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特产芒果250克 厦门特产芒果干的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特产芒果250克 厦门特产芒果干的价格更新时间:2023-01-20 22:28:44

一. 新疆 伊犁 奎屯市 斯尔玛克

花毡,哈萨克族语叫“斯尔玛克”,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花毡的原料有羊毛、羊毛线、彩色布、线等。哈萨克妇女大致制作三种花毡,一种是将彩色的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的毡子上;另一种是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一针一线缝起来。花毡一般比普通毡子要厚,多为双层,而且缝得特别密,经久耐用。主要用于毡房的地面上,农村的炕头上,既可防潮、防寒,又可美化室内。花毡是哈萨克姑娘出嫁时,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夏季是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的旺季,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一家要做,大家来帮忙,构成草原上一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客,主人一定会拿出漂亮的花毡给你铺上,让你坐在绚丽多彩的花毡上,这是哈萨克族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热情的一种表示,而那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花毡,也足以叫你大开眼界,使你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

花毡,哈萨克语称“斯尔玛克”。花毡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用途很广,他们在毡房中要铺花毡,在毡房的门上要挂花毡,在客人的坐垫上要铺花毡,在睡觉的床上要放花毡,姑娘出嫁时也要陪嫁花毡。花毡和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形影不离。从古至今,花毡都是哈萨克族人必需的重要生活物品之一,同时也是世代相传的家庭手工艺品。无论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同的花毡,点缀在毡房里,使毡房成为一座色彩斑斓的艺术宫殿。

夏季我们来到草原上,看到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忙着打羊毛、捻线、擀毡、染色、裁剪、缝制、绣花,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制作花毡的旺季,几乎每个哈萨克族妇女都是制作花毡的能手,她们坐在一起,你帮我打羊毛,我帮你捻线,如果谁家要做花毡,大家都来帮忙,按不同的需要,做出不同大小的花毡,大的有20—30平方米,小的只有2—3平方米。所以一张花毡的诞生,既是制作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又是团结互助的结晶。

哈萨克族花毡的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同时,也显示出了她们的智慧。

做花毡先是要擀毡子,把剪下的羊毛,按不同的颜色和质量进行分类,然后摊在大张皮革上,几个人围坐一圈,用细柳、木条不停地抽打至蓬松,再把蓬松的羊毛均匀地平铺在芨芨草帘上,再洒上水,形成毡状。然后卷起帘子用羊毛绳捆紧,套一条带子,前面有1—2人拉,后面4—5人用脚踢或踩,经过约2—3小时的踢踩,待羊毛形成毡子样后解开,去掉芨芨草帘,再把生毡分段卷起,再用4—5人合力用肘部及手部力量使劲搓压,搓压好一段再往上卷一段,直至擀完整张毡子,使之成为熟毡。最后用水多次冲洗,冲掉渣滓及沙土,晾干后,便成为毡子,这种毡子是做花毡的主要原料。

做花毡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质量较好的毡子,其次是将各种花纹和图案缝制在毡子上。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花毡上的图案是哈萨克族妇女自己设计的,她们没有样本和图纸,所有的花纹和图案都在她们的脑子里,而且,所有经她们做出来的花毡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真是哈萨克族妇女的一种天赋。许多哈萨克族妇女没有文化或者是只念过几年书,但她们做起花毡来,却像经验丰富的专家,拿起笔来就可以勾画出图案,拿起针来就可以缝制出美丽的花纹。

花毡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器豪放又不失柔美味道。另外,色彩艳丽,采用色彩大胆,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花毡有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用途,如有用于取暖和做饭的火头花毡、接待客人用的上座花毡、结婚用的嫁妆花毡、面积较大且做工讲究的床上花毡和地上铺的花毡、门上挂的花毡及毡房用的花毡等。

花毡比普通毡厚,多为双层,缝得密实,经久耐用,可用四五十年,传几代人。

由于地区和部落的不同,花毡的形式和图案也不完全一样。其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精美的花毡取决于原料质量,最上等的羊毛应是秋季羊羔毛,其质地细腻,柔软,富有弹性。在擀制和缝制过程中也十分讲究和精细。如嫁妆花毡,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还用金线缝制,图案细,花枝多,含有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意思。

花毡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古老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汉朝远嫁到乌孙国的细君公主在 《黄鹄歌》以 “旃为墙”的唱词中,就提到了 “旃”,旃就是毡子,说明哈萨克族的毡子在毡房中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和岩画,也证明毡子的历史悠久。随着毡子的出现及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便应运产生,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人天才般的艺术创造,花毡的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花毡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还有很高的价值。

哈萨克族的花毡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二.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文昌鱼

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俗名鳄鱼虫,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并因刘五店岛屿上有个文昌鱼阁而得名。刘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场;近年来在厦门岛东部的前埔村与大担之间,又发现文昌鱼的新渔场。厦门文昌鱼体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长,每千克有近万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国外又称“双尖鱼”, 是高级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达70%,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 和碘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文昌鱼为小型海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温暖地区海岸水域,温带水域略少见。文昌鱼共有12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浅水海域中,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岸都有出产。文昌鱼体长40~57毫米;美国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文昌鱼繁殖季节为每年6至8月,喜欢生长在水流温暖缓和、水质沙质较好的海湾。文昌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占70%;而且碘的含量较高,能治疗甲状腺病。

三.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龙眼

龙眼是同安的,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 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

同安龙眼是传统的名优果品,具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系亚热带长寿果树之一。据《同安县志》记载,“龙眼”广东、兴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为佳。因它是八月成熟,农历八月称桂月,且龙眼果实形圆,故名桂圆。亦因熟于荔枝之后,也称亚荔枝或荔枝奴。又有比目、骊珠、燕卵等别名,在同安一带都称龙眼。桂元(龙眼干)自古以来被视为滋补强壮良药。明代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它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理贫血瘘黄、健忘怔忡、产后血亏、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龙眼俗称“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根据同安县志“灾祥”记载,同安栽培龙眼历史已达460多年,同安和集美区现存百年以上老树随处可见。1998年厦门市栽培面积已达17.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近75%,年产鲜果5000至10000吨(大小年)以上,其产量及产值均在各种水果之首。同安区为全国龙眼六大基地县之一,龙眼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眼系无患子科龙眼属,南亚热带常绿乔木,著名的长寿果树。它的果实是果中珍品,含有多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果糖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即可供鲜果,且可供焙干制罐或加工龙眼膏,是医药上的珍贵补品。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鲜果有开胃建脾,补益安神功效。其加工制品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理想补品。民间常以龙眼干配党参煎服,用于治气血亏损症,产妇分娩后服此汤剂可补气血、恢复元气,老弱病者在冬季常服此汤可补气血,抵卸风寒。此外,其果核可制酒、酒精及高级活性炭等工业品。龙眼花是优良蜜源。木材可雕刻精致工艺品。树株茂盛苍绿,又是优良的绿化树种。由此可见,栽培龙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同安龙眼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有以原产地命名的,有以成熟期迟早命名的,也有以果实形态颜色和风味命名的。传统主栽品种有适于焙干制罐的赤壳水涨两种。次为具有不同成熟期,风味独特的品种,简述如下:

赤壳:亦称有种,店仔种。树冠较矮化,百年老树主干多呈卷曲状,果惠长而紧密。果大型(平均粒重16克),魁粒率达85-90%。果壳厚,赤褐色,肉厚味清甜,焙干果壳不易凹陷破裂,制罐后果肉完美,为烤干制罐的好原料。其变异品系有白壳早种,后壁埔种,如按果穗形态分又有硬枝赤壳和软枝赤壳两种。在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气候适宜情况下,赤壳龙眼较易达到丰产稳产,否则较易出现大小年及果实大小不齐(谓公孙粒)现象。

水涨:又名有种,分为白壳有与红壳有两种。树型高大开张,果穗长大,果粒平均重15克,魁级率85%以上。果肉厚脆,味淡甜;适宜制罐,焙干也可,但果皮薄容易凹陷。水涨的特点是比较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为我市近年扩种的热门品种。总面积已超过赤壳种。

早熟龙眼:在立秋前后成熟的龙眼品种有十多个。(比一般种龙眼早成熟约15-20天)。其中较有价值的有两种:一是“八一早”,于八月1日前后成熟。其果中大(约11克),肉厚质脆,味清甜适口,丰产性好,唯大小年明显,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二是白壳早种,又名乌龙种,早白等。于八月上中旬成熟,果较大(达14克),肉厚质脆味甜,可食率高,抗病力强,丰产性好。早熟龙眼因具有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倍受果农欢迎,使之得到迅速推广,这对合理调整我市龙眼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上市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特殊风味品种:首推凤梨味品种,其果实成熟后富有菠萝香甜味道,而且果大肉脆,可食率高。其他还有冰糖味,桂花味等不同风味品种,但消费者嫌果小肉薄。

龙眼生产上一般采用高压或小苗嫁接繁殖,用实生繁殖因易劣变,多不采用。龙眼根深叶茂,病虫害少,着果率相对较高,栽培比较容易。但要获得丰产稳产高效率,则必须掌握选育良种,水土保持,改土扩穴,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

四.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厦门超级酱油

厦门超级酱油:原名金标酱油。系选用东北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按传统方法酿成。已有80余年生产历史。

五.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厦门韭菜盒

韭菜盒是厦门、闽南和台湾民间的传统佳点。厦门的韭菜盒早负盛名。其主要原料为瘦肉、豆干、韭菜、红萝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讲究开头与火候。制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状,表皮层层酥脆,内馅鲜美,吃起来香脆可口

( 厦门)

韭菜盒是厦门、闽南和台湾民间的传统佳点。厦门的韭菜盒早负盛名。其主要原料为瘦肉、豆干、韭菜、红萝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讲究开头与火候。制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状,表皮层层酥脆,内馅鲜美,吃起来香脆可口。

原料: 中筋面粉2杯、韭菜150克、粉丝1把、盐适量、香油少许。

操作:

1、将中筋面粉放盆内,加入开水2/3杯、冷水1/3杯,并加少许盐,揉匀成面团,盖上湿布醒20分钟。

2、韭菜洗净、切碎,粉丝泡软、切碎,两者混合后,加少许盐和香油调味,做成馅。

3、将面团分小块,每块包入韭菜馅料少许,捏成包子状,再按扁,放入平底锅,用少量油煎至两面金黄即可盛出食用。

营养价值:

面粉 - 又名小麦面粉、小麦粉。小麦经磨制加工后,即成为面粉,也称小麦粉。

韭菜/韭黄 - 又名壮阳草、赶阳草、长生草、起阳草。韭菜属百合科植物韭的叶,多年生宿根蔬菜。原产东亚,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六.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百侯芒果

百侯芒果

七.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炒乳鸽

炒乳鸽是福建厦门市的一道特色美食菜,其松香爽脆,味道适口。

主 料:

乳白鸽2只,生油1000克,消耗100克;湿香菇20克;瘦猪肉100克;荸荠200克;韭黄15克;火腿10克;浙醋10克;味精5克;薄饼皮12张;生菜200克;麻油2克;精盐5克;胡椒粉1克。

做 法:

1、先用手将白鸽闷死,脱净毛开腹,取去内脏洗净,用刀拆去粗骨,切去头尾,然后和瘦肉用刀剁成肉松待用。

2、把火腿、香菇、荸荠肉、韭黄都切成细末。

3、把鸽肉松先放下油鼎,炸过后捞起沥干油,再下鼎约炒4分钟,并把火腿、荸荠、韭黄、香菇调味料放下鼎一起炒约2分钟盛入餐盘即成。另把头尾炸熟,后摆成鸽形上席。

4、将薄饼皮,生菜修切成圆形(碗仔大)摆进小盘,并配上浙醋一小碗作佐料。

八.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厦门鱼皮花生

鱼皮花生源于日本。因其表皮糕粉坯里掺有鱼皮胶,故称为鱼皮花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厦门的台湾省人用手工仿制出售。它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吃起来咸中带甜,香郁酥脆,很受群众欢迎。现在还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鱼皮花生是花生的复制品,是厦门生产的一种优质名牌品种,为厦门四大传统小食品之一,驰名中外的地方。 鱼皮花生是花生的复制品,因制作时,做外壳用的糕粉里掺有鱼皮胶,故名。制作之前,对花生仁、糕粉、白糖、面粉等主要原料,进行认真筛选、测定、加工。生产过程中,还得考虑气候、季节的影响。所以,成品均匀,颗粒饱满,状若珍珠,独具特色。

鱼皮花生源于日本。因其表皮糕粉坯里掺有鱼皮胶,故称为鱼皮花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厦门的台湾省人用手工仿制出售。

它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

吃起来咸中带甜,香郁酥脆,很受群众欢迎。现在还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厦门生产的鱼皮花生选料严格,工艺操作认真,具有香郁酥脆、咸中带甜的风味;而且,花生仁与外壳不粘不黏、摇而有声,如琵琶音,厦门话“琵琶”与“鱼皮”谐音,故又称琵琶花生。制作之前,需要对花生仁、糕粉、白糖、面粉等主要原料进行认真筛选、测定、加工,生产过程中还得考虑气候、季节的影响。所以,成品均匀、颗粒饱满、状若珍珠、独具特色。产品美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欢。

原辅料:

原料:带衣生花生仁、面粉、赤砂糖。

辅料:分4种搭配方法,亦可按需要自行调配。A:麦芽糖、菜油、酱油。B:蛋浆、南乳、酱油、色素、食用石蜡。C:盐、味精、五香粉、酱油、色素。D:鱼露、色素。纯碱备用。

配料量

1.面粉与花生仁的比例一般为1∶1,而干、湿面粉各半(即50公斤花生仁配50公斤面粉,其中25公斤用来开糖粉浆用,余下的25公斤则作撒料用。

2.各种糖用量主要根据产品甜度要求考虑增减。若用饱和糖浆,其用量相当于花生仁用量。

3.其余各种辅料按花生仁重量的0.3-3%投入。

制作过程

制作方法:

1.糖粉浆:先配好糖浆稀释面粉,配制饱和糖浆时可用常温水或温水浸泡盛在容器中的糖粉并加以搅拌,以完全融化为止(容器内尚存有过剩的面粉)。将干面粉倾入搅拌机中,再将配好的糖浆注入(要边注入糖浆边搅拌),糖粉浆的稀稠程度调至既不粘壳,又易于粘附在花生仁上即可(糖浆与干粉的比例大约为1∶1)。然后再将约占糖粉浆总量2%的菜油徐徐注入糖粉浆中至完全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如需添加南乳、蛋浆可按照上述方法加入并搅拌均匀即可,其用量相应于糖粉浆的0.5-1%。

2.纯碱水:将常温水注入盛有纯碱的容器内并进行搅拌制成饱和碱液。

3.加色液:以酱油或鱼露为主料,其内可按需要添加适量食用石蜡油和色素。酱油添加量为烘烤后花生量的2%左右,食用石蜡油的添加量为0.2%左右。

4.裹皮:将一定量的花生仁(视糖衣机的产量而定)倒入糖衣机内,启动糖衣机并加入糖粉浆和干粉,加入的方法是先加入一份糖粉浆再加入一份干粉;加入两份糖粉浆再加入一份干粉,加入两份干粉再加入一份糖粉浆,如此反复添加、边转边加,直至花生仁表面完全被浆粉包裹住便可加入其它辅料,添加辅料时应撒均匀。添加完辅料后可再加入少许干粉并多滚动几转,以使“鱼皮”表面更加光滑。此工序大约需30分钟左右。

5.风干:裹皮后的鱼皮花生取出筛选粕装入容器,送到操作台上摊开晾干,至含水量低于40%以下时便可进行烘烤。

6.烘烤:取风干鱼皮花生放在转笼中进行烘烤,转笼中不宜放太多的花生(约占转笼体积的80%为宜),放的太多容易造成产品生熟不均,也不可放的太少,太少易造成外皮破裂烘烤时一般温度控制在210℃以下,烘烤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烘烤是生产鱼皮花生的一道重要工序,在烘烤过程中应随时取出样品品尝,掌握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7.加色:将烘烤后的花生倒入加色锅内,并进行翻搅,然后迅速加入加色液,并搅拌均匀。此工序应在花生烘烤后20分钟内趁热完成,要求是着色均匀且加色液不可放得过多,以免使得“鱼皮”潮软,影响风味。

8.包装:鱼皮花生着色后应摊在大竹筛上,待散去热气及水分并完全冷却后即可进行分装或统装。

工艺流程:糖粉浆、干粉、副粉糖浆、生花生仁→裹皮→风干→转笼烘烤→加色(湿)→散热→成品包装

九.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油葱粿

【厦门风味:油葱粿】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中秋节俗称"七月半";有以咸仔果祭祖的旧民俗。其做法是:将肉丝、荸荠丁、炸过碾碎的扁鱼或虾皮、米酱、白糖、地瓜粉、葱白、五香粉、食盐制成团状,放进碗里的米浆蒸煮而成。吃时要切开,放些沙茶酱、桔汁、蒜泥、萝卜酸、芫荽,吃起来柔韧芳香,美味可口。

十. 广东省 湛江 雷州 雷州芒果

广东省雷州市覃斗镇地处雷州半岛西南端,距离雷州60公里,总人口2.7万多人。由于受北部湾海洋季风的影响,小气候高温干旱少雾,日照时间长,种植芒果得天独厚,这是1992年全国芒果专家云集覃斗考察验证所得的结论。该镇1988年开始开发种植芒果,现已发展芒果2万多亩。1996年该镇被评定为“全国芒果之乡”,中央领导人陈慕华、任仲夷、谢非等同志视察覃斗芒果时,都给予高度评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