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汉中特产店在哪里啊 汉中哪里有专卖特产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汉中特产店在哪里啊 汉中哪里有专卖特产的更新时间:2023-01-15 13:55:49

一.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泡姜鸡

泡姜鸡应该算是汉中的一道名菜了,顾名思义,是用当地的土鸡、生姜做成的,辅之以魔芋、香菇、白菜、辣椒、大蒜等,看上去极其的诱人!鸡肉清香可口,配菜辣而不冲,鲜汤美味营养。汉中的泡姜鸡是用大盆装的,何止是足够吃,简直就是吃不完啊!

二.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勉县“三粮液”酒

勉县“三粮液”酒:三粮液具有酒色清亮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回味悠长、香醇味美等特点。现生产“定军山”牌三粮液系列白酒达5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品种达10多个,成为人们佳宴、喜庆必备之佳品。

三.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倒扣酥

此小吃来源于留坝玉皇庙镇,是流传于民间的节庆食品,选用精制面粉,植物油、猪油、食糖、各种干果仁等制成形态多样的小点心,食之品味醇香,甜脆上口。

四.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面皮

面皮是洋县一种极普通的饮食。它以本地大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简使,家家会做。面皮既是主食,吃两老碗可以果腹,又似菜肴,具有独特的美昧,所以人人爱吃,久吃不厌。乡里人在家天天吃面皮,但一进城还是找面皮担子,因为既经济又实惠。

面皮虽是洋县最平常的饮食,却以洋县的面皮为最。这有两个理由,一是洋县的面皮历史最悠久。民间就有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的表兄文同任洋州太守时在群众家里吃面皮的传说。因为贪食美味狼吞虎咽,才落了个“馋太守”的笑称;二是洋县的面皮在制怍、调料、花样、口味诸方面多有独到之处,风味别具一格,而名噪市井。

先说制作。要做出上好可口的面皮,首先得从选米开始.最宜蒸面皮的是高杆稻“桂朝2号”,因为这种米“碴口硬”,蒸出的面皮不粘,“牛筋筋”的。其次是米要反复淘、泡。米淘得越净,次数越多,蒸出的面皮才‘薄而闪亮。一般米要泡够24小时,泡的时问越长,筋丝越好,有嚼头。第三道工序是磨出的米浆要用细箩子过,除去杂物小碎米。这样做,面皮才会细嫩。

面皮的选料颇为讲究。一般家庭食用,主要是精盐、陈蜡、酱油、蒜汁、姜汁、油泼辣子。而市面上的商品面皮,卖面皮,还要加上芥末、味精、麻辣油、香油等多达十一种。“这些调料中醋和油泼辣子是提味的关键。醋要用大料熬过;油泼辣子更要深加工,辣椒要选色鲜肉厚的辣角,辣米要磨碎,油要用草果、茴香、花椒等炸过。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便有一种特殊的香昧。吃者虽然辣的满头大汗,却余香满颊,不愿放碗。如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消赞者不仅要求面皮蒸得好,而且要调料丰盛,质量的竞争,主要还是这两个方面的竞争。特别是老西门跟前有一谢姓个体户,他的面皮独树一帜,驰名全县。每日顾客盈门,接应不暇。因为经营面皮有方,现在是县政协委员、地区劳模、省人大代表,真可谓“面皮状元”。

面皮主要是凉拌着吃。先把切好的面皮挑在碗里,再以豆芽、菠菜,有的更讲究,还要放点红萝卜丝,红、白、黄、绿各色俱全。现在洋县人待客,喜欢以面皮菜豆腐相伴,清淡爽口,养胃生津,不仅令人胃口大开,还很符合生理和营养学。面皮除了凉拌着吃,近几年继续开发出来的还有炒面皮、烩面皮、油炸面皮、酸菜面皮以及汤面皮、热面皮等。热面皮弥补了寒冷冬日凉拌面皮渗牙的不足。它是将刚出笼的面皮整张溜进碗里.舀上调配好的葱花酸汤,再佐以虾皮、紫菜、胡椒粉,仿佛淡褐色的汤中一朵盛开的白莲,吃时用筷子一片一片夹着吃,热气腾腾,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总之,洋县面皮吃法之多,足可以摆上一桌面皮宴。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开放,市场活跃,为了显示出地方特色,脑子活的人曾设想在洋县城里专设“面皮一条街”,把各种各样的面皮都搬上去,让外地客人一饱口福。

面皮,这种古老的地方传统饮食,目前不仅走上了高级宴席的餐桌,一展风采,而且已走出家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出诱人的经济效益。同时,洋县已有数百人到宝鸡、西安、兰州、新疆、北京等地专门从事面皮经营,生意颇为红火。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五.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宁强核桃

宁强核桃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宁强薄壳核桃,果大、壳薄、果面光洁、缝合线浅、出仁率高,易剥离完整果仁,味香甜,富油脂,是滋补养生之佳品。

宁强县五丁关以北地区盛产核桃,具有悠久的核桃栽培历史,盛产的薄壳核桃,果大、壳薄、果面光洁、缝合线浅、出仁率高,易剥离完整果仁,味香甜,富油脂,无苦涩,蛋白质含量高,富含维生素C、铁、锌、钙等元素,有补气益血,明目润肺,增智健脑等功效,是滋补养生之佳品。核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古代我国人民就誉称核桃"万岁子"和"长寿果"。唐代名孟诜称核桃仁可"通经脉、润血脉、常服骨肉细腻光润"。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称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等功用。

六.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柿面糊蹋

特点:以软柿子与面粉合烹而成,外皮酥脆、内瓤绵软、香甜适口。

主要原料:软柿子、面粉。

简要介绍:柿面糊塌以关中地区的软柿子作主料,与面粉合烹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外皮酥脆、内瓤绵软、香甜适口。

七.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冬韭

汉中冬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陕南汉中市汉江边过街楼村一带,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当地菜农的精心培育,现在汉中地区各县市已普遍种植汉中冬韭。冬韭菜营养丰富,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多两倍,比芹菜多27倍,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物等成分,这是韭菜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又因其味辛香而可作调味品,炒煮、凉拌、作汤、作馅,调配少许,均清香可口。韭菜还是一种良药,叶和根有兴奋、散淤、活血、止血、止泻、补中、助肝和通络等功效,有助于跌打损伤、噎膈、反胃、肠炎、吐血、胸疼等症的治疗;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的作用,所以,中医把韭菜称为“起阳草”。

地域范围

陕西省汉中市古称“天汉”,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西接甘肃,南连四川,东、北部分别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咸阳、宝鸡三市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平川五县一区海拔高度在500±10m左右,全市总面积27107.5平方公里。

汉中冬韭是陕西省汉中市传统农家韭菜品种,种植在汉中盆地的五县一区,包括:南郑县大河坎镇、梁山镇、城关镇;城固县博望镇、三合镇、柳林镇、文川镇、崔家山镇;洋县贯溪镇、洋洲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勉县勉阳镇、武候镇、定军镇、长林镇、黄沙镇、金泉镇、元墩镇、老道寺镇;西乡县城关镇、葛石乡、堰口镇;汉台区龙江镇、七里镇、铺镇、宗营镇、舒家营、北关办事处、汉中路办事处的五县一区31个乡镇办事处,常年种植汉中冬韭2600多亩,年总产量65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汉中盆地是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断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谷、盆地。以汉中盆地为中心,向秦岭和大巴山的主脊延伸,依次分布着平坝、丘陵、低山和中高山,呈带状的地貌特征。沿汉江两岸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川,其土质为绵沙壤,经过菜农千百年的耕作,土壤已经

改良的接近壤土。土壤属中性至弱酸性,pH值为6.5左右。

(2)水文情况:汉中市内有两大河流,分别是汉江和嘉陵江。地表河川径流丰富,两大河流共有支流528条,汉江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2.2%,有支流340条;嘉陵江流域面积占27.8%,有支流188条,全区年径流总量144.1亿立方米,其中69.3%来自于汉江流域。嘉陵江平均含沙量为8.6Kg/m3;汉江上源河段因植被稀少,人为活动频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6Kg/m3,其它各河段的平均含沙量均小于1.0Kg/m3。

汉中市天然水质良好,多数宜于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一般属于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水,汉江水pH值6.5-6.8之间,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68-81毫克/升,属软水,嘉陵江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汉中市地下水含量总体丰富,但在地形、含水岩类和降水分布的影响下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显著。总的趋势市南部地区富水性比北部好,盆地区的富水性比丘陵山地好。形成两个地下水分布区:汉江平坝区和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其中,汉江平坝区主要包括汉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汉水岩层主要为全新统近代冲积砂砾石和亚沙土层,含水层厚20-50米,潜水埋深在河漫滩带约一米左右,一级阶地埋深2-3米,二级阶地埋深3-6米。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主要包括汉江三、四级阶地和低丘区,含水岩层为第四纪洪积湖泊沉积层的砂粘土、亚粘土、粘土。含水厚度约5-40米,潜水层埋深在6-32米以上。

(3)气候情况:汉中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巍峨的秦岭,阻挡西伯利亚冬季寒流的长驱直入,逶迤的大巴山,汲引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北上,形成亚热带气候。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川地区年平均气温14.3℃,年日照为1600-1800小时,汉中平坝五县一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0%,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两季较大,其中9、10月份相对湿度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之间;冬三月为75-80%之间。降雨量871.8mm,

无霜期254天,≥10℃的积温448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量丰沛,竹木繁茂,鸟语花香,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4)人文历史情况: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已由汉中市传统的农家品种发展为陕西地方名优品种,还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良韭菜品种资源,列入《中国蔬菜良种志》。汉中冬韭的发现十分偶然。1956年,陕西省蔬菜专家任省鉴研究员在全省调查蔬菜名优品种时,在汉中市汉水乡过街楼村一带发现了一种非常优良的农家韭菜品种,当地人称之为冬韭(因为当地还有一种韭菜1韭),在此之前,不知已经种植了多少朝代,谁也说不清楚它起于何时,但当地人发现它比一般韭菜抗寒、耐热,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所以祖辈种植,代代相传。任省鉴专家发现这一农家品种有许多珍贵的经济性状,它的丰产性好、品质高,特别是它的耐寒性与耐热性,是其它韭菜所不具备的,于是将其引入陕西省蔬菜研究所,定名为汉中冬韭,先后在武功及西安试种观察,表现优异。在全省韭菜品种资源圃中,也名列前茅。于是,这一不知种植了多少朝代的农家品种才以“汉中冬韭”的名字成为陕西省优良品种。在50年代,由汉中冬韭生产出的韭黄,曾用专机将其空运至北京,用于国宴招待外宾。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汉中冬韭的知名度。在60年代,汉中冬韭被引种到山东,70年代被引种到天津,经两地试种,汉中冬韭的表现都很优异。1982年,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汉中冬韭为第一批名优蔬菜地方品种之一。1986年被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87年也得到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这一散落于农家的韭菜品种一跃而成为蜚声国内的珍稀品种。1991年,汉中冬韭被收编到《中国名特优蔬菜及其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并被选入《中国蔬菜栽培学》(北方版)一书中。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汉中冬韭的产地选择需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010-2002。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汉中冬韭典型特征的种子,用作生产用种。

(3)生产过程管理:汉中冬韭生产过程需符合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NY/T5002-2001。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汉中冬韭全年都有产品上市,其大棚青韭在汉中最早于2月中旬采收,采收后进行初步整理,去除泥沙、杂质,扎成一公斤的小把,装入竹筐或纸箱,上市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

①详细记录农事操作的日期;

②准确记录收获日期、产品种类、数量(产品种类指青韭、韭黄、韭薹、种子等);

③农业投入品记录:a化肥种类、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b农药种类、浓度、使用日期、使用次数;

④准确记录各地块韭菜种植年限。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植物学特征:汉中冬韭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生理鉴定,确认是四倍体作物,这是汉中冬韭优于其它韭菜品种(均为二倍体作物)的内在因素。

汉中冬韭的植株比一般韭菜高大,株高40-50厘米;叶丛半直立,单株能保持5-7片叶;叶片扁平,略呈三棱形,叶肉肥厚,叶形宽大,叶长32-42厘米,一般宽0.8-1.1厘米左右,最宽达1.7-1.9厘米,浅绿色,叶尖钝圆,叶鞘部粗0.5-0.7厘米,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

(2)内在品质:汉中冬韭是菜中珍蔬,叶宽鲜嫩,色艳味正,辛辣浓香,纤维少,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其胡萝卜素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每100g鲜韭菜含有3.26mg胡萝卜素,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1.48mg)多两倍,比芹菜(0.11mg)多27倍。同时,韭菜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丙烯等成分,这是其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食之能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活血益气,滋胃黑发。

(3)安全要求:汉中冬韭质量安全标准需符合无公害韭菜质量安全标准NY/500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无公害食品——汉中冬韭字样。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于何处、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规格、净含量和采收日期、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八.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西瓜

洋县西瓜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洋县具有种植西瓜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市场优势,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洋县西瓜以个大、瓤红、汁多、肉脆、味甜而闻名遐迩,素有陕南瓜乡之称。

洋县是陕南最大的西瓜生产大县。2004年全县生产面积4万亩,年产量8万吨,建成了戚氏镇、洋州镇、贯溪镇、黄安镇等5000亩以上专业乡镇5个,2000亩以上基地村15个。

九.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蜜制天麻

别名明天麻等,入药已有1000多年历史。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降低血压、明目、增智等功效,也是食疗佳品。



十.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留坝大鲵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

大鲵是留坝县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之一,分布广泛,遍及大河小溪,野生存量约1万余尾。大鲵驯养繁殖始于2004年,2006年后发展迅速。大鲵驯养繁殖场主要分布在火烧店、武关驿、玉皇庙、桑园坝等乡镇。各养殖户充分利用河道荒滩、自然沟溪模拟自然环境,以仿生态、原生态、家庭凑殖方式进行大鲵驯养繁殖,并初具规模。在养殖模式和繁殖技术上具有一定创新和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仿生态驯养繁殖模式在全县广泛推广,留坝目前已成为汉中市最大繁殖基地。全县截止目前,共有大鲵仿生态养殖场702余处、家庭养殖1000余户,养殖种鲵约1.5万尾,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繁殖和养殖总量约20万尾。2010年繁殖大鲵超过30万尾,仅大鲵养殖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