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特产什么药材 桂林野生药材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特产什么药材 桂林野生药材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3-02-01 04:44:35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春药材

蕲春药材黄冈地处大别山南,农民历来有种植中草药的习惯。药材资源丰富,常用中草药不下于400余种。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出生在这里。蕲州在明代中期就是全国著名的中草药进出口港口和商埠,其药材“吞吐量为江淮之冠”。1996年国家确定蕲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全国17个专业药材市场之一。蕲春县被列为国家杜仲、厚朴生产基地县,现有170余个药材种植场,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李时珍药特种植场,为全国重点药材种植基地。蕲州药材市场现有固定经营门店500余家,药材日吞吐量100多吨,日交易额60余万元。( 蕲春)

二. 浙江省 金华 磐安县 磐安中药材

磐安中药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自宋代以来,磐安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就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磐安成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此(俗称“磐五味”)。 中药材产业在磐安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含木本药材),占全省总面积(34万亩)的23%,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天麻的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全县中药材产量1万余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

一、中药材生产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野生药材资源丰富。磐安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1%,大气环境质量始终处于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断面水质为I类,全县境内99%以上的河道水质都达到I类水标准。境内环境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对药材生长具有广泛的适宜性,亚热带季风气候,良好的土壤条件,加上复杂多样的小生境十分有利于各类药材的生长。据普查,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占全省的68%,动物药材42种。蕴藏量极为丰富的野生药材有葛根、前胡、山楂、覆盆子、金银花、野菊花、乌药、金樱子等40多种,珍稀名贵药用植物近百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杜仲、黄连等4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天冬、猪苓、龙胆等6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有细茎石斛、大叶三七、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独花兰、三叶崖爬藤、斑叶兰、支柱蓼、金刚大等等。此外,境内还分布有野生元胡、野生玉竹等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为我县的中药材生产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大盘山因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惟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卓有成效,道地药材名扬四海。近年来,磐安县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在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多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并组织实施了浙江省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2004年~2005年建立了玄参、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万亩,其中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类项目,2005年5月,1万亩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已通过省质监局、省农业厅的验收。中药材良种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县建立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种苗基地3000多亩,提高了中药材良种覆盖率。此外,还先后建立了浙贝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无公害元胡基地3000亩,玄参GAP技术示范推广基地3000亩,无公害白术出口示范基地3000亩等等。基地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全县乃至全省中药材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起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中药材GAP的实施,磐安洁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道地药材引起许多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企业投资建立GAP基地的热土。金陵药业在大盘、安文、尚湖、九和等地建立了3000亩玄参GAP基地,兰溪三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新渥建立了1000亩浙贝母GAP基地,上海华宇医药集团与科信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对中药材GAP基地的药材进行就地加工,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一体化的规范化生产体系,生产优质中药材及其饮片。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杨子江药业、郑州长甲集团等有意来磐安建立GAP基地。此外,我县企业、经营户也积极参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企业为主,部门服务”的运作机制。全县中药材GAP基地面积12000亩,有3038亩天麻获IMO有机证书,并有1000亩浙贝母、2000亩白术和500亩元胡获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产品证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上县0对中药材产业化的扶持,药农的观念有所转变,药材生产逐渐由零星分散生产转向连片规模经营,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大户。如大盘镇周志兴种植白术80亩,仁川镇羊昌财种植白术150亩、刘生根种植玄参135亩、羊东山种植玉竹120亩,新渥镇陈凤阳和深泽乡陈柏松在当地分别种植了40亩和30亩白芍等等。中药材生产逐渐走向基地化、业主化、规模化,出现了“满山开药花,遍地闻药香”的喜人景象。

基地建设推动了全县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升了道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磐安白术外形似蛙(俗称“蛙术”),断面菊花纹,味清香,为白术中的精品,常年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的30%,有“全国白术,磐安四成”之说。磐安元胡外观黄亮,圆坚饱满,生物碱含量高,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500吨,约占全国的30%。磐安玄参质坚性糯,皮细肉黑,枝条肥壮,而得名“乌元参”,长年供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药厂作原料,常年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量2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磐安白芍外形圆直,质地坚实,断面菊花心(又称菊花芍),味清香,久煮不糊,深受商家青睐。磐安浙贝母质地优良,粉性足,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近几年磐安浙贝母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产量8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80%以上的浙贝母商品通过磐安销售,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浙贝母集散中心。磐安玉竹条长、肉肥、柔润甘甜,常年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200吨,是全国重要玉竹出口生产基地。磐安天麻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穴,产量200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麻之都”。此外,桔梗、太子参、丹参、丹皮、吴茱萸、三棱、黄栀子等药材面积都很大。

(三)中药材科研工作不断深入,产后开发势头良好。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与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白术、元胡优质高产模式栽培技术研究》、“九五”攻关项目《白术规范化种植研究》和“十五”攻关项目《雷公藤规范化种植研究》,并通过国家级验收。近年来,实施了《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术新品种选育》、《“浙八味”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玄参等三种“磐五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广泛收集了“浙八味”种质资源,建立了“浙八味”种质资源圃,开展白术良种选育(包括遗传性状鉴定、诱变试验、组培试验等)、元胡良种选育、浙贝母航天育种、“磐五味”DNA测定等科研。《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术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验收,并培育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等道地药材良种,通过品种认定,成功引进了黄栀子、西红花、雷公藤、日本当归、金银花等药材新品种,推广了白术、元胡、浙贝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等,为磐安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药材的深加工已经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全县获《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饮片企业3家,即大宇医药公司饮片厂、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大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通过GMP认证,是全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饮片生产企业。目前,磐安饮片企业生产的饮片品种400多个,年销售饮片1000多吨,销售额4000多万元。其中白术、浙贝母、天麻、玄参、元胡等本县大宗药材的饮片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产品除中药饮片外,还有灵芝孢子粉胶囊等保健产品,其生产的中药饮片以出口为主。除饮片生产企业外,磐安药材市场经营户年加工销售的切片1000吨以上。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中药材经营大户有意创办中药饮片企业,全县中药材深加工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依托磐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保健品系列开发进一步加强。健源皇野生植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发了健保冲剂和健保胶囊,并已获卫生部健字号批准文号。一些农产品加工厂生产的保健食品有银杏茶、绞股蓝茶、速食桔梗、野菊花茶、草珊瑚茶等,药酒类产品有天麻酒、西红花酒、金樱子酒等。

(四)市场销售网络较为健全,磐安药材影响力不断扩大。磐安县先后创办了新渥中药材市场和磐安城。新渥中药材市场创办于1985年,占地面积1055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05平方米,交易棚架面积1550平方米,营业房53间;磐安城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31平方米,总投资1540万元,营业房83间。市场的建设为药农提供了及时的产销信息和便捷的销售渠道,架起了磐安药材走向全国的桥梁,带动了药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两个中药材市场年药材成交额达4亿元以上。全县有经工商部门登记的药材经营户400多家,临时购销户3000多户,并培育了大宇医药、外贸药业、华信中药材、盘山中药材、公平药材站等一批实力较强的药材购销龙头企业。同时,在省外还有180多户购销户,初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为进一步做大药材市场,磐安县着手市场升级换代建设,并加大了外宣力度。2002年,经省工商局批准,磐安县将新渥药材市场更名为“浙江‘浙八味’市场”,市场建设项目已被省发改委列为2005年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市场总面积350亩,概算投资3亿多元,届时“浙八味”市场将成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2002年—2004年,磐安县成功举办了三届药交会。药交会规格高,来宾来客多,签约额大,影响力强,有效地拉动了磐安药材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市场的繁荣,成功地树立了磐安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新形象,大大提高了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2003年8月,由磐安中药协会申请的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天麻、玉竹等品种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杭白芍等五个药材证明商标已获得注册。磐安中药材已逐渐成为一个品牌。

三.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苎麻

苎麻,为平乐的传统之一。县内有黑皮蔸、绿自麻、大叶青、黄金串、满园串、红芽蔸和野麻7个品种。考古和史载资料表明,平乐是中国苎麻(B.nvea)的原产地之一。从境内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遗物中发现,男墓有兵器而无陶纺轮,女墓有陶纺轮而无兵器。墓葬显示的男女自然分工,女子主要从事纺织的情况,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平乐人已懂得种植苎麻并利用苎麻纤维织衣料了。唐代宪宗时(公元806~820年),桂管经略使辖下的昭、桂两州以当地所产茔麻纺制的“桂布”、“桂管布”,因价廉物美而载誉全国。有著名诗人白居易题诗为证:“桂布自如雪,吴棉软于云。布重棉且厚,为裘有余温”。宋咸平年间,仅昭、桂两地征收的兰麻布折原麻就达10800余担。陈尧叟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了解到昭、桂一带种植兰麻“公私交济,其利甚博”,乃“劝喻部民广植苎麻;以盐。钱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把苎麻推广到整个岭南地区。明末清初,平乐人不仅自己种植苎麻,还雇请广东阳山人来专事种麻。当时,县内种麻纳税与种棉纳税被列为同等的地位。明末,县内大扒乡印山村桃花冲一卢姓麻农从野麻驯化培育出“乌龙麻”(黑皮蔸)。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很快就为县内外引种。苎麻成为县内主要经济作物,民国38年,全县麻种植面积已达11278亩,总产127.92万斤。解放后,政府对发展兰麻生产予以奖励扶持。1954~1956年种植苎麻面积都在1.4万亩以上,产量都超过90万公斤。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因大量毁麻种粮,加上取消麻类奖售政策,全县兰麻种植面积锐减。1963年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1954年的40.84%和25.24%。1984年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竺麻生产的技术指导,调整了羔麻收购价格和奖售标准,调动了农民种麻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抓好苎麻提纯复壮工作,全县兰麻生产又逐渐恢复发展。1986年种植面积为30961亩,是1963年的5倍多。解放以来先后到平乐引种兰麻良种黑皮蔸的省份有湖南、广东、云南、湖北、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安徽、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海南等。国外到平乐引种黑皮蔸苎麻种的有保加利亚、越南、罗马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至60年代末,广西境内的兰麻90%以上为引种平乐优质苎麻良种黑皮蔸。1988年,平乐兰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48万多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26.1%和30.1%,是广西境内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县。平乐已列为广西最重要的商品麻基地县。苎麻用途广泛,麻杆可作造纸原料;麻叶可作饲料;麻根入药,性寒味甘,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苎麻纤维是纺织、机械、国防、渔业、矿业、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制造飞机翼布、降落伞、电线包皮、传动带、水龙带、工业缝线等物品的上乘用材。平乐苎麻单纤维支数一般为1800~2000支,最高达2722支。是棉花的七八倍,拉力为棉花的八九倍。1980年以来,南宁绢纺厂每年都要从平乐购进600多吨,与化纤混纺,制成各种薄型织物。该厂用平乐苎麻织制的“华锦”牌涤麻布,1981年获国家纺织部颁发的银质奖。1990年5月24日~28日,全国兰麻纺织品展销会在北京召开,广西送展的苎麻面料因品种齐全,且布料质地细腻,布面挺洁、花色新雅,兼有轻、薄、细、飘、透等风格,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经评比,广西共有18个麻制产品获开放创新奖和鼓励奖。苎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从出苗到成熟期需要积温1600℃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要求在1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苎麻极易获高产。平乐的气候极适兰麻生长。境内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麻区为大扒、长滩、附城、福兴、桥亭、二塘、沙子等7个乡(镇)。尤以大扒、福兴、附城等沿河乡(镇)为多。一般年成可收3次,若雨水调匀可收4次。亩产干麻一般为100多公斤,高者可达200公斤。1954年江左乡农民童廷宪种麻1.44亩,产干麻371公斤,平均亩产达258公斤。目前,苎麻已成为平乐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5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11728亩,总产97万公斤,分别占全广西的51.4%和50%。当年全县苎麻收入105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是年,福兴乡上盆村全村种植兰麻660亩,产麻7.2万公斤,收入60.4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88.19万元的68.5%。1986年,大扒乡苍板横滩自然村13户农民种苎麻78:4亩,当年总产干麻8400公斤,总收入11万元,人均收入1122元,其中超万元的有7户。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14783亩,总产836900公斤。平乐兰麻早在解放前已有出口。据民国29年《平乐县志》载:民国24年,平乐县苎麻出口量达100多万斤。国际市场上,广西出口的苎麻大都打上“平乐大扒”的字样,以示产品的正宗。解放初期,全县每年出口苎麻仍保持在20万公斤左右。1960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县内苎麻面积减少,产量少,出口曾一度中断。1985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20.9万公斤,创汇63万美元。1987年出口36.2万公斤,创汇110多万美元。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五. 山西省 临汾 安泽县 刘村中药材

刘村位于山西省安泽县南部、马壁乡以西5公里处, 全村有四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143户,433口人,耕地1153亩。、

近年来,刘村村依据荒山优势,不断调整产业格局,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全村有123户村民参与了种植中药材的行列。2007年刘村成立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神农中药材合作社,发展药材种植面积达2550亩,其中黄芩1500亩,连翘1000亩,柴胡20亩。2010年实现产值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2011年出售黄芩12吨,柴胡2吨,苦参20吨,连翘60吨,实现产值100万元,纯利润25万元,使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成为刘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其产业总收入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

刘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产业调整为切入点, “一村一品”(中药材)为重点,“以山种药、以药富民”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刘村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村民生活,不断增加集体积累。2008年经村“两委”商议和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将中药材种植列为刘村“一村一品”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加以实施。2011年8月31日刘村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亳州中药材

安徽省亳州市种植的药材品种繁多,据85年全国统一普查时统计,亳州计有植物、动物、矿物类药材等171科410个品种。由于土壤气候适宜、光热水气组合优越,生产的中药材品质上乘。仅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药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四种。

亳州种植药材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汉末年神医华佗亲手培育的第一块药圃,种药之风在民间绵延不止。清代著名诗人刘开曾著诗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诗中盛赞了亳州当时农人种药如种桑麻的热情。

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中华药都的亳州,药材种植面积也同样居全国之首。截至目前,全市药材面积已达五十万亩,是十年前五万亩的十倍。开发品种已扩大到二百零九个。全市药材生产纳入了规范化的管理,按土质及自然环境划分了三大产区,分门别类进行生产指导。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 品种很多, 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 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 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

八. 广西 桂林 全州 腊肠

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主要产地有广东、东莞、佛山、广州、顺德、中山、江门、增城、惠阳、梧州、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州区 中草药材

灵宝中药材资源比较丰富,中药资源共有1000多种,其中植物药材860多种,动物药材120多种,矿物药材10种,其他药物7种。产量大的主要品种有丹参、连壳、苍术、酸枣仁、穿山龙、黄芩等16种。全市年产穿山龙43.8万公斤,苍术22.9万公斤,丹参2.4万公斤,酸枣核16.8万公斤,连壳13.65万公斤。全市正常年景收购中药材50多万公斤。

十.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桂林漓江银针茶

漓江银针茶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依据地处桂林尧山风景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用福云六号、福云七号、福鼎大毫、凌云白毫茶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鲜芽叶为原料,于八十年代末研制成功的色、香、味、形俱佳的名优特种茶,获1991年度浙江省国际茶文化节产品优良奖。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满披银毫似银针;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最爽口,耐冲泡,汤色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漓江银针茶于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采摘标准要求嫩、匀、净、完整,做到五不采,即雨水及露水芽、病虫芽、细瘦芽、紫芽、不完整芽不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