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柳州特产十大特产介绍作文 柳州最出名的土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柳州特产十大特产介绍作文 柳州最出名的土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1-05 04:27:51

一.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牛肉烧卖

是柳州茶楼的“镇山宝”,检验茶楼的茶点是否过硬,内行人一着牛肉烧卖便知道,牛肉烧卖用料讲究,且有专人负责制作。该点以爽滑有汁,外观发亮,调味准确合适为佳。

二. 广西 柳州 柳北区 叉烧凉拌粉

材料:

绿豆粉,蜜汁叉烧,黄瓜半条,炸花生50克,西红柿2个,蒜蓉,橄榄菜,调味料:油,白醋,糖,盐,鸡精,生抽,淀粉

做法:

1、把绿豆粉切成条状摆在碟子里,西红柿切丁,叉烧切片,黄瓜刨丝,炸花生捣碎。将这些材料备齐待用。

2、煮酸甜卤水,把油倒入锅中,待油五成热时,将西红柿放入油锅中,调至中火,加一小碗水,勾芡。当西红柿已经融化时,根据个人口味调入白醋、盐、糖、生抽、鸡精,这样凉拌卤水就制成了。

3、拼盘,叉烧是超市买回来的,把叉烧一片一片摆在绿豆粉上,然后放一些黄瓜丝。接着把橄榄菜放在黄瓜丝上面,撒上磨碎的花生粒,再加上一些蒜蓉。把酸甜卤水浇在旁边。

三. 广西 柳州 柳南区 龙城狗肉

狗肉以往上不了正席,近几年却越来越流行了。论及狗肉的地方品牌,在北方属延边狗肉,而南方则数柳州的柳提。中山路有着长达一公里的狗肉火锅街,特别是到了夏天,柳堤的柳江河上便形成了水上狗肉一条街的壮观场面。瑞柳州最大最红的狗肉大排档要数王记火锅城了,它能容纳800多人,外籍足球教练车范根曾专程到此饱吃狗肉;中央电视台也到这里摄制过专题片。

柳州狗肉香来源于狗肉的肉鲜,味美。狗肉是专门饲养做火锅的家狗,到吃火锅时临时宰杀,哪能不鲜?当然也有事先用盐制好的,再用特别的味料涂上去,同样味美得很。狗肉味道鲜美也是大有来头的,是用内桂、八角、香菇等多种天然香料和味素配制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柳州狗肉皮是脆的,不像其它地方的狗肉吃起来没有皮,或是软绵绵的;至于为什么那么脆,这就是一大秘密了。

柳州狗肉上了星级宾馆,俗语道:“狗肉上不了桌,只是名字不叫狗肉,进了高雅之地就不叫狗肉了,而是叫“香肉”或是“地羊肉”,因为雅士一听狗肉就不会动筷子了,哪知吃了香肉后才知道上了当,扯存了面子后也就高高兴兴吃下去。柳州籍名人韦唯,李宁就十分爱吃龙城狗肉。

四.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融安“小洲头菜”

融安“小洲头菜”

小洲头菜为融安县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因原主产于融安县大巷乡小洲村而得名。由于其民间腌制、加工工艺独特,产品独具风味而享誉区内外,久负盛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小洲头菜平均单株重1.5~2.0公斤,块根大而粗,皮薄,纤维少,质地脆嫩,非常适宜加工,产品耐储运,不易变质,可制作一般家常菜和高档菜系。

融安小洲头菜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已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格局。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管理,2003年生产基地顺利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更进一步地提高,更具市场竞争力。

融安县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山区县,境内林茂果丰,河流纵横,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近年来,经过潜心开发,小洲头菜已走进了区内外市场甚至大型超市,在历次于南宁、武汉、厦门、上海、西安举行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洽谈会上,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目前正在以每年近20%的增长速度打入区内外市场,从未出现过产品积压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小洲头菜的市场前景必将会更为广阔,我们将通过的合理地开发和科学地管理,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把整个县建成无公害头菜生产基地县,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五.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滑皮金桔

滑皮金桔

融安金桔年产上万吨,是全国金桔主要产地之一,其果质好,味清甜,曾多次进京被指定用于接待外宾。1985年在浙江省宁波召开的全国金桔技术研究会上,融安金桔的产量、品质已被评为全国第一,其系列产品曾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融安因此素有“桔乡”之称。

六.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茶叶

三江茶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三江县1989年开始引种绿茶,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同时,三江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农民种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发展茶叶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4个万亩茶叶大乡和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等23个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了三江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2万亩,与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凌云县相比仅差3000亩。

为以质取胜,三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保证茶叶“绿色”、优质。目前,全县共有茶加工厂2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多家。全县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7.545万亩,有机茶技术推广2100亩,生态茶叶技术推广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

经过数载发展,以“布央仙人山茶”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叶品牌,已走出广西,面向全国。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2007年4月,在广西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中,三江的

“家福兰馨”脱颖而出,夺得“擂主”称号。

2006年,三江全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2288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中,茶叶就给农民贡献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茶叶面积1.3万亩,生产干茶1200吨,产值6000多万元。自2002年以来,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壮锦

壮族这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农业与手工艺术都较为发达,其中的民族手工艺品──壮锦,就闻名于世。壮锦的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由于壮锦象征美好,曾被明王朝列为供品,各贵官富商也“莫不争购之”,名声渐由国内传扬到国外,许多外国客人来柳旅游时纷纷购之留念,或赠亲朋好友,正证明了壮锦艺术的迷人魅力。( 柳州)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文化: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0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0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0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0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意义: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八. 广西 柳州 鱼峰区 云片糕

柳州云片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细腻,以上等大糯米、纯猪油、精白糖为主要原料,辅以天然香料和陈皮末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余香悠久的特点。

九.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禾花鱼

禾花鱼因吃禾花而得名。那些禾花鱼苗,都是苗胞们在清泉中用古老的方法培育的,然后把鱼苗分养到各梯田中。禾花鱼从不喂什么东西,吃的都是一些天然水虫子和滋生在禾苗上的害虫,更是以禾花为主食。每年的六七月份,正是禾花盛开的时候,那些糯米禾花,在风中飘落入田水中,禾花鱼欢抢食禾花,以禾花为食。等到禾花凋谢,结成了谷粒,田里的禾花鱼个个也长得肥美。待到糯谷变黄,芳香远溢时,禾花鱼也是最美味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山里的苗胞们带着禾剪,背着一篮篮的糯米饭,邀亲朋好友,去剪禾,同时也是去山上野炊,去烤禾花鱼,进行野外亲朋好友团聚之炊。

制作工序

只需从山上砍一大堆木材,整把整把地丢进火堆里烧,熊熊火焰烧得“噼哩啪啦”的响,场面颇为壮观。熊熊的篝火,映红了每一个堆满笑容的脸。如何将禾花鱼固定在碳火上烤也是得讲技巧。长辈们从山上砍来一些脚拇指大的木棍和竹竿,用刀把竹竿前半部分剖开,然后把一条条活鱼夹进去,用绳子拴紧,然后放在火上活活地烤。烤禾花鱼要整条整条地活烤,等鱼烤得黄糊黄糊时,便散发出一股股淡淡清香的芬芳,鱼就算烤好了。在烤鱼的同时,要在火坛里放进一些白卵石烧烤加温,这是有用处的。等到鱼烤好时,就用火烤干一些野菜,掺些干辣椒,把野菜搓成粉状,放进竹筒里,把辣椒一起放进去冲碎,然后放上清泉,等到火坛里的白卵石烤热了,就一个一个地放到竹筒里,只听见竹筒里冒出一股股热气,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这道野味调料也就做好了。野餐也就可以开始了,大家聚在一起,三五一堆,一手抓糯米饭,一手拿禾花鱼沾上野味调料,就可以吃了。竹筒里散发着股股竹子的香味,喝起酒来别有一番味道,清香得很。

十.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归东野葡萄

归东野葡萄

“归东野葡萄”,因出产于三江县同乐乡归东村而得名,目前全村428户,平均每户都种有7—8株以上,每株葡萄平均年产量250公斤左右,种植户年收入2000—3000元,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成了归东村的特色农产品。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据当地农户介绍,自种植以来,未喷施过农药,属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成熟期为每年8月下旬,熟后留其树上桂果1到2个月,风味更佳,果子不落、不裂、不烂,果皮蓝黑色,易着色,成熟一致,颜色美观,品质优良,其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每年成熟季节都有大批外地客商前往抢购,常年鲜果价每公斤3—3.6元,果品畅销,市场前景广阔。“归东野葡萄”籽少肉多,可食率在90%以上,质嫩汁多,味道清甜,富含糖、果酸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既可鲜食,又可进行深加工,是酿制葡萄酒的最佳原料。产品主要供应桂林市永福县葡萄酒厂,产品紧销,供不应求,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至2010年,规划区内“归东野葡萄”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鲜果1万吨以上,逐步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