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川京办四川特产专卖店 四川土特产专卖店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川京办四川特产专卖店 四川土特产专卖店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1-05 08:39:15

一.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邛酒

邛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

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卧龙镇、宝林镇、桑园镇、固驿镇、前进镇、高埂镇、平乐镇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邛府〔2012〕3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83/T001-2010《邛酒》

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象和范围包括,分布于邛崃南河两岸的临邛、卧龙、宝林、桑园、固驿、前进、高埂和平乐8个乡镇生产的纯酿、固态发酵的38度以上的瓶装浓香型白酒。邛酒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将提高“邛酒”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酒业已成为邛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市有各类白酒生产企业168家,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年产量达25万吨,产量达到川酒的20%。下一步,邛崃将制定《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以有效保护邛酒地理标志产品,规范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持“邛酒”的质量和特色。

一、原辅料

1.高粱:产自四川和东北三省,质量符合国家关于高粱的标准规定。

2.大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大米的标准规定。

3.糯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糯米的标准规定。

4.小麦: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小麦的标准规定。

5.玉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玉米的标准规定。

6.谷壳:新鲜的粳米谷壳,色泽谷黄色,无霉烂和异杂味。

7.酿造用水:取自保护区域内的地下水、山泉水和南河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相关规定。

二、生产工艺

原料→粉碎→配料→拌和→装甑→蒸馏→量质取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鉴评→产品。

三、生产关键控制点

1.原料配比: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辅料使用当年产新鲜的粳米谷壳。

2.大曲:邛酒生产使用中温曲(制曲温度45℃至55℃)、中高温曲(制曲温度55℃至60℃),且曲药储存期不得少于3个月。

3.发酵:采用泥池发酵,窖龄不低于10年。从酒醅入池封窖发酵到下一次开窖起糟取酒的时间,不得低于60天。冷季,糟醅入窖温度控制在16℃至18℃;热季,入窖温度控制略低于地温1℃至2℃。

4.蒸馏:缓火(汽)流酒,大火(汽)蒸粮。流酒温度应控制在25℃至30℃,流酒速度控制在2.0至2.5㎏/分钟;盖盘至出甑时间要求大于或等于50分钟,从上甑到下甑的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

5.摘酒:摘取酒头0.5千克,边尝边摘,量质摘酒,按质并坛,以“花酒”断尾,大汽追尾。入库酒的酒精含量在60%vol以上。

6.贮存:邛酒基酒在陶坛贮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7.禁止性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高度酒41%vol~68%vol 低度酒38%vol~40%vol

色泽和外观 无色或微黄,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 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口味 酒体醇厚饱满,绵甜柔和,酒味全面,余味爽净 酒体醇和丰满,绵甜柔顺,酒味全面,余味爽净

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41%vol ~68%vol 38%vol~40%vol

总 酸(以乙酸计)

/ (g/L) ≥ 0.50 0.40

总 酯(以1

计)/ (g/L)≥ 2.00 1.50

己酸乙酯/(g/L) 1.30~2.80 0.80~2.20

固形物

/(g/L)≤ 0.40 0.7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 四川省 凉山 盐源 泡梨

泡梨是摩梭人独特的一种泡菜。当地盛产多种麻梨,他们喜欢将这些适合浸泡的麻梨盛于陶坛内,按比例加上盐、白酒、姜、蒜、花椒和清水,密封一月余后食用,具有酸、甜、脆和浓郁的醇香味道,别具一格,是佐餐的美味佳品。浸泡时间长者,其味更佳。

三. 四川省 德阳 广汉 凉粉

凉粉,民国时期,以城内黑风洞的煮凉粉最有特色。凉粉与调味分开,外加一碟芝麻酱,买主可根据自己口味调合,其味麻辣。至80年代,麦浪面食店及个体户向凉粉的凉粉,均别有风味。( 广汉)

四. 四川省 甘孜 理塘 理塘牦牛

理塘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理塘牦牛

理塘县畜牧站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吕氏春秋》中记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也是当地畜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牦牛作为一种“全能”家畜,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对人类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五. 四川省 甘孜 丹巴 大黄

大黄又名生大黄、生军。拉丁文:Rheum .officinale baill,藏名:迥扎。蓼科多年年生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统称。高2米左右,茎节上膜质叶鞘。根穿深叶大,叶柄长,肉质,叶片圆形或宽心形,3-7掌状深裂,裂片常呈羽状浅裂,茎生叶互生,较小,柄短,花为圆锥花序,花序紧密,花小,簇生,紫红煞费苦心或绿白色,果实三角形,有翅,熟时棕褐色。根茎肥大粗状,有苦味。以根入药,为常用泻下药。生长于高寒山地林绿或草坡,甘孜州产为野生。主产于:甘孜、新龙、白玉、石渠、色达、理塘、九龙、丹巴、康定,其余各县亦产。据统计,我州大黄社会产量达到23130担,基本都被调出内销及外贸出口,全国外贸出口大黄中以我州所产大黄质量最优, 为我州大黄销路打下了良好之基础。我州大黄8月采果,洗净晾干;9月挖根,洗净泥污,去掉粗皮,切片凉干,来采集加工。( 甘孜)

六. 四川省 绵阳 安州区 红酥

红酥,民间俗称“干盘子”。具有酥脆鲜香、入口化渣的特点,是安州特色小吃之一,被誉为川西北一绝。红酥制作技艺在川西北流传比较广泛,尤以秀水镇红酥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红酥制作相传产生于唐代,据考在乾隆四十九年,清代著名的“巴蜀才子”李调元(今安州区人)将亲自配制的一种“肉馅呈红色,外边呈黄色,黄中透红”的食品命名为“红酥”。清末民国年间,在民间逢年过节、逢酒遇席都要摆上“干盘子”之一红酥,与“十大碗”相配,成为很有特色的传统佳肴。

流传下来的红酥制作方法独特,要经过十余道工艺流程,最为传统且最具代表性的工序有制作肉馅、蒸胚、炸条、油炸等。选用优质鲜猪肥膘五花肉为主料,以鲜鸡蛋、花生仁、精盐、红薯芡粉、鲜猪油等为辅料。整个制作完成需3天时间。并通过拦、凉、裹、切、炸、馐等技艺和李氏秘制调料配方,才能做成回味悠长的红酥。

七.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四川藤器

四川达县、万县、乐山等地的藤器品种有沙发、躺椅、餐椅、办公椅、圆桌、茶几、屏风等。坚固、轻便、美观、耐用是四川藤器的特色。手艺高超的巧匠们还能在藤器上编出各种花样,如菊花、花辫子、麻花、铜红、环扣等,配上不需经纬,自行穿编而形成的“结花”,疏密相间,精美别致。

八.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桂花月饼

明月寄相思,月饼传亲情。每当中秋佳节来临的时候,市面上、商场里的月饼堆积如山,而对于生长在阆中古城的居民来说,他们把自己的钟爱放在土产的桂花月饼上。多年来,桂花月饼就伴随着阆中人度过一个又一个中秋佳节。

桂花月饼又叫清真月饼,阆中的桂花月饼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桂花月饼用料讲究、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在原料上主要采用面粉、果脯、菜油、白糖、核桃仁、冬瓜糖、花生仁、芝麻、桂花糖。像桂花糖、冬瓜糖、橘饼糖这些原料,聪慧的阆中人都是自己亲手制作,从来不加任何色素、防腐剂等。桂花月饼和面从来不加水,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已经处理熟的菜油。以前是采用手工打酥,现在有了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力。打酥后就开始制作月饼的面皮,接下来的工艺就是装馅,再把月饼放入烤箱进行烘烤。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月饼颜色黄亮,皮酥馅软,甜而不腻,香酥可口。

多年来,桂花月饼风靡阆中,经久不衰,阆中人不光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而且平时也喜欢吃,就是早上吃稀饭,也要吃上一个月饼,那种感觉就是爽。现在阆中市的桂花月饼已经香飘省外,每到中秋佳节的时候,许多市民就开始排队等候购买,场面十分火爆。自从有了特快专递后,阆中桂花月饼便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现在每年的产量都在30多万个以上。

中秋节,阆中市民手中、自行车上都经常可以见到桂花月饼,这是阆中市民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

九.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川乌

川乌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草本植物乌头,干燥主根。又称川草乌、乌头等。性热, 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等功效。 四川为主要栽培产区,尤以江油产量著名。商品一般分川乌和川乌片两种。主 要药用及中毒成分为双酯类生物咸,药用一般须经过炮制。( 江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