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人信汇恩施土特产巴东馆 在恩施哪里买正宗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人信汇恩施土特产巴东馆 在恩施哪里买正宗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1-14 16:20:48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桐油

桐油,用来制造油漆、油墨、油布等。婴儿拉肚子、感染风寒之后,母亲在手心点一滴桐油,用火烤热,把温暖的手掌放在婴儿的背心和肚脐上揉搓或抚摸,其疗效有时候比吃西药更好。迷信鬼神的人,还用桐油炼妖、炼鬼。所谓炼妖、炼鬼,就是把桐油淋在石头上、树桩上、牛粪上,火烧之而已。

榨桐油的作坊,叫油坊。油坊里有巨大的石碾磨。用马或牛拉动石磨,碾碎桐子树的种子。

把碾碎了的种子,放进木榨。木榨的前方,油坊的梁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圆木,叫杵。几个男人,抱着杵,使出吃奶的劲,向前撞击木榨。

嘴里发出“嗨”一声喊,杵与榨撞击时发出“啪”一声响,桐油便一丝一丝地流了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打油。

除了榨桐油之外,油坊还榨菜油和茶油。

油榨出来之后,渣滓被压成饼状,叫枯。菜枯可以做肥料。茶枯,除了做肥料之外,还用来闹鱼(闹:方言,即毒杀的意思)。茶枯很香,在河里撒几饼,鱼群就游过来吃。吃了茶枯的鱼,便一条一条地肚皮朝上,浮出水面,任人捕捉。桐枯也是很好的肥料。栽红薯苗的时候,在根部裹一点桐枯,就不用施别的肥料。红薯藤上不长虫,挖红薯的时候,连土里也见不到蚂蚁。

来凤桐油甲天下,卯洞(漫水乡、百福司镇)桐油甲来凤。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烧饼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的打花铺盖作嫁妆。因而,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里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她心爱的打花铺盖。关于打花铺盖的来历,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心灵手巧,穿针走线,织了有100种花朵图案的西兰卡普。后来,受到了嫂子的嫉妒,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她残害了。噩耗传出,土家族姑娘非常怀念她,把她织的彩锦,取名打花铺盖。成了土家姑娘的嫁妆。现在打花铺盖均用三块西兰卡普缀连而成。

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

土家妇女擅长纺织早见史籍。秦汉时期,人们把土家先民的织锦称为“(上宗下贝)布”,是皇室的上乘贡品。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兴盛,广泛流向市场交易中。这时的“溪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上宗下贝)布”的传统。明清时期土家人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独特制织程序,达到较高的水平。

今天的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已经从山寨,走向全国,甚至冲向世界了。1985年,土家族老艺人叶玉翠与汉族工艺美术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开发山区》织锦壁挂,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好评。打花老艺人朱么妹,熊1织的两幅壁挂,一幅参加过加拿大的中国工艺美展,一幅参加过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中国工艺美展。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红

利川市毛坝镇兰田村地处星斗山腹地,常年云遮雾绕,深山里,一片片茶园青翠。这里的各种茶成了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渠道,也就是这里的茶,经过采摘,加工,装箱,漂洋过海,来到德国汉堡,最终走进欧洲的家庭。

毛坝镇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利川红茶业集团组建,完善其标准体系建设,申报“利川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武汉、北京、广州等地建立“利川红”茶叶旗舰店和连锁店,主推毛坝茶产品,抢占国内市场,打造中国“宜红”第一乡。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恩施酸萝卜

恩施的酸菜的确是一绝,很遗憾外地人对这个不以为然,他们理解的酸菜无非是四川的袋装泡菜,或者东北的酸菜。恩施的酸菜跟这两种酸菜味道大不相同,这里就给你介绍一下恩施的酸萝卜,我希望能让你垂涎欲滴。

要有好的酸菜,先要有好的酸水坛子。一口好的酸水坛子,有几个条件。首先,坛子本身的质量要好,要肚大口小,封闭严密,不透气,坛沿能装适量的清水(可加盐,防止蚊子产卵,长出跟斗虫)。最重要的是,在揭开坛盖的时候,坛沿的水不能返流进坛子里,以免损坏酸水的品质。其次,跟酒一样,酸水的年代越久味道越醇厚。有的坛子是传了十几代人的,那里面说不定还有乾隆年间丢进去的姜块呢。第三,要注意保养酸水,防止变坏。不能频繁揭开坛盖,揭开之后要尽快盖上,防止“喝风”。要注意有些蔬菜虽然泡了之后很好吃,却可能让酸水走味,所以要尽量少往里面放,比如包菜、白菜帮、萝卜缨子。有些蔬菜却不妨多泡,如新鲜的嫩大蒜、新姜和开春之前的萝卜,这些是养坛子的。尤其是大红辣椒,坛子里不可没有。还有一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吃的,或者不是很好吃,却可以丢一些进去,也有助于保养酸水,比如花椒、紫苏。除此之外,在酸水保养上最重要的就是,坛子要注意加水和加盐。

有了好的酸水坛子,就可以泡制出自己喜欢的酸菜了。

各种酸菜中,最普遍的是酸萝卜,大概是因为萝卜水分很多,容易进味,口感又脆,即使泡过了头,也不会因吸收过多的酸水而软烂。

萝卜有白萝卜和红萝卜,一般人喜欢泡红萝卜(不是胡萝卜。武汉人称胡萝卜为红萝卜),可能因为颜色好看,形状也比白萝卜精致。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渣大椒炒腊肉

渣大椒为土家族的一种特有菜肴,尤以巴东野三关一带为最佳。多在农历的白露后制作。其方法是将鲜红大椒洗净,剁碎后,拌适量包谷面和食盐,佐以花椒、柑子皮拌匀后,放入泡菜坛中,坛口盖上菜叶或芭蕉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石头作的石盆中(也有用瓷盆和木盆的),放上水,以隔绝空气。自有了薄膜以后,一般就用薄膜纸蒙上坛口,捆紧,盖上盖盆,加上复水,月余后即可,或焖、或蒸后再炒了食用,色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尤以同土腊肉一起炒作,食时会更加爽口,增加饭量。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恩施玉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恩施玉露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湖北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现仍是我国的重要产茶省份。

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东郊五峰山。恩施玉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 日本自唐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 恩施玉露

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为保护这一地方特色产品,恩施市于2006年申请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检总局于2007年年底以第48号公告批准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借此东风,当地一些企业积极打造茶叶品牌,一批现代茶农脱颖而出。现在,这里已发展茶园4000多公顷,100多个“茶老板”办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企业,开发的系列产品畅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

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恩施市 《关于划定“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建议的函》(恩施市政函[2006]6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八.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铜锣

    武汉铜锣简称“汉锣”,与奉锣、京锣、苏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锣。

武汉铜锣的特色一是音质纯正、发音宏亮、吃槌省力。二是锣的直径大。近几年出口国外的几面大锣,最大的一面直径达一百三十五厘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锣。当然,武汉铜锣厂也生产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铜锣,满足剧团、乐团和各方面的需要。

武汉锣厂生产的锣乐器,所以能名驰中外,就在于他们在继续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使锣乐器的生产工艺不断发展。“虎音锣”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一例。这种锣解放前叫“大鼓锣”或“大片锣”,形如秤盘,音哑,没调门,配戏效果不好。一些剧团的乐师和演员希望制锣艺人们能为他们研制出一种发音宏亮,圆韵集中,能长调门的好锣。定音艺工高永运一次见到一面锣镗中心被压平了的锣,敲起来音响效果比没有压平的锣还好,于是他有意用定音锤的侧角,把另一面锣的底部砍出碗口大的一个平圆面,打起来音韵效果比较好。根据这个道理,高永运设计了一种新锣,送到上海几个剧团试打,反映很好。因为这种新锣发音宏亮似“虎哼”,很适合为黑头、花脸配戏,所以起名为“虎音锣”。为了使“虎音锣”更适合各专业剧团的需要,高永运广泛走访剧团,听取乐师们的意见,进一步把虎音锣发展为“高虎音’,“中虎音”、“低虎音”、“小高音虎”和“小低音虎”等几个品种,适应各剧种、流派、角色的需要。

代代相传

武汉铜锣的制锣技艺久盛不衰,代代相传,一代胜似一代,厂里人才济济。这家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厂,从技艺上讲,有四代人同时在岗位上。现任厂长、闻名定音艺工高永运和“制片大王”周吉安,“套顶能手”高世春等一批技艺熟练的老艺工形成了一个从熔铜、制片到定音完整的技术班子。他们不仅全面地继续了传统技艺,而且各有特技。高永运在制锣时运用惩锤,刹锤,省锤,轻锤虚实结合,轻重适宜的校音技术,使校出的锣具有圆、平、正、上劲的特点,经他定音的锣,发音标准,音质纯正,发出的“拱”音如猛虎长啸,其“水”音似涓涓细流,因此同行称他为“制锣王”。

高永运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技艺,虚心好学,不断攀登制锣技艺高峰,而且十分关心青年一代制锣艺人的成长。被人们称为身怀“定音特技”的高永铨,就是解放后在高永运等老师傅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技术骨干的代表。被人们称为“五虎将”的高子林,高世琼,熊傲成,潘汉生,高世刚,是第三、第四两代人的代表,他们正年富力强,是生产上的生力军。两年来,武汉锣厂还通过办技校,师傅带徒弟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因此,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花色品种不断增加。现在铜响器行业的锣、钹、钗,铙、钟、铃、饭七大类产品,他们样样都做,一共有六十四个品种,一百三十三个花色规格,是全国同行业生产品最丰富的工厂。

誉满中外

武汉锣厂生产的各种铜响器,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的剧团也选购武汉铜锣。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个地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就有七百一十个剧团用武汉锣,其中直接到工厂买锣的剧团就达三百二十四个。上海铜响器商店和北京新声乐器商店,是全国专营铜响器的商店,他们经销的产品,武汉锣分别占百分之七十和八十五。曾跟周信芳、王少楼、童祥苓、高盛麟打过多年锣的名乐师刘奎元、李敏生、徐水生,也都说武汉锣好使,音响效果好,吃槌省力,能长调门。

在国外,武汉的铜响器行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和英、法、美、德、意等二十几个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武汉铜锣响天下,武汉锣工为祖国争了光。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景阳核桃

景阳核桃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的。建始景阳核桃具有果大、壳薄、肉丰且嫩、味美、出仁率高、含脂高等特点,多项指标达到了国际标准,是馈赠亲友和滋补身体的上乘佳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景阳核桃主要生长在清江峡谷地带海拔800米以下的10多个村。按照核桃适宜在1000多米以上的生长环境看,景阳不具备核桃树生长的条件,是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特色产品。

近年来,景阳镇委、镇政府一手抓核桃示范园建设,一手抓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请专家为核桃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通过利用参与式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机遇,在清江两岸适宜区内大力建设核桃标准示范园,全镇核桃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十.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武汉豆皮

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四则布局巧妙--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1958年,毛泽东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接着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豆皮小记:

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