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彝族特产包装设计插画 云南特产包装设计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彝族特产包装设计插画 云南特产包装设计图片更新时间:2023-01-06 06:25:56

一.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彝族血肠

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

如果你无意间翻看地图,不难看出南涧县位于无量山和哀牢山交汇点上,这里是古代崇拜母虎的虎族也就是彝族先民的聚居地。这里群山跌旦,河流湍急,有保持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也正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彝族先民最初的文明,即守猎文明和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十月太阳历”,同时它也传承了彝族先民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南涧跳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知晓和接受,相反“血肠”这一独特的饮食就显得鲜为人知了。

“血肠”是彝族先民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道美味佳肴。动物的血液被彝族先民奉为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盛洁的礼物和最鲜美营养的食物。由于山路难行,阻碍了彝族群众生产生活用品之间的流通,因此居住在彝族村寨彝族同胞每年都会宰杀一头或两头肥猪,俗称“杀年猪”。每到这一时间段就能吃上一碟喷香的血肠。制作“血肠”的方法很简单,首先要确定“杀年猪”的时间,然后准备好糯米、茴香粉等主配料。在“杀年猪”的头一天夜晚用清水将糯米浸泡至半软(如果选用豆腐则无需此料和此道工具),第二天,将糯米捞出拌上茴香粉等配料,待取出猪血后,以血和之,洗净猪大肠,再将糯米、猪血放入大肠内,用棉绳扎紧大肠两端,放入锅中用水煮熟,既成。

“血肠”的吃法:可以起锅就吃,也可以储藏数日后再蒸着吃。制作好的“血肠”在糯米、茴香粉等主配料的作用下已经除去猪大肠和猪血的腥味,吃起来口感圆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果你到彝乡来,可别忘了尝一口彝族的特色饮食——“血肠”。

二.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彝族坨坨肉

彝族招牌菜坨坨肉,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其肉为30市斤以下以非现代饲料喂养而成的小猪为原料,辅以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稍加加工而成。其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故称“坨坨肉”,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嫩。

彝族人吃坨坨肉的历史几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样古老。坨坨肉可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顾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着吃。凡猪、牛、羊、鸡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种坨坨肉中,以崽猪坨坨肉最负盛名。


坨坨肉要用强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捞出。放进大盆内趁热加盐、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并将其翻动均匀。要做一顿好的崽猪坨坨肉,在用料、宰杀、火候各方面都特别讲究。传统的做法是:选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猪,宰杀放血后俯卧于干净处;用清水浇透崽猪全身,再用晒干的厥鸡草覆盖,然后点燃。适当时用木滚去掉草灰,用刮片或刀刮猪身。皮毛湿透又经烧烤后,猪身一刮能去掉猪毛和污垢。然后用厥鸡草烧烤全身,使其呈焦黄色脆皮并再刮洗干净,然后剖开砍成2寸见方的肉快,最后用冷水下锅煮。这样,坨坨肉就做好了。另外,彝族讲究主食肉食搭配。如猪肉配米饭,羊肉配荞饭,鸡肉配燕麦等等。

三. 四川省 凉山 宁南县 彝族腌血肠

宁南彝族每逢宰杀大肥猪,除灌制香肠外,普遍都有制作腌血肠的食俗。这种血肠是用猪肉、豆腐、糯米、猪瘦肉或肥肉等原料灌入大肠或小肠内腌制后熏干而成的。

具有酥者黏糯,色泽油亮,味道香醇,麻辣适中的特点,是很好的佐酒菜。也可用来馈赠亲友。其制作要领是,先将鲜猪大肠或小肠理顺,翻洗干净备用,灌制用料晨新鲜的活猪血内加适量的盐,搀入适当的熟糯米、豆腐、部分鲜猪肉,然后再加辣椒面、花椒面、蒜等作料,拌匀腌好。

接着将备用的肠衣的一头肠口,用小绳紧扎,将配制好的原料从另一头肠口慢慢灌入,灌满配料的血肠用手指捏至不紧不松为佳。大肠的灌制以短节为宜。血肠灌制好后,用一根横木将灌肠拴绕其上,放置于通风处,待晾干后,移挂在有灶火的掌屋,让烟熏过的血肠味道更佳。食用时,用刀切一小节洗净表层烟尘,切成圆片,炸、炒、煮、蒸食均可,味美异常。

四.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宁蒗彝族砣砣肉

大凡来到丽江地区宁蒗县(俗称小凉山)的游客,都要品味一番彝族的砣砣肉。小凉山彝族的砣砣肉类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制作上,一般是用鲜活肥硕的猪、牛、羊,立即宰杀后,大块剁颐,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盐,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再放在筛簸之中轻轻撒上一层盐汗水沫,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为小凉山的一道很有名气的风味菜。

五.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彝族香肠

彝族香肠别有风味。一般在过年时制作。方法是:将猪血炒成半熟状,拌以切成小块的土豆,灌制成香肠,即为猪血香肠。也有用猪肉、糯米灌制的香肠。做好后即把香肠挂在锅庄上方,让火烤干、烟薰干,这样制作的香肠既鲜美又有腊香味。

六.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

“ 紫金牌”软包装食品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制作方法宰牲加工精制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紫金牌烤鸭色泽诱人,以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携带食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产品已远销阿拉伯国家。( 宜良县)

七.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彝族绣花布鞋

鞋是服装配套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并不因为它居于人体下端,就看作末节而轻视它,如果一双鞋不能和服装整体和谐配套,那么服装的整体风格就是有缺陷的,直苴彝族的服饰也是如此。

彝族纳的鞋底,一般是用多层的旧布叠缀一起,用自制的麻线上蜂蜡纳缝而成,它让人走起路来轻便起脚,使脚底感觉舒服。鞋面也称鞋脸,造型有圆口、方口和尖口之分。鞋面布的颜色黑、红、绿、蓝都有,鞋帮和鞋面上绣满了各色的花朵植物。走路时,脚面上的花朵在绿色的田埂上跳跃,脚停下不动时,就象地上开出了朵朵野花。

彝族妇女穿绣花布鞋,一是和服装搭配和谐,二是取材(衣、裤角边料)方便不用花钱,还与生活的地理环境相适合。崎岖的山路地面少平路,丘陵山区草株并不茂盛,穿上布鞋上山干活方便轻快,同时因为云南山区气候适宜,冬天不寒冷,布质的绣鞋已足以御寒,相比藏族人穿靴,是为了适应高原寒冷地带的保暖功能和保护腿不会被草割伤。直苴彝族的绣花鞋是轻便实用的,也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八.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彝族转转酒

彝族转转酒

彝族嗜酒,无论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且酒以烈为贵。彝家待客“有酒便是宴”,而对菜肴则不甚在意。主人斟酒,客人必须双手接饮,哪怕只是用嘴0一下,主人也会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们饮酒时,常见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饮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关于“转转酒”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里住着汉、藏、彝三个民族,他们和睦相处,结为兄弟。一年,彝族兄弟所种的燕麦丰收,邀请汉、藏两兄弟来吃饭。谁知燕麦饭煮得太多,第一天没吃完,第二天再热着吃时,燕麦饭变成了浓烈溢香的酒水。他们舀进大碗里,却彼此谦让,一碗酒在三人手里转来转去,半天也没喝多少。这时,突然从天上飞来一位仙人对他们说:“喝吧,只要勤劳耕种,喝完了还会有新的酒出来。”兄弟三人听后,个个开怀畅饮起来。奇怪的是,直到他们全都喝醉了,那碗酒还是满满的。从此以后,彝家便有了喝“转转酒”的习惯。

九.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云南景东彝族火烧猪

火烧猪是景东县彝族员拿手的一种地方民族名菜,据说这种烧烤烹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火烧猪吃起来,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点而一直流传下来。其做法是,将一头80斤左右的细骨头猪宰杀洗净后,去掉头脚和内脏、再往猪身上擦上盐、酒、花椒、大蒜等调料,然后用特制的铁叉穿住猪身,在栗炭火上翻烤,边烤边涂卤水、麻油,待整个猪身烤黄,皮脆肉酥时即成。吃的时候将火烧猪肉切成块状,配以酱油、酸醋、辣椒、葱、芫荽等调料,火烧猪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鲜而味纯正,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才出手的一道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