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朔州旅游特产导游词 朔州市的出名景点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朔州旅游特产导游词 朔州市的出名景点介绍更新时间:2023-01-31 01:49:19

一. 山西省 朔州 朔城区 片烤方肉

片烤方肉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一书中就有记载。制法:(1)取用鲜嫩猪肉,将硬五花肉(肋骨之下部位)带肋骨6--7根剁下,然后用长把铁叉沿肋骨下叉入。将肉皮朝下放在明炭火上烧燎,至猪肉焦黄变黑,表面起泡时取下。(2)把猪皮有面刮净,再用清水刷洗净,使猪皮表面呈虎皮色。(3)生炉烘烤,山西传统使用焖炉(一种烤鸭、烤肉的方形烤炉),点燃高粱杆,待火焰燃尽、冒完黑烟,乘赤红灰烬时,用棍、铲慢慢拨平,并将前次烤剩的余灰少许覆盖于红灰之上(以防火大,将肉烤焦),然后用铁钩将方肉钩吊入炉,盖严炉门。洪烤约90分钟左右,待肉油出尽视肉已熟时取出。(4)将方肉修整,先把排骨部分平刀片下,再将方肉切刀改成约5厘米宽的大块,用利刀连皮切成薄片(定须切薄),码摆入盘内。(5)趁热上桌,上菜时须配葱丝、甜面酱、萝卜条或黄瓜条及荷叶饼,就像吃烤鸭一样,将饼面抹匀面酱,加放葱丝、肉片,裹卷起来吃,如果嫌腻还可再加萝卜条或黄瓜条。特点:吃片烤方肉如吃北京烤鸭,肥嫩不腻,香咸可口,吃完烤肉,酒足饭饱,余香悠长。

二. 山西省 朔州 朔城区 五花营羊肉

五花营羊肉

五花营是朔城区滋润乡的一个小村庄,位于市区东部,与山阴县毗连。这里的羊肉久负盛名。每年冬至前后,人们舍近求远,不从城内购买羊肉,纷纷去五花营争购。五花营的羊肉看上去色泽鲜嫩,白里透红;闻起来气味芬芳,异香扑鼻;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可口而无膻味。

据当地群众讲,五花营羊肉之所以深受欢迎,主要是与这里的水草有关。五花营下多湿地,牧草茂盛,草质特优,水源充足,最适宜喂养绵羊。村南和村北的滩地,多是青草、水稗、苦菜、蒲公英、豆瓣草等,并有不少药用植物。即使是冬天,羊也可以吃到充足的枯草和树叶。

三. 山西省 朔州 怀仁县 怀仁羔羊肉

怀仁羔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怀仁县肉羊行业协会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怀仁羔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注册有效期限10年,这是怀仁县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不仅是怀仁县工商局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开展“一县一业”工程的成果,同时也实现了该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近年来,基于怀仁肉羊养殖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及“全省肉羊养殖示范基地县”等政策扶持的有利条件,今年年初,怀仁县工商局积极帮助县肉羊行业协会,申报了“怀仁羔羊肉”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怀仁县肉羊行业协会终于收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怀仁羔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得到这一消息,该县的养殖大户们高兴地表示,今后再也不怕怀仁羔羊肉没有商标品牌,而白白将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人了。“怀仁羔羊肉”的成功注册,标志着怀仁县已成为全国肉羊养殖大县,而且还将为它实现全国羊肉商品生产大县的目标更迈近一步。

四.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应县凉粉不仅上市数量多,而且风味独特,其特点:一是含水量较多(淀粉与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凉水里。二是加工精细。三是调味精美。咸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齐备,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干细丝。色、香、味俱佳。

五. 山西省 朔州 怀仁县 怀仁陶瓷

怀仁陶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怀仁陶瓷”商标日前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山西省第一件陶瓷产品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种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地理的自然因素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用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怀仁陶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旗下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盆、碗、盘、壶、餐具、缸、坛、罐等日用瓷器以及瓷艺术品。批准有金沙滩、桑干河、两狼山、赛玉、黄花梁、清凉山6个商标名称

六.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所以,一般而言,多生得米白细嫩短小精悍,男男女女个皮肤好不说,也天天吃面皮越吃越漂亮!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七. 山西省 朔州 山阴县 山阴荞面

面粉白洁滑脱,各种熟食地方风味浓厚,色、香、型别致独特,数日保鲜不坏,令人叫绝

( 朔州)

八. 山西省 朔州 怀仁县 闪塌嘴

宋氏糖干炉又称闪塌嘴,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属宋氏家族祖传,工艺精湛,经宋氏传人不断潜心研究创新,制作出不同的风味,尤其是”油干炉“特点香、酥、脆,甜而不腻,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食品。据传说怀仁“糖干炉”源于辽代,是一个面点师为官家传递情报而特制的一种邮寄载体。后因其质品纯正,风味独特,干脆香酥,成了风靡一时的地方。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由天津攻入北京,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与王公大臣等人逃出京城后,向西逃奔。八月初三,慈禧一行人马来到大同府,八月初五,慈禧一行自大同出发,往南而行,总兵马玉昆率人护送到怀仁,驻跸庞家大院。地方官员特将当地城内四牌楼一家面点铺生产的“糖干炉”呈上。进膳时,慈禧见盘中一烧饼黄澄澄,圆墩墩,于是便拿起咬了一口,身旁的李莲英见太后面有讶色,忙道:“老佛爷有何不妥?”慈禧笑道:“此物原有明堂,外实内空,险些闪掉我的牙。”故“糖干炉”又俗称“闪塌嘴”。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八年,怀仁各商号“糖干炉”面点名师、高手云集怀仁县副食品加工厂。他们及其三代传人坚持继承传统工艺、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采用手工捣制的精湛技术,研发出甜、街上打饼子的都有。

街上打饼子的都有。

九.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豆青碗

应县豆青碗:为传统生活日用品。产品瓷质致密,内表洁白如玉,外表淡豆青色,造型优雅,图案清晰,色泽均一。据县志记载,其生产历史已达1200余年。

十. 山西省 朔州 应县 应县牛腰

    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

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军事重镇,辽金时期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后几经战乱,逐年荒凉凋敝。但到清代中期,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且过往游客、商人甚多。起初当地有麻花、黄糕、面饼几样食品,饭馆生意十分清淡。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气,非常着急。一天他做面饼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了面团,但和起来,无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试着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于是他试着又做成牛腰形状,一起炸好,端给客人们品尝,立刻受到人们的好评。从此于义就专门做起了这种食品,他的饭铺也就因此兴旺起来,其技艺也代代相传至今

1900年农历8月,应州知府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怀仁城里,特地把牛腰贡给他们品尝,受到好评,慈禧还真以为是牛腰呢!民国初年,制作牛腰的技艺又传到于自林先生手里,内蒙、河北、太原客人到了应县。至今仍然以一尝应县牛腰为快 。( 大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