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家乡的特产大蒜作文800字怎么写 家乡的特产大蒜400字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家乡的特产大蒜作文800字怎么写 家乡的特产大蒜400字作文更新时间:2023-01-18 16:20:46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二.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家乡豆腐角

家乡豆腐角

采用本地豆腐为原料,精工制作,营养十分丰富,外形美观,似孔雀开屏,色艳味浓,回味幽长。

三.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四. 广东省 深圳 福田区 家乡猪肉汤

猪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磷等,具有滋阴润燥、补肾养血、益气强身的功效。精选客家地道家乡猪肉,肉质优良,“和兴客家道”精心打造,清淡好味,烫头鲜美,肉质鲜嫩,给唇舌以最纯真的慰藉。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长凝大蒜

长凝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凝镇地处榆次市东。长凝紫皮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皮松瓣紧,水气充足,鲜嫩可口,每头四瓣或六瓣,捣成蒜泥隔夜不变色。

长凝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成为皇家贡品,在晋中以及省内外享有盛誉。长凝大蒜以蒜瓣肥大、色香味美、辣味纯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金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榆次区科技局长凝大蒜种植科技协会成立后,该协会会长麻富珍带领长凝镇蒜农种植户潜心研究长凝大蒜种植技术,使长凝大蒜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魏榆”牌长凝大蒜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山西省十佳特色品牌产品”。

长凝大蒜

地域范围

长凝大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境内,包括东长凝村、西长凝村、壁达村、相立村、西沟村、辉举村等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5′00″~112°94′00″,北纬37°60′00″~37°65′00″。主要涉及榆次区长凝镇的东长凝村、西长凝村、壁达村、相立村、西沟村、辉举村等6个行政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榆次长凝大蒜的品质特点是紫皮或白皮,四、六瓣,色香味美,辣味纯正,刀切后隔夜放置不退色、不变色,砸烂三天不变色,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因以上特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长凝大蒜食后口无异味,用老陈醋腌制后颜色呈翠绿。 2、内在品质指标:经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蛋白质检测结果为5.42g/100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5.2g/100g。维生素C检测结果为11.6mg/100g,明显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7mg/100g。钾元素检测结果为5360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4370mg/kg。钙元素检测结果为107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100mg/kg。铜元素检测结果为1.47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1.10mg/kg。锰元素检测结果为3.12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2.4mg/kg。 3、安全要求:大蒜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227-2004无公害食品大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地域范围内的长凝大蒜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长凝大蒜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长凝大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六. 山东省 济宁 嘉祥县 嘉祥大蒜

嘉祥红皮大蒜,名闻全国,出售各地,是山东省定名的土品。



大蒜,古名为“葫”,亦称葫蒜。据北魏贾恩勰著《齐民要术》卷三《博物志》载:“张骞使西域得葫蒜”。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返回时,将葫蒜引入中原。又据东汉崔实著《东观汉记》云:“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葫蒜,悉付从事,无所留。”李恂系东汉章帝时人,由原籍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南)来山东兖州任刺史,带来大蒜种,于官府后园种植,收获后分赠下属人员。后又扩种至嘉祥、金乡一带。东汉时嘉祥尚未建制,地域属兖州山阳郡,郡治昌邑(今巨野县谢集乡昌邑集村)。由此推断,嘉祥种植大蒜已有1900余年的历史。



嘉祥大蒜属山东省优良红皮大蒜品种,经过当地农民长期栽培选育,形成了“嘉祥红皮大蒜”独有的特点:皮红瓣匀,少瓣型(多为4~6瓣),蒜头较大,肉质细嫩,蒜汁浓稠。汤汁粘浑,香辛浓重,色味俱佳。蒜瓣休眠期在红皮品种中也较长。蒜苔产量较低。



嘉祥大蒜,自宋朝以来,一直作为向朝廷进贡的重要贡品。据文献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毅宗朱由检均曾品尝过嘉祥大蒜。

七. 湖南省 邵阳市 隆回 红皮大蒜

隆回大蒜以红皮蒜为主,株高60-70厘米,叶条带披针形,皮株攻能叶6-12片,色深绿,蒜苔长50—70厘米,鳞茎扁球形,外皮紫皮红色,茎瓣(蒜瓣)肥大,一股6-9瓣,纵径3.5-3.8厘米,横径4.5-5厘米,单个蒜球头重30- 41.5克,辛辣味浓,具有香气,品质上等,八十年代港商曾在香港大公报上的版面刑栽四个小字,三个大字:宝庆大蒜香、辣、鲜、隆回红皮大蒜生长期210天左右,九月中、下旬播种,株距2-3市寸,行距6-7市,每667m2,产蒜苔300-4000市斤。
隆回红皮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据隆回县志记载解放初期播放面积87亩—100亩,产量12至13吨,主要分布在隆回山界回族乡与北山乡,北山村回族人集居住地区,具体从什么时间引种栽培,无以考究,据隆回桃花坪清真寺阿言马祥回忆在大革命失败(1927)年前他在桃花坪清真寺就吃过牛肉炒蒜苔。并记得当时常有广西客来贩运(当时称宝庆红皮大蒜)。从五十年代来到六十年代来,隆回大生产一直处于300—500亩的水平。七十年代至八十年初,由于外贸组织出口,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亩。八十年种植面积为1607亩,总产290吨,87年5200亩,总产940吨,以后一直维持在4000—7000亩之间,2002年播种面积6600亩,总产1792吨。 隆回大蒜一直以当地销售为主,常有客商到隆回收购贩运往外省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期曾由外贸组织过出口,85年曾由港商组织过加工蒜片出口,九十年代本县食品罐头厂组织加工生产的“三辣”罐头,每年用大蒜30—50吨。

八. 山东省 潍坊 安丘 安丘大蒜

安丘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所属类别:农副产品 代表地区:潍坊 安丘大蒜特点独具,头大瓣均,吸水性强,味道浓厚,辛香可口,汁液粘稠,素有“安丘大蒜头,一头顶两头”之说。清末即有小规模种植,时栽培300余亩,总产13万公斤,驰名省内外,现种植面积达数万亩,总产量千万公斤,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因安丘大蒜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故畅销全国各地,并加工成脱水蒜片、糖醋蒜头、蒜精、蒜泥、蒜蓉等产品出口国外。( 潍坊)

白芬子镇位于安丘市中部,总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辖68个行政村,3.8万口人。该镇是个农业大镇,盛产小麦、玉米、大姜、大蒜、矿产品等,尤其以种植姜蒜而闻名,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所产大姜块大丝少,色泽鲜艳,味带清香;大蒜头大瓣匀,汁液粘稠,辛香可口。 1995年获AA级绿色食品证书;1997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白芬子牌”商标。

地域范围

安丘市白芬子镇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为江北最大产地。经加工制成的姜块、姜芽、脱水姜片、软化姜芽、腌制姜块、姜精、姜汁、姜糖等产品, 除运销国内各地外,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深受青睐。

特定品质

安丘大姜色泽鲜艳,结构紧密,辛辣清香,块大丝少,除为调味佳品外,并供药用,具有祛寒解表,止咳化痰,回阳通脉之功效,故颇负盛名。

文化典故

安丘市立足传统种植习惯,发挥大姜生产优势,围绕大姜这个名牌,按产业化组织生产,形成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推广保护地栽培、优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模式化套作栽培、窖藏保鲜等新技术、新成果,使大姜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大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年总产2亿公斤,成为江北最大的生产基地。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