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市的特产详细介绍 晋城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市的特产详细介绍 晋城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3-01-21 11:12:15

一.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馋酥

油炸食品。把白面用水加鸡蛋、白糖和好,捏成四、五厘米大小的麻花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吃着酥软、香甜。多作早点,也可作点心。因人都爱吃,故名馋酥。

二.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琴鱼

琴鱼

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有解毒养生之效,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琴鱼虽是鱼类,却很少作为菜肴烹制,而是以饮茶精品著名。每年清明前后,琴溪桥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在琴溪滩头张捕。琴鱼捕获后,被放入盐开水中,并佐以茴香、茶叶、食糖,然后将鱼炝熟,再用炭火烘干,精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茶,作为杯中佳茗,招待上门客人。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四.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馔面

在泽州县大阳镇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上品面食——“馔面”,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

制作“馔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和面,面粉选高筋粉最好。先将碱面、食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兑,把面粉倒入水中,加入适量的豆面,用手将面打均匀。

制作“馔面”第二步是压面。将打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一根长2.5米的钢管,有节奏的弹压,这样弹压出来的面更劲道。

面团在木棍下,被压成平整的一层,但这时候的平整显然是相对的,上面明显有不均匀的面粉颗粒和气泡,好像一层棉被,把面叠起来,再压平,直到面团被压到光滑如丝绸般程度,才能算压好了。压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块,再揉成面饼,上油,上好油的面饼在阳光的照射下成金黄色,把上好油的面饼放在面盆里,一个挨一个贴着边,放好一层再放一层,最后黄灿灿的面饼在面盆里摆出了花瓣一样的形状,密封好放着发酵。

制作“馔面”第三步是擀面。擀面的时候手法要到位,面要多换位置,这样擀出的面饼才薄厚均匀,擀好的面对着阳光看是透明的,且没有破损,这才称为上品。

制作“馔面”第四步是切面。切面靠的是功夫,将擀好的面皮,叠成长条,就开始切了,这样的面需要切280刀,切出面条如韭菜叶宽,每根长度都在80厘米以上。切好的面条放在专用的食盒内捂严实,不能透风。

浇馔面的菜是花菜,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带、油豆腐、胡萝卜等材料切丝过水后,调制而成,鸡蛋饼是用来招待素食的客人。

把准备好的面条下到沸腾的水里,煮熟的面条在凉水中过两遍,捞出来放在碗里,面在碗里要搁浅一点,浇上用鸡肉、胡椒等调料熬制的高汤,再浇上花菜,一碗地道的“馔面”就可以享用了。

五.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润城枣糕

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 又称 “小城”,是历史文化名镇。润城枣糕——这种形状如花的馒头,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麦子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浸泡1-2天,长出小嫩芽,再晾干磨成面粉,用这种面粉制作的馍才会有淡淡的麦芽香和丝丝的甜味儿。做馍时,要用适量的面粉发酵,调制成酵,再加入面粉,充分搅拌,反复揉捏。将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状,用圆形的木棍在中间压一道沟,两边压上花纹,取两颗红枣放在面的一头,然后将面卷起来,一个枣花馍就制作成形了。在36-40的温度下醒40分钟,再放入蒸箱蒸熟。形态美观,入口香甜的枣花馍,就做成了,润城人将它称为“枣糕”。

六.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七.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烧肝

当你坐在环境优雅的餐馆,点上几碟可口小菜,配以啤酒,或自斟自饮,或与朋友斗酒,别忘了要上一盘阳城的烧肝。不一会儿,服务生端着一盘冒着热气、略显焦黑、切成片状的小菜走来,一上餐桌,便有香气扑鼻而来。赶快趁热动筷吧,这就是阳城的烧肝。忘了告诉大家,动筷前一定要一小碟山西的老陈醋。夹起一片,醮点老陈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清鲜脆嫩,舒爽适口。眨眼间,一盘已被扫光,那再来一盘吧。

阳城烧肝全国独有。为什么呢?可能是配方独特,制作精细,工序复杂吧。它的配料有13种之多,主要原料有:鲜猪肝、猪花油、淀粉、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等。就让我们试着动手做一做吧。

第一步,将猪肝剁碎或切成丝状,加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以及姜、葱、蒜、花椒粉、精盐等调味品,然后再加入湿淀粉拌匀。

第二步,把猪花油平铺开,将拌好的原料放置上面,用猪花油裹成直径约3厘米,长约25厘米的圆条,随即迅速放入热油中煎至柿黄色取出。这就是初成模型的烧肝。

第三步,将成型烧肝放入笼中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顿时香气四溢,诱人至极,忍不住拿起一根就吃——千万不可!这时的烧肝虽算是做好了,但吃前还少一道工序。要将它切成7毫米厚的片状,放入油锅中炸一下,略黑,即捞出装盘,撒些葱丝,这下才可尽情享用。当然,如果您感到制作起来太麻烦,可以带些当地正宗的成型烧肝回家,切成片,炸一下就可以了。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九.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宣纸

宣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关于宣纸的起源在泾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胡侍的《珍珠船》中说到在唐高宗时,宣州有个修行和尚,为了抄佛经《严华经》,曾奉旨栽培了许多楮树,用以制造宣纸。宣纸的原料是檀树皮。楮树类似檀树,可能是这个和尚或 者作者把檀树误认为楮树了。《新唐书.地理志》载有:唐代“安徽宣州府产宣纸,年年进 献皇帝。”可见,宣纸那时已有名声了。

泾县宣纸以细薄、绵韧、洁白、紧密、墨韵层次清晰、色泽经久不变、不蛀不腐、卷折无损为特点。

十.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红山楂

泽州红山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城自古称“泽州”,而山楂又是泽州的传统资源,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生长的山楂有极好的内在品质,酸中带甜且个大,俗称“山楂王”,因地名所得“泽州红”。陈沟乡杨坪村古庙的碑文中(光绪十六年十日立)记载:“吾村向来山多地少,衣食无赖,先人因此培植红果树已糊口之资。”光绪三年,泽洲大旱,颗粒无收,这里的人们全是靠山楂果换粮食和山楂叶充饥求得生存。新中国成立,东北的商人就赶着驼队来收购山楂果,每家每户都能以山楂果卖与客商驮到天津口岸,运销海外。

产于山西晋城。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

据化验分析,泽州红山楂含碳化合物22%,蛋白质0.7%,脂肪0.2%磷,0.025%,铁0.0021%,钙0.085%。铁和钙含量居水果之首。总糖量10.15%,含酸量4.93%,总黄酮含量0.44%,含维生素C91.3mg/100g,,比苹果高17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核黄素C、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份。药用可配制成49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近年研究,泽州红山楂内含抗癌元素牡荆素较高。其叶能提取“山楂黄酮”,是安神类药品主要水成份。

地域范围

泽州红山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主要涉及泽州县的高都镇、巴公镇、下村镇、李寨乡、南岭乡等14个镇3个乡,涉及632个行政村。自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2ˊ-35°42ˊ,东经112°31ˊ-113°14ˊ。东西长约62.75公里,宽约58.85公里,保护面积2023平方公里。生产总面积2000公顷,年生产总量45000吨。主产区包括高都镇的大兴、大路、善获、丰头、北上矿、麻峪;巴公镇的东四义、山耳东、二仙掌、柳坡掌、郭庄;下村镇的塔里、瓮山、杨山、王坡;李寨乡的李寨、陡椒、坚水;南岭乡的李沟、黄沙底、闫庄等23个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山楂,又叫“山里红”、“仙果”,“牧狐狸”,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生于海拔400-1000米间的向阳山坡、杂木林缘、灌丛间、蔬林内。山楂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外在感官特征:泽州红山楂属地方名优品种,该品种红圆个大,单果重达20 g左右,果肉呈粉红色,果肉味醇、酸甜可口,素有全国“山楂王”之美称。2.内在品质指标:泽州红山楂不仅皮红肉红、酸甜味美、品质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除满足国家行业标准SB/T 10092-92《山楂》的标准要求之外,独特的品质指标包括:含糖量≥6.0%,总有机酸(以枸橼酸计)≥1.5%,总黄酮(以芦丁计)0.10-0.25%,总膳食纤维35-50%,果胶含量1.0-2.0%,维生素C≥25mg/100g,β-胡萝卜素可达20-70μg/100g,总磷10-25mg/100g,铁4-20mg/kg,钙480-1200mg/kg,铁和钙的含量均居水果之首,营养丰富。3.安全要求:泽州红山楂的卫生安全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SB/T 10092-92《山楂》以及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相关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