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猪尾巴猪蹄是河南特产吗 河南最有名的猪蹄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猪尾巴猪蹄是河南特产吗 河南最有名的猪蹄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2-04 02:45:42

一. 云南省 玉溪 元江县 元江猪街茶

元1街茶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那诺乡猪街村的。猪街生态茶具有清凉爽口,醇香回甜,提神解暑,生津止渴,久泡不淡,不起茶垢等特点。

猪街在元、明、清时期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通达元江军民府管辖的江城上、下勐乌(现已归属老挝,是十二版纳地之一)的必经之路,也是江城、易武茶马帮进入内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战略位置的重要,明、清以来一直派兵把守驻扎,营盘因此而得名。据猪街二掌村李氏公祠记载:清同治二年二掌村人李氏前往茶山运种回家种植,试种成功,获利颇多。由于利益巨大,猪街、元江小羊街、红河大羊街(原为元江所辖)一带迅速形成了规模种植。晚清至民国时期,仅猪街的营盘村、水井、二掌三个自然村的汉族就先后有十多个经营茶的茶号。茶叶最兴盛时,当地一带的种茶面积曾达到上万亩,在此时期二掌村的李氏家一姓就开办了两个茶号“德盛祥”、“隆盛祥”,同村的张姓人家也家族合办了“协和昌”茶号,后来从石屏迁居于此的何祖恒办了“常春号”。不到几年即在二掌成了首富。

民国初年,元1街茶曾参加全省的“赛宝大会”获金奖,猪街茶在昆明也颇有名气。解放初期,云南省茶科所成立,为发展云南茶叶生产,选育良种、收集育种原始资料库,猪街茶产地被列为云南省茶叶重点调查区域之一。云南省著名的茶叶专家肖时英、张木兰夫妇就曾在1954年、1959年两次到元1街考察,收集了资料标本、茶籽并鉴评了猪街茶。“元江糯茶”就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在那个时期上报国家的。 由于猪街生态茶生长于高海拔的哀牢云雾山中,周围数十里无任何工业污染,哀牢山冷空气与红河谷湿热气流在这里交融,常年云蒸雾绕,烟波荡漾,独特的气候特征孕育了品质上乘的猪街生态茶。猪街生态茶具有清凉爽口,醇香回甜,提神解暑,生津止渴,久泡不淡,不起茶垢等特点。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茶叶品质较好,倍受世人青睐,曾作为朝庭贡品。当时的种植规模达5000多亩。现仍有茶园1800亩,年加工干茶10吨左右,主要销往昆明、东北及沿海地区。

二.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新兴花白猪

新兴花白猪因其头、背、耳、尾有大片黑、白分明的花斑而得名。早在明洪武年间(1369年),新兴县已开始饲养花白猪,后普及全县。据1948年《新兴县志》记载,“邑多花猪,鲜为白者,人多畜之,视为家庭副业,每年远销肇庆、广州等地,数达万余头。其肥美它处者殊不及,故其价亦昂。”

新兴花白猪的生长具有早熟、抗病力强、耐粗饲、产仔多、母性好、易育肥等特点,且猪肉皮薄、肉嫩、味美,是广东省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三. 浙江省 衢州 衢江区 三元猪

衢江区三元猪以肉瘦膘薄而著称,不但营养足、口味好,而且非常宜于加工成肉类制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福建、广州等沿海省市客商皆慕名而来收购。′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授予“衢江区三元猪”名牌产品称号
“衢江区三元猪”是“杜长嘉”等三元杂交猪的商品名,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瘦肉率高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并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生产“衢江区三元猪”为特色的衢江区养猪业,充分发挥品种、规模、技术、市埸等优势 , 通过扩总量、上规模、创名牌、强服务,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使全县的养猪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 ,1998年“衢江区三元猪”饲养量达 105.84 万头 , 出栏商品猪 69.92 万 头 , 养猪业已成为衢江区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衢江区三元猪”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为提高其商品化水平 , 衢江区畜牧兽医站制订了严格的三元猪质量标准和饲养规范技术 , 对三元猪的品种、体型外貌、重量标准、防疫标准作了具体规定 , 并在养猪户中大规模进行三元猪系列标准技术应用示范 , 对生猪从饲养到出售实行标准化管理。质量标准规定 : “衢江区三元猪”是以杜洛克公猪为父本与长嘉或长金等二元母猪所生的后代 , 具有三元杂交猪体型体貌 , 头较小 , 耳中等大小 , 耳尖半垂 , 驱体较长 , 臀部丰满 , 四肢粗壮结实 , 毛色光亮 , 健康活泼无疾病。中猪个体重 35 ─ 40 公斤 , 饲养日龄 90 ─ 100 天。育肥猪个体重 90 公斤 , 饲养期 150 ─ 160 天。胴体瘦肉率在 55% 以上。严格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及副伤寒免疫注射。对符合三元猪免疫质量标准的猪 , 在耳部钳挂专用耳牌标记
为加快三元猪发展步伐 ,1997 年 , 衢江区成立了三元猪产销协会 , 协会在技术上、业务上受县畜牧兽医站的指导。县畜牧兽医站在完善技术推广三级服务网络的同时 , 加大工作力度 , 努力抓好良种引进与繁育体系、饲料加工供应体系、防疫灭病体系、运销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 , 县里已建立了 5 个育种点 , 良种公猪、母猪的比例达到 90% 以上 , 其中纯外血母猪占母猪总量的 20% 左右 , 一个优良的繁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 , 一个以国有、集体、个体相结合的饲料供应网络也已形成。为提高防疫质量 , 生猪防疫挂耳牌也已在全县推开。生猪经纪市埸得到了规范。由于质量可靠 ,1998年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展评会上 , “衢江区三元猪”被评为金奖产品
目前 , “衢江区三元猪”已在本省及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 20 个特约经销点、 80 个信息网点 , 仅上海一地 , 年销售“衢江区三元猪”就达 10 万头。为进一步规范市埸 , 优化购销环境 , 保障饲养户和外地客商的合法利益 , 衢江区在杜泽、莲花、云溪、后溪、廿里等 5 个乡镇建成了生猪交易市埸 , 日成交量可达 1.5 万头 , 市埸内可为客户提供吃、住、行、收购、结算、检疫、车辆消毒、运输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县里还承诺 , 对收购挂防疫耳牌标记的生猪 , 自起运之日起二十天内发生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死亡的 , 经鉴定属实 , 参照《衢江区生猪免疫标证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衢江区三元猪”由衢江区畜牧兽医站、衢江区三元猪产销协会负责经销
( 衢州)

四. 辽宁省 锦州 北镇 北镇猪蹄

“熏猪蹄”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1824年—1850年)。

当时北镇城里有个杨姓父子三人经营的小肉食店。父名不详,长子杨俊青,次子杨汉青。他们对熏猪蹄很讲精工细作,调料得当。除使用老汤、香油、精盐、八角、花椒和生姜外,还涂以白糖熏制,使猪蹄色味俱佳,远近闻名。

“熏猪蹄”风味独特,做工考究,富含矿物质、胶蛋白等多种营养成份,是闻名全国的地方传统风味食品。曾获中商部、辽宁省人民政府优质产品,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组委会标志产品,辽宁省食品工业协会优秀产品,1985年工业新产品开发成果展评组委会优胜杯金奖,1985年农业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优秀奖,中外名优产品国际博览会金奖,辽宁省人民政府名牌产品。

五. 河南省 许昌 襄城县 王洛红烧猪蹄

王洛红烧猪蹄是襄城县一道名吃,它历史悠久,制作讲究,色泽鲜艳,味道纯正,而且闻名遐迩。据传,春秋时期周襄王避难经源(现襄城王洛处),王妃在路旁店铺生一王子,故赐名此地为王落子店,后又改名王洛。当时,百姓曾以猪蹄炖汤供奉王妃食用,滋补身体。此后,王洛猪蹄盛名,并逐步传承至今,但制作程序及配料经逐步改善,形成了独具特色,迥然不同的美味佳肴。

长葛市正宗宋氏王洛红烧猪蹄成品呈酱红色,晶莹发亮,烂而不散,肥而不腻,甜香可口,使人常吃不厌,是增强营养、舒心开胃的良好美食,产品行销周边县市。

正宗宋氏王洛红烧猪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所用配料、色味酱类多而俱全。仅配料就有草果、肉蔻、大小茴香、八角等48种之多。色味酱也有麦酱、果酱、海鲜酱、杂铁酱等。

正宗的宋氏王洛猪蹄的关键还在于最后焖炖的老汤,由于老汤保留常用,熬炖次数又多,汤呈胶质状,加之用料原故,即使夏天也不招蚊蝇,不变质变味。用其它汤水,1公斤生猪蹄能炖出0.6公斤熟蹄,而用这锅老汤,1公斤生猪蹄能炖出0.9公斤熟蹄,并且熟烂而不变形。

宋氏红烧猪蹄不但浓香可口,味美异常,食后使人思之再三,而且猪蹄内含胶质,有极强的美容成份,常食之,可使面部皮肤细腻、光亮、红润。同时,宋氏红烧猪蹄以药理配料,具有健脾、健胃等多种功能。

六. 西藏 林芝 工布江达县 错高藏香猪

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错高镇错高村位于西藏林芝“巴松措”湖东北端,背倚雄奇陡峻的雪山,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藏香猪是错高村所在的林芝地区的,因放养在山林之中,常年食用丰富的野生植物和藏药材,所以体型娇小,营养价值高,而且肉质鲜美,不油腻,市场上广受欢迎,供不应求。由于长期在高海拔的野外放养,藏香猪的体格健壮,嘴尖头长,蹄细骨硬,善于奔跑,心肺功能特别发达,具有极强抗病力和抗寒力,成年藏香猪大都自然生长两年以上。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 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被称为“高原之珍”。

藏香猪作为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其烹饪方法已被列入西藏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并已申报第二批西藏自治区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正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据介绍,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错高乡的藏香猪质量最为上乘。作为藏香猪最集中的地方,在2012年去西藏拉萨、林芝等地酒店、饭馆吃饭的客人,大都会点一道叫“藏好”藏香猪的菜肴,其鲜美的口感常常让食客赞不绝口。

七. 北京市 西城区 北镇熏猪蹄

产于北京。

清朝道光初年。北镇城内有个杨老汉带着两个儿子做加工肉制品的生意。开始他们经验极少,对猪蹄的制作只限于用花椒大料作调料,一般的烀制,销路不畅。后来用老汤、香油、酱油、盐、八角、花椒、生姜做调料,经过烀制后再用白糖熏制,这样加工的猪蹄,不仅色泽好,而且味道适口,杨家的熏猪蹄很快就名扬全城,后来用松香拔毛、喷灯烧毛等新技术,在原调料基础上,又增加了肉桂、陈皮、丁香、茴香等中药做调料。使猪蹄具备了香气浓郁的特点,使北镇烹猪蹄更胜 经过选料、拔毛、喷烧、修割、投料、煮沸、熏烤、涂油。五香气味浓郁,色泽枣红肉质雪白,皮筋熟嫩,咸淡适口,油而不腻。

八. 安徽省 阜阳 皖北猪

皖北猪产于安徽省的阜阳地区。皖北猪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阜阳、涡阳、蒙城、颍上等县。淮南、淮北、蚌埠、定远、芜湖、马鞍山等地也有饲养。此外我国广东、江苏、黑龙江等省的部分县也有引进。

生长环境:阜阳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是一个以旱粮为主的农业大区。该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08~222天,粮食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红麻、烟叶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养猪提供了物质基础。

外貌特征:皖北猪体型中等大小,被毛全黑色。头轻秀适中,耳较大且下垂,嘴筒长而直、额部有菱形皱纹。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腹部较大而不下垂,腿臀部较丰满,体质结实。07对以上,排列整齐。

品种性能:皖北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210公斤,成年母猪为170公斤。皖北猪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的特点。但具有皮厚、骨粗的缺点。

九.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苗乡猪血肠

此道风味菜香辣可口,耐爵,回味悠长,满口留香。吃了还想吃,久吃不厌,真是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有兴趣的可到苗乡一走,便可吃到正宗的风味榔棒。

配料:

糯米、猪血、猪大肠、胡椒粉、五香粉、鸡精、味精、花生油、食盐等。

制作方法:

1、先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两小时捞起,后用蒸笼隔水蒸熟,待冷却后,每公斤加入胡椒粉、五香粉各5克;花生油、精盐、味精、鸡精适量;每5公斤糯米加入1.5公斤猪血,搅拌均匀用容器装好待用。

2、将调好配料的糯米酿入洗净的大肠内,大肠一般以2尺长一段为好,再用棉纱线扎紧,在扎紧时注意不要给撑破,可用针扎大肠透气防破。

3、后放入约80度开水中烫熟,注意破裂,可用针扎气泡出来防破,捞起即可食用。

4、食用时用菜刀将榔棒切片装盘即可。

5、如果晾干15天更好,晾干的榔棒洗净表皮,切片用油煎香起锅,用适量油倒入辣椒、生姜、老蒜、西红柿、生抽王调好,再倒入榔棒文火焖入味起锅。

十. 河南省 驻马店 汝南 汝南瘦肉型猪

汝南瘦肉型猪是解放后培殖的新品种,这种猪具有生长迅速、体型美观、抗病能力强、耐粗饲等优点,在汝南为中心的豫南广大农村普遍喂养,深受欢迎。它的显著特点是:胴体瘦肉率高达60%以上,瘦肉肥嫩,味美色鲜,在国际市场上颇负盛名。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每头约比其他类型的生猪多换30——40美元的外汇。汝南平均每年出口近十万头。1983年5月,经国家外贸部门评比鉴定,生猪质量居全国第一。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汝南人民在国家的扶植下,就开始把引起的外种猪做父本,与本地母猪杂交,初步显出优势,从而坚定了人们对生猪改良和选育的信心。六十年代,汝南被国家定为“生猪外贸基地县”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在原有改良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长白、英大白等猪种,进一步进行杂交、选育、改良,加大了猪的体尺,提高了瘦肉率。( 驻马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