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台湾烤肠是台湾特产吗 台湾烤肠的酒香味是哪里来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台湾烤肠是台湾特产吗 台湾烤肠的酒香味是哪里来的更新时间:2023-01-07 20:27:24

一. 台湾省 澎湖 黑糖糕

是一种以黑糖,糯米粉面粉为主要原料的台湾特色糕。

黑糖糕的原料

材料:低筋面粉600克、糯米粉200克、黑糖600克、植物油100克、水500克、泡打粉40克

黑糖糕做法

先将黑糖倒入500克水中,用小火煮融,静置放凉待用;把所有干性粉类过筛,再将植物油加入并搅拌均匀,最后将泡打粉融入水中,再加入面糊之中拌匀将面糊到入模型中,以大火蒸25分钟,撕去围边纸,洒上芝麻即可。

二. 台湾省 基隆 鱿鱼羹

典故源自福建,“善制海鲜,每每羹汤”,后传入台湾。

风味所用鱿鱼,系将生鱿经太阳曝晒或烘干去掉水分制成。汤底用大滑汤,配料有醋、蒜泥、辣椒酱。具有咸、甜、芬芳三重滋味。

三. 台湾省 台南 安平豆花

“胜友常临仙味豆,清凉解渴有霜花” , “豆肴传世久,花育四方人” ,这两款以“豆花”为题的对联,可是国宝级书法家朱玖莹为安平豆花所写,除了祝福老板黄庆同开店成功外,也是纪念两人之间的多年情。二十四年黄庆同开始在安平推着小摊子卖豆花,但生意并不好,玖公同情他生活困苦给予帮助,黄庆同感念在心,于是每天都会专程为玖公送上一碗豆花,回报他的恩德。到了几年前他开店,玖公以对联相赠,成了店里最好的招牌。安平豆花是采传统做法,主要原料为黄豆,将黄豆磨碎之后再加水煮,最后在加入少许石膏粉,地瓜粉和砂糖便大功告成。由于不加洋菜粉,所以豆花口感绵密软嫩,胜过一般豆花许多;现在店里的豆花可添加红豆,珍珠或花生等配料,更兼顾到顾客的需求,所以店前常常摆满了摩托车,许多人吃饱了还外带,而且下次来安平一定会再来光顾!这里不只是卖好吃的豆花而已,锅烧意面是便宜又大碗,你可以先吃一碗意面填满你的胃,再来一碗珍珠豆花助消化。冬天除了有热豆花之外,也有平价小火锅供应,美味的汤头加多样的料,好吃的程度可不输给锅烧意面喔!

四. 台湾省 嘉义 新台湾饼

为已传承两代的50年老饼铺,早期为日人所经营,专做日式糕饼,原名“日向屋”;光复后,由该店工作人员接手,除延续日式风格,并改名为“新台湾”。现今店里仍供应日治时期即有的糕饼,如口感绵密香浓的水晶杏仁饼、各种口味的神木小羊羹、清豆沙饼、日式糖馒头及腰果酥等,均是难得一尝的传统糕饼。店里还供应各种西式糕饼面包,也颇受欢迎。( 嘉义)

五. 台湾省 屏东 屏东槟榔

两种不同植物种子的总称,在南亚和东印度人们取之咀嚼。估计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槟榔的习惯。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Areca catechu)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叶。槟榔树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

六. 台湾省 基隆 鼎边锉

鼎边锉是米食小吃,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于台湾当地,以台南与基隆庙口夜市等地所制最为著名。

文化:鼎边锉,台南著名小吃,来自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落难民间,向百姓乞讨用以果腹的逃难点心,登基后因怀念这样一道点心,不只为其命名还订为御菜,流传至今。“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

制作方法:以在来米磨作米浆,鼎中置水,鼎边添火加热,以芋头沾油抹锅后,米浆沿鼎边翻滚,遇蒸气而凝固,蒸烤成形。所谓“趖”,为闽南语词汇,原义为蠕动、游动,在此即指米浆沿鼎边翻滚的动作。成形的“趖”,风干后剪成块状。烹煮时,时常搭配虾仁羹、肉羹等煮成汤食,亦可搭配其他食材,包括金针菇、香菇、鱿鱼、丁香、竹笋、金勾虾、高丽菜、蒜头酥、芹菜…等。除上述料理方式外,“趖”亦可加以炒、煮料理,吃法十分多元。

七. 台湾省 嘉义 柳橙

柳橙属芸香常绿果树,原产印度和中国华南一带,台湾柳橙栽培的历史始自300多年前由广东引进,因柳橙的糖度高、酸度低、风味佳,深受民众喜爱,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是目前柑桔果实中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

目前柳橙栽培主要乡镇有:嘉义县竹崎乡、梅山乡及云林县等地区,其次有台南县白、东山乡、南化乡、南投县中寮乡、水里乡以及彰化县二林镇等地区。台湾柳橙的盛产期从每年12月-翌年2月,而南部气温较高,成熟较早且酸含量较低,中部成熟稍迟且酸度较高。

目前市面上的台湾柳橙主要是甜柳橙,又名印子柑。其主要特点:树形、树体性状与新会橙相似;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较小,单果重110克左右,果顶圆,有大而明显的印环,蒂部平,果蒂微凹;果皮橙黄色或橙色,稍光滑或有明显的沟纹;果皮中厚,汁胞脆嫩汁少,风味浓甜,具浓香,可溶性固形物12%-14%,糖含量9-11克/100毫升,酸含量0.5-0.7克/100毫升,品质较好,种子10粒左右,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成熟,较耐贮藏,丰产稳产。

柳橙属甜橙类(Sweet Oranges)。甜橙类依果实形态可分为:普通系、脐橙系、血橙系及无酸系四种。在台湾常见的有普通系及脐橙系:

(一)普通系:包括雪柑、晚仑西亚橙、印子柑。

1、雪柑(Sekken):又名广橘,枝短刺,果重平均215g,圆形或长圆形,果皮橙黄色,不易剥离,果肉多汁而甘味及酸度强。

2、晚仑西亚橙(Valencia late):中果型,果皮橙黄色,果皮稍难剥离,果肉细密,果汁多,酸度风味均强,香味高。

3、印子柑(甜柳橙):由于在果部有明显圆形印环,故名印子柑,果实圆形至长圆形,肉质柔软,中心柱大,味香甜适中较受人们喜爱,在台湾中南部栽培极为普遍。

(二)脐橙系:包括华盛顿橙、梦脐橙等。

1、华盛顿脐橙(Washington Navel):早生,果形较大,果顶稍突或有开裂成一脐状,果实球形至长球形,果皮浓橙色稍易于剥离,果肉橙黄色、柔软多汁,在台湾栽培,因生理落果严重,栽培少。

2、梦脐橙(Dream Navel):又名晚脐橙,果形似华盛顿脐橙,果皮稍厚,风味稍差,但着果率高,因回青现象严重栽培少。

(三)血橙系:包括Doble Fine、Sunguinelli等,果肉深绿色,榨汁后之果汁如血的颜色,故名血橙,世界上地中海气候型方能栽培,台湾只有试验机关保存少数,供作杂交育种之材料。

(四)无酸系:包括来母、无酸橙。

1、来母(Lima):耐寒力小,果实呈球状或卵形,果顶有乳状突起,果肉黄绿色,汁多香气浓,多用于果汁。

2、无酸橙:又名糖橙,英名Sugar orange,因果汁中含酸特别低故名之,又因低酸,即使是怕酸的老婆婆也喜欢,故又名“阿婆橙”。无酸橙在台湾有两种,一为黄肉;一为红肉。

八. 台湾省 台北 台湾梅花鹿

台灣梅花鹿(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英文名:Formosan sika deer),鹿科,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體長約150公分,喜群居,其名來源自背上的白色的梅花斑,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1969年後臺灣梅花鹿僅剩人工飼養,目前經過復育野放,可在墾丁國家公園以及綠島見到野生族群。

歷史

在1603年(明萬曆31年)陳第的《東番記》中對於台灣梅花鹿多有記載,到了台灣荷西殖民時期時,因為鹿皮的需求很大,受到人類大量的濫捕,幾瀕臨絕種,到1969年之後,由於棲息地受到破壞與人類的大肆捕獵,已見不到野生的台灣梅花鹿了,目前所見者皆為在墾丁國家公園的復育計畫中由人工飼養的。

現狀

目前確認為純種族群的母群是來自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台北市立動物園曾贈送梅花鹿予金門農畜所,故全臺灣純種梅花鹿飼養的地方目前有台北市立動物園以及金門。

至於野生族群則是位於墾丁國家公園,母群也是來自於台北市立動物園,二十餘年前進行在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的復育野放計畫,結果尚稱成功,目前已經經過多次野放及定期調查,墾丁國家公園野生梅花鹿總數已經過兩百隻,且有持續上升之勢,也引起野放在其他原棲地的聲浪。另一野生族群則是位於綠島,則是由以前島民飼養後溢出的個體組成的野生族群,總數也已經超過兩百隻,但是梅花鹿對於綠島來說仍是外來種,也引起不同的意見。

九. 台湾省 台北 炸溪虾

材料:溪虾、文山包种茶、炸油。



调味科:姜、酒、太白粉。



沾料:胡椒盐



【作法】



1.将溪虾与调味料拌匀腌渍约20分钟。



2.烧开炸油,将溪虾与茶干一同下锅以大火油炸约1分半,捞起即。



3.上桌时可以胡椒盐作为沾料。

十. 台湾省 台北 白毫乌龙

白毫乌龙又称“东方美人”、“福寿茶”、“膨风茶”,主要产于台湾北部,文山、南港、新竹的峨眉乡、北埔乡、横山乡、苗栗的头屋等,以文山区的坪林为最佳。苗栗县所出之膨风茶,以“福寿茶”之名打牌子;新竹则称之为“东方美人”。因成品茶显白毫,于乌龙茶中为少见,故此又称“白毫乌龙”。

该茶品质优异,历来产量少,鲜叶质量要求奇特。每年农历芒种端午节前后,茶树嫩芽需经茶小绿叶蝉(浮尘子)轻度危害,吸食芽梢汁液,以增加香味。

采摘标准为一二叶,嫩叶背卷呈汤匙形,金黄色,芽苞肥大,茸毛明显。

白毫乌龙的外观十分特殊,叶身呈白、绿、黄、红、褐五色相间,不讲究条索,叶片褐红,心芽银白,色泽油润。冲泡后,汤色橙红,具有蜂蜜味道与纯熟的苹果香,滋味甘润,耐冲泡。

依品质优次,白毫乌龙分大、小凸风茶两类。大凸风茶白毫多,茶汤味浓香高,又称上凸凤荼;小凸风茶白毫较少,味较淡,香较低,又称下凸风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