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仁特产米虾做法 铜仁凉虾的做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仁特产米虾做法 铜仁凉虾的做法大全更新时间:2023-01-08 21:46:32

一.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德江天麻

德江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江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江天麻,中药材,贵州省德江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点是: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个大、肥厚、质坚实,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利用开发的天麻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德江天麻产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上,武陵山系与娄山山系交界处。西部最高点海拔1534米,东部最低点海拔320米,相对高差1214米,立体构造突出。气候温和,光、热、雨同期,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德江天麻形成了独特品质。.

品质特点

德江天麻个大、肥厚、质坚实,天麻素含量高、重金属含量极微、无农药残留 图1 德江天麻鲜品

.、无污染、食用安全等特点使德江天麻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化验、检测,德江天麻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维生素C的含量4.4毫克/克,14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

德江天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盛产天麻著称,德江天麻久负盛 图2 德江天麻产品

.名。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由于过度采挖,到20世纪70年代初,野生天麻几乎断绝。此后,当地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昙花一现。当时,全县20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栽种天麻,其中,长丰、高山一带天麻资源蕴藏量大,种植农户多,是德江天麻主产区。该县酒厂自主研制的“力士”、“神王”牌天麻保健酒,畅销内地,还远销港、澳、台。产品曾被中国保健酒协会授予“金鹤奖”,还在美国洛杉矶博览会上获“皇后金杯奖”。
但因种种原因,德江天麻好景不长。因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农民含泪断种弃栽。
1993年,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天麻产量。
21世纪初,为了推动天麻产业的发展,德江县确立了“科技兴麻”战略,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高山洞湾、高山桥、沙溪等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场,进一步提高了德江天麻质量。不断巩固基地建设,扩大天麻栽培面积,增强天麻生产能力。
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商品麻栽培面积已达20余万平方米,年产干麻20多万公斤,产值近5000万元。在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协助下,德江天麻在深加工上也取得了突破,成功研制出“天麻多糖口服液”。山东一客商收购了县酒厂,重组成立了贵州酒圣酒业公司,该公司在历经多年艰难闯荡后,又开始生产天麻保健酒。.截至2011年,德江天麻研发龙头企业3家,注册天麻产品品牌商标4个,年精、深加工天麻600余万斤,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德江天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81号)。.

保护范围

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德江县《关于划定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的函》(德府函[2006]8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德江县高山乡、沙溪乡、泉口乡、长丰乡、楠杆乡、平原乡、堰塘乡、合兴乡、复兴乡、煎茶镇、枫香溪镇等1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麻糖水

麻糖水

麻糖水是德江人用大米、玉米或薯类等蒸煮发酵装坛精心制作而成,全县乃至周边几县向仅有德江产出。麻糖水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糖度在35度以上,土家人在农忙时署热天喝两碗麻糖水,既解口渴,又提神充饥,亦称麻糖水为“土茅台”。麻糖水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的啤酒、饮料等,在土家人眼里它既是饮料,又是琼浆,是千百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经专家化验,麻糖水中所含-偏高,固不能暴饮,每年入秋后便是麻糖水生产制作的最佳季节。

三. 贵州省 铜仁 玉屏侗族自治县 侗乡腌鱼

产地:中国贵州玉屏。

工艺:它用鲜鱼盐腌,用腌汁拌糯米饭调制成腌精,填到鱼腹中去,或者用它涂沫鱼身,然后放入密封容器内100天即是上好的佳品,无论是生煎炒煮,尝起来浓香清爽,鲜嫩可口,其味妙不可言。

四.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麦酱

麦酱

麦酱是德江千百年来的传统民间食品加工工艺,妇孺皆知,其操作过程为:精选上等到小麦洗净煮熟至麦粒开裂,用黄金丫覆盖发酵至麦粒成团,然后凉晒散开成散粒之后麻成面末,再用几种香料煎水,过滤后站滤液冷却,然后再将冷却滤液揉和粉末,晾洒至浆糊状,后分装成品,麦酱,口感醇和,香气持久,让人不厌其食。

五.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盘信豆腐

盘信豆腐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出产的“盘信豆腐”雪白、细嫩、味鲜。无论是切成块、拉成条、开成片都能不碎不烂,吃起来可口,味溢齿舌。相传始于清朝中后叶。数百年来,盘信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和烹调豆腐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它的烹调有炒、炸、烧、蒸、煎、炖、凉拌等10多个品种。

六.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铜仁红薯干

红薯干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红薯干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的抗癌,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红薯干属碱性食品,和很多水果、绿色蔬菜一样,这是最难得的。而一般食物都是酸性的,比如粮食、鸡鸭鱼肉等,而人体的PH值为7.34,所以红薯干有利于人体的酸碱平衡,还能降低血胆固醇,防止亚健康和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病”。

七.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江口萝卜猪

江口萝卜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口萝卜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口萝卜猪是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江口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所产萝卜猪皮薄、肉嫩、味美而远近闻名,因其形状像萝卜,长不大,称为萝卜猪。江口萝卜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又叫“钻子头”。该品种是江口县人民在长期的放牧饲养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选配和自然选择形成的特有品种。具有体型矮小、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萝卜猪肉因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无论从体型还是肉质或口感上均与白萝卜十分相似而得名。萝卜猪主产于梵净山下的江口县桃映乡、坝盘乡等乡镇,所以又叫梵净山萝卜猪。

江口县萝卜猪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文字记录最早见于1959年。1983年列入《贵州省品种志》、《贵州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3年列入《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堪称全省地方优质肉猪,深受消费者青睐。

江口县萝卜猪体型较小,头大小适中,嘴较长而尖,当地群众称为“钻子头”,额部有2~3条横行皱纹,耳大小适中下垂,背腰平直而稍窄,臀部倾斜,大腿瘦削,腹部容积大但不过于下垂,四肢短而纤细、结实,肢势良好,后肢略高于前肢。成年公猪体重为81.5千克,母猪体重为44.1千克。经产母猪窝产仔为6~7头,肥育期日增重为240千克,屠宰率为65.2%,膘厚3.4厘米,眼肌面积12.7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5.3%。

目前,江口县萝卜猪存、出栏量均突破10万头大关。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江口萝卜猪”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江口萝卜猪

江口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11000224

猪肉

八.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凉米虾

凉米虾

凉米虾为传统夏时小吃,以热米豆腐浆放入漏瓢中挤出落入水中冷却,因形若小虾,晶莹透亮,故称米虾,通常拌以姜葱、油辣椒等佐料凉食,其味酸辣、清凉莹滑,食之解署、开胃,深受人们喜爱,尤以新华书店旁的张家凉米虾风味独特,店前人头攒动,食客趋之若云。

九.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酥食

酥食

酥食是由土家人传承祖艺,选用当地上等糯米,加本地纯蜂糖精制而成,因不用气蒸而有别于其他酥食,其产品形状有各种花、鸟、鱼等,栩栩如生;其味香甜酥口,是客商非常喜爱的特色小食品。

十. 贵州省 铜仁 玉屏侗族自治县 侗乡油茶

侗乡油茶

侗乡油茶,又名罐罐茶,是玉屏侗族特有的风味小吃,制作过程很复杂,原料为茶油、茶叶、灰碱粑、炒米、辣椒、以及各种香料,香辣可口,曾有歌为证,“同志哥,请来侗乡吃油茶!”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位于贵州省东部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是湘黔两省交界之地。长期以来,油茶一直是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玉屏侗族自治县立足于资源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油茶、板栗等特色经济林的产业化之路。在主产乡镇,人工栽培的寿命在100年以上的油茶古树还常能见到,而20—50年生的中壮年油茶林依然是当今玉屏油茶的“主力军”。1958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生产表彰大会上,玉屏油茶曾获得1总理亲笔题词的“油茶之乡”奖旗一面,进而,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发展油茶生产的信心和热情。目前,玉屏油茶主要分布于舞阳河两岸的田坪镇、大龙镇、朱家场镇、平溪镇和新店乡5个乡镇,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根据成熟期又可分为“寒露子”、“霜降子”、“立冬子”等几个农家品种。

长期以来,贵州农学院、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及铜仁地区有关科研单位在玉屏开展油茶丰产栽培和良种选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提高玉屏油茶良种化栽培与生产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建国初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玉屏油茶的黄金时期,当时,全县油茶面积超过1.2万公顷,年产茶籽近3000吨。现状,全县现在油茶面积0.9万公顷,茶籽年总产量达1600吨,居贵州省铜仁地区第一位;在大龙、朱家场等油茶专业乡、村,人均面积可达2亩之多,人均油茶纯收入190多元,占年总收入的11%左右。目前,全县现有加工和销售企业11家,其中国有1家,乡企、民营10家,年加工能力(茶油1000吨),销售总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300多万元,全县从事油茶加工与销售的人员亦达300余人。为了提高油茶及其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油茶经营收入,玉屏油茶加工业亦应运而生,而且还经历了从简单的人工原始压榨到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的过程。玉屏林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玉屏油茶加工行业的骨干企业,该公司产品“林大牌精炼茶油”是使用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经过重力压榨并反复过滤得来。该品牌茶油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进而有效地保证了“茶油纯天然”的价值。“林大牌”精炼茶油除主销本省和湖南、广东等地之外,还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国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