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眼的特产在哪个省 龙眼最盛产的地方是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眼的特产在哪个省 龙眼最盛产的地方是哪里更新时间:2023-02-12 00:39:38

一.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石硖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南石硖龙眼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的。石硖龙眼原种出自平南县大新镇。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平南石硖龙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南县具有适宜石硖龙眼生长的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因而生产的石硖龙眼质优味美。平南县石硖龙眼因果大、核小、肉厚、爽脆等特点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目前,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面积24.4万亩,今年总产量达4.5万吨,总产值达2.7亿元。

平南县的108株石硖龙眼母树是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覃敬清先生在1929年选育的龙眼优质品种。我县发展种植的石硖龙眼全部都是从108株石硖母树中选育繁殖的,石硖龙眼的优良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平南石硖龙眼最大特点是品质优,味道好,它是所有龙眼品种中鲜品味最好的水果。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单果重8-12克,可溶性固形物22-24%。维生素C32毫克/100克,可食率70%左右,适宜鲜食和加工元肉,石硖龙眼加工的元肉,肉厚、色泽金黄,是重要的滋补品。

石硖龙眼是广西平南县名特优水果。平南石硖龙眼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平南县现已种植石硖龙眼20多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商品生产基地,1996年我县被农业部评为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县。

2013年第三次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会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平南石硖龙眼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平南县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平山镇、寺面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坡镇、大洲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平南镇、丹竹镇、东华乡、安怀镇、官成镇、思旺镇、思界乡、大鹏镇、国安乡、同和镇、马练乡等21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88个村委会和社区。保护范围地域位于东经110°3′54″至110°39′42″,北纬23°2′19″至24°2′19″,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110.5公里。保护面积1.6万公顷,产量4.5万吨。

二.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增城石硖龙眼

“石硖”是龙眼中的上品。增城石硖龙眼主要分布在荔城、新塘、三江、石滩等地。特点是高产优质,果实肉厚爽甜、核小、糖分高,鲜食味道甜美,有丰富的营养。晒干后的龙眼肉(桂圆),有镇静、滋补功能,是中药滋补药材。其中以增城夏街村境内的的石硖龙眼最佳。每年果熟时,多出口港澳和欧美市场。

中山所产的龙眼,过去以榄镇九洲基的脆肉龙眼最为有名。近年来经市水果部门的精心培育优化,创出了石硖龙眼的特优品系--中山脆肉龙眼,质量后来居上。其特点是果大、核小,可食部份为67%至69%,果肉晶莹厚润、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单果重9.36克。

三.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青皮龙眼

该品种树势生长强壮,树冠半圆形,开展,枝长节疏。叶绿色,长椭圆形。果穗中等大,重300-600g,果粒均匀,果实中等大,阔卵形,单果重7.5-8g,果皮灰褐色,中等厚。果肉中 等厚0.41cm,肉色乳白,肉质脆稍韧,果汁较少,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21-25%,可食率62%,品质中上。种子中等大而扁圆形,黑棕色。丰产稳产性好,是鲜食和加工良种。八月中下旬成熟,为中迟熟株系。( 高州)

四. 福建省 宁德 周宁 晚熟龙眼

晚熟龙眼宁德市的晚熟龙眼有800年种植史,粒大肉脆、汁多、味美,适于鲜食,制罐头及焙干,是滋补佳品。收成季节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宁德)

五.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龙眼包子

四川—龙眼包子,是四川较具特色的主食之一,是以面粉,猪肥瘦肉,金钩(干虾米)等原料,经蒸制而成的特色包子。其特点是皮薄软韧,皮酥软韧,形如龙眼,咸香鲜美。

文化: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引《稗官小说》中的一段话说,,就在孔明诸葛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去征讨孟获,在横渡泸水(一名泸江水),即在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时,其时间正值农历五月间,即诸葛亮《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农历五月间,夏季炎热了,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瘴气太浓”,不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质,士兵们食用了泸水,万万没有料到出现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经过苦思苦想,下令让士兵们杀猪,宰牛,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头形状蒸熟了,让士兵们食用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残废和患病者,这样一来,泸水周围百姓们,就传开了,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馒头”可避瘟邪。由此开始,生活中,人们不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逐渐演变成由“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名曰为“包子”了,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故被人们恰到好处,给名曰为“包子”了。

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 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 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健康最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熉羰称返牡昶蹋犞幸延新簟奥毯砂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制作:雪白的特等精面,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光滑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巾巾掉掉的肉沫,加入各种调料,并浇进煨炖的浓醇的鸡汁;搅拌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更加鲜美,入口化渣,还加入茨菇。

六.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龙眼

龙眼,又称桂圆,益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龙眼在从化主要是石碣这个品种,果大核小肉厚,具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龙眼干具有性味甘平,归心脾经,补血益智,养血安神。南方的妇女和老人会用冲泡的方式,最大限度吸收它的营养。

七. 广东省 茂名 茂南区 四季龙眼

四季龙眼

镇盛镇位于茂南区的南部,是茂名市南部与湛江市相邻的乡镇。该镇年积温较高,水果发育快,成熟早。冬季低温霜冻为害较少,是反季节龙眼生产的理想场地。目前,该镇种植有龙眼近2万亩,大部分用于生产反季节龙眼。按照果实销售时间同,该龙眼产地分多个时间段进行促花,一年四季都有果实成熟,是一个重要的四季龙眼生产基地。

储良龙眼,该品种是茂南著名的优良品种,果穗中等大,果粒大小均匀。着果较密。果实大,扁圆形,果皮黄褐色。单果重12-14.7g,最大28g。果肉厚0.44-0.75cm,果肉乳白色,不透明,肉质爽脆,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21%-23%,可食率74.3%,在100亳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52.1毫克,全糖18.6%,品质上等,是鲜食和加工兼优的品种。种子较小,扁圆形,棕褐色,丰产稳产。嫁接后代早结,丰产稳产,优质,遗传性稳定,植后3-5年挂果。七月上中旬至八初成熟。

八.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福州主要有象园村的“柯派”(柯世仁)、大坂村的“陈派”(陈天锡),雁塔村的“漆器派”(王清清)。福州三派由于雕刻技艺一般是家族世代相传,生产制作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他们最初的雕刻材料主要是樟木、楠木、红木及杉木等,雕刻内容多是寺院的佛像、庙宇的柱头、栋梁和神龛,以及桌、床等日用家具的花饰雕刻。至清代乾隆年间,福州雕刻名手孔氏帅先采用了硬质山茶树根,因势度形、稍加雕凿,再配以手足制成别具一格的天然根木雕工艺品。独立的木雕工艺品的出现,使木雕艺人们从庙堂走向民间,并逐渐形成了木雕专业的队伍。由于适宜雕刻的天然树根不易取得,大坂村的艺人陈天锡采用当地盛产的龙眼木材(即桂元树),用其根部或节疤,雕刻成天然根状,或以香火烙成腐蚀疤节,再刻成人物、飞禽、走兽等。后来象园村的艺人们也随之普遍使用起龙眼木进行雕刻,从而形成福建特有的龙眼木雕工艺品。象园派不但精于景物的设计布局,还运用机械原理,使作品能够活动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情趣和意境。当时大坂派还创造性地采用骨、玻璃来制牙、眼、装配在龙眼木雕人物动物上,使作品富有生气。雁塔派比较擅长雕刻图案花纹以及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乌作品,作品构图错落有致,装饰性强,丰富了福州的漆器装饰技法。



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见长。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题材。



龙眼木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透雕。作品经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蜡、装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打坯方式尤为特殊,最著名的术语称:“五头抱一头”即膝盖头、手腕头、两肩膀头和头部都挤于一块的姿态,这是刻小件作品的特征,是放在一个近80厘米木墩上,用脚板挟住加工件,抡杆下刀的。雕刻大件作品时,通常使用斧头砍劈出坯,熟练的技工有“一斧抵九凿”之功,即几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动态轮廓。



龙眼木雕造型生动稳重,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既有准确的解剖原理,又有生动的夸张变形。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衣纹流畅、富有不同的质感。产品色泽古朴稳重,具有“古董”之美。

九.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陆川龙眼

优质龙眼:陆川县盛产储良、石硖等优质龙眼,现种植5000多公顷,年产7700多吨。

十.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扶绥龙眼

扶绥龙眼是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的。扶绥县龙眼种植品种以石硖、储良为主。

扶绥县龙眼种植面积7.4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2万亩,品种以石硖、储良为主。扶绥县享有“龙眼之乡”的盛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