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春县土特产直播 永春土特产批发零售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春县土特产直播 永春土特产批发零售更新时间:2023-02-20 15:43:52

一.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熊胆酒

熊胆酒产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熊胆酒厂。屏边县地处云南南部边境,这一带高山起伏,森林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历史上有许多猎户,世世代代靠打猎和出售兽皮、动植物药材为生。猎人常年猎获最多的是熊,熊身上最值钱的是它的胆。胆囊大,胆汁多,价值高。有经验的猎人遇到成年大熊,并不立即捕杀,为了获得优质熊胆,他们就同熊来回周旋,把熊激怒、狂跳起来,此时才予以猎杀,并立即取胆。早在1000多年前,熊胆已被民间用作珍贵药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熊胆苦凉,入肝、脾、肾、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利胆、明目功能,并可以息风解痉。还着重指出,熊胆“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熊胆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一定效果;还有抗炎作用,对炎症早期,可用于抑制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对炎症后期,可用于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熊胆汁还可以促进人体胆道蠕动,有利于胆道排石,防止胆结石等病症。长期以来,屏边等地的民间,习惯用熊胆泡酒饮用。熊胆酒酒液金黄,酒香与配入的各种天然植物香气谐调柔和,酒质醇厚,有轻微的熊胆腥味和苦味,口感爽适,余味悠长。酒度40度,糖份4%,总酸0.2%。( 红河)

二.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红粬

一都岱山红粬有限公司位于一都镇南阳村,创办于2007年11月。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注册资金100万元,该公司主要利用一都传统的制粬工艺,生产优质红粬,是一都镇首家规模生产红粬的企业,也是一都镇重点扶持的发展特色产业的示范企业

红粬是我国民间传统使用的一种天然色素,是一种理想的食用着色剂。我厂生产的“玫瑰”牌特级红粬米,红粬粉。液体红粬红色素是选用优质大米作原料,采用科学方法经微生物发酵后加工提炼制成,不加任何化学成人是天然、无毒、安全的绿色添加剂

三.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雪山芥菜干

本品为农家腌制的芥菜干,纯天然无污染,让亲尝尝地地道道的农家菜干。

芥菜干是一道绿色食品,可和其它食品搭配,如:可加入大米笋丝也配料,做成风味可口的菜干饭;可加入五花肉调味料,做成风味独特的菜干扣肉煲;还可加入排骨、鸡、鸭清炖,汤味清鲜,利口清嫩;烹制之前,要先用开水把芥菜浸30分钟,然后和五花肉一起文火煮40分钟,才能入味,芥菜是瘦物,与土猪的五花肉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汤甜,肉软。

四.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族少女绑腿

哈尼族是生活在我国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哈尼族自称“卡多”、“豪尼”等,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高山“梯田文化”。

哈尼族少女绑腿的底色为黑色,手工织成。然后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绣上多种花样(多为横条),再在合适的位置缝上银泡和小铃铛。穿用时在绑腿上部用一串小珠子系上用来固定住绑腿。哈尼族少女绑腿美观实用,走路时,叮当叮当,充满乐趣,深受少女们的喜爱。

五.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糯米粑粑

哈尼糯米粑粑既是哈尼人祭神敬祖的神圣贡物,是走亲访友的珍贵礼品,是哈尼人一切大小节日里不能缺少的佳品,是用产于哈尼山乡洁白如雪的优质糯米,用原始的木器或石器加工而成。哈尼糯米粑粑同茶、酒一起,并列为哈尼人祭0或尊崇神灵的三大贡物,是每一个哈尼人一生中随时都不能缺少的。不论男女,刚出生三天,就是用糯米粑粑向逝去的先辈们报知又一个后代已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向人们宣布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并为之取名。当这个小生命第一次出门过河或随妈妈到舅舅家时,糯米粑粑是绝对不能缺少的,过河要用糯米粑粑祭献河神,祈求此行路途平安,此生健康成长。一旦遇到病疫灾,也少不了要用糯米粑粑驱邪免灾,从结婚的大喜日子到人生百年辞世归天之时都少不了糯米粑粑。

哈尼糯米粑粑,不但是沟通人与神灵的桥梁,而是维系人间情感的纽带,在哈尼人的节日里,不论何方客人,只要到哈尼人家,首先以糯米粑粑款待你,离别时还少不了送几块用清香的芭蕉叶包着的粑粑,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时,双方家里互送糯米粑粑,相互问候。

六.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篾香

永春篾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永春蒲氏家族所制香名繁多,有降真香、沉香、檀香、兰花香、奇楠香、时香等。从形态分主要有线香、篾香、袋香三种。线香即香料加粘合剂拌匀后,做成直条或圈形的香料。篾香是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把粘合剂涂上篾骨,然后,粘上香料粉做成的。香料一般涂在篾骨的三分之二段,另外没涂粘的三分之一,再彩上或紫或绿或红等颜色。篾香普通为一尺长,也有一尺六、二尺长的,最大的长达三尺。袋香则以布或绸缎做成各式袋子,再装入香料。此外,还有香珠、香钟、香蛇、香炉等其他品种。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永春蒲氏人家还到永春县五里街开设“蒲庆兰”香室,专门成批制作篾香,销往港澳地区及马来亚、印尼、越南等国。如今,永春五里街“蒲庆兰香室”仍保存香壶、碾槽等数代祖传的制作香料的器具。

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春县 关于界定永春篾香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10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芦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春芦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芦柑是福建省永春县一带传统的名优之一,也是永春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成份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芦柑远销东南亚、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东方佳果”。

永春芦柑始种于五十年代初,是爱国华侨尤扬祖先生出资率先引种的,仅三、四十年间,它已经成为一种遍植于千家万户的大宗产品,载誉于海内外的名优产品。现在全县已种植柑桔10万多亩,年社会产量100万担,面积、产量已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位,被誉为“柑桔之乡”。占永春柑桔产量80%以上的主产品芦柑,以其果形端正硕大、色泽橙黄、果皮薄、酸甜适度、脆嫩香甜、富含维生素及其营养成份等优点,于1989年一举夺取全国优质水果第一名;产品远销全国合大城市和星马港澳、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这样,永春芦柑的面积、产量、质量、出口创汇等四大方面均居全省第一,既为永春人民谋了福利,又为永春人民争得了荣誉,这一象征吉祥、幸福、发达的“东方佳果”,理所当然为全县人民所喜爱,并以其为题举办了永春芦柑节。这一活动得到了我们敬爱的总理李鹏同志的巨大关怀,他的亲手题词,给节日增添无限的荣耀和喜庆气氛,经全县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的这一活动,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海内外乡亲的关心和支持,佳宾团聚、高朋满座、盛友如云,给节日增添了隆重、热烈的气氛!可以相信,通过举办芦柑节,以柑为媒、以节联姻,广交朋友,隆结乡谊,宣传永春,对于进一步弘扬“团结、奋发、奉献、开拓”的永春精神,对于开放的步伐,建设永春,振兴永春必将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永春芦柑栽培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查考史书,永春县没有柑桔栽培记载。明清县志仅记有与柑桔同科的果树如风柑、佛手柑、橙等。1932年,漳州有一批柑桔苗木进入永春栽种,但成活率很低。直到1953年,印尼老华侨尤扬祖先生回到永春县达埔乡老家,不久在达埔猛虎山独资开辟柑园,引种芦柑名种,办起了华侨垦植场,成为芦柑上山的倡导者。1958年,全县柑桔面积发展到476亩,但产量只有300担(15吨)。1955年至1977年是永春芦柑的扩种阶段。到1977年,已种植0.84万亩,产量达79120担(3956吨),全县柑桔面积、产量跃居福建省第一位,永春被洽谈 “柑桔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永春县坚持开放的方针,实行开发与开放并举,农业投入与科技进步并重,采取国营、集体、个人、联办、引进等“五个轮子一起转”的方法,使全县柑桔生产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年产量从1978年的6.1万担(3050吨)猛增到今年的百万担(5万吨)。产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目前,全县已种水果12.5万亩,其中柑桔10.07万亩,平均每个农户种柑桔1亩,产柑桔10担(0.5吨)左右。柑桔品种也大大增加,目前全县已有了三个属70多个品种。主要有芦柑、蕉柑、印子柑、寻柑、福柑等。永春芦柑是一带传统的名优之一,也是永春发展生产的当家品种。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成份余款 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国外水果商称之为“东方佳果”。1989年12月,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优质水果评选会上,永春芦柑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冠军,被誉为“桔乡新秀”。至1990年,全县芦柑种植面积达9.7万亩,占柑桔总面积的95%,产量约3.83万吨,占柑桔总产量的90%。每年10-12月,是永春芦柑7万亩,占栽培总数的70%。随着柑桔投产的逐步增加,永春柑桔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向更高产更优质发展。( 岵山镇)

八.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竹筒鸡

竹筒鸡,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名吃。利用竹筒烹饪,历史久远。时至当代,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饪的传统方法,这与满山的翠竹有关,又与竹筒烹调的食物清香可口有关,哈尼族的竹筒鸡,就是一例。云南哈尼族的竹筒鸡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制法独特,古老朴实。

九. 云南省 红河 绿春县 哈尼豆豉

哈尼豆豉是哈尼人家的一种独特豆制食品。豆多呈黑褐色,味美甘甜,很开胃口。其香馨浓且特别, 老远便随风扑鼻而来,使人馋涎欲滴。绿春县的哈尼族老乡制作豆豉的方法因地方不同而异,但三勐、平河一带的腊咪(哈尼支系之一)的传统制法,据说最数正宗。

腊咪妇女们把黄豆在水中浸泡一夜,待胀大变软后舂(或磨)成细渣。取洁净并脱过籽实的荞杆,晒干放在盆里或石板上点火烧成白色的灰末;将百分之五至十左右的荞杆灰拌入豆渣内,放适当的盐,掺少 许温水和匀,然后捏做成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扁圆小团,再摆放到簸箕里,用稻草盖上,搁置在背荫通风处十天左右,让其充分变腐发酵,散溢出阵阵特有的浓香,这就成了。

在制作豆豉时,有的还加点辣子和花椒粉等配料使其增味。一时吃不完的豆豉,蒸熟以后晒干放置在火塘边上,保存两三年也不走味。豆豉常作调味品,亦可单独做菜。象煮青菜或南瓜叶等,如掰一小块豆豉在火炭上烘至焦脆时捏碎撒拌进去,菜和汤都既香又鲜。在锅里放油把豆豉炸透后,铲到碗里再加点汤,配些佐料,就是上好的蘸汁。如果没有别的菜,临时烧一块豆豉也可下饭。哈尼族民间还用豆豉做药,将其烧焦后研入温开水中服下,治疗肠胃疼痛不适、吐泻和隔食腹胀等,效果不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