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哪里有安徽特产卖 恩施土特产最大专卖店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哪里有安徽特产卖 恩施土特产最大专卖店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1-06 13:20:02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宣恩贡米

宣恩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恩贡米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的。宣恩盛产的稻谷柔软可口,油香滋润,历史上长期敬奉土司衙署食用,被历代奉为“宣恩贡米”。

宣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是绿色食品的盛产之地,宣恩素有“贡品之乡”的美誉。由于宣恩盛产的稻谷柔软可口,油香滋润,历史上长期敬奉土司衙署食用,被历代奉为“宣恩贡米”。经检测,宣恩贡米除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外,还含微量元素“硒”,是天然补硒佳品。

宣恩县是“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之一,该县境北有覃家坪贡米,南有木龙寨贡米。以此为依托,该县已在黄家河、木龙寨、覃家坪、西坪等区域建立富硒贡米核心种植基地。2007年,宣恩与湖南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种植富硒贡米取得成功。其中,“木龙寨”大米和谷物制品获“湖北省著名商标”标识,宣恩富硒贡米系列产品在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博览会上数次获得金奖。

宣恩贡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高罗乡、李家河乡、珠山镇、长潭河侗族乡、晓关侗族乡、椒园镇、万寨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巴东玄参

巴东玄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东玄参规范种植正式获国家GAP认证。

巴东玄参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经过历时8年的艰辛努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终于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的验收。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第37号公告,正式批准巴东玄参获得中药材GAP认证,据了解,巴东玄参是我省第一个GAP认证的中药材。

自去年底巴东玄参通过专家组验收后,玄参价格一路飙升,从认证前的5元/公斤上升到目前的14元/公斤,且供不应求。有力推动了全县玄参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玄参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550万元。

巴东玄参的种植对空气、土壤、水源等要求极其严格。巴东玄参主产地森林覆盖率均达7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未受过任何污染,加之在生产过程中,药农主要使用厩肥,不加施农药,使巴东玄参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及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全面达到外贸出口标准。

巴东县政府于2010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巴东玄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巴东县溪丘湾乡、沿渡河镇、茶店子镇、绿葱坡镇、大支坪镇、野三关镇、清太坪镇、水布垭镇、金果坪乡9个乡镇海拔500米至1700米的现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鹤峰薇菜

鹤峰薇菜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全国薇菜产业链中,鹤峰县唯一被中国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唯一被农业部认定为山野菜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湖北省鹤峰县建成中国最大薇菜生产出口基地,使昔日山中草,今朝成为创汇宝,薇菜出口量占南方薇菜总量的百分之七十、湖北省的百分之八十。

现今,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湖北鹤峰现已加大薇菜的出口模式,在全国薇菜产业链中,鹤峰县是唯一被中国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唯一被农业部认定为山野菜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声名远播,近段时期,鹤峰县还投资了一千八百万元人民币的薇菜食品加工厂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行,传销链铺满五湖四海,是名副其实的薇菜之乡。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瀑泉茶

瀑泉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黄金洞乡的。瀑泉茶品质特征:外形紧秀匀整,色泽嫩绿油润,嫩香浓郁持久,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叶底嫩绿。

咸丰生态环境好,农药残留低,生产的茶叶无泥腥味,有天然兰草香,市场前景广阔。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团堡山药

团堡山药以其独特品质被日、韩专家誉为“中国野山药”.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刀剪

库车刀剪自古出名,汉唐时代曾被丝路商人带中亚、西亚销售。清咸丰年间就被皇宫、宦官和有钱之人佩带视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解放后尤其在80年代以后,库车各种雕花手工刀就被列入重点旅游产品。( 库车)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霉豆腐

原料:豆腐,精盐,辣椒面,味精,新鲜橘皮若干,花生油,浓红茶。

做法:

1、豆腐控干水切方块,大小自选。

2、秋冬季节室温下放置篮状器物中(春秋搁置冰箱中可以做),底下铺垫上批去禾衣的稻草,用稻草覆盖即可。4至6天可见豆腐块上长满绒状白,微黄或者微黑菌,俗称霉菌。

3、1:1 辣椒面和精盐混合,加入末状橘皮,味精适量拌匀。

4、用小碗盛点白酒,豆腐块先在碗中洗个澡,然后在混合物中滚沾,放入带有螺口可密封罐中。

5、加入凉好的浓红茶,约达霉豆腐高度一半。

6、倒入花生油适量

7、将罐放置阴凉处3天后上下倒置,目的是让霉豆腐浸在溶液中,均匀味料,同时也是化软的过程。再3天后即可食用。

特点:香辣可口,开胃下饭。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的制作方法是:

(1)将猪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块,便于入味和加工储藏;

(2)把盐炒黄,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锅;

(3)把肉用温盐抹匀,放入盆中,将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层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齐,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肉”,也称“土家腊肉”、“恩施熏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食用时,取肉在火上将肉皮烧焦黄,放在温水中将皮泡软,刮洗干净备用。

腊肉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炖,制作火锅;其它部位一般用来与鲊广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

比较有名的腊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鲊广椒炒腊肉、糖年肉、蕨粑炒腊肉、腊蹄子火锅等。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油香儿

将大米、黄豆按一定比例和好,用水浸泡一个晚上,次日用石磨磨成糊状放入桶中,再用特制的铁勺盛装,一般加上肉丝、土豆丝、洋葱、大蒜、花椒等佐料在锅中煎炸而成(内馅可随客人口味而变化)。油香儿呈圆状,深红色,清香可口,有“中国汉堡包”之美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