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城阳谷有什么特产吗 阳谷十大特产礼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城阳谷有什么特产吗 阳谷十大特产礼物更新时间:2023-02-05 23:17:06

一.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木雕

阳谷木雕,是创始人王传成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大胆创新,独创了风格独特的景阳木雕。其作品大多取材于水浒故事和本地民俗风情,纯手工作品,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造型生动稳重,淳朴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王传成是阳谷文化家具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聊城市政协委员、阳谷木雕创始人,他创作的大型木雕价格在10万至上百万不等,另外还有木板画、樟木箱、木制工艺品。

二.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王金亭炖鸡

郭店屯位于阳谷县城东北22公里.世传,此地亦是古代行军屯兵处,故此称村名为:"过店屯"后讹为郭店屯。据考,明初洪武年间,刘、周等姓从-迁此定居。由于此地是聊城至阳谷,堂邑至阿城,沙镇至七级的道口,居民多开店铺为过往路人提供住宿饭食为生计。

清末,王氏祖先因躲避战乱迁居于郭店屯。因祖传厨师技艺,也以开设饭铺客栈为生计,“王家店”在当时就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店铺之一。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王德茂先生烹制的鸡肉味道鲜美,人品厚道而深受过往路人的赞誉。七十年代,将烹鸡技艺传授于三子王金亭。王金亭先生在继承祖传烹鸡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掘民间传统,结合运河地区风俗创制了“王金亭炖鸡”。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三.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清真宴

临清回民现有1.6万人,大部分居城区,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军临清,回兵营土兵爱这里民风淳朴定居于此,二是运河开通,回族同胞来临经商定居,三是部分汉族人皈依回教。数百年来,临清回汉两族团结友爱,相亲相助,共同创造了临清的繁荣。

伴随着临清繁荣,以“两把刀”闯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纳南北厨艺,形成高档宴席、特色小吃相结合、适合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饮食体系,成为临清运河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菜十二道

1、醋溜肝尖:马本斋是近代著名的回民将领,曾在临清、莘县一带抗击日寇,使敌人闻风丧胆。平时,他喜爱吃的菜肴就是醋溜肝尖,意寓和朋友肝胆相照,抗日到底。

2、扒口条:扒口条是回民的特色菜,因为选料精致、烹饪考究,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3、烤羊腿:烤羊腿是传统的清真名菜,从烤全羊演变而来。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明清时期,波斯商人往来于运河之上,犹喜食此种吃法,竟将此菜引至波斯国。

4、蒜爆肉:现代医学证明,“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临清的清真名菜蒜爆肉有力佐证了临清人讲究营养的生活方式。此菜的烹饪技艺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和明代记载清真菜肴的书籍《事物绀珠》等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至明末清初,为社会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5、芝麻羊肉:明代有一钦差大臣来临清视察钞关税银征收,在马祥兴洪兴楼预订了“八大八小”规格的筵席。后厨做到最后一个酥炸羊肉时,发现食油将尽,上街采购已来不及了,厨师情急生智,把羊肉粘上芝麻,用油少许,煎制后端上桌,不料非常受欢迎。后来,芝麻羊肉成了清真斋名菜。

6、炸素鹅脖: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听说临清中和园的素鹅脖很有特色,便微服前往。当康熙皇帝品尝一口外酥里香的素鹅脖后说:“此鹅脖非彼鹅脖也,味道鲜美极了。”从此,临清素鹅脖名声大震。

7、炝羊蹄筋:此菜用临清山羊蹄筋,辅以济美酱园调料制成,晶莹剔透、脆嫩爽口、富含胶质、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

8、西芹拌虾仁:永乐园是临清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饭店。第一任掌柜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人清白,做事本份,买卖公平。每逢家人喜庆或节日庆祝,他总是亲自到卫运河打捞青虾,到菜园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下厨烹饪。此菜入口清爽,营养价值高,深受回汉民众喜爱。

9、捶鸡面:为清真特色菜之一。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10、炒鸡丝:1994年,我市回民厨师刘志广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族厨艺大赛,他按传统工艺制做的炒鸡丝和捶鸡面、炸素鹅脖、扒肉条获大奖。炒鸡丝称为临清保留菜肴。

11、醋椒鱼段:明洪武元年七月,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临清,偶感风寒,身体虚弱。回兵营为他做出醋椒鱼段这道菜,常遇春食用后,食欲大开,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他称醋椒鱼段为开胃菜,能强身健体。于是,这道菜在临清及运河沿岸其他城市名扬数百年。

12、鸡蛋松:为一道甜菜。味道鲜美,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二、小吃

水爆肚: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炖全羊:临清地方特色小吃。回民小本经营者,用挑子一头挑热锅老汤,一头挑木柜盛放的熟羊下水,可供客人随意挑选入锅,热后食用。在河边、路口经营,常至深夜。冬夜寻着昏黄的灯光,迎着扑鼻的香气,喝上一碗滚烫的全羊汤,真有说不出的舒坦。北京炖羊杂即临清炖全羊,为临清人初始经营。

三、汤六道

1、羊肝名目羹

食羊肝可以名目,加上临清汤特有的风味,此汤既有营养又味道独特。

2、冬瓜四宝:用冬瓜、虾仁、海参和蟹肉切丁熬制,汤汁肥美,入口醇厚,富有营养。

3、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4、萝卜鱼汤

又称秀才双清汤,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5、酱闷豆腐

将闷制好的豆腐切成条状,加以佐料制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6、黄瓜杏仁汤

黄瓜切丝,加入杏仁,绿白相间,汤清见底,清香满口,味美、清火、去油腻,为宴席上不可缺的清口汤。

三、主食

1、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先生犹爱食之。

2、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3、烧饼夹肉:为临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在烤熟的烧饼内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炉稍烤一会儿,味道更好。其特点是皮酥肉香,口味浓香。

4、锅贴:“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康庄挂面

鲁西北空心面,又称挂面、坠面,因面条纤细均匀、根根空心而得名。始产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的原产地是临清市康庄镇的东马厂村,后来扩展到附近的郭池村、端丁村。其制作工序复杂,技术性强,须把好和面、醒面、切条、盘条、搓条、醒条、上签、坠面、拉拽、晾晒等各道工序的质量关。先用优质面粉加盐及水和面(10斤面粉加盐0.1-0.15斤,冬春多些,夏秋少些),加盐的目的是增加面条的韧性和味道。然后揉面,揉面采用折叠式,即用手折起面的边部往中心叠压。经过反复叠压,最后达到面团柔软光洁为佳。面和好后盖一湿布,置于温暖处醒面0.5-1小时,用刀切开面团,面团上会出现分布均匀的小孔。再将面轧成圆饼形状,厚3-4厘米。接着用刀沿边转圈将面饼切成3厘米宽长条,在面案上反复搓揉,至大姆指般粗细时,将其一圈儿一圈儿盘在备好的大瓷盆中,再用潮湿的白布盖好醒面。放入醒面池内醒条0.5-1小时,然后将醒好的粗面条搓成竹筷粗细,交叉循序盘挂在两根竹签上。注意这道工序是最后面条粗细均匀的关键。然后,将带有面条的竹签置入专门砌制的地上暖窨中醒条,大约1小时出窨。在暖窨中时,面条会缓慢的自动下坠,使得面条变得稍细。将醒好的面条放到2.5米高的条架上,用两手轻拉搓条下端的竹签,轻拉慢坠,便成为头发丝般细的空心面。拉好的空心面,要悬于室外带有插孔的2.5米高的条架上晾晒,以不垂地为宜。晾干后收屋,平放在约2.5米长、1米宽的案板上,用带有把手的弓状压尺,取齐,用长条切刀切割成长条。具体长度依照喜好而定,超过15厘米的,便可以称作长寿面。如果要销售,还要用干净的、比面条稍窄的白纸封起来,放入专门的包装箱等待售出。

鲁西北空心面的食用非常方便。鲁西北空心面放入沸水后,开锅即可出锅。如果条件不足,也可用开水直接泡食,是再方便不过的即食面。且出锅后不粘不稠,盛在碗内兑少许面汤,用筷子挑起面条又不见汤,汤随空心走。食用时配以香油、香莱、食醋、味精等辅料,柔软滑爽,营养丰富,极易消化,还最适于老弱病者及产妇食用。

如果你来到临清,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滑爽绵软的鲁西北空心面,那白皙的面条、微黄的芝麻油、翠绿的香菜、加醋后呈巧克力色的面汤,单就颜色就会让你垂涎欲滴。如果再配上发面烧饼和临清济美酱园的小菜,保证能让你胃口大开、一快朵颐。吃后也将会回味无穷!

现在,鲁西北空心面已经远销国内各大城市,还出口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地,深受人们欢迎!

五.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聊城吊炉烧饼

聊城吊炉烧饼选用精细面粉,将发面和死面按比例兑好,揉成长条,经过搓瓤、抹油、捏褶后卷起,再用死面做饼皮包起来,搓制成马蹄状,蘸上糖稀,芝麻,放在特制的吊炉隔火烤制。那吊炉上下两层,上层用劈柴火,下层用木炭火,吊炉用杠杆原理,可升可降,便于操作。制作的烧饼焦而不糊,外皮酥脆香甜,内里厚实筋道,再加上金黄的颜色,马蹄的造型,将平常的百姓小吃,营造出了别致的情趣。

六.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小笼烧麦

小笼烧麦

临清的“小笼烧麦”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精美面食。一笼烧麦30几个,如莲花瓣式排列,在外型上成石榴嘴形,既有别于北京“一条龙”的“大麦穗”烧麦,也和天津“荷叶皮”烧麦不同,馅有羊肉、牛肉、肉三鲜、蟹肉之分。现在大多以羊肉为馅,但不腥不膻,再蘸以双醋、香油,令人百吃不厌。

七.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尹阁下凡肉

尹阁下凡肉

什么是“下凡肉”?实际上是猪下水的巧做巧吃。

临清有名的是哪家的?临清运河南岸李廷早家做下凡肉已是四代祖传手艺,因其风味独特,物美价廉,人们相争购买,后来大家名副其实地叫它是“下饭肉”。这“下饭肉”再配着压杠锅饼同吃,其味道越嚼越香,越品越浓。

八.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寿张肉旋子

“寿张肉旋子”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寿张北街李家,现由李家第五代传人李德全制作。操作工艺仍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做工别致,与众不同,选用上等嫩羊肉经手工剁制成馅。和面随季节调制面团,将和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再擀成“舌形”面片,先抹一层油,再抹上馅,两手从窄向宽处卷好再用两手朝相反方向拧压成旋扁形,再擀成直径七寸、厚三分的饼,这样做,层次多如旋状,故名“肉旋子”。把做好的旋子饼放鏊子上两面烙微黄,再放平底锅内炽烤,平底锅内放入枣大的砖球进行传热,烤至两面金黄凸起即可。其特点:黄中透红,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别有风味。

九.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泥哨

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阳谷哨,原名“咕咕虫”,用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应是从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阳谷哨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7—10个孔,音域广,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动听。

阳谷哨,是一种利用我国北方各地普遍出产的“胶泥”(黏土)制作而成的一种“圆葫芦”状,类似于中国古代乐器“埙”的一种民间乐器。“阳谷哨”与“埙”的不同之处在于,“埙”的吹奏孔是在顶部的一个简单的圆孔,吹奏方法较难掌握,而“阳谷哨”的吹奏孔则型同“哨子”的嘴,扁长且有一个圆形的风口,吹奏省力,老少皆易。这种既象“埙”又似“哨”的民间乐器,因其发明者李保正是山东省阳谷县的一个农民,故而,在1953年,被原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音乐家们定名为“阳谷哨”。李保正1952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到北京,受到中国音协副主席查阜西同志、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杨大均教授、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张赵沨同志等专家指导帮助,特别是届时了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通货子,经他介绍推荐,李保正到中央美术学院陶瓷附属厂试验制作瓷哨,北京市文化处还派专人交李保正识谱。配制成功后,李保正把改良后的阳谷哨赠给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的各地音乐家们,阳谷哨从此吹响全国。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阳谷哨销往冀鲁豫及东北三省各地,深受人民喜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随着时间推移,现代科技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阳谷哨逐渐遭受冷视。1980年,国家对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阳谷哨被市县文艺工作者系统整理后,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乐器曲集成(山东卷)》、《中国民歌曲集成(山东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阳谷哨能吹奏的小曲有山东民歌《送情郎》、《四贝上工》、《十杯酒》、《二姑娘要陪送》;山东民间小调《卖饺子》、《锔大缸》、《斗鹌鹑》;山东民间戏曲曲牌《四根弦大原版》、《大梆子原版》、《大梆子开门》、《秧歌舞》等曲调。

二OO二年起,阳谷哨第二代传人辛福春带着阳谷哨,连续参加了五届“聊城市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并获得第五届旅游节民间绝活现场制作并吹奏演艺大赛金奖。2006年5月18日至21日,阳谷哨参加了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同年6月13日至15日,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和6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山东省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河南、山东等地客商纷纷订制货物,阳谷哨也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历史起源

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同其它乐器一样,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发展的。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猎时发现,若对准石榴星上用来系绳索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野兽的鸣叫声,古人就用它来吸引野兽,这大概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形了。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埙,一个是7000年前我国浙江杭州湾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一孔埙,另外两个是我国西安半坡村母系社会遗址出土的。其中一个只有吹孔,另一个除吹孔外,还有一个音孔,能吹两个音。这两个埙大约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埙逐渐发展,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可以吹出七声音阶。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外形特征

“阳谷哨”与埙类似,阳谷哨形如雏鸭,阳谷哨的创制人李保正,1921年出生于阳谷县四角棚乡大碾部村,自幼喜爱笛、管、哨之类乐器,常用粘泥制成可吹的长短不等的哨管。上个世纪40年代,李保正在哨管的基础上,参照唢呐、笛子的形制,改为六孔、并做一扁嘴,后又改为七孔和一风孔,即成为阳谷哨的原始模样。由于这种既象“埙”又似“哨”的民间乐器的发明者是阳谷人,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1953年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报》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销到全国各地。它分为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悦耳,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又可以吹奏多种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也可为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地方戏曲伴奏。阳谷哨从最初的3个孔逐步增加到9个孔、10个孔,能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个平均律的曲子。品种由单一雏形,发展到现在的十二生肖、鱼、鸟、龟、兽等五十余个品种。

创始人

辛福春的老师——阳谷泥哨的创始人李保正,是阳谷四棚乡大石碾郭村人,解放前,初创了第一代阳谷泥哨。当时的卵形泥哨有7个孔,其中一孔贴哨膜,能发出7个音阶。演奏时用嘴控制气流,声音清脆响亮、婉转悠扬,可吹奏多种民间小调及流行歌曲,也可为山东梆子、两夹弦等地方戏曲伴奏。在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时,阳谷泥哨更见功力,啁啾的鸣叫声悦耳动听,非常逼真,令人称道。

新中国刚成立时,李保正将阳谷泥哨拿到了北京,在当时首都的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阳谷泥哨,以它音韵柔美和简便的吹奏方式,博得了北京人的喜爱。当时众多音乐内行认为,人人能吹的阳谷泥哨,若经过创新与改良,定会前途无量。1953年,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欣然将其定名为“阳谷哨”。阳谷泥哨有了正式名称后,李保正先后收了20多个徒弟,但既懂制作又通音乐的徒弟寥寥无几,单靠制作小哨子的徒弟们很难维持生计,大都没坚持下来。擅长绘画、雕刻和音乐的辛福春,起初走村串巷给人画像维持生活。1965年,在一次赶集画像时,李保正和辛福春临摊而坐,李保正叹服小伙子逼真的画像,而辛福春也对一个个圆溜溜的泥哨产生了浓厚兴趣。懂乐曲的辛福春拿起一个泥哨便吹,美妙的韵律顿时吸引了他,也迷住了在场的所有人,辛福春索性非要拜李保正为师不可。看到眼前这个懂音乐的小伙子的执着劲,李保正爽快地答应了。鉴于当时音乐界对“阳谷哨”到底是“乐器”还是“音乐玩具”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后来又赶上0,“阳谷哨”被当作民间一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把戏”,从音乐界渐去渐远。

1983年,近七旬的李保正感到他的泥哨不被世人所关注,非常失望。遂将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压箱底的泥哨制作工具一骨碌全给了辛福春,从此再也不做泥哨了。接过老师的传世工具,辛福春心里很沉重,他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拜访了音乐内行。后来发现,阳谷哨以其洪亮低沉的韵律填补了乐器的空白,这着实给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制作工艺

制作阳谷哨时,用粘土(胶泥)烧制成形,从其制作原料、外型以及发音原理看颇似陶埙,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最早产生年代不详,起初为红泥捏制、晾干,比较粗糙。目前,知道最早制作表演的是解放前40年代阳谷县大碾郭村农民李保正,当时称“咕谷虫”。要将挖出的胶泥弄碎、晾干,再泡成泥浆、控水,晾到一定湿度,摔熟、切成块,捏成各种形状,再放上哨眼,阴干,放在小火窑烧2小时就制成了。辛福春老人对泥哨的制作工序毫不隐瞒。辛福春说,泥哨的主要特点是哨音清脆响亮。因此,在制作时,须将哨子内壁做圆润,哨孔搞圆滑,目的是传送空气时没有阻碍,形成很好的空气对流,从而使得音响清晰、音调高亢。

不断创新

摆弄阳谷哨40多年,辛福春不断对哨子进行创新和改进,他根据泥哨内腔空间的大小和吹孔的位置不同,设计出了不同音质的泥哨,阳谷哨由最初的无嘴到有扁平嘴,由7个孔改成了9孔、10孔,能够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平均律的曲子。

辛福春还把泥哨捏成十二生肖,做成龟、鸟、鱼、兽等各种造型,或在泥哨上雕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草鱼以及龙凤等吉祥物,或用油彩绘出秀美风景。在他的精心打扮下,阳谷哨不但音质美,而且还成了玲珑剔透的工艺收藏品。目前,阳谷哨已发展出近50个品种。

2002年“江北水城(聊城)首届文化旅游节”,辛福春作为阳谷哨的惟一传人,为水城人和各地游客制作泥哨。他精心制作的300个阳谷哨刚刚摆上摊面,就被纷至沓来的游人争相购买。很多河北、河南和省内的诸多经销商也慕名而来,找辛福春订做阳谷哨。

2005年5月7日,在“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的民间绝活大赛上,辛福春老人现场制作并演奏的“阳谷哨”,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阵阵喝彩,被评为民间绝活“金奖”。

传人

辛福春,是阳谷哨的唯一传人。在制作和吹奏阳谷哨的40多年里,他根据泥哨内腔的空间的大小和吹孔的位置不同,设计出了不同音质的泥哨。目前,由最初7个孔,改成了9孔、10孔,能够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平均律的曲子。

辛福春还把绘画和雕刻艺术融进泥哨制作之中。把泥哨捏制成鸟、鱼、龟、兽等形状,或在泥哨上雕刻出花草龙凤,或用油彩绘制出秀美的山水。经过他的点缀,阳谷哨不仅是音色优美的乐器,而且成了漂亮的艺术收藏品。目前,阳谷哨拥有近50个品种。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大蒜

临清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大蒜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临清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东省临清市是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地处鲁西北黄河海河冲积平原地区的临清,独特的土壤、积温、降水、温度等自然资源特点,决定了生产出的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1以及锗等微量元素,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年来,“临清大蒜”以质优、廉价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通过大蒜市场和网上促销,每亩大蒜产值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每年大蒜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临清市康庄镇是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大蒜2.7万亩,集中在肖庄、王屯、刘皮、官庄、东六等12个村,年产大蒜4.5万吨,蒜薹8.1万公斤,每年大蒜总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镇有大蒜恒温库5座,总贮存量6000多吨,大蒜脱水厂5家,年产大蒜片4000多公斤。多年来康庄大蒜以质优、价廉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而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蒜种植业现已成为康庄镇的特色农业。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临清大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