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500左右河南特产 河南特产排名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500左右河南特产 河南特产排名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01-26 12:05:20

一.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黄酒

西峡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94年以前,石龙堰黄酒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家人及亲朋饮用。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对老品牌进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扶持“一村一品”时,经镇、村研究决定,石龙堰黄酒厂又在本镇北堂村上营组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

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原名石龙堰乔氏黄酒厂,成立于1995年,位于县城滨河大道北段东侧,占地6003平方米;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16人,技术人员9人,业务人员24人,财会人员5人。

公司以当地大米、红小米为原料,研制生产黄酒系列。目前,已研发生产老黄酒、新型黄酒酒娘2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年产量880余吨。2001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石龙堰” 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酒(饮料)、酒精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0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了“别公堰”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1年7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老君洞”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

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石龙堰黄酒被西峡县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乔永峰被确立为传承人;公司正在继续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资格)对老品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政府的支持下,石龙堰黄酒厂又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2011年7月,在西峡县石龙堰乔氏黄酒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

二. 河南省 洛阳 新安 新安烫面角

传统风味小吃新安烫面角,创制于民国三年(1914),已有80多年历史。时有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由于配方科学,制作讲究,所制烫面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鲜香不腻,味美可口,时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任老大故世后,王金斗改字号为“老王烫面角”,其子王德法承袭父业,使这一风味小吃得以发展。1980年,王德法曾应邀赴郑州传艺。

至今,洛阳、郑州等地都有专营“新安县烫面角”餐馆。近年,新安“方记烫面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风味更佳,1986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洛阳市名小吃”,并于1993年应邀参加北京迎“亚运”美食节,受到广泛赞誉。

其做法是:精选胛臀处的鲜猪肉,肥瘦适量,剁肉成末,加多种调料与原汁肉汤搅成馅;再用鲜开水把面烫好,擀成皮,包成状如新月的面饺,上笼清蒸10分钟即成。

制作工艺:若把烫面角做到角软皮紧,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时,那就达到最高境界了!

选用材料:精白粉作皮,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

特色传说:创制于民国三年(1914),已有80多年历史。时有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三. 河南省 郑州 巩义 候地小米

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物质。用其熬粥,气味清香,入口绵黏,口感极好。( 巩义)

四.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遂平县 河南冬桃

产地:中国河南遂平。

特点:果实较小,色黄白或略带红晕,肉细皮薄,不易剥落,汁水较多,味甜度一般,肉质硬脆。冬桃成熟晚,肉细,核小、水分多,香甜可口,又耐储存。


五.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丹参

方城丹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方城古称裕州,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250公里桐柏山脉与400公里伏牛山脉交汇于此,在其境内绵延1000余公里,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使方城成为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境内现存野生中药材品种达800余种。

丽山奇境育异草,道地丹参香四方。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民间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赞誉。

方城丹参,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检验:丹参酮Ⅰ含量为1.182%,隐丹参酮为1.9235%,丹参酮ⅡA为0.6503%,丹酚酸B为9.9214%,丹参素为2.4%。1991年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裕丹参被确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获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验,裕丹参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标准,丹参酮IIA含量在0.60%以上,超过《药典》规定标准的2倍。1991年荣获张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3年9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003年9月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研究的《无公害仿野生裕丹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荣获南阳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奖。

据史料记载,方城丹参己有2000多年历史,因方城古称裕州,故名裕丹参,早在汉代已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据《名医别录》记载:丹参生桐柏山川谷,此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方城位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交界处,是淮河支流的发源地。早在明清时期裕丹参就远销广州、上海、武汉及东南亚国家,在民间流传着“丹参工、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之留洋”的歌谣佳誉。

为把裕丹参这一事业做大做强,2001年方城县把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草药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决定对12个山区乡镇实行封山育参,保护野生资源,严格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和《裕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建立种苗基地500亩,种植裕丹参3万亩,封山育参15万亩,使裕丹参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方城县在产业发展之初,就把裕丹参的深加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华丰中药材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高、中、低档裕丹参保健茶和生命抗氧化剂等系列降脂降压保健产品。

六.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汝瓷

汝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汝瓷”烧造地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烧造“汝瓷”主要原料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 “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相关历史记载资料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七. 河南省 洛阳 嵩县 阎庄花生

阎庄花生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阎庄镇的。嵩县阎庄花生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

阎庄镇是豫西花生种植大镇,全乡花生种植面积15000亩,年产花生2226吨,从事花生收购、加工的企事业达100多家,花生畅销省内外,成为知名品牌。

八. 河南省 郑州 巩义 西义兴卤肉

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北山口镇的特色美食。西义兴卤肉是“河南省十大名吃”之一,肉香烂不腻,久负盛名。

西义兴聚百年卤制之经验,积传统美食之精髓,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在保留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添加补养人体所需的名贵药料,研发出营养、美味、卫生、放心为宗旨的卤制技术,精心生产出各种优质卤肉制品。

西义兴肉食采用祖传秘方与精湛的制作技术,并不断创新,使肉食产品色泽鲜亮、品质细嫩、肥的不腻、瘦的绵香、营养丰富、多食不厌。西义兴肉食能够经得起历史的传承和市场的考验,不仅依靠祖传的绝秘配方,还坚持一整套严格的工艺流程,他们特别重视原料的选购,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是挑选肥瘦均匀的鲜肉。

其工序为:

去脂——把肥肉、肥油剔掉,分割成一斤重左右的小块,用干净的深井水清洗。

烤烙——洗后烤烙,把肉皮上或猪蹄里的脏毛杂物烙净。

细洗——烤烙后再细致清洗。大肠、肚子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需先用白矾、食醋反复揉搓、清洗。干净后热氽去掉白膜,再清洗。

整形——把切割的肉块用细线捆扎。

卤制——捆扎好的肉块放入充满神奇配方的卤汤锅里卤制,炉火不能大不能小,火候不能长也不能短。

分类——出锅后进行分类销售和机械真空包装成箱。

九. 河南省 鹤壁 盘砚

又名天坛砚,产于河南济源。相传,天和地是盘古开辟出来的,很久很久以前,他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为了一个巨人,过了十八万年后,他踢破了蛋壳,出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了日月星辰、花鸟草虫,万事万物。他出世时踢破的蛋壳,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制成了不渗水的砚台,就成了当世著名的“盘砚”。盘砚始制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有十二个世纪的历史。砚石产于市境内王屋山的盘谷寺周围。清乾隆皇帝作了《盘谷考证》以后,“盘谷砚”就闻名于世了。盘谷的砚台,石质细腻,坚而不脆,光滑润泽,琢成砚台后,发墨快细、湿润性强,不损毫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