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旧玉林地区各地特产 玉林值得带走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旧玉林地区各地特产 玉林值得带走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1-10 00:24:32

一. 广西 玉林 容县 野生红菇汤

野生红菇汤

红菇产自容县浪水乡,菇型为雨伞形状,颜色鲜红,红菇既可以生炒,其味鲜甜、爽口,亦可烘干,用于煲汤,具有去湿、养颜等功效。

二. 广西 玉林 博白 中华稔子酒

稔子(又名岗稔、山稔、桃金娘)。为天然野生补血珍果。据《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记载:"稔子果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糖类等;具有养血、活血、乌发、壮髓、固精、止血、涩肠、明目、强筋骨、补血安神、祛风活络、滋阴壮阳功能"。中华稔子酒具有低度高效、固精壮髓、强筋壮骨、补血安神、祛风活络、乌发提神、强身壮体、男女佳宜;对于肾虚遗精、滑精、尿频、腰肾酸痛、筋骨麻木、手脚抽筋、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病后体虚、骨软无力、气血亏损、精神疲倦、滋阴阳以及妇女贫血、肾虚、带下特别有效。曾荣获一九九九年全国乡镇企业技术与经济合作招商会金奖。( 博白)

三.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樟木豉油膏

樟木豉油膏远近驰名,是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1、只用黑豆与糖熬制而成,不加香料,乌黑油亮浓香。

2、咸淡适宜,易溶解、不粘锅,无焦味。用来煮肉则味透肉心。煮鱼则除腥味。

3、长期保存油润如初,不发霉,不变味,不回潮,不稀烂。樟木豉油膏的特色,与选择制作工艺有密切的关系。选用小珠黑豆中有光泽、饱满、皮薄、颗粒均匀者为主料。制作流程如下:先把黑豆置锅中加水熬煮,待豆烂取出,摊在筛上,厚度为2-3厘米,移置发酵室,分层叠放。此时要注意调节发酵室的温度,适合酵母菌的快速繁殖;待烂豆充分自然发酵后,取出,洗去豆面的霉毛;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糖、盐熬出浓汁,捞出豆渣,继续以文火熬煮,浓缩成膏;冷却后,舀入容器中。

四.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玉林牛肉丸

牛肉去筋,以木槌或石臼捣成肉酱(不用铁器),加凋料拌和,制丸,经水煮,油汆。再配以葱、姜、红枣,汤煮而成。丸味香滑,细嫩松脆,汤清味鲜。

玉林的牛肉丸,传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好就好在“脆”字上面。初到玉林城的外来宾客,如果尝到的牛肉丸是又松又脆、又滑又香、细嚼无渣、汤清而鲜者,那肯定是上佳货色。

玉林肉丸,有牛肉丸、猪肉丸之分,因其外形浑圆,玉林人形象地称之为“肉蛋”。据说最早的肉丸是梁光志的曾祖父梁业勋在清朝末年创制的,技术一直不外传。新中国成立前,梁业勋的儿子梁大记在玉林市玉州区西湖池公园的奈何桥边卖牛腩粉,每天手工制作数十公斤肉丸作配料。肉丸鲜香爽脆,入口无渣,嫩滑鲜美,引来许多回头客。民国时期,李宗仁驻兵玉林,一次手下送上肉丸给他品尝,李宗仁尝后很喜欢。离开玉林后,李宗仁曾派手下到玉林买肉丸,梁大记的肉丸由此驰名,新中国成立前的《郁林日报》曾经刊文介绍过奈何桥梁大记牛腩粉。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池被填平,奈何桥也被拆,梁大记牛腩粉变成了老玉林人的记忆。2000年,第四代传人梁光志继承祖业。最初,他只是像祖辈一样,在街边卖牛腩粉,兼卖一些肉丸。随着玉林经济的发展,梁光志从中看到了肉丸潜在的市场,于是把肉丸和牛腩粉分开经营。他引进现代工艺,不断研究改进,终于成功地把现代工艺和传统手工结合,生产出能保持传统口感的肉丸。2008年,梁光志为玉林肉丸注册了“老保”商标,成为玉林唯一一家注册肉丸商标的企业。“老保”原本是玉林土话,意为“调皮、顽皮”,正是这充满本土味的商标,使“老保”肉丸在玉林家喻户晓,产品打进了本地超市,外地客商慕名而来。

玉林牛肉丸的做法:

选用黄牛肉,后腿肉为佳,也可用精瘦肉代替。

1、 把选好的牛肉剔筋去膜,切成厚片。

2、捶成肉浆。置肉片于平滑的青石板上,用木槌(荔枝木槌为好)边捶边翻动。用力均匀,快慢适度,过快则其热不散,易成腐渣,食之无味。肉浆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粘手为度。1人一小时可捶牛肉1. 5公斤。

3、拌料摔打。把肉浆移置大瓦钵,加进视水、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制作者叉开五指,插入肉浆中,顺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以使肉浆的微孔增加,形成网状结构,使水分与调料均匀;然后把整团肉浆掀起,在钵中摔打,连续十几次,以把肉浆拉开,能自动收缩为度,以增加肉蛋的脆度。

4、制作成丸,先把锅中水烧至温度50度之后,左手抓肉团,稍用力一抓,让肉团条从拇指与食指合成圈中冒出,右手持汤匙迅速一勺,即得拇指大小的肉丸,落入锅中。操作完毕,把锅水加温至微沸,待肉丸浮起,捞放容器中。

5、吃时再放入靓汤中稍煮,配以少许生抽、芜荽等香料,那是色、香、味俱佳。在玉林,还有将此种肉丸配入米粉,或再加进一点点玉林“豉油膏”,这叫“肉蛋粉”,吃来更有地方风味。

在玉林,按照当地的吃法还可以将牛肉丸配入米粉或伊面当中,如果只做牛肉丸汤还可以加入几个肉馅豆腐角。吃起来爽脆清滑,有弹性,鲜美可口,香而不腻。即便是冬季吃火锅,玉林牛肉丸也是最好的火锅伴侣。

五. 广西 玉林 容县 沙田柚

沙田柚,数广西容县沙田所产最为出名。桂林市临桂县、阳朔县一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与容县沙田村的土质类似。种出的柚子无论形、色、香、味都和沙田村产品差不多,因此人们把临桂县、阳朔县一带产的柚子,也统称为“沙田柚”了。

柚树高十余米,枝叶繁茂,春季绽开小白花,霜降便是它的成熟、收获的时节。
广西-沙田柚成熟后色鲜黄,底部可见金钱状印环,俗称“金钱印”。它的果实上端是个短颈,下端大而圆,每个重一二斤、二三斤不等,底部有个金钱状痕迹,皮油黄。柚肉甜润多汁,香脆爽口,是秋冬的佳果。因它有一层厚皮,便于长途携带,能较长时间保存柚肉不变质,被人誉为 “天然罐头”。柚皮可作蔬菜或制蜜饯,有化痰、止咳功效。
沙田柚是广西最名牌的水果之一,二百多年前,广西容县沙田村最先种植,因此称做沙田柚。沙田柚有“天然罐头”、“水果珍品”的美誉。沙田柚作为广西传统的出口果品之一,早在30年代就远销香港、南洋、欧洲和美洲等地,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很强。沙田柚现已扩种至广西浔江、龙江、桂江、漓江和红水河流域等地,广东、湖南、四川、浙江、江西亦先后引种。目前,广西已成为中国沙田柚最大的集中产区。全自治区沙田柚种植面积数十万亩。沙田柚在柳州历史悠久,属于柳州名约二百多年。主要产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桂林地区成为沙田柚的主要产区。沙田柚是属于亚热带水果,肉质嫩软,清甜幽香,富有营养,它的维生素C比苹果还多出二十倍以上。柚果呈梨形或心脏形,成熟后呈鲜黄色,一般每个重2斤。其最大特征是蒂部像一截颈子,底部有金钱状的印环,人称金钱圈。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这点。柚肉一般有12片瓤瓣,形似眉月,厚薄均匀。它的结果非常奇特,长在纤细的枝条上,往往一根细长的枝条挂着两三个硕大果实,给人一种“千钧一发”之感,人称此景为“金钱吊芙蓉”。

六. 青海省 海东 化隆回族自治县 海东地区特早熟玉米

自2008年以来,海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河北、山西、宁夏等省区引进饲用特早熟玉米、菜用特早熟玉米、粮饲两用型特早熟玉米共33个品种,在平安县三合镇湾子、寺台两村的8亩浅山地利用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进行特早熟玉米的引种试验。

通过两年的实验筛选有11个品种可以成熟,亩产量600公斤左右,与小麦相比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而且玉米秸秆是很好的牲畜饲料,这为青海省广大山区农民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寻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七. 广西 玉林 博白 玉林牛腩米粉

玉林牛腩米粉在解放前已出名。解放后,玉林饮食业发展快,熟食粉摊渐增,其中牛腩米粉更负盛名。因为牛腩米粉原汁、原味,吃起来松软、滑脆,美味爽口。牛腩米粉选料讲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工序是:

1、 选料。选用白牛腩、肋骨肉、牛板筋、牛舌为主,其他部分适量。

2、 调料。每15公斤牛腩,用花生油250克,酒、盐、糖各350克,腐乳5只,生姜200克,葱头、蒜头适量。

3、香料。用沙姜、归尾、陈皮、桂皮、虫蜕、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胡椒粉、丁香等。其中甘草200克、虫蜕7只,其他香料总重为50克左右,以布袋装好待用。

4、制作工艺流程。把选好的牛腩置清水中漂浸半小时,漂去血污后,移牛腩置锅中,以文火煮半小时,捞起,切成小块,并取出原汁待用;把切好小块牛腩再洗一次,晾干,入调料煲20分钟;把姜块、葱头、蒜头放到热油锅中煎香,洒酒少许,随即把牛腩小块倒入,与调料同炒,把香料袋置其中,加肉骨汤5公斤,以文火煮3小时到4小时,把原汤倒入,煮沸,加味精适量即成。 与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与一般煮法不同。要选用上好白粘米制作的细米粉;待锅中水沸才投入,边煮边搅动,待煮到粉条轻拉即断时,捞起,经清水浸洗、捞起、晾干待用;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烫热,捞置碗中,加进原料、调汁、牛腩,亦可添配玉林风味食品牛巴、肉丸。

八.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猪脚粉

玉林猪脚粉 玉林被称为“小吃之都”,而其中的猪脚粉更有其独到滋味。最关键的,就是猪脚的炮制:煮熟的猪脚先要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起泡,再放到有八角、蒜米、姜糖等各种配料的卤汁里煲,最后加上滚热的烫粉,就宣告大功告成。

猪脚粉要采用精心挑选的猪前蹄,配以草果、茴香、陈皮、桂皮、丁香、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几十种名贵中药材熬制。这样熬熟的猪脚肥而不腻,脆而不硬,汤料经过了调配,既保持原味有鲜美,价格实惠。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猪脚粉的食疗作用:

1.猪蹄中的胶原蛋白质在烹调过程中可转化成明胶、它能结合许多水,从而有效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防止皮肤过早褶皱,延缓皮肤衰老;

2.猪蹄对于经常四肢疲乏,腿部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及缺血性脑病患者一定辅助疗效,它还有助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减缓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速度;

3.猪蹄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促进毛皮生长,预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使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得到改善,对消化道出血、失水性休克有一定的疗效。

九. 广西 玉林 博白 那林鱼

那林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那林鱼是指位于广西博白县所辖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等7个乡镇境内养殖,符合特定质量标准,具有独特品质,用“那林”地域名称命名的一种本地活体草鱼。

地处六万大山余脉深处的那林镇一带,山顶浓雾覆盖,河溪纵横,无公害无污染的山溪泉水丰富,长流不息,水质清新无污染,矿化度小于1克/升。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等优越自然条件,当地人在溪边、山沟或村边空地挖成小鱼(塘)池,引来长流的山泉水养草鱼,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全程投喂草料,经3年至4年养殖,便达到4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博白当地一直有句老话流传下来:“博白蕹菜鲜,那林鱼味绝!”。那林鱼历史悠久,有300多年养殖历史,从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逐味品鲜之人的喜爱。白州之野产异鱼,此言不假,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宋时期,博白绿含山和大荒山上之池皆有婢妾鱼。宋·乐史《绿珠传》有云:州境有博白江盘龙,洞房山、双角山、大荒山有池,池中鱼有婢妾鱼。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据传,绝代美女绿珠即七彩婢妾鱼精幻化而生。到清代,这种珍贵的鱼类不再见记载于任何史料,倒见清道光年间的《博白县志》(道光十二年重版)记载,上述大山之池中亦见菩萨鱼清游。故老相传,最大的那林鱼是清朝年间养了105年的一条草鱼王,重达41公斤,有着“水浸木”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当年七仙女中的织女跟牛郎相爱出走后,剩下的六仙女闷闷不乐,故偷偷下凡散心,经过那林镇六塘胫,见此地风景优美,有六口清澈见底的水塘,因而一人一塘在水中戏耍。由于塘中没有生物,显得过于沉静,六仙女中的一人便出从天庭中取鱼放入此六塘中,以焕生机。有一天,六仙女在水塘中逗玩水中的鱼,旁边有一放牛青年路过,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加之受烈日爆晒晕倒在地,六仙女看到后,便将其扶到树下,从水中取出一条鱼用于煲汤给该放牛青年喝,该青年喝后便恢复了清醒,更是感觉得精力充沛,口中鲜味仍回味无穷。六仙女同情放牛青年生活贫穷、艰辛,便取水中之鱼给他带回家中繁殖。

放牛青年得此鱼后,回家利用那林自然生态环境,在溪水旁边挖窝养鱼,每天勤勤恳恳上山割草,摘瓜叶喂养鱼,精心喂养的鱼条条都膘肥体壮。由于干旱无收,乡亲们每天都挨饿,放牛青年抓鱼煮汤,分发给乡亲们喝,助乡亲们渡过了难关;乡亲们个个称赞,口口相传,此后那林家家户户都把此鱼当宝一样养殖开来。鱼愈养愈多,名声越来越大,从此那林便成了鱼米之乡,那林鱼也因此得名。

博白群众自古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习惯,那林鱼主要以草鱼为主,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优越自然条件,人们在溪边、山沟等地方筑10-100平方米的小鱼塘,且利用当地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形成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以吃嫩草、菜叶等草料喂养,养殖3年至4年,便达到6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

那林鱼在博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沉淀,伴随着六万大山山泉溪水静静流淌,在博白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那林鱼生活在长流山泉水中,山泉水水源充足,长流不息,非常有利于那林鱼的高品质、标准化养殖。那林镇一带冬暖夏凉,水温冬季在10度以下,夏季在25度左右,全年适合那林鱼生长,但由于仅投喂天然草料或农作物的茎叶,生长不是很快,养殖周期长,一般要喂三年以上,可长到4公斤以上,5年以上可达到6到10公斤。1981年,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肖锋闻讯亲自前往博白那林实地考察山窝大草鱼养殖,提出山区养鱼要学那林。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玉林日报等各级媒体也对那林鱼进行过大量报道。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白大观》则对那林鱼的历史、地理方位、养殖方式、品质等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如今,那林鱼早已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上海等地,当地村民用氧气袋长途运输,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现辖行政区域

《博白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那林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博政发〔2016〕2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那林鱼》(草案)

十.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仁东香蒜

玉林市仁东、仁厚两镇自古盛产香蒜,已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据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记载,仁东多产蒜,“蒜苗鲜嫩,味浓郁;蒜头味辛温,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仁东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

仁东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仁东香蒜的香,是仁东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形成的。仁东、仁厚的水土,含硒量丰富,因而在这片水土上种植出来的大蒜含硒量高,这正是仁东大蒜特别香辣的一个原因;其次,千百年来,仁东以水稻、大蒜轮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大蒜,稻草化作天然有机生物钾肥,极利于蒜苗吸收,且不伤根,这也是仁东大蒜溢香的一个“秘诀”。据玉林地方史料记载,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仁东大蒜头多由南流江运经北海远销海外,1932年曾出口5000担。另据《广西名优品牌志》载录,20世纪50~70年代,玉林香蒜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都热销,产品供不应求;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2005年11月,玉林香蒜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2007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在,玉林香蒜已注册“仁东”、“郁州”商标。如今,仁东大蒜种植面积约8万亩,已形成“菜蒜”、“种蒜”两大种植生产基地,大蒜产品有新鲜青蒜、干品大蒜头、腌制糖醋蒜及大蒜油深加工产品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