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靖远特产水果 靖远最著名的特产排名前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靖远特产水果 靖远最著名的特产排名前十更新时间:2023-01-06 23:52:07

一.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甘肃甘草

武威、民勤、古浪等县出产的甘草,以质量优异而闻名全国。这些地区靠近沙漠,最适宜甘草生长,所以品质最佳,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药用的是它的根,含有甘草甜素及少量蔗糖、葡萄糖,用作祛痰药、缓泻药、矫味药,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为中药处方中应用最普遍的药材。甘草味甘甜,能配伍调和诸药,有“十方九草”之说,用途广泛。武威及河西的甘草,特点是根粗而长,外皮枣红色有光泽,内部呈鹅黄色,含糖分及粉质多,饱满充实,药效显著,是甘草中的上品,不但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欧洲等地。

二.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点心

岷县点心是甘肃省岷县经典的传统小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有绿红丝、玫瑰糖、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金桔、胡麻油油、和各种香料,不仅大大提升了岷县点心的口感,更加提升了岷县点心观感,使其达到了真正的好看又好吃,岷县点心健康绿色食品。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地处甘川公路过境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商品集散的繁华商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自唐代以来,茶马互市就在这里得到发展,明代达到鼎盛时期。由于经济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发展,岷县人养成喜经商、善经营的传统。岷县点心就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南北点心制作工艺,逐步形成的特色食品。在原有岷县点心的基础配料上,经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众的口味,精心研制,精准筛选配料的基础上打造出岷县双喜点心。

岷县人把点心又叫“酥食”,其实岷县点心就是由中国古代所说的“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有甜馅的酥饼。至少在汉代就有酥类面食,《三国演义》里有杨修戏弄曹操的“一盒酥”,所谓的酥,就是今天的酥饼之类的食品。酥类大多为水油面皮酥。按照加工方式分有:明酥类,如鸳鸯酥油、萱化酥,藕丝酥等;暗酥类,如双麻酥饼等;半暗酥类,如苹果酥等。其他还有桃酥、莲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种。

岷县点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岷县点心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多年前,由于受当时经济、文化和交通落后的影响,原材料品种单调,加工方式落后,点心馅是蜂蜜拌面粉,点心皮为白面和油,然后放在铁鏊里用木炭火烤熟,吃起来像烙甜包子似的。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商贸交易日益活跃,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岷县,同时也将各地的点心制作技术和各种原料带了进来。岷县点心就在吸收南北风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点心制作师们开动脑筋,不断革新,在点心馅里增添新的原料,如绿红丝子、玫瑰花、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豆沙和各种香料,并纷纷设立店号大量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公私合营岷县副食品加工厂,10多名点心制作师傅专门加工点心,并由过去的手工捏制改变为木模具制作。再烙印上各种花鸟图案,既好吃又好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岷县点心的制作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竞相显艺,形成规模生产,远销省内各县,产品供不应求。当地群众更是把点心作为婚庆喜聚、逢年过节、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上品。

岷县点心的制作有两部分:馅子的制作和点心皮面制作。

①馅子的制作:先将小麦精粉蒸熟,凉冷擀细,并用细箩过一遍,然后放入大油、清油、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红绿丝子(桔皮用糖淹制后切成的长条)玫瑰花(也需用糖和酒淹制)拌匀待用。

②皮子面制作:皮面是由一定比例的水、面、油揉和制作而成,百分之五十的油和百分之五十的面和匀就是油面,也叫“酥”。把皮面和油面卷成面卷,擀开,然后包入馅子,呈圆型然后压扁,最后在点心表面用食用色素压花,并压上黑白芝麻,然后用铁鏊加木炭烤熟即可(现在改用烤箱烤制)。

岷县点心风味独特,酥软可口,油而不腻,是人们节假日的美食和馈赠亲友的佳品。现在,岷县点心加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三.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党参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中药,性平,味甘,补中益气,主治中气虚弱,脾虚泄泻,血虚薇黄、便血崩露等症。我省的党参有纹党和防党两大品种,以文县产的纹党最为驰名,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补益力强,闻名于世。

四.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米面铜锤

米面铜锤是环县人民过去常吃的一种面食,色黄形圆,酷似铜锤,顶部裂十字纹状,松软香甜。制作原料主要是糜子,就是当地人说的软黄米。取新鲜的黄米,先碾碎磨成面粉,用滚水烫面,反复揉搓,及至揉成硬硬的面团,置于热炕,视当时天气温度情况,捂上10——24小时,待到面团产生甜味,用勺子起出,再用手团成团儿,其状如馒头形,入笼蒸30分钟左右,蒸熟即可食用。

五.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白兰瓜

靖远白兰瓜

六.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黑瓜籽

靖远黑瓜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黑瓜子

黑瓜子其片大、皮薄、板平、口松、肉厚、乌黑发亮、味香隽永、品质优异等特点而著称,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黑瓜子可加工成五香、奶油、咸淡、甜味、多味等各种类型的瓜子,又是制作糕点的理想辅料,兼备补脑提神作用,亦可炸油食用。黑瓜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D等营养物质,常吃能延年益寿,令人久食不厌。

黑瓜子主要产于甘肃省皋兰县,靖远县高湾乡,大芦乡小芦村大岘,吴沟两社。其质量优良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这里取籽的籽瓜经长期培育,去劣存优,是精选出的优良品种。籽瓜皮呈浅绿色且有花纹,瓜子饱满肉厚、片形特大。二是种植籽瓜的土壤为砂田,即在农田上覆盖一层厚达半尺的砂砾,具有明显的抗旱作用,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黑瓜籽形似牛眼,白心黑边,黑白分明,外形美观,有牛眼窝之称。高湾出产的黑瓜籽以板大、皮薄、肉厚、油多、味醇而著称,质量居全国之冠。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饮誉海内外,被誉为兰州大板,瓜籽之王,是兰州市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黑瓜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制有盐、椒、油干、奶油、甘草等多种口味,是人们普遍喜食的美味食品。在上述地区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乡俗,每逢喜事,宴请亲朋,必有一盘以黑瓜籽为主,糖果点缀其间的干鲜果盘,先菜而上,招待来宾。逢年过节,黑瓜籽更是家家产户款待客人的必备之物。

黑瓜籽取之于籽瓜。籽瓜是西瓜的一种。这种瓜种植后乱秧生长,不整枝,不间瓜,其植株长势中等,主蔓长约140厘米左右,侧蔓长短不一,每株结瓜二至四个,个头一般比西瓜稍小,生长期约110天左右,人秋成熟。籽瓜含籽量大,一般每100公斤鲜瓜可收籽3公斤左右。瓜瓤绵软,香甜可口,味虽淡于西瓜却淡而有味,其汁富含蔗糖、果糖以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仅可以消暑解热、利尿解渴,还可以治疗慢性胃炎、贫血、高血压等,真可谓“暑天能吃半个瓜,不请医生把药抓”。此外,籽瓜具有耐贮藏的特点,贮藏到寒冬腊月食用,更具有清心、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是良好的保健食品。过去,籽瓜主要以鲜食为主,近年来还被加工成罐头、饮料等投放市场。

籽瓜是喜温耐热作物,高湾乡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其一,高湾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非常适宜籽瓜的生长,有利于糖分等养料的积累。其二,高湾有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旱砂田。旱砂田与旱土地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压碱作用,旱砂田种植的籽瓜,无论瓜籽、瓜瓤的品质都优于土地籽瓜。

这些地区种植籽瓜源于何时,虽无确切答案,但光绪十八年(1892年)编纂的《重修皋兰县志》中,就有“籽瓜子黑而大且多,瓤瓜不堪食,专取其子收之”的记载,可见上述地区种植籽瓜的历史,至少在一百多年以上。当地农民都有种植籽瓜的习惯,过去主要在旱砂田种植,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开始采用水地地膜种植。仅高湾乡种植面积就在万亩左右,总产黑瓜籽30万至50万公斤,产量最好的一年,产黑瓜籽达66.2万公斤。

七.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甘肃省民勤县主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专指产于甘肃省民勤县特定环境下饲养的特定品种,使用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羊肉。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具有“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等很多优点。民勤羊肉有黄焖羊肉、开锅羊肉、烧烤羊肉等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大水羊肉和锁阳羊肉。

民勤羊肉品质概括起来就是“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到民勤,不能不提到民勤的羊肉,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民勤羊肉肉品具有较为适宜的脂肪含量,有较好的大理石纹分布(平均2.52),持水性能良好(平均失水率为6.98),故具有较为理想的外观和优良的贮存稳定性。胆固醇远低于其它肉类,所含氨基酸种类和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需求,营养学价值极高。屠宰后的民勤羊肉色泽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纹理清晰,有韧性,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几乎不用调味品遮盖就鲜香无比。

民勤养羊的历史源远流长,“水草丰美、可牧可渔”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苏武牧羊的传说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据《尚书禹贡》记载,“潴野匈奴驻牧”,潴野即今之民勤,足见春秋战国时期,民勤便有人类生存繁衍并从事畜牧业生产。秦汉时匈奴称雄河西,那时的民勤羊就是匈奴人向中原天子进贡的“贡品”,也是其食物的主要来源。另据专家考证,民勤县是汉中郎将苏武牧羝之处,县内苏武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苏武命名的地域名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民勤家喻户晓。长期以来,养羊、吃羊肉和用羊肉招待贵客已成为人们的传统,做羊肉系列餐已成为本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养羊历史和良好的养羊传统积淀了深厚的肉羊产业文化,也奠定了民勤肉羊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大坝乡、夹河乡、苏武乡、大滩乡、双茨科乡、泉山镇、薛百乡、三雷镇、东坝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红沙岗镇、南湖乡共18个现辖行政区域

《民勤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函》,民政函〔2013〕107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民勤羊肉》(草案)

八.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扇子

扇子

在甘肃省民勤县,每年的端阳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做这种叫“扇子”的面食。从外观看,它酷似人们常见的扇子。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在端阳节吃粽子、戴香袋、系五彩绳、喝-酒、插杨柳枝、赛龙舟一样,民勤扇子的来历,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据史料记载,今天民勤的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至成化时期从浙江宁波和江南应天府迁徙到民勤的。当时的明朝政府实行军屯战略,这些南方的军卒,便在民勤定居下来,成为民勤最早的屯田移民。有了移民,就有了移民文化。因为移民迁出地的习俗会随着移民传播到迁入地,并受当地原有习俗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与当地习俗文化融和,形成介于南北之间的一种新的文化品种。移民文化便应运而生。一种民俗、一个建筑甚至一首歌谣都会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扇子”也不例外。调查得知,在浙江宁波一带,自古就有在端阳节“发庚贴”、“送扇”的习俗,如是某家在年内要娶媳妇,就要在端阳节这一天发庚贴;如遇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阳节,则娘家父母兄弟,要向女婿家送去扇子、手巾、麦饼之类的礼物。扇子按性别和身份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是制作精致的细竹扇;送公公、阿伯、女婿的是大芭蕉扇;送给小叔的就是一把纸折扇了。也有未婚青年男子,在端阳节这天把扇子送给自己的意中人。由此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最初的民勤移民,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但是,民勤不象江南水乡,盛产竹子和芭蕉。没有竹扇和芭蕉扇,就创造出了面扇,在遄阳节这一天,相互向亲人们赠送。

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阳节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选用民勤优质面粉做成发面,经多次兑入面粉后,擀成约半寸厚的面层,将研细成团的姜黄、玫瑰、薄荷、胡麻涂抹于面层,三、四层叠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匀称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妇,还要在最上面造型,并用红花颜料进行点缀,然后盛放在木制蒸板上,进入大铁锅蒸熟。扇子出锅后,稍加晒晾即可。看时红星闪烁白面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吃来美味绘萃面层之中,顿沉清香涌口。若有亲人在端阳节出门在外,不能吃到扇子,家中的亲人便会将扇子晾干,等外出的亲人回家时品尝,扇子历久弥香。

民勤扇子,西北沙漠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面食,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昨天和今天,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俗和风情。

九. 甘肃省 白银 靖远县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羊羔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靖远位居黄河上游冲击盆地,属半干旱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独特,境内山大沟深,水草富足,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草、蒲公英、黄芩、桔梗、防风、薄荷、甘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泉水富含矿物质,羔羊饥食药草,渴饮山泉,从而使其肉质细嫩,味道奇特,异于它类。靖远滩羊、山羊品种独特,其肉肌理细腻,骨肉匀称,极易煮烂,入口滑嫩细软。靖远羊羔肉,尤以肉裘兼用型滩羊奶羔肉为精品,其产羔到出栏屠宰,生长期限在30至50天之间,肉质鲜嫩,没有膻味,营养丰富,是上等滋补佳品。

羊羔肉是甘肃,靖远为重要产地之一,其独特的滩羊品种与生长环境,靖远人独创的烹饪调制方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以达到滋补身心、强健体魄的奇特功效,令人百吃不厌,靖远羊羔肉美食因此名扬天下。

靖远羊羔肉的烹饪方法与众不同,用料讲究,新颖别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对羊羔肉的食用偏爱,促使这一传统饮食焕发出新的活力,靖远人在继承羊羔肉传统烹调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改进,探索出爆炒、红烧、黄焖、清炖、油炸、烧烤、手抓等多种做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靖远烤全羊,先要精选肥瘦适当的小羊,宰后敷以各种调料,放置一定的时间,待调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后再烤制,以前是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现在则用现代化的烧烤壁炉,以慢火均匀烧煨,五至六个小时后就可出炉。除此而外,煨羊掌、清蒸羊脑、梅花羊头、清炖羊杂、三色羊血、烤羊腿等,皆为美味肉食。

经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测试中心、甘肃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系、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等单位检测分析和研究证明,靖远羊羔肉蛋白质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七种氨基酸,而且富含钙、磷、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A、B、C、D、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属低脂型肉品,胆固醇含量低,营养素配比合理,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肉食品。

靖远羊羔肉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和地方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风靡陇原,载誉九州。2002年12月28日,经国家工商局批准,将靖远县所产滩羊羊羔肉注册为“靖远羊羔肉”证明商标,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在我国尚属首例。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靖远羊羔肉作为一道特别的主菜摆上国宴餐桌,受到“全球财金首脑”的交口称赞。如今,靖远羊羔肉已经走出了靖远,走出了甘肃,成为华夏饮食文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地域范围

甘肃省靖远境内哈思山系、香山山系、屈吴山系的羊只,总面积 5809平方千米

特定品质

靖远羊羔肉是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美食。其特色在于独特的滩羊品种,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加工方法,独特的药膳滋补价值。靖远县属黄河冲击盆地,黄河流径154公里,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境内屈吴山、哈思山、云台山水草丰茂,气候凉爽,生长着柴胡、麻黄、益母草、蒲公英、黄芩、桔梗、薄荷、甘草等数十种草药,山中水流潺潺,矿物富集,羊羔日食药草,夜饮矿泉,从而使羊肉细胞成分改变,造就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靖远羊羔肉,国家工商局正式授予“靖远羊羔肉”商标。

文化典故

靖远盛产羊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吴家川岩画中就有大角羊和无角羊形象。据《康熙·靖远卫志》载,“在唐时古会州贡品就有羯、毡、羊、裘等”,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