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最值得买的特产有哪些 桂林有什么特产值得买回去送人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最值得买的特产有哪些 桂林有什么特产值得买回去送人吃更新时间:2023-01-21 23:03:00

一. 广西 桂林 灌阳 红薯酒

红薯采收后,不少农户为红薯出路发愁。其实红薯加工前景广阔。如用红薯烤酒,酒醇味香,在市场上比较好销。

制作

1.蒸煮拌料; 将红薯洗干净,去尽泥沙。大个红薯切成3.3厘米见方的薯块,小个红薯可以不切。红薯切块的目的是利于蒸熟煮透。将薯块放在大饭甑内用均匀的火蒸煮熟透,倒在干净的竹簟上,将其捣烂成糊状,待其冷却到用手抓而不烫手时按每100公斤鲜薯加红薯酒曲3.5公斤~4.0公斤,均匀搅拌,待其冷却后再上缸。

2.封缸发酵; 将完全冷却的薯泥倒入预先洗净晒干的陶瓷大缸中,缸中只能装2/3的薯泥,不能装满。用薄膜盖严,用细绳扎牢,让其发酵,一般要40天~50天。

3.蒸酒; 将已发酵完全的薯泥,用晒干的瘪谷或酒糟谷拌匀,并以不觉得湿为宜,一般每100公斤鲜薯酒糊料要拌瘪谷约60公斤。将蒸酒甑放在锅上,锅内加足水,用草绳将甑周围与锅结合部密封,使其蒸汽不易冒出来。甑上放铁锅,锅中盛冷水,用竹子做成接酒槽放在铁锅下接酒,将冷凝出来的酒用酒缸盛好。当蒸煮到一定时候,尝尝酒味浓淡,至酒味很淡时,停止蒸煮。蒸的过程中,一是注意火要均匀,不要用猛火。二是注意常换甑上铁锅中的冷却水,保持锅中水的温度24℃左右。

4.密封保存; 要将酒保存留用,宜选用无沙眼破损的小口径陶瓷容器装好,用干净布1小块包扎1粒薯酒曲药丸放在酒中,然后严密封口。每100公斤红薯可产薯酒40公斤~50公斤。

特点

红薯酒不象曲酒那样有一股浓浓的香味,而是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红薯酒味甜、润喉,如清冽的泉水、喝了还想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醉了,不管你喝了多少,即使酩酊大醉,头也不痛。

功效

红薯酒具有强身健体,驱风寒去感冒的作用。感冒头痛时,将粗食盐烧得爆响,然后倒入红薯酒,便兑成了盐酒。这样喝后,感冒之类的小病便会治好。

红薯酒还具有防癌作用。

二.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三.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桂林三宝”

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被誉为“桂林三宝”<br>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颇有历史,古时,它叫“瑞露”,宋代来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可见对它评价很高。酒的酿制要蒸熬三次,曾称三熬酒。因酒质量好,装入瓶中,用手摇动,酒面上会泛起三层泡花;如果把酒筛进酒杯,酒面上也会堆起细小的泡花。因此,人们称它为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的特点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利、回味怡畅。
桂林三花酒为什么别具风味?
要从它的“血、肉骨”谈起。水是“酒中之血”,美酒佳酿首先必须佳泉。漓江,特别是象鼻山下有江底深潭涌出的地下泉水,质地纯甘、无杂物怪味,含微量矿物质,为三花酒提供了优良的“酒中之血”;其次,漓江流域的良种大米,粒大饱满,含淀粉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二,是理想的“酒中之肉”;再者,市郊的曲香酒药草制成的酒曲,香气浓郁,是三花酒特有的“酒中之骨”。有了这些上好原料,再加上精工酿制,自然保证了三花酒的质量。三花酒酿成后,一般要装入陶瓷缸内,存放在石山岩洞中,过一两年,让它变成陈酿,使酒质更加醇和、芳香,然后才分装出厂。
桂林三花酒的度数以前一般为五十六至五十八度。现在一般为三十八度和五十三度。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以独特的风味冠压群芳,不仅走俏国内,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与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一起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辣椒酱因配料有别而品种有异。以大蒜头为配料的是蒜蓉辣椒酱。再加入豆豉就成为豆豉辣椒酱,通常是选用优质红辣椒、大蒜头等剁碎,拌入豆豉,加入三花酒和细盐等,密封入坛,数月之后始成。桂林辣椒酱油润鲜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佐餐,还可作调味用。“桂林三宝”商标的“桂林三宝”礼品盒,集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辣椒酱三种名优产品为一体,小巧别致,便于携带,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桂林辣椒酱为桂林之一,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曾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桂林辣椒酱因其配料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像蒜蓉辣椒酱,豆豉蒜蓉辣椒酱等。其味鲜辣香醇,辣后回甜,鲜中带香,是上好的调味品,又可以单独食用。

桂林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做乳猪、扣肉、狗肉、红烧肉、白切鸡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凉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笋等,更是风味别具,回味无穷。 白腐乳蜚声海外,受到港澳、东南亚及日本人的欢迎。桂林豆腐乳品种繁多,历史悠久,200年前就享有盛名。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两大类。它们做法相同,而配料各异。它还是极好的调味品。桂林名菜乳猪、地羊、扣肉,即用腐乳佐料,汁鲜味美;烧肉、白切鸡蘸桂林豆腐乳,其味隽永。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 品种很多, 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 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 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

五. 广西 桂林 全州 桂香梨

品种名称:桂香梨

选育单位:全州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品种来源:圆黄梨芽变

特征特性:树势中等,枝条开张,粗壮。叶片宽椭圆形,绿色有光泽,叶缘锯齿中等大,叶尖渐尖,叶平均长11.5㎝,宽6.1㎝,叶柄长5.8㎝。一年生枝黄褐色,皮孔大而密集。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花芽易形成,花芽饱满而大,花白色,花粉多。果实扁圆形,纵径68.3㎝,横径83.7㎝,平均单果重294 克,最大果重675 克,花萼完全脱落,果面光滑平整,果点小而稀,果梗长3.9㎝, 梗洼深1.12㎝,果面光洁,果皮中等厚,果肉白色,石细胞少,有香气,果心小,可食率79%,可溶性固形物12.8%—14.5%,幼果期果实褐色,成熟后为金黄色(套袋果)或暗红色(不套袋果)。果实常温下可存放15天左右,低温可贮藏60天左右。

产量表现:2010年至2011年对2008年种在全州县庙头镇霞溪果场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15.2kg。2010年在龙水镇测产2年树平均株产13.7kg,2011年测产3年树平均株产达28.3kg。 2011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到全州县验收,平均单果重259克,平均株产26.1kg,亩产1224.8kg,可食率7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

栽培要点:1、选土质疏松肥沃、深厚,光照良好和排灌方便、风速小的地块种植。株行距3m×4m,种植坑长、宽各1m、深0.6—1m。每坑分层放入有机肥(畜栏类、杂草等)25—50㎏、钙镁磷肥1㎏、石灰0.5㎏。667㎡栽56株。2、采取三主枝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树形。3、种植当年4—8月,每15天施水肥一次,可用沼液或腐熟稀粪水加0.5%—1%的尿素液。第二年3—8月每月追肥1—2次。6月份后注意适当施用磷、钾肥,可每株每次沟施三元复合肥0.15㎏。每年9—10月份,结合深翻改土,每株施腐熟粪肥30—40㎏、钙镁磷肥2㎏,进入挂果期后,每年施萌芽肥、壮果肥、采果肥和基肥四次肥。萌芽肥:在3月上旬萌芽前施入,每株开浅沟施复合肥0.5—0.8㎏;壮果肥:在5月下旬施,株施腐熟麸肥2—5㎏或复合肥1—3㎏;采果肥:以速效肥为主,株施复合肥0.5—1㎏;基肥:9—10份施,结合园地深翻改土,株施腐熟粪肥30—40㎏、钙镁磷肥2㎏。4、花蕾期喷一次0.2%的硼肥,初花期和谢花期各喷一次绿旺一号保果,坐稳果后对挂果量大的单株及时适量疏果,5月中旬幼果表面形成一层腊光时,及时套袋。5、重点防治梨锈病、轮纹病、黑斑病、黑星病、蚜虫、梨瘿纹、梨网蝽、吸果夜蛾等。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全区种植。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山楂

山楂,俗名“山梨子”,亦名“石梨子”。除平乐镇外,其余12个乡(镇)都有分布。尤以二塘、桥亭、附城、长滩、张家、大扒、源头等7个乡(镇)为多。全县有山楂树8万株以上,挂果树6万株。解放前,县内山楂树多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全县常年产鲜果约300吨,山楂干片约100吨。据中国植物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测定,平乐山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2%,铁和钙的含量也大,其中钙的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首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酱、山楂蜜饯等。还可制作果汁、果酒。解放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山楂生产日益为人们重视。进入80年代,县内山区许多农民都把山楂视作致富门路而广为种植。1983年,县商业部门开始收购山楂干果。1984年共收购山楂果片2.57吨,产品销往八步、梧州、柳州等地。之后由于受市场逐步放开,商业部门停止收购。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香脆爽口,还夹有适口的甘甜微酸味道。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也是待客不失体面的佳菜。

平乐的水盐菜不仅自食自用,很早就远销桂林、梧州,还出口海外,而且相传在清代还成为了上奉朝廷的重要贡品之一。制作水盐菜的的青菜主要是从广东潮州移植来的芥菜,在选料时,以菜心呈拳状的最好,长得“过疯”的潮州芥菜,因其绿叶太多,形状松散,就不宜做盐菜了。水盐菜的腌制方法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处置恰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是晒菜。晴天将成熟的芥菜平地割下,放在阳光下晒到整蔸菜叶用手抓拢,菜梗不断,这样就可以收起来了。其次是踩菜。水盐菜制得好坏,与踩菜有密切关系。先把晒好的芥菜分层放进大木桶中,一层菜放好用脚踩平,在上面撒上一层生盐,每百斤芥菜要放3至4斤盐。每放一层踩一层,一直踩到挤出菜水淹过菜面为止。最后在菜上面放上一层稻草,再用石块压实。如果是中秋节前踩制盐菜,因天气温度高,以用陶瓷缸为好;中秋节后,天气转凉,则以大木桶为好。再次就是要掌握时间和温度,开桶取菜。经过踩紧压实的芥菜,在超过22℃的天气里,只需腌制七天即可成熟;低于22℃的天气,一般要腌制15天到20天才可成熟;低于l0℃的冷天,就要25天,甚至两个月才能起盖发卖。

当压实的芥菜经过一定时间后,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时,即可移去石块,起出食用或上市出售。水盐菜成熟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果留在桶里过久,遇上天气高温,盐菜的颜色就会逐渐变色,出现霉烂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烧缸”。腌菜在腌制中遇到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时间过长,缸边或桶边只要盐菜接触处出现霉变黑斑,就是“烧缸”了,盐菜的色香味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会根据天气情况掌握腌制时间,所以平乐、荔浦的腌盐菜味道好,就是好在他们的传统腌制技艺上。

平乐、荔浦的农户爱腌盐菜;资源、全州、灌阳的农户则爱做泡辣椒。泡辣椒看起来鲜红艳丽,一个个胀鼓鼓地焕着光泽,入口一咬,香、甜、脆、辣、酸五味俱全,且辣度不高,爽口开胃。吃后腹中有微火之感,浑身暖洋,如有风寒感冒,头上冒出细汗,不用吃药病情就好八成。桂北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到了严冬,就常以泡辣椒和生姜、茶叶煮酸辣椒茶,每月喝一两次来抵御风寒感冒。

资源属高寒山区,湿气重,所以乡村农户均爱制作泡辣椒,家家都有几个腌酸坛子。制作泡辣椒时,先将坛子消毒,用火烘干水气,再放上山泉水、米酒、土糖、生盐,把泡水酿制成香酸味。然后选择新鲜肥厚,带有光泽的鲜红辣椒,用剪刀剪去把头,不要弄破,晒半天或一天去了表面水气,即可将它放入坛内,放多少根据坛子大小和坛水多少而定,一般将辣椒放入坛中,以坛水能盖住辣椒为宜。坛盖盖好后,坛檐要放水,使盖子密封不走气。辣椒在坛子里泡至半个月即可取出食用。只要坛子不走气,泡再久,辣椒吃起来都是香中带甜,辣中带酸,脆嫩可口,生津驱湿的上好食品和作料。如用泡辣椒炒蕨菜,可做出难得的山野珍菜;如用来煮鲜鱼、豆腐火锅,资源有句趣语:“要你捆起舌头咽!”意思是吃这佳肴,不小心连舌头都被馋得咽下肚子,所以要捆起舌头吃这美食,才不会将舌头咽下去。如今,资源的泡辣椒已走出农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批量泡制,投放市场,走向两广两湖,成为俏销的土品。

腌盐菜,泡辣椒人们见之甚多,食之不少。可是有一种侗家山珍“昆虫菜”,就闻之甚少,食之难得了。居住在龙胜的侗家人,自古就有捕捉虫蚕作菜的习惯,他们称马蜂、蚂蚱为“无骨之肉”。马蜂(胡蜂)是山林中飞行的昆虫,尾部有毒刺,会蜇人。这种马蜂有一种在树上做巢,俗称“楼蜂”,或“油萝蜂”;一种在地下做巢,俗称“土地蜂”,或“鬼头蜂”。它们做的蜂巢均用树枝、树叶沫粘胶而成。巢内分若干个大小圆瓣,每瓣有许多小孔,雌蜂将卵产9-孔内,再用树脂覆盖,到农历七八月间,蜂蛹便长满孔穴。这时,侗家人先踩好点,到了晚上,便点燃柴草,将蜂子烧死,或以烟火将蜂驱赶走。然后摘取蜂巢回到家里,慢慢地将蜂蛹倒出。有的一个蜂巢可取蛹达一两斤之多。然后用油酥配以佐料,把马蜂蛹调炒得金黄香脆,一端上餐桌香气四溢,可谓是真正的山珍,绝妙的美味。用它来下酒,是难以品尝到的佳肴。如果用来做汤,那适口的醇香和甜味,比海味还要清甜可口。到侗家不是奉为最尊贵的客人,永远莫想得到品尝的口福。

另一种“昆虫菜”那就是蚂蚱。蚂蚱即黄虫,桂北山区有一种蚂蚱全身青色,头上长两条细长触角,眼睛特大,背脊与头连有三条黄线,翅羽长,内羽呈淡红色,体大如一中指,因为这种蚂蚱多在苞谷地啃吃苞谷叶,山里人俗称它为“苞谷蚂蚱”而得名。夜间它常伏在苞谷叶上,一动不动。每到苞谷扬花,苞谷棒子吐须的时节,侗家人就打着火把,走进地里去捕捉这种啃食作物的害虫。有时一两个钟头就可以捕捉到一小竹篓。捉回后,把竹篓放进沸水中一泡,将蚂蚱烫死。这时烫死的蚂蚱竟然与海里的大虾一样,原来一身青色的蚂蚱,变得全身微红。然后将其头一扯,头带着肠腑全部被扯了出来,肚腹除潜留着黄爽的蚂蚱蛋外,一点污物都没有。再捏去脚和翅膀,便成了一砣微红的蚂蚱肉。这时有的人拿来爆炒,配上生姜、大蒜、少许青椒、食盐,出锅后色彩红绿俱备,香气扑鼻。如果用油炸,那就先将蚂蚱放在一个钵头里,与大蒜、生姜、食盐、五香粉等混合一起,将蚂蚱腌泡半小时,让其吸进盐味。再将茶油锅放上炉灶上,油沸时将蚂蚱放入油锅里,见蚂蚱浮上油面,颜色稍有焦红,即可捞出放在盘子里,冷却后即可食用。这种油炸蚂蚱的香气,酥松、爽脆、可口程度,难以用文字和语言形容,就像侗家人讲的那样:“油炸蚂蚱最好吃,天上难找地下稀。”

这种侗家“昆虫菜”稀有独特,就是常到侗家做客的人,也难碰上几次。桂北的农家特色菜甚多,还有瑶家五香菜、笋干、干山菌等都是民间传统蔬菜,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适合大众的美味。尽管各种美味佳肴充斥餐桌宴席,农家特色菜仍然以它独特的风味被人们视为珍馐。

八.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打油茶

打油茶”,工具、选料、制法、喝法都非常独特。先说工具吧,一只小铁锅,一把小木棰。小铁锅类似江南苏锡饮食业使用的炒锅,但锅口很小,约同大汤碗口,且锅口旁有一小歪嘴,以利倒茶;小木棰灵巧又别致,状如大小擀面具,但前端延伸出与相垂直的一小段,以作敲打之用。选料,须选用土茶,就是未经加工过的茶叶,不然,就会失“打油茶”的风味。葱、姜、蒜头、盐是必备的,油炸山芋片、油氽花生米是佐食的佳料。沏茶需用佳泉水已为茶经之事,然“打油茶”又一特别之处是以肉骨汤代佳泉水,自然是茶味别出。制法又很独特,铁锅烧热,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土茶。“打油茶”必须用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汤,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加上葱花,放点油氽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诱你一喝为快。桂林地区喝“打油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打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桂北地区湿度大,矿工颇多,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客人围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炉,“文君”当炉,当众操作,一杯接一杯,颇有风味。如今,“打油茶”不径而走,流传广西数地,倍得人们青睐,风味亦添数种,如“鸡丝打油茶”、“肉丝打油茶”等。

在桂林喝“打油茶”,真不虚此行。愿这朵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开放得象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更加迷人。

九.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油茶

龙胜县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的油茶主产区之一,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被国家确定为广西11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试点县之一。龙胜现已建成22万亩油茶基地。

龙胜县平等乡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油茶是本乡主要产业之一,是龙胜最大的产油区,平等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平等乡的油茶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油茶籽1500万斤。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