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特产图片及介绍 浙江各个地区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特产图片及介绍 浙江各个地区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2 17:52:48

一.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海蜇

产品名称:海蜇

产品别名:海红、水母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鲜香脆嫩、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海蜇,原名海红,又名水母,系属腔肠动物,全身呈胶质透明而粘滑,大的直径约有1公尺,上部形如覆盖,下面之中央为口腔,口缘有腔腕4个,与胃相接,自由游浮于海面。共覆盖部位,经腌制后,俗称"海蜇皮",简称"皮子",缘瓣经腌制后,俗称"海蜇头",都是宁波海品。
多彩

海蜇制法为:捕上的海蜇,将头、皮分别倒入桶内,先用矾水漂浸,将红色及腥辣液漂净后,隔时取出,用矾拌盐,每张皮子中间放盐一把,一叠数张放入桶内,以盐满为止。一个月后取出,再如法重盐一次,如此三次,俗称三矾。海蜇经过三矾,虽经五年十年,亦可久藏不坏,而且越陈越老,越老越脆,越食之有味。腌海蜇头较腌皮子简易,一层用矾,一层用盐,用脚踏实即可。

海蜇最忌荤腥。腌制过程中或已制成的海蜇,一沾荤腥,即霉烂变质,无法食用。 海蜇食法很简单,不论海蜇皮或海蜇头,必须先行动切碎成细条,洗净后用清水漂淡,用酱油,加几滴芝蘑油蘸着吃,鲜香脆嫩,滋味甚美,是酒席上受欢迎的冷盆菜。

产品历史:海蜇初发于梅季时节。即每年五月间,体小而红色,俗称梅蜇,但数量不多。海蜇旺汛,约在夏末秋初。宁波慈溪一带,地处钱塘江,杭州湾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海蜇大量繁殖又快速成长,最多时年产500吨。民间有"三北雨汪汪,海蜇以砻糠"之民谚。

二. 浙江省 台州 天台 隋梅

产品名称:隋梅

产品产地:浙江天台山

产品历史:隋梅相传为章安大师手植,至今已1300多年,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产品简介: 隋梅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来天台山游览的宾客总以一睹隋梅英姿为快。许多文人墨客竞相撰文吟咏。郭沫若有诗调侃: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君梦复何痴。邓拓《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三.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媒鸭

媒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主产于杭州市萧山区。目前饲养量较少,品种已濒临灭绝。媒鸭外貌极像野鸭,产蛋量介于野鸭与绍兴鸭之间,从目前提高产蛋率的育种进展非常缓慢等推测,媒鸭可能是野鸭与绍兴鸭杂交后育成的。从外貌羽色遗传之稳定性(年平均以全同胞或半同胞近交繁育不见退化和变异分离)来看,又像是野鸭驯养而成。江苏洪泽湖地区常见有家鸭与野鸭杂交的后代(当地群众也称媒鸭),这与萧山媒鸭的形成可能相似。青年公母鸭均具有一定的飞翔能力,母鸭在产蛋前能飞7-8米高、100米左右远。

外貌特征:媒鸭可分“黄安”和“乌潮”两种。雏鸭自头顶至背、腰、尾均呈褐黑色,头侧黄色,从喙基部起有一条黑褐色的条纹延伸至近枕部。背和腰的两侧各有块明显的黄斑,翅外侧和迪端黄色,喙上片铁黑色,下片基部带橘黄色,跗跖铁黑色。出壳不久的雏鸭胎羽及外形均一致,难以区别是“黄安”或“乌潮”,到体羽长出时才有明显区别。“黄安”羽为橙色带斑,俗称“麻斑”。“乌潮”羽均呈黑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40克;25日龄408克;成年体重“乌潮”比“黄安”重100-300克。成年媒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2.61%,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0.87%。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30天。平均年产蛋225枚,平均蛋重61克。平均蛋壳厚度0.4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22。蛋壳灰绿色,极少数灰白色。公鸭100天就有明显的性行为。

四. 浙江省 台州 天台 笋茄

产品名称:笋茄

产品产地:浙江 天台

产品特性:口感脆软、清香鲜美

产品组成:低脂肪、低糖、富含植物蛋白质和钙、磷、铁、镁等矿物元素

产品功效:不仅有利于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排泄,更具有预防大肠癌和高血压之保健功效。

产品简介:为天台山所特有,以毛竹笋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先将幼嫩的竹笋去皮后放入锅内,加上适量的食用盐烧开,再用文火煮六至七个小时,然后烘晒,一般需要七至十天才能烘干。由于这里的竹笋质地好,蒸煮时间长,竹笋体内的纤维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可用于煮肉或烧鸡、鸭和烧汤。不仅具有新鲜竹笋的营养特点,如低脂肪、低糖、富含植物蛋白质和钙、磷、铁、镁等矿物元素,还具有口感脆软、清香鲜美等优点。1998年在浙江省优质农产品评比中获银奖。它不仅有利于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排泄,更具有预防大肠癌和高血压之保健功效。

五. 山东省 济宁 微山县 芦苇及编织品

芦苇是微山湖主要水生经济植物,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维持在30-35万亩,其中属微山县管理的约占 1/2,苇的收入约占沿湖农民总收入的40%。

苇的用途主要是编织、药用和作造纸原料等。苇编是湖区主要家庭副业之一,妇孺均会,老幼皆精。主要产品有苇席、箔、折子、苇帘等。自80年代以来,微山每年生产苇席约350万领,苇箔250万领,折子100余万领。这些产品历年远销东北等全国各省市。80年代以来新开发的用细苇杆编制的窗帘,产地主要分布在沿湖张楼、西平、赵庙、欢城等乡镇。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主要销往日本和港澳等地区。

芦苇全身是宝,根、茎、叶、花均可入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芦根为民间常用中药,功用为清热、生津、除烦、止咳。主治肺痈、高热烦渴、胃热呕吐、尿少色黄等。芦茎性寒味甘,主要用于治疗肺痈。芦叶性寒味甘,主要用于治疗吐血、肺痈等。芦花有止血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血崩、上吐下泻等症。

六. 浙江省 湖州 德清 鲚鱼

产品名称:鲚鱼

产品俗名:刀鱼、风尾鱼、觜鱼。

产品产地:湖州太湖。

产品特性:性温,味甘,骨嫩鳞细,银光闪闪,肉质肥嫩。

产品季节:每年春季,梅鲚鱼开始产卵,夏季见子鱼,初秋可长到六厘米左右,形状似凤尾鱼。八月到十月的三个月是围捕梅鲚旺季。

产品成分:富有营养价值,含有磷、钙、镁、无机盐等多种元素。

产品功效:补气活血,泻火解毒,健脾开胃。药理研究发现,鲚鱼所含之锌,能使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临床也证实鲚鱼有益于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适宜体弱气虚,营养不良者食用;适宜儿童食用。凡湿热内盛,或患有疥疮瘙痒之人忌食;病人忌食。

产品简介:太湖的梅鲚,又称鲚鱼。东山常见为梅鲚和刀鲚,一般长六至十二厘米,隔年的刀鲚可长达三十厘米左右。梅鲚生长在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域。每年太湖梅鲚生长其间,太湖“封湖”禁捕,到八月中旬开湖,全湖捕船云集,统一起捕,蔚为壮观。梅鲚鱼体形虽小,力道很足,游速很快,渔民要用七道篷的大船拖网追捕。故渔民有“梅鲚头上七道篷”之说。如果再追不及,篷与篷间再加风袋,增加船速,超过鱼速,达到追捕目的。一对渔船,昼夜捕捉,多时能捕鱼一至二吨,收入可观。梅鲚鱼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被视为席上珍品。梅鲚大部分晒成梅鲚干或制成罐头食品公司,远销海内外。
产品历史:唐·孟诜:“蛴鱼肉发疥,不可多食。”《食鉴本草》:“鲚鱼肉助火动痰。”《食物本草》:“有湿病疮疥勿食。”《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火。”《万历野获编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又称“贡鱼”。

产品典故:公元221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备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229年,孙权即帝位,改元“黄龙”,迁都建业(今南京)。265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又自建业迁都武昌,扬州诸郡百姓溯流供给武昌帝室、官僚消费,劳役繁重,怨声载道,甚至有人劫持吴主庶弟孙谦,抗议迁都加重了民众负担。左丞相陆凯乃上疏引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极力要求还都,孙皓终于返回建业。;仔细品味这些诗词佳句,可知“武昌鱼”本来是对古今武昌地区所产鱼类的泛称,包括了鲫鱼(细头鱼)、鮰鱼,鳊鱼、鱖鱼{桂鱼、鲚鱼}等肉嫩味美的上等品种。黄鹤楼前江中有回流,漩涡波纹呈梅花形,俗称“梅水”,据说其中所产鲤鱼味最鲜美。同治《江夏县志>载:“鲤鱼三十六鳞,惟黄鹤矾头鲤鱼三十七鳞,其味肥而美,立冬后腌鱼者喜买之。他省呼之曰‘楚鱼’。”

七.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吊瓜

产品名称:吊瓜、吊瓜子

产品产地:湖州长兴

产品特性:糖汁较稠,种子较小面狭,饱满,其味脆香特异、润绵爽口。

产品成分:吊瓜籽富含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微量元素及生物碱、黄酮类、疳类和有机类等含量颇丰。

产品功效:有健胃、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吊瓜籽还具有消炎、抗癌功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抗癌新法精编》介绍:其对肺癌、胃癌、胰岛素乳腺癌等疗效显著。

产品简介:吊瓜,又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博采山水之“灵气”。吊瓜(栝楼)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深入市场调查认证,开发无污染纯绿色的优良产品,吊瓜子以其味脆香特异、润绵爽口,一人尝之,香溢满堂,被誉为“瓜子之王”,是作为待客馈赠亲朋的上佳礼品。吊瓜子已畅销全国各地及作为新兴农寄往欧洲旅游华侨,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受到广泛好评。

产品历史:在我国吊瓜作为中草药种植已经历史悠久,吊瓜始载于《本经》。宋代《本草图经》,明代《本草纲目》均有记载。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全》中药志等中医药文献记载:皮、籽、根均可人有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

八.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柿饼及青梅、鸟梨

柿饼,是闻名海内外的。柿饼生产始于明代。因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条件,加工出来的柿饼外层洁白如霜,质体外干内润,肉质柔软,呈金黄色,其味香甜醇厚似饴,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糖份、维生素、氨基酸等,并具有降血压、解酒、治疗胃病以及止血润便的药用功能。所以陆河的柿饼久负盛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柿饼,谁都知道好吃,但它的加工程序之繁冗,知者恐也不多。柿饼未加工前是青柿,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便是采摘青柿加工柿饼的季节。青柿不宜太熟,颜色太黄的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不好。红了的已经不能加工,只能供生食之用。青里透黄的青柿最好,摘下后,第一道工序是“脱衣”。用特制的弯勾状小刀将四瓣柿衣削掉,削时千万别把“柿肩”连皮带肉剥下,如是这样,加工出来的柿饼质量欠佳,容易变质。第二道工序是“剥皮”把剥完衣的青柿用特制的刨子把皮削掉并一个个倒置摆在竹制的柿筛里,晾在早先搭好的柿棚上晒。第三道工序是“捏”,把晒得渐软的柿胎用手不停地慢捏,边捏边晒,待柿胎成脐时,则进行第四道工序,“薰”。把柿脐一筛筛叠进早已备好的薰房里熏烤,熏完摆上柿棚让其晚上“打露”,白天再让日晒,边晒边捏,直至柿脐成饼时,再进行第五道工序即“烫饼”。用生饭锅或铝锅煮开水,把柿饼用网兜装好放在开水里烫,片刻起锅倒回竹筛再把一个个暴露在外的柿衣反捏回里面让日晒干,下午收回倒入竹箩内,即进行第六道工序“下种”。下种,即是把前一年留下沾满饼霜的雪白柿饼为“种”,取数粒放在竹箩内,反复将竹箩左右前后翻动,抛动,然后用麻袋将箩口捂严实,谓之“闷”。隔天上筛日晒,是晚收回入箩再抛再闷,直至柿饼上霜白透,即成上等柿饼
青梅、鸟梨、油柑、菠萝也是陆河的。过去农村种植青梅不多,有少许也是祖上遗留下来的老树,且结果粒小,含苦涩味。后来,人们不断改革栽培技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农村大力发展水果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引进科学技术,改劣为优,提高产量,增加了收入
鸟梨,又名糖梨。是汕尾市内独特的稀有果品。腌制后,清热解暑,消食化滞,是市场畅销佳品。( 汕尾)

九.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越瓷

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而越瓷的故乡上虞市,则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至东汉,制瓷技艺日趋成熟,至今在曹娥江两岸遗留下来的汉代古窑址就有40多处。从这些古窑中发掘的瓷片,经过化验表明,烧成温度达1300℃,釉色呈淡青色,光亮明快,瓷胎质地坚实细致,说明越瓷从色泽到质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具有相当水平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创制了将坯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使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当时的越瓷器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晶莹,质量位居全国瓷器之冠,蜚声海内外,产品广传到日本、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越瓷的珍品。

目前,越瓷生产具有传统制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以细瓷生产为例,从原料到成品共需经过72道工序。生产的瓷器主要有4大类:

1、高温变色釉瓷器。这是越瓷的佼佼者。它以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发色灵敏,能随着光源的不同变幻十余种颜色。既可制日用品又可制高档工艺品,采用腐蚀金装饰后更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1981年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奖,产品远销至日本、美国、德国,载誉五洲四海。

2、兰亭牌青花瓷。这是当今越窑新瓷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以高温煅烧而成,具有瓷青花白、幽靓雅致的特点。其中30—150头中西餐具、敦煌壁画画面的艺术挂盘和大小花瓶、青花旅游瓷器等尤为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

3、帆船牌中式餐具。分红、蓝边花2种,造型端庄秀丽、配套合理周全,配件中饭碗、酒盅、碟子都采用微微翻边的“正德式”。用金银线装饰,具有赏用兼优、艳而不俗的特点。多次荣获浙江省轻纺产品“百花奖”和省优质产品称号。

4、仿越窑青瓷。上虞陶瓷厂已仿制出汉代至宋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代表作。其中有:四系罐、鸡头壶、羊尊、蛙盂、狮形烛台、羊形烛台、觞、扁壶、荷花粉盒、熊足砚、龟形水注、龙柄凤头壶、香熏、鼎炉、碗、盏、盘等二、三十个品种。其中部分产品已被编入《中国陶瓷》丛书。这些仿制品,专家们一致认为,无论釉色、形态或胎质,古风犹存,几可乱真。质地比古瓷细腻,制作也更为精良。产品投放市场后,赢得较高的声誉。

十.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索面

索面又叫长寿面,主产于东阳市巍山镇曙光村等,历时几百年的传统产品,东穗牌索面是东阳市农民俱乐部巍山分部的荣誉产品。 索面,其性平和温补,易消化吸收,价经济实惠,除加少量食盐之外,未加任何添加剂,属于传统的优质农产品,是老年人、产妇调养和人们居家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 东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