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天水的特产麻子是啥东西 天水的土特产有哪些可以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天水的特产麻子是啥东西 天水的土特产有哪些可以吃的更新时间:2023-01-19 19:12:28

一.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酿皮

秦安酿皮

秦安酿皮是秦安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酿皮的做法是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笼蒸熟,切以薄片,随碗搭配。一碗黄亮透明的酿皮子加上油泼辣椒、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再加一小撮青菜,具有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喷香解暑之特点。其食法可凉可热,四季皆宜。

二.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根雕

天水市范围内,由于森林茂密,蕴藏着根雕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因而根雕艺术在很早以前就发展起来,而且旧盛不衰,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最近几年,根雕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创造出了许多新产品。辛勤根雕工匠,利用从山林深处搜集来的树根、竹根、藤条,经过选材、构思、造型、修面、磨光、上色、披腊、涂油、擦亮等10多道工序,巧妙的利用其西朽洞、错节等自然形态,精制出昂首奔驰的骏马、攀援跳跃的猿猴、分飞长空的雄鹰、鸣唱枝头的山雀、欢乐跳跃的鱼虾以及偏偏起舞的倩女和各式各样的落地盆景架、桌面盆景架、台灯、笔筒等工艺品,古朴典雅,钱姿百态,情趣盎然。

三. 甘肃省 天水 麦积区 天水凉粉

天水凉粉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考究,佐料独特。用荞麦制成的凉粉柔软滑爽,用豌豆制作的凉粉晶莹透亮,还有用扁豆、粉面等制作的凉粉。其中用养麦制作的凉粉工艺复杂,风味俱佳。荞麦凉粉是先把荞麦碾成荞珍子,去衣后,把荞珍子用手工碾成粉末,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用马尾编织的细罗过滤,滤出的精华部分入锅用文火熬煮,熬成稀粥状后舀入盆中,冷却后逐渐变得软硬适宜时,即可食用。食用时,可削成长条形薄片,也可用专用的“捞捞”捞成长粉条状,盛入碗中,调入油泼辣子、芝麻酱、醋、酱油、芥末、蒜泥、精盐、花椒面等佐料,吃起来咸、酸、香、辣、鲜诸味俱全。特别在盛夏时节,一碗凉粉下肚,全身凉爽,暑气全消。在吃主食时,配以凉粉,往往使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四.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香包

又称香袋、香囊、荷包,古称“容臭”。据说此俗来自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喜佩香草之类植物以示其志,人多慕其志改佩“容臭”以念。后经发展变化,年轻人将其作为情人的互赠信物,也可佩在身上作为“压邪”之物,挂于床头作为吉祥装饰之物。

甘谷香包,色泽艳秀,风格独特,内填香草,用绸缎包裹,再在其上绣以各种锦文图案,缝、绣、绘各工艺十分精细,既可驱虫防蚊,又可做为礼赠饰品。甘谷香包种类繁多,题材丰富,有玉兔拜月、葫芦剑、如意袋、鸡心袋、绣球袋、蟾蜍袋、蝎子袋、蜈蚣袋、鸳鸯袋、桃形袋、荷花袋等,最具代表性的是传统型十二生肖香包,做工精巧,夸张传神,古朴稚趣。香包在有意无意间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信息,既是一种静态的工艺品,又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存。甘谷香包有的用钩针扎制,清新素雅,富有时代特色。

五.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浆水面

浆水面又叫“酸饭”。《吕氏春秋》载:“文王嗜菖蒲菹酸菜,孔子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这说明酸菜在周文王时就已被人食用。宋金时代,中医有著名方剂“浆水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浆水有“调中行气,宣和强力,通关开胃,止渴消食,利小便、白肌肤、止呕吐、治泻痢”的功效。浆水中饱含乳酸,亦有抵制1菌和抗衰老的作用。浆水制法简单,先把白菜、萝卜、包菜叶、芹菜、苦苣(苦苣最上,芹菜次之,他菜又次之)等新鲜蔬菜洗净切碎,然后在沸水中煮片刻,并配以少量麦粉或豆面、玉米面,后倒入缸中,再加入现成浆水数碗或发酵的引子,然后加入适量滚沸的开水,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袋、棉布等密封缸口,一二日后启封,其内色白的水曰“浆水”,菜曰“酸菜”。做浆水面时,先在锅内倒入少许食用油,将葱花、盐或蒜片、辣椒丝放入,炸成焦黄,倒入浆水,叫炝浆水,烧开后,浇在煮好的面条上,再加上炒好的葱花或韭菜,便是酸香溜爽的浆水面。在“酸饭”里夹杂一些用沸水煮烂的洋芋块,则风味更佳。

六.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天水杂烩

天水杂烩 把鸡蛋蛋清和蛋黄搅匀,摊成薄饼。取鲜五花肉剁碎,放入盐、粉面、花椒后拌匀,加在两层薄蛋饼中间压平,上笼蒸熟,切成条形,便做成夹板肉。以夹板肉为主,配以响皮条、丸子,浇上鸡汤、撒上葱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汤盆,量足汤多,荤素搭配,边喝边吃,不油不腻,味道鲜美。

七.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花牛苹果

天水花牛苹果产地在甘肃省天水县二十里铺乡花牛寨村,该地 生产供出口的红元帅就是花牛苹果,花牛苹果果型硕大端庄,果色嫣红鲜亮,底座五角分明,味道清香甜美,松脆可口,品质极上,享誉海外。


八.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谷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谷是被称“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的羊角辣椒,以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辣椒营养丰富,含有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龙葵甙、大量的维生素C,微量的挥发油。

天水市广泛种植线辣椒,其中甘谷辣椒产量大,质量好。辣椒是一种普通的常见蔬菜,它不但能刺激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据测定,每100克青辣椒含维生素C185毫克,相当于苹果含量的18倍。多吃辣椒能增加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促进人体内的生化反映,抑制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辣椒的果皮与胎座组织中含有辣素和挥发油,因而具有发汗、消寒、刺激、兴奋等作 用。此外,辣椒含有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糖等成分,热量较高,多吃辣椒, 对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甘谷线辣椒形似牛角,体长18—20厘米,粗细1厘米左右,色泽红亮,辣味浓烈,肉质肥厚,油分多,味辣且香,容易干燥,又耐久存,久负盛名。甘谷辣椒主要产于磐安乡,这里地处渭河河谷地区,气候温暖,灌溉条件好,种植辣椒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种植历史也比较悠久

这里的农民个个都是种植辣椒的好手,辣椒也成为他们代代相传的传统种植作物。现在的辣椒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5000亩,平均亩产辣椒干500斤左右,全年收获辣椒达250多万斤,每年有1000多吨出口东南亚各国和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朝鲜、斯里兰卡和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天水)

甘谷的土中,以辣椒最为著名。

甘谷辣椒已有至少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明叶应甲所编《伏羌县志》(1627年)中就有甘谷辣椒的记载,曾作为明末清初的宫廷贡品而享誉陇上。甘谷辣椒色泽光亮、肉厚油多、角条细长、皱褶均匀、辣味香浓。且富含人体所需氨基酸18种,维生素A、C的含量高出其它品种很多。被美国专家列入全世界130多个辣椒品种的前十位而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以磐安线椒为主的60多个品种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全国辣椒生产基地之一。

除荣获各级各类奖励外,甘谷辣椒还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委员会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九.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酥圈圈

酥圈圈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泽金黄、香酥脆绵、油而不腻、耐存久放之长处。据传,酥圈圈是由清代大像山镇蒋家庄一姓李的厨师创制而成。王明玖是清朝末年伏羌(今甘谷)有名的厨师,以制作南式点心和酥圈圈而出名。他制作的点心、酥圈圈做工考究,点心甜而不腻,很适合当地的口味,因而方圆百里名声远播。他的名气被一位天水道台所闻,道台大人在某一年中秋节宴请政界名流,并请王明玖到府上治席,大家品尝他治的席后一致赞赏,这位大人非常高兴,脱口而出:“王明玖制作的点心和酥圈圈多像今晚的月亮。”从此,“王月亮”的名声传遍天水。

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环面呈橙红色。其制作工艺、用料十分考究,烤时掌握时间与火色,不焦不黏,熟透为止。鏊烤是酥圈圈制作常用的方法。在甘谷农村,金山酥圈圈制作亦相当普遍,一些农户制作的酥圈圈,虽制作工艺简单、粗糙,但风味别具一格。他们先用优质酵水提前发面(也叫起面),再用猪油、植物油和制油面,并上锅熟一碗清油备用。制作时,将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进干面粉和适量碱面,用力反复揉压,使面柔软绵韧而不沾手,再揉入适量清油、花椒粉、姜面、食盐等,以形成饼子的层次、颜色、味觉。烤制时,将揉好的面分成若干小团,然后做成轮胎状,用刷子蘸油在上面,就可入屉上鏊。有些农家妇女在烤之前,面内加适量鸡蛋,风味更佳。

十.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清水大麻

清水大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麻在清水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为清水,素有“甘谷辣子清水麻”的美誉,名扬关中,远销川陕,而且大麻纤维是国际市场畅销高支纱的最好原材料。清水大麻分属皮麻型和线麻型两种,皮麻型纤维修长,皮厚胶质大,做粗绳拉力强,耐水性好。线麻型纤维细柔,皮薄胶质小,做细绳耐磨性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