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明土特产品 三明土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明土特产品 三明土特产大全更新时间:2023-01-07 13:52:14

一.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尚书酒

泰宁俗称酒酿,相传,尚书酒为南宋状元邹应龙在担任尚书一职时,从宫廷带回秘方,结合地方酿酒工艺制做而成。其酒色泽淡黄,醇和可口,当地有:营养金汤秘方酿之说。

二.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西山纸

西山纸:在唐、宋时代就颇负盛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旧存不蛀、质地优异而走俏海内外,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乾隆皇帝也为之动容,亲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四库全书》。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出版局几次到将乐调纸印刷《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和重要历史文献。

我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其中又以龙西山的“西山纸”最负盛名,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之誉,唐宋以来饮誉海外。

造西山纸的原料是嫩毛竹,采集的季节讲究,必须是立夏小毛竹快长出叶子的那个特定时节。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西山纸”的辉煌期出现在民国时期,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西山纸”也曾作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线装本的专门用纸,广为人知。

然时事变迁,曾经辉煌的“御用纸”也难避萧条。20年前,远近的造纸作坊尚余60多家。而现在,龙西山造纸作坊是将乐仅存的一家。作坊位于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的竹海深处。一间大屋是工场,连通隔壁的烘焙房,外面则是浸塘和碾槽,看上去一切都那么原始,古朴。1998年,这个硕果仅存却难以维系生存的造纸作坊划归龙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作为一个景点对外开放。2005年10月30日,西山纸制作工艺被省政府定为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现今,这个“中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手工造纸作坊”,日产10刀共计2000张“西山纸”。

湿纸在焙箱上烘干,要看好火候,恰到好处。还未烘焙的纸十分脆弱,需要小心侍弄。湿纸挑,不仅要用力均匀,更需要默契的配合。

三.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麻鸡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属蛋肉兼用型品种。主要分市在福建省尤溪、南平、沙县和闽清等地。

1主要特性特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头大小适中。70%为单冠,30%为荔枝冠,冠及肉垂、耳垂鲜红色,上喙呈黑色。胫、趾黑色。身长、体型近似“船型”。公鸡羽毛深麻色,母鸡以麻羽为主。皮肤白色,偶有乌皮、乌骨个体。胫青色,四趾,无胫羽。初生雏绒羽栗色,两侧各有4条黑色绒羽带。

2保种方式采用保种场和基因库保护,崇仁麻鸡保种场进行原产地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1998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30周龄公鸡体重2650~2950克,母鸡1600~1900克。135日龄平均半净膛率:公鸡为83.21%,母鸡为80.34%;全净膛率:公鸡为74.1%,母鸡为71.3%。

2繁殖性能平均开产日龄147天。产蛋100~120个。大多数蛋壳颜色是米黄色,少数壳色较浅。平均蛋重为40克。性成熟期135~160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10~15。平均种蛋受精率90%,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

【开发利用情况】

尤溪麻鸡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售价比一般肉用仔鸡高出一倍。目前成功培育出了尤溪黑脚麻鸡三号、尤溪麻羽乌骨鸡。它保持尤溪麻鸡的外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等优点,克服了生长慢、产蛋率低、饲料报酬低等缺点。

信息来源: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

四.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暖菇包

泰宁县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暖菇包的皮,由暖菇掺和在普通粳米的米浆里制作成。暖菇,学名叫鼠曲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味甘,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之功效般有两种,一种是菜馅,通常是由腊肉、春笋、香菇等混炒组成;另一种是甜馅,主要原料是红米豆、红糖。在形状上,菜馅做成长形,甜馅的做成圆形,以便区分。

暖菇包刚出锅的最好吃,白里透绿,油软滑润,清香扑鼻,诱人嘴馋。如果呷一口醇香爽口的泰宁米酒,吃一个味道鲜美的暖菇包,哪更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暖菇包有“鼠曲小草包山珍”之说。以“鼠曲草”和米浆为原料,舂打成糍,加上香菇、黑木耳、熏肉、笋丝、豆腐干等馅料制成包子。鼠曲草是一种叶子毛茸茸的小草,春天会在田间开小黄花,泰宁家家户户每年都要做暖菇包敬土地神,祈祷新年的丰收。

五.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果条

永安的著名小吃果条,是把稻米磨浆蒸熟而制成的,吃法多种多样。最普遍的吃法是把果条用开水烫过之后放入骨头汤中做成汤粉;也可以配上菜和肉炒来吃。也有把果条卷成筒状,用叉子叉着蘸酱油吃的,这样的果条叫“果条筒”或“叉叉果”。到端午前后,当地人会将艾草磨成粉掺入米浆里蒸成果条,把它当作皮来报上酸菜、笋丝等馅料来吃,叫做“艾果”。

六.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牛角椒

宁化辣椒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辣椒品种,届全国“八大名椒”之一的牛角椒,它以色泽鲜红、椒果透明、皮薄、味香、含油量高,辣度适中六大特点而驰名中外。牛角椒为该县传统出口商品,历届广交会专柜列展。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 三明)

七.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大米

宁化大米地域特色鲜明、历史影响深远。其中,河龙贡米尤为有名。河龙贡米因产自宁化县河龙乡而闻名,米粒长,色泽洁白,透明润泽,清香营养,宋朝时被列为贡米。这次入选的宁化大米,被推荐为生产单位的是宁化县河龙贡米米业有限公司。

八.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明溪淮山

明溪淮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明溪淮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明溪淮山又名山药,当地属称薯子,明溪淮山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有种植淮山的传统习惯,是当地的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具有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其营养丰富,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份,是鲜美的素食珍品,也是当地乃至福建省餐桌上的一道的名菜。目前,该县正在实施淮山标准化生产、淮山良种工程等项目,明溪淮山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明溪淮山1号”品种被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新品种。

淮山在明溪栽培历史悠久,明朝正德年间已有种植淮山的记载,“时称薯,又称雪薯、小薯”。民间相传:五代人氏—莘七娘,总兵夫人,又称惠利夫人,在其夫死后,承夫志率兵出征,凯旋归来;其精通医术;将鲜淮山在表面粗糙石块上,进行来回推磨,形成糊状物,配入红菇或香菇末,再添入肉末,加工出的“薯子羹”,解决了当地小孩缺乳和疾病困苦的难题,也为当地创造了一道名肴,流传至今。据此,明溪种植淮山的历史,可前推500年以上。明溪民国县志也有记载:“赣药商收购土产雪薯,去皮制成小条,焙而干之,为山药。产闽省者明曰建山,与淮山并重。销路颇广”。 明溪淮山历来以品质优、口感好而饮誉一方,薯块呈长棒形,多须根,表皮颜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薯长70厘米左右,直径3.0-4.0厘米,皮薄,肉色雪白,肉质密实,细腻粘滑;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果胶质、皂甙等;经煮易酥不散,显糯香,味鲜爽。县境内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超过3万吨,已成为该县主要大田经济作物和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目前,全县已拥有淮山加工企业5家,主要开发淮山酒、饮料、面条、饼干、蛋圈和淮山净菜、速冻食品等系列加工产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创建了省级淮山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明溪县地处福建西北部,武夷山系的陇西山脉、十公芜山脉贯穿全境,处于东经116°47″-117°35″,北纬26°08″-26°39″之间,属山地丘陵地带。明溪淮山生产地域范围包括明溪县行政区域内9个乡镇即瀚仙镇、胡坊镇、盖洋镇、雪峰镇、夏阳乡、沙溪乡、夏坊乡、枫溪乡、城关乡9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海拨180米至海拨900米区域,总生产面积1100公顷,总产量30000吨。

九.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丹霞陶艺

丹霞陶艺

泰宁丹霞陶艺取材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岩石自然风化脱落的泥料,采用独特的配方高温锻烧制做而成的各种艺术品、日用品的总称。它与其它的陶瓷艺术品相比,个性在于泥石材料历经沧海桑田,特别是受过火山的洗礼,色彩更加古朴、厚重、大方。尤其是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泰宁科举文化的的映称,再经过高级公艺养术师邱双炯采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德化陶瓷技艺雕塑锻烧,泰宁丹霞陶艺更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堪称一方山水特色的天物产品。

十.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煨豆腐

煨豆腐,即烫嘴豆腐,在永安小吃中独占鳌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但六十年代初,才重返大街小巷的小吃摊。其制法是先将白嫩嫩的豆腐块置入大铁锅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把豆腐煮蜂窝状,使之入味。再将热豆腐切成小块蘸酱油,蒜泥,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香甜可口
( 永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