简单,是用新鲜的眉豆加上糯米粉和其它香料熬成的,上面还撒上用香油炒过的芝麻,十分可口。这道小食还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在东莞,会做的眉豆糕的人家不少,现在的农贸市场上,还经常可以看到有眉豆糕卖。做得好的不多,据说其中有独门秘方。

眉豆糕的主料是糯米,但入口之后并没有普通糯米制品那种过于粘濡的感觉,而是十分适口,一咬就断,味道则因为眉豆和芝麻的加入而变得很特别。

二.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荔枝

东莞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东莞市的地理位置是位于该省的中南部区域,海拔为30到80米之间,当地地貌症状是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7℃。是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改革开放以后,该市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东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宜果则果,林果并举,适宜发展经济林,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因为大力发展荔枝、橙柑桔等经济林名闻遐迩。光照充足,土肥水丰,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并在历史上也一直以盛产荔枝闻名。

广东省东莞市名列于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该名单是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极具权威性,广东省东莞市在名单中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同时,东莞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如今,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30万亩,品种以糯米糍、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为主,此次成为“荔枝之乡”可谓名至实归。

三.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芋蒙

芋蒙又称芋苗,爽口开胃,脆嫩鲜美,消荤解滞,是佐餐即食佳品。

芋蒙含多种维生素,特别富含人类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被誉为食物中的“肠道清道夫”。我市塘镇的芋蒙最为有名。

四. 广东省 东莞 麻涌香蕉

麻涌香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香蕉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也是东莞市水乡、沿海地区三大传统作物之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元代东莞已有香蕉生产。《元一统志》载:"蕉子,番禺、南海、东莞、清远并有,美香而甘。"明末清初屈大均记载东莞中堂蕉利村"芭蕉满海天",清嘉庆年间"蕉多出麻涌蕉利一带"可见当时水乡的香蕉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

东莞香蕉主要有大种高把和大种矮把等优良品种。大种高把在东莞种植面积最多,一般单株产10-25公斤,个别高达50公斤,为香蕉类中的著名优良品种;大种矮把,植株较短,抗风力强、蕉肉香甜、嫩滑、蕉皮光亮薄身、不易起黑斑点是适合东莞气候的传统优良品种之一。其他还有油蕉、齐尾、矮(高)脚顿地雷、越南香蕉、天宝蕉、萝岗矮把、广西高型香蕉、泰国香蕉、潮安香蕉、台湾高把、广西矮、威廉斯、海南蕉等品种。

东莞市利用其土地肥沃、温度高、阳光足、雨水多等优势积极发展香蕉业,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广试管大苗、果实套袋和保鲜等一系列新技术,生产出果大饱满、色泽鲜丽、含糖量高、品质优良的香蕉,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香蕉一直是全市水果生产发展的重点对象,种植面积占全市水果生产总面积的30%以上,其产量占80%-90%,2001年种植面积5772公顷,总产量13.23万 吨。

地域范围

麻涌香蕉产于三角洲腹地,广州、深圳走廊中部,东江北支流的最下游珠江口北部东岸珠江三角洲平原,广东省东莞市西北部麻涌镇所辖的麻一、麻二、麻三、麻四、漳澎、大步、东太、新基、川槎、鸥涌、黎滘、华阳、南洲、大盛14个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2″~113°40′00″,北纬22°58′36″~23°40′50″。面积930 公顷,总产量1.8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麻涌香蕉果梳整齐端正,果指无伤斑,皮色呈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果指长度不低于20cm,单果重不低于120g,轻摇不脱柄;果肉细滑、口感清甜、香味浓郁,可食部分大于60%。2、内在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8.5%,可滴定酸含量不大于0.272%,铁不低于0.41%,可溶性糖含量大于14.3%,每100g可食用部分含维生素C不低于6.728mg。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

五. 广东省 东莞 道滘裹蒸粽

道滘裹蒸粽用料讲究,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绿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粽叶包好,绑上东莞咸草,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制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芳香四溢,香嫩鲜美。

道滘裹蒸粽在解放前已有名气,但由于个体经营,数量较少,发展不大。1982年,道滘冠华酒家由李绍裘主持制作的道滘裹蒸粽,味道越做越好,销路越来越大,东莞华侨大厦餐厅等都成批订货,作为美点,供应茶客。粤港澳同胞作为道滘带回馈送亲朋戚友,堪称美食佳品。

“山到成名毕竟高”,道滘裹蒸粽得名并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是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选用晚造糯米、自制咸蛋黄、五花腩肉、精选绿豆、湖南莲子、上等冬菇,配以佐料蒜蓉、沙姜、回香、八角、五香粉、白糖等,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棕叶包好,加以东莞咸草绳捆绑密实,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其技术要点是配料要均匀,火侯要掌握得好,煮到6至8个小时,出炉时蛋香、肉香、米豆香溶为一体,芳香四溢,令人垂涎,食时加幼砂白糖,使人食欲大振,欲罢不能。悠悠道滘粽,粒粒水乡情。道滘裹蒸粽是道滘劳动人民创造的驰名小吃,也反映了道滘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一面。

六. 广东省 中山 豆捞

沙溪“豆捞”煮熟的汤圆放在豆粉上,爆香的豆粉粘满了整个汤圆就是一粒粒豆捞。咬一口,中间的糖水汹涌而出,有种“爆浆”的感觉,爽的很,接着是满嘴浓郁的豆香……



“豆捞”是现今流行东南亚的一种新的饮食形式。传统的豆捞吃法都是火锅的格调。而我们中山人却打破常规,把传统的火锅“豆捞”做成小吃,“豆捞”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由广东打边炉演变而来,盛行于港澳。“豆捞”,就是“都捞”的译音。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人们就会选择吃“豆捞”来映衬节日喜气,洋溢幸福的心情。因为它的含义有:捞人气、捞和气、捞运气、捞财气、捞喜气,捞起无尽的福气;天增岁月人增寿,义满乾坤德满堂!

七.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龙脑

    龙脑又名梅片,是名贵的香料和中药。其中右旋龙脑是许多贵重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六神丸"、"喉风散"的重要成分。粤北山区有许多能出产天然右旋龙脑的梅片树。(韶关)

八.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卤鹅

卤鹅

用料:狮头鹅-只,上等酱油二斤,白糖二两,盐二两,味精半两,香茅一条,桂皮六钱,川椒六钱,八角六钱,甘单三钱,丁香三钱,大蒜二条,南姜六两,肥猪肉一斤,清水以浸鹅为度。

将川椒炒至微香,肥肉切片,南姜打碎,加上酱油、白糖、八角、香茅、大蒜,加入清水,微火煮沸,制成卤汤。(川椒等香料要用纱布包成小包)

将鹅宰後去毛,清水洗净,吊起晾乾,用盐均匀地抹在鹅身的表皮和内腔,稍停片刻,放入已制好的卤汤中(卤汤以浸没鹅身、腹内灌满为度)。慢火煮约十分钟后,将鹅吊离汤面。稍凉後,放入卤汤中再慢火煮十分钟,又吊离汤面。此为使鹅身内外受热均匀,又使其容易着色,卤成後色泽光洁腊艳。最後,将鹅再放入卤汤中,熬煮约二小时左右,中间要将鹅身翻转数次。卤熟後,捞起晾凉,才可切块装盘,并匀上适量卤汤。如在鹅身还热时就切块,会因肌肉收缩难看。

近年来,生产发展,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卤鹅摊星罗棋布,食者甚众。每逢四时八节,市井常有代宰代卤的摊档,路旁摆满大锅大鼎,充满过节气氛;平时宴客,人们总喜欢端个盘子,到市场剁盘鹅肉,配上几条青翠的芫荽,调碟蒜泥醋,蘸着吃,其味无穷。

九.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米糍

民俗小食。流行于澄海市隆都及莲阳等地。以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

这样制成的米糍,历来以隆都的最为闻名。

还有一种莲阳等地出产的米糍,不加馅,只用上述糯米粉软体捏成圆粒状或圆扁状的一口大小的团块,外楷撒芝麻油和芝麻花生糖粉。两种米糍皆香、甜、柔、滑。

十. 广东省 潮州 潮州木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这项技艺主要流行于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莲上村、西都村,同时波及饶平、汕头、潮阳、揭阳、揭西、普宁、陆丰、大埔、五华、兴宁、梅县等县市和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

潮州木雕始于何时不得而知,现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潮州许驸马府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其建筑装饰木雕亦以“草尾”为主。由此可知潮州木雕唐宋时期即已存在。至明清两代,潮州木雕技艺臻于完美。明末,石窟艺术基本停顿,各大寺院多制木雕佛像及佛器、案几的木雕装饰,出现多层镂雕技术。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皆以多层镂通为特色,不少木雕以金箔贴饰,以黑漆或五彩烘托,前者称“黑色装金”,后者称“五彩装金”。也有采用“本色素雕”的,为的是达到质朴无华的效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十三年的潮州己略黄公祠,祠内各处梁柱多饰以龙、凤、狮等祥瑞动物,展现了潮州木雕的各种表现技法,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民国初年,潮商崛起,兴寺庙、建祠堂、置豪宅成风,在此背景下,木雕艺人利用东南亚红木创作出“红木方曲”、“如意屐”等,形成精致、端庄、华贵的木雕新风格。

潮州木雕多以坚韧度适中的樟木为材质,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浮雕、沉雕、圆雕、镂雕、通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珑,层次丰富。在一件雕刻上,潮州木雕常以“之”字形布局构图,利用山水亭阁将曲折、连续的故事巧妙地分割为不同画面,做到人物繁而不乱,情节生动有序。因考虑观者的视线,置于橼梁高端的木雕装饰往往将人物某些部位适当夸张,如眼部加深、鼻子加高、口部突出等,抬头一看,恰到好处。在构图处理上,潮州木雕不是模仿中国画,就是仿照戏曲舞台,其特点是在一个木雕面上将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同时表达出来,其叙述方式有所谓的“径路”(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处理人物活动的脉络)。潮州木雕的装饰设计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门,门被分出顶横肚、枋栏、门窗、企肚、中横肚、大肚和下横肚等装饰部位,各部位装饰所用题材、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除建筑装饰雕刻外,潮州木雕尚可制作神亭、神轿、进盒、宣炉罩、烛台、果碟等神器装饰。其雕刻形式大体分沉雕、浮雕、通雕和圆雕几种。由于分布地区广泛,出现了地方性的风格差异。仅就潮汕、兴梅地区而论,潮汕地区木雕布局繁复、结构严密、精细纤巧,以表现连续性情节见长;兴梅地区木雕刀法简练、人物不多,以突出主要故事情节为特征。清末潮州木雕行业中曾出现过奇才黄开贤,以高超地技艺为潮州木雕赢得了声誉。现代传承这一技艺的著名木雕艺人有张鉴轩、陈舜羌等,张鉴轩认为潮州木雕技艺可归纳为“匀匀、杂杂、通通”六个字,“匀匀”指虚实中主次分明,“杂杂”指要有层次又要有穿插,“通通”指镂通剔透。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潮州木雕失去了原先的依存条件,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神龛、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所以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渐减少。另一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尤其不愿从事这项工作,这导致潮州木雕陷入后继乏人的境地,亟待抢救、扶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