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海程溪镇特产有什么 龙海浮宫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海程溪镇特产有什么 龙海浮宫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01-09 06:50:02

一.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白水贡糖

白水贡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水贡糖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白水镇的。白水贡糖闻名久远。其特点是香、酥、醇、美,入口自化,不留渣屑,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相传早在明朝白水贡糖便做为一种珍贵的贡品进贡朝廷,让皇帝品尝。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对其香、酥、醇、美赞不绝口。

白水贡糖由花生仁、麦芽糖、上等白糖混合捶炼而成,四块成包。制作时,原料都要精选,份量须准确,技术上更要精细。制作流程大致为烧汤浆、碾花生、和料、压皮、做条、切块、包装。

其制作工艺讲究"二准三快","二准"是指炒花生时要掂准火候,熟花生脱膜后和麦芽糖、白糖搅煮时要把准火候;"三快"是指糖离鼎后捣匀要快,包料要快,斩切要快。

传统贡糖作坊每一道工序都是师傅手工制作的,新的贡糖加工厂则是引进机器代替人工操作,使制作工序更加精细,口味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传统的白水贡糖以竹叶红纸包装,经济实惠,吉祥喜庆,是赠送亲朋好友和操办婚礼的上品。大多改用彩印盒装或玻璃纸精装,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海外侨胞对白水贡糖特别喜欢,他们常常用家乡生产的"玳瑁"茶,配白水贡糖,并以此招待贵宾。

二.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石码金丝烟

人们在谈到龙海的名优时,“石码金丝烟,海澄双糕润(名小吃)”的俗语往往脱口而出。据《石码镇志》(民国抄本)所载:“石码烟丝,自昔驰名……运售台湾、南洋名埠,为出口大宗”。《百草镜说》云:“烟一名相思草,烟品之多,至今极盛。在内地则福建漳州有石码烟,浙江常山有面烟,江西有射洪烟,山东有济宁烟,近日广东有潮烟。”可以肯定当时(清末民初)的石码烟比已列入全国名烟的行列

清末石码先是石麟烟庄的金丝烟最称名牌,蜚声漳、厦一带。稍后华山、万山等烟庄相继崛起。所产金丝烟,尤以华山为最。清光绪六年(1880年)海澄厚境人曾文潜在石码外市街霞美巷口开设一间家庭式的小烟灯点——华山烟庄。时俗每间烟店的柜台上都要常设一盏油灯,供顾客吃烟之用,因此,不叫烟店而通称“烟灯店”。开始,曾文潜全家动手制作,精益求精地提高产品质量,遂得顾客好评,成为一家久负盛名的烟庄。凡是吸过华山烟丝的人,都感到有一种特别的醇香风味。经10年经营,得到侨居国外的亲戚黄燕山的帮助,融资不断,烟庄生意因而大为兴隆。据统计:资金额最多时达十多万银元;产品种类有金丝烟、乌厚烟;商标牌品,行销国内的有白熊牌、西岳牌、华山牌,行销国外的有曾华山、曾福荣、曾聚庆;行销范围,国内有龙溪、海澄、漳浦、漳州、厦门、泉州等地,国外有印尼的雅加达、井里汶、三宝垄、泗水、直噶、梭罗等地,职工人数,最少5人,最多达100人;月产金丝烟750斤~56000斤。“华山”之所以常盛不衰,其生产经营的金丝烟之所以走俏海内外,饮誉东南亚,得益于其与众不同的制作要求和独特的经营方法。首先,在制作上“华山”烟庄做到五个“精”:一、精选调配烟叶,主要采自广东的南雄、浙江东乡、通南、本省的福鼎、周宁、霞浦、平和芦溪等四省八县;二、精用澄清生油;三、精细撕叶抽清中梗;四、精工焙制,火候适中;五、精心包装,装潢完善。其次,在经营上实行五项管理:一、开拓销路,抱定以“质优、价廉、薄利多销”的宗旨开辟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二、产品检验一丝不苟,不合格产品绝不出厂;三、劳工管理精细;四、厂规厂法严格;五、工薪报酬以月固定工薪和计件取酬相结合。除华山烟庄外,万山烟庄产的金丝烟也颇出名。民国元年(1912年)平和县下寨人周涌三到石码开设万山和记烟庄,拥有工人90多人,其产品包装上印有采用“顺成”芦溪正地烟叶为原料的字样,畅销新加坡、印尼等国,年销量达50余吨

解放后,经过合作化、公私合营以至1960年的龙溪、海澄两县合并为龙海县,原两县的所有烟厂均合并改制为“地方国营龙海县烟丝厂”,仍然生产石码金丝烟,所产的“城乡牌”一级烟丝、“荔枝牌”三级烟丝、“白熊牌”、“天坛牌”烟丝和“南溪大桥牌”烟纸,颇受烟民的青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卷烟货源充裕,烟丝业务急剧衰败。1989春,国营龙海县烟丝厂连人带厂并入国营“龙海县蜜饯厂”,从此烟丝加工业歇业,盛极一时的“石码金丝烟”遂成历史。(龙海)

三.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八卦芦柑

芦柑系漳州,称为漳州芦柑,又名“八卦芦柑”,柑果扁圆,果顶微凹,具6条-8条放射状沟纹,形如“八卦”而得名。为传统的出口名果,被视为柑中极品,驰名中外,国际上素有“东风佳果”之美称。

八卦芦柑 - 漳州芦柑

漳州芦柑因果实形态和品质差异,分“硬芦”和“有柑”两品系。其中,以硬芦品质为最佳,其果实高扁圆形,果皮澄黄、中等厚、较坚硬故名硬芦。果汁多,味甜美,香甜爽口、色香味俱佳,为芦柑中优良品系,为闽南柑桔的主栽品种。

四.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程溪金蝉

程溪金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蝉花(Cordyceps Cicadae Shing)是与冬虫夏草相类似的虫草。野生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早已闻名全世界。蝉花的品种繁多,而以闽南漳州盛产的蝉花最为名贵,在中药界素有“漳州金蝉花”之称。程溪所产的蝉体黄碧色,全身无细毛,双眼金绿色,所以称为金蝉。香港和南洋群岛习惯将漳州地区所产的蝉花、蝉脱统称为“程溪金蝉”,在海外民间广泛应用,并被视为珍品收藏。

程溪金蝉

龙海市程溪镇金蝉协会

13098212

蝉花(中药材);蝉脱(中药材)

五.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八月荔枝

八月荔枝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玳瑁乌龙茶

玳瑁乌龙茶

七.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江东鲈鱼

江东鲈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东鲈鱼,产于江东桥下北溪水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后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上海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目前,“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江东鲈鱼丸”也被评为“福建名小吃”。近年来,在厨师们的精心创作下,江东鲈鱼的制作方法不断翻新,仅鲈鱼粥就有近十种制作方法,可以满足来自不同地方游客的口味,是龙海著名的旅游商品。

龙海市角美镇江东桥下附近一带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据传,此鱼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传种而来,谓之“东溪奉母鱼”。

宋时,高东溪,漳浦县人,据传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时喜食鲈鱼,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后高东溪告假,取水道回乡,在船仓另装活水仓柜,由松江带活养鲈鱼奉母。当船驶抵江东桥下时,高拟将鲈鱼烹之以奉母,其母观此鱼形态活跃美观,不忍食之,遂对东溪说:“此鱼来之不易,食之今后难得。不如将此鱼投入江中,使之传种,世代繁衍,让后人有此佳品可餐。”东溪遵照母意,遂将所带活养的松江鲈鱼尽放于江东桥下,从此鲈鱼在此繁衍不绝,遂成江东名种。

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有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

江东鲈鱼

龙海市榜山镇江东鲈鱼养殖协会

11994880

鲈鱼

八.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龙海水仙花

水仙花是龙海市的名优。因龙海隶属漳州,故历来以“漳州水仙花”名世。水仙花、片仔癀、八宝印泥素称漳州“三宝”。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长而驰名海内外,素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称誉。水仙花是漳州市花,福建省花;1987年6月入选中国十大名花;产地龙海市九湖镇,于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协评为“中国水仙花之乡”

水仙花别名雅蒜、天葱、丽兰、凌波仙子、洛神、玉清、玉霄、姚女花、女史花等。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有鳞茎,叶狭长、丛生。龙海水仙花有两个品系:单瓣花,花被六裂,平展如盘,白色,副冠黄色,盏形,端坐盘中,名“金盏银台”,俗称“酒盏”、“单叶”水仙;复瓣花:花被12裂,花皱团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黄,名“玉玲珑”,俗称“百叶”、“千叶”水仙。两种品系均花态俊雅,芬芳馥郁

我国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多年历史,到了宋化已盛极一时,其时龙溪县(龙海县前身)亦已栽培,且为士人所喜爱。南宋间,任过漳州知州的杨万里、朱熹、刘克庄、赵以夫,龙溪县丞徐玑和邑人陈淳(1159~1223)等均有吟咏水仙花的诗词传世。漳州水仙花产地近千年来,集中在圆山东南麓琵琶坂周边地区——九湖镇的蔡坂、洋坪、新塘、下庵、大、小梅溪、田中央等村,近十年来已扩展至本镇其他村和颜厝、榜山、角美、海澄、港尾等乡镇

《广群芳谱》载:“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之”。何以数百年来,漳州水仙花能异军突起,独享盛名,而他处却湮没无闻?主要得益于龙海花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花农积累了丰富、独特的栽培经验。水仙花具有秋生长、冬发花,春贮养分,夏季休眠的特性。需要冬季温暖湿润,少霜雪的生长环境。龙海主产地圆山琵琶坂,北有风障,西有疏林,无雪微霜,山泉长流,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虽是冬季,而花田温暖湿润,构成一个得天独厚栽培水仙花的优良环境。更由于龙海花农在世代栽培水仙花过程中,不断积累,研创了“三年复种”和“人工阉割”等独特栽培技术,使花头增大,形态独特。即:用“二年生”鳞茎分蘖的小鳞茎为种子,于每年霜降种下,次年芒种挖起收藏,复种三年,方上市出售;第三年复种前,对经过栽培2年的鳞茎,进行特殊的阉割处理再种下,这种独特栽培方法,打破了植物生长自然规律,培育出的成熟鳞茎(商品球,俗称水仙花头),中间主鳞茎特大,两侧具有一对或二对小鳞茎相连,这种形态在水仙植物中十分罕见,令国内外植物学家和园艺家赞赏称奇

龙海不仙花的品质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清末,水仙花的种植面积已达千亩;抗日战争期间,最低年份仅种46亩。解放后至1978年,年种100~400亩(其中1972年仅种70亩),1979年后种植直线上升,1979年超500亩,1981年超千亩,1986年超2000亩,1999年后达万亩,产花头4000万粒,创值达亿元

龙海出产的水仙花,历来是主要的花卉出口商品,给产区带来较高经济效益。明隆庆三年(1569年),水仙花作为商品从海澄月港输出国外。清乾隆版《龙溪县志》、《漳州府志》载:“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栽其根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购之。”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有水仙花出口的记录: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花球输出口值(包括内销,下同)2800银元,宣统三年(1911)出口增加到386.729万粒,价值为45353海关两。据龙溪县建设科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农村调查统计,“水仙花年产5万担,350万粒,价值40万元。由石码运往厦门分销上海、广东、香港、美洲等地,其输出口岸以苏(上海)、粤为最多,而货价以英、美各埠为最佳。”民国二十一年,本籍商人陈润生、林主达在香港设行经营漳州水仙花,以“宜春”为商标注册登记,赢得顾客信赖,此后,“宜春水仙”驰名中外。建国后,1956年恢复出口,1956~1976年,年均外销在20~30万粒左右;80年代初,年输出量在60万粒左右,1987年外销达300多万粒,1999年,出口创汇达3500万港元

龙海水仙花具有主鳞茎肥硕,侧鳞茎匀称,箭多花繁(每鳞茎能抽花5~9箭,多的达15箭,每箭开花5~11朵,是世界公认的多花水仙),色美香郁,优雅多姿的特点,为水仙花爱好者“据形授意”雕刻培育各种水仙雕刻造型盆景,提供理想花头。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在清代已闻名国内外。水仙雕刻分为动物、植物、人物形态以及风景、器具等九大类百余种造型。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妙趣横生。近30年来,漳州花农和广大水仙花雕刻爱好者,继承民间传统技艺,并通过举办花展、竞赛评比、不断提高、创新,创造出不少造型,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花展,受到人们赞赏,提高了水仙花观赏价值。
水仙花素洁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体素欲倾城”的香姿,“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格,“不怕晓寒侵”精神和只凭一勺水,到处生根发芽,迎春开放,而深受人们喜爱,视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的象征,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岁朝清供”的珍品。难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赋诗称赞曰: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

1959年开始,漳州水仙花,登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厅堂茶几,成为国家大型庆典活动、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迎春花、迎宾花。改革开放以来,漳州、龙海通过花展、花节、新闻传播等形式,使漳州水仙更加四海驰名。1981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龙海摄制《凌波仙子》纪录片,在全国播映;同年冬,龙海县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园、北京北海公园同时举办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广大水仙花爱好者展视和传播水仙花雕刻造型艺术,被誉为“有性命的艺术珍品”,轰动京港,盛况空前,蔡坂花农张北山大展览现场和香港电视台表演水仙花雕刻技艺,被香港多家报刊誉为水仙花雕刻大师。1985年中国南极考察队携带的漳州水仙花,在南极中国城站,傲然盛放、飘芳吐艳。1990年漳州举办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参赛展品1500件。同年,中国邮票发行公司设计师万维生为漳州创作T147《水仙花》纪念邮票5枚发行全国。1991年1月,中国花卉协会,国家旅游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漳州·中国水仙花节”。2002年漳州水仙花获福建省首批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五角硬币”上雕镂有水仙花,“5元纸币”防伪标志中有水仙花水印。( 龙海)

九.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龙海文旦柚

龙海文旦柚

度尾文旦柚种植历史悠久,据传说,1833年(清道光十二年)仙游县度尾镇潭边村0组吴登青考中举人,翌年他游览浙江金华府与仕友品尝当地柚子时,觉得品质尚佳,更向当地友人讨取柚苗,并带回几棵种植在自己老家的庭院内,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柚树长的枝旺叶盛不久更开花结果,到十月底柚子成熟时,色泽青黄果实重2斤左右,采下品尝时觉得口感较好,但汁少有渣,果肉中含有许多柚籽,果形不规则,皮粗影响品质,吴登青感觉到自己种的柚与金华吃的柚品质上有明显退化。吴举人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了解到潭边村有位青年女子叫吴接母,人长的清秀美丽,而且还是莆田仙戏班中的一个名旦,前几年她在外出演出时,带回一棵柚苗栽在自己的厝边,已开花结果,其品质优良,不但口感好,柚果肉无籽,汁多无渣,但果实不大,只有半市斤左右,吴登青获悉后,带着自己的柚子,到吴接母家拜访,当二人相互品尝着对方的柚子觉得只有融合双方的优点,才能达到良好的品质,为此,请果匠把吴接母栽的柚树上柚穗剪下来,嫁接到吴登青的柚树上。经过精心管理,新嫁接的柚树终于结出果实了,到十月底采收时,果实重达1.5-2市斤,形似大称砣,色泽青黄,产量也高,品尝内质时,具备了双方的优点,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芬香扑鼻,是柚中佳品,吴举人与吴名旦二人非常高兴视为奇珍异果,并取名为“文旦柚”,其喻意为“文”举人与名“旦”共同培育出的佳柚,而且名字也雅致含蓄。之后他们精心培植,不断繁育这一优良品种,并赠送给亲朋好友种植,几年后,在度尾镇宝兴、新厝子、陈库几个自然村等地都出现零星栽培这种柚子。当时,由于这种柚子产量极少,多作珍品馈赠亲朋好友、上司、贵宾乃至被地方官府当作朝庭贡品向上朝贡。

十.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海澄“双糕润”

月港民间每逢岁时节日,婚庆喜事,莫不蒸制糯米糕粿,民间称之为“甜粿”,参配红糖者叫“红甜粿”,参配白糖者叫“白甜粿”,“红白甜粿”各有特色

据乾隆版《海澄县志、卷十六坊里》载:“县口市南市在岐街、东市在新路口,西市在亭下街”,今统称中山路,建县时是一条东往漳浦,西走龙溪的重要衢道,东、西段各树立一座石牌坊,东段新路口称“萃贤坊”(今尚存),西段亭下街称“贞节坊”(已毁);由于过往客人多,小吃店也多种多样,由于“甜粿”耐饿,香甜,生意好,做“甜米果”的就有好几家

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设在亭下街“贞节坊”下一家甜粿店,手艺最高超,销路也最好,老板姓白名祥,为人厚道,被尊称“祥哥”,他蒸制的甜粿被称为“祥哥粿”。他在甜米果蒸制技法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首先他要选择最优质糯米,浸清水约一个时辰,然后捞起磨碎,调拌好糖水,十斤糯米配六斤糖,甜粿有上、下两层,下层配红糖,上层配白糖,糯米粉渗糖水后放置石臼中,用吕木杵槌舂,直至糯米糕粘度像糨糊般软润而止。甜粿上、下两层相叠,厚度下层比上层稍高,约占三分之二,糕面撒上糖冬瓜、肥肉块(约大豆大小),微量碎细盐粒,然后装上蒸笼,铺有一重“豆皮”(豆制品)的笼屉里,炊蒸熟透,散热后再撒上炒过捣碎的花生米、炒过的白芝、油葱,用平板稍为压平,最后切块上市出卖。白祥哥每天铁定蒸制三十市斤糕粿,从配料到蒸熟,他一手包办,成品后就全盘交给他的女儿处理了

他的女儿芳名白秀玉,当白祥哥甜粿生意兴旺时节,他的女儿正好二八年华,长相婷婷玉立,俊俏超群,肌肤白皙柔润,加上心灵手巧,能说会道,所以人称他“秀玉姑娘”或“玉润小姐”,附加父女名字称“祥歌润”,以后定名为“双糕润”,也含有“双糕润”有上下两层之意

白祥交代女儿,三十市斤糯米甜粿要切成一百五十块,每块二市两呈菱形。每天打开店窗,顾客总是挨挨挤挤急买“双糕润”,但她镇静自如,切粿、称重好利索,从未短斤缺两,收钱、找钱也毫无差错,买者都称赞她“一算准”

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贯富翁海澄“裕丰隆糖行”老板苏二舍,每天清早,他都要亲自到“贞节坊”下争买“双糕润”,一天见不到“玉润小姐”,他便终日万般无耐,买到粿,他即不绝口地夸赞:“好润粿,又白、又香、又甜、又凉冷,好吃又养人,谁见了不嘴馋才怪”。掏钱时,一双滑溜溜眼珠,更是贪婪地死盯住她的身上,边走边回头想多看几眼;没料有一次,一头撞在新路口石碑坊硬石上,额角肿起一块大疙瘩,人问二舍是怎么搞的?他满不在乎谎说:“双糕润色、香、味都逗人喜爱,我舍不得多欣赏几回,回头撞在‘华表’上,不痛无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稍后,有人编出了俏皮话,说“苏二舍‘目周(眼睛)盯着双糕润,头壳磕在(碰上)华表石’可笑!活该!”这事一传开,成为海澄久传笑料,刁笑那些遇事分心,或办事不瞻前顾后的家伙

海澄“双糕润”确实口感好,又富营养,早已是驰名海内外名点,亲朋戚友相访欢聚,泡茶品尝被视同丰厚礼节;如今台胞以及海外如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华裔,每次回澄,大多忘不了饱尝海澄“双糕润”。目前,海澄“双糕润”制作,大体沿袭旧手艺,仍是闻名海内外名牌小吃。( 龙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