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佛山均安镇特产 佛山特产哪里买较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佛山均安镇特产 佛山特产哪里买较正宗更新时间:2023-01-18 17:28:17

一.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佛山香云纱

佛山香云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皆不及也。香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珍品,是佛山人的骄傲。佛山丝绸的生产始于北宋。自宋朝以来,南迁汉人把农桑的生产技术带到岭南,人们筑堤围垦、种桑养蚕,逐渐形成了佛山一带的很有特色的桑基鱼塘区。聰明的农人利用池塘的水面养鱼,堤埂上种桑,桑叶喂蚕,蚕蛹喂鱼,鱼肥蚕壮茧丝优。农桑的兴旺推动了佛山丝绸业的发展。明、清以来佛山的光缎、五丝、八丝、香云纱就誉满天下。香云纱是质地轻薄、爽滑的桑蚕丝织物,油润乌亮,着体轻快凉爽,乃旧时富贵人家的夏季理想衣料。香云纱是利用广东特有的一种植物--薯莨的液汁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佛山邻近的河涌塘泥覆盖日晒加工的。因为含有单宁质的薯莨液汁与本地河涌塘泥特有的铁矿物质作用,变成了蓝黑色的单宁酸铁,使桑蚕丝纤维包裹上一层薯莨膜,于是,河涌塘泥覆盖的丝绸面呈蓝黑色,丝绸底则呈棕红色,成为一种越穿着越油润乌亮,越穿着越轻快凉爽的纱绸衣料。在四、五十年代是南国及港澳南洋的时髦新颖的时装衣料。有《广州竹枝词》云:洋船争出是官商, 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 银钱堆满十三行。(屈大均《广东新语》)竹枝词中所说的广缎,佛山香云纱是其中著名的纱绸珍品。但时变势易,如今在佛山市是再也找不到一寸香云纱了。市面上的时装面料大都是合成纤维的印花绸和化纤布。闻佛山市要发展旅游业,祖庙东要建旅游街区,要开发佛山传统,那么,香云纱应是其中不可忘的了。只是目前佛山市生产丝绸的红棉丝织厂和公记隆丝织厂的真丝绸也渐趋量減了,广缎都面临式微,就别论香云纱。知道佛山市有丝绸珍品--香云纱的都五、六十岁了,晓得制作香云纱绝技的硕果仅存的师傅已经七老八十,要抡救香云纱就得尽快!我想:有一天,五洲四海的宾客们来到了福贤路东华里,在充满南国情调的南粤民居里买到乌黑光亮、润滑凉爽的丝绸珍品--佛山香云纱时装,必然为远方来客的佛山一游增色无限。( 佛山)

二.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草鱼肠

顺德草鱼肠

鱼肠,许多人嫌腥不食。但顺德人巧加烹调,创造了煎、焗、炸等多种制法,使之变成肥腴可口而全无腥味的美食。“焗鱼肠”是一款传统的食法。特点是甘香嫩滑,美味可口。

用料:鲩鱼(草鱼)肠500克,鸡蛋4只,油条50克,姜米15克,葱粒25克,湿陈皮短幼丝10克,绍酒15克,生粉25克,鹰粟粉50克,胡椒粉、白醋、味料各适量。

制法:

1、将鱼肠放入白醋中浸泡后,剪开洗净,浸入清水中漂去醋昧,用洁净布吸于水分切段,放在已涂油的瓦钵内,加入绍酒、姜米、葱粒、陈庄丝、胡椒粉调味,将生粉、鹰粟粉分多次少量地均匀撒入(使不致起粒)。

2、将油条切细丝.鸡蛋打匀,然后把鸡蛋液、油条丝加入鱼肠处,和匀加水少许放入热镬内焗熟。

三.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密口蚬

在普通人的潜意识里,炒过的蚬一定是开口的,不开口的一定是死蚬无疑。然而,均安人炒出的蚬却是密口的,食时也更清甜,更原汁原味。

大约二十年前,星槎乡住在海边的一班村民有日闲聊,天南地北中竟扯到了如何炒蚬才不开口的话题。他们每人都拿着几个蚬来细细端详,最后有个叫亚鹏的发现,每个蚬的底部都好像有两条根似的,他认为,蚬在炒熟时之所以开口,是因为这两条根的收缩,才使那蚬的口张开,如果把这两条根挑去,炒出的蚬就有可能是密口的。这班人随即现场实践,果然,经过这样处理过的蚬,炒熟时是密口的,食起来更清甜,更原汁原味。这一发现,马上在附近传开,周边镇区的市民从很远的地方也来品尝这独特的密口蚬,每个人都为它的肉嫩清甜而赞不绝口。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四.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蒸猪

“均安蒸猪”被称为顺德几大名菜中的“贵族”。均安蒸猪最大的特色就是一次蒸整头猪,制作工艺讲究生猪的宰割的刀工,特殊工艺制法和蒸煮火候。均安蒸猪,关键是要有一套大型的烹具,一个超大的农家土灶,一个特大口径的铁锅,还要有一个长方形的木盆。制作时先把宰好洗干净的全猪起骨,然后用精盐、白糖、黑糊椒粉、五香粉等佐料涂遍猪的内外,体外是不用加任何染色素的。涂抹过后腌大约两小时,然后用旺火隔水蒸它一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全猪熟肉皮爽肉滑,肥而不腻。

信息来源:均安镇政务网

五. 广东省 佛山 高明 金皇芒果

金皇芒果是台湾于1984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它比一般芒果大几倍,重则有2.5公斤,轻则有1.5市斤,具有核小、皮薄、肉厚、清甜、无渣等优点。

六.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佛山公仔

日前国内传媒报导佛山市开展大规模的日用陶瓷打假活动,扫荡了不少地下陶瓷赝品工场及出售假货的店铺。其实著名的佛山公仔,即今日的佛山美术陶瓷受赝品危害更大。香港市场的清末名家黄炳、民国期间的名家潘玉书的石湾公仔,90%是"流鲢"。当代石湾陶艺梅文鼎对仿冒石湾名瓷十分留意。他指出,目前假冒美术陶瓷的手艺很高明,他们不会模仿得十足十,时常故意在关键地方留下些差别,例如在作者印章中故意写错姓名,以防买者事后追究。其实一般大厂出品的美术陶瓷,都附有原作者的《证明书》,陶瓷作品上亦有作者的印鉴名称。每个作者都有创作风格,爱用的色彩,而复制的赝品则呈暖味色彩。一般的假冒制品都以倒模形式复制 ,故制品上都会留下一条模具的合口线,而原作是手捏的,就不会有这条线。假冒制品一般较便宜,故选购时不妨先了解一下市价。若了解美术陶瓷的三种主要制作方法,亦可减少买到赝品的可能性。手捏法,是纯用人手搓捏的陶瓷,若倒转往里看,就可以看出粗糙的裂纹,而且各处亦厚薄不匀。泥板成形法,先以板块为胚,然后将泥板搓卷成柱状,因里面手无法接触,不可能磨得如外面般平滑。倒模的赝品里外十分光滑。第三种是拉胚成形法,即把泥块置于转盘上,用手掌和手指塑造成形,所以会留下很多手纹。( 佛山)

七.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顶骨大鳝

顶骨大鳝

顶骨大鳝又名“褪骨大鳝”,以烹制时将鳝鱼(河鳗)的脊骨去除而得名。特点是纯肉无骨,原汁原味,软滑香浓,味鲜可口,造型别致。

用料:750克许鳝鱼1条,火腩、蒜子各75克,湿冬菇、火腿各50克,二汤250克,上汤500克,柚皮2块,陈皮短细丝、姜米、蒜茸、生粉、胡椒粉、老抽、味料各适量,芫荽叶2件。

制法:

1、把鳝鱼宰好洗净,用60℃热水烫过,去除粘液,横切成4厘米长的段,将火腿切成与鳝段等长的粗条,火腩切件,蒜子去头尾。

2、把柚皮烧去皮青,用水洗清涩味,再用上汤、猪油滚煨,如老抽调色。

3、烧镬下油,把蒜子炸过,捞起。下姜米、蒜茸爆香,注入二汤,下鳝段、火腩、冬菇、陈皮丝,溅酒,调味,用老抽调色,把鳝段滚至仅熟捞起,用拇指把鳝脊骨去除,将火腿条插入空腔处,然后逐一放在扣碗竖排整齐,以蒜子伴边,中央放大冬菇1只,入笼扣熟。

4、食前把柚皮回热放在鳝段上,扣在碟上,把原汁倒在镬中,加入湿生粉勾芡,淋在鳝上,撒上胡椒粉,放上芫荽叶设色。

八. 广东省 佛山 高明 合水粉葛

合水粉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水粉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粉葛是我市土之一,只要分布于合水等山区镇。合水人种植粉葛已有30多年历史,今年种植面积近万亩,占全市粉葛种植面积8成以上。 合水粉葛名扬四方,以其粉质多,味甘甜而成为人们桌上佳肴,是合水镇农副产品中的“拳头之王”,年产9315吨左右。去年经济收益2000多万元。除了在本省各大城市销售外,还出口到香港日本、美国等地。( 高明)

合水粉葛品种为细叶粉葛,块根似纺缍形,表皮皱褶呈黄白色,肉白色含纤维少、起粉率高、味甜。合水粉葛具有明显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测定,合水粉葛含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葛粉含淀粉76.144%,是众多粉葛食品加工厂家优质的原料。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合水粉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合水镇是高明河的发源地,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年降雨量约为1800 毫米,年平均气温22℃,年日照量达2100 小时,全年无霜期达360天以上,气候条件良好,具有显著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土壤以冲积黄色沙壤土为主,疏松肥沃,特别适宜粉葛等根茎作物的生长。

合水粉葛主要有细叶粉葛、大叶粉葛、苍梧粉葛、柴葛(麻葛)四种。葛根富含淀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耐储藏,可作菜用。葛片和葛粉均可入药,有清凉解毒,降血糖、解酒的功效。茎蔓可作绳或编织用,也可做绿肥。

合水粉葛是更合镇布练大队在1972年开始从新会棠下镇首先引进,并逐步推广到全镇。起初的种植只限于家庭式的自给自足,面积大约1000 多亩,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在镇委镇府的引导下,开始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农民开始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粉葛生产,扩大粉葛的种植面积,1993~1994 年,年种植粉葛面积已达到10000亩,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由于销售市场不断扩大,粉葛供不应求。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均安煎鱼饼

均安煎鱼饼

均安煎鱼饼甘香爽滑,鱼肉有弹性,以蚬蚧酱佐食更显鲜味。这一款传统美食,在顺德均安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获“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特点是色泽色鲜美,爽滑甘美。

原料:

鲜鲮鱼肉、葱粒、香芹、腊肠、豆豉、清水、糖、生粉、味精、盐

制法:

1.将鲮鱼肉剥茸,加味精、盐打至有弹性,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拌均成胶糊,再用模压成薄饼状。

2.慢火烧锅下油,放下鱼饼,慢火煎至两面起金黄色即成。

十.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柱侯酱

佛山柱侯酱是广东省佛山市的。柱侯酱,色鲜味美、香甜适中,有芬芳的豉味,是别有风味的调味佳品。100多年来,柱侯食品成为佛山最有特色的食品配料之一,远近闻名,深受人们的称道。

柱侯酱,相传是由佛山厨师梁柱候创制,为佛山之一,用于烹饪鸡、牛、鸭、猪等畜禽肉类,香浓入味,肉质鲜嫩,不油腻。

相传100多年前的同治年间,祖庙附近的三品楼饭店,生意十分兴旺,饭店有个厨师,姓梁名柱侯,他对菜色很有研究,做出来的菜味道与众不同,尤其是肉类菜谱,更是色香味俱佳。原来,梁柱侯做菜,不是用集市卖的豆酱,而是自制一种酱料作为调料。他做出来的菜,人人吃过都赞不绝口,饭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由于顾客喜爱,有些顾客便自带容器请店相让。起初每人买少许,后来买者日众,至日产50公斤仍未满足要求。另三品楼邻近祖庙,游客众多,很快名传省内外,于是产品便销向南海、广州及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后来,梁柱侯自己开了间小食店兼营酱料,这酱叫什么好呢?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柱侯酱。以后,梁柱侯更用心制酱,选上好的黄豆,配上盐、白糖、芝麻、生抽,味道比以前更为芳香可口了。梁柱侯年老去世以后,人们将他的制酱方法继承下来并推而广之。柱侯酱便成为佛山,销行全国。

建国后,柱侯酱由海天酱油厂生产。1956年年产量为64吨,其中400公斤销往香港和澳门。1967年,海天酱油厂更名为珠江酱油厂,并以“珠江桥牌”为商标。1978年,柱侯酱的年产量为118吨,出口量为78吨;到1985年,产量已达385吨,出口量为106吨。1985年,柱侯酱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至今柱侯酱仍是海天企业名牌产品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