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能送人的特产店 武汉特产去哪里购买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能送人的特产店 武汉特产去哪里购买便宜更新时间:2022-12-27 19:06:53

一.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双柳泡菜

新洲双柳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大面积标准化栽培示范区、湖北省最大的优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武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专业街。

自古双柳以盛产泡菜闻名,占领武汉市80%的市场,各种泡菜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主要品种有豇豆泡菜、箭杆白泡菜、泡青椒等;特色品种有白花菜、泡娥眉豆。

二.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青菱莲藕

位于武昌南郊的青菱乡,河渠纵横,大、小湖泊密布,大江南水乡之特色。107国道两侧,荷塘一个接着一个,左侧有烟波浩瀚的黄家湖,右边有一望无垠的青菱湖,还有名不见经传的野湖、柴湖等。湖周围浅水的地方盛产莲藕,每到夏季,荷花盛开,其美景,其雅趣,令人难以忘怀。

青菱乡现有面积68平方公里,黄家湖为6000亩,青菱湖为9000亩,野湖3400亩。所产莲藕原系野生,上世纪70年代后实行人工栽植,产量迅速提高,成为武汉人民日常生活喜爱的佳品,并向国内外开拓市场。青菱莲藕为酿汤的上乘配料,煨出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故有与月湖藕齐名之说。

三.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老面大包

以老面(面肥,发酵制作的包子,口感舒适,回味香醇、口味纯正,汤汁丰润。

熟制方法:蒸制

特点:肉鲜汤浓、面皮筋实、百食不厌、老少适宜。

系列:豆沙、麻蓉、腌菜、鲜肉、酱肉、菜包

四.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建新鲜食玉米

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建新村已发展成以鲜食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建全村耕地面积2196亩,全部种植鲜食玉米,村里现有2个玉米农业合作社,全村336户农户均都从事玉米生产,玉米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此外,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展保健玉米、观赏玉米、加工玉米等不同风味品种的研发,形成了甜、糯、彩丰富多彩的系列化产品。建新村已成为汉南“中国甜玉米之乡”的种植核心区。建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该村的甜玉米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并多次获得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中百超市最畅销农产品等奖项,已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及农贸批发大市场,同时远销湖南、上海、北京、广东、甘肃、沈阳,以及韩国、香港等,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五.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煎包

武汉汉口的江汉路上,有一家永远都要排队的煎包店——“江汉路煎包一绝”,他们家的包子,皮软而喧腾,肉馅鲜嫩多汁,焦脆的包子底,加上店里特制的香辣沾酱格外好吃,尽管旁边还有不少店家也卖同样的包子,但只有这家永远排着长长的队。

这家店曾经在花楼街临近江汉路的一条小巷子里经营,那时候店名还叫“国国煎包”,除了配包子吃的糊米酒和绿豆汤之外,这家店只卖一种食物,就是生煎小包,因为味道好,受到大家的喜爱,多次被武汉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由此引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食客,不论刮风下雨,这家店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从此改掉原来的店名,改称“江汉路汤包一绝”。店里座位不多,永远都挤满了端着包子站着吃,或是站着等位的人。不论生意多么火爆,他家永远都只用三口小小的平底锅煎包子,为的是保证每一锅煎包的品质。

也有人说它家的特色不是包子最好,而是妙在那一锅辣中带甜,咸中带香,回味无穷的红油蘸酱,应该是豆瓣酱和多种材料混合特制的,有不少包子店模仿他家的酱料,但总不能有他们家那么独特的好味道。

自从花楼街改造以后,“江汉路煎包一绝”搬进了新开张的大连万达广场,店面扩大了,也增加了经营品种,除了原来的生煎包,还卖豆皮,酸辣粉以及炸酱面等,但煎包仍然作为主打产品每天引得众多食客们心甘情愿在他家门前排起长龙。

六.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瓦罐鸡汤

武汉小桃园的瓦罐鸡汤有着其独特的风味,其原料为产于黄陂、孝感一带的肥嫩母鸡。将鸡块投入油锅爆炒,再倒入盛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煮熟,小火煨透。

鸡汤鸡肉软烂,汤浓味鲜,是老人、病者、产妇喜爱的滋补品,也是宴席上的佳菜肴。

七. 湖北省 武汉 江夏区 界豆

界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豆”其实就是黄豆。五里界镇种植黄豆的历史逾千年,出产的黄豆因品质佳、营养好而驰名中外,在东南亚地区被称为“界豆”。“家家种黄豆,户户打豆腐”是五里界镇早年豆产业的写照。

“界豆”系列食品以梁子湖水及优质界豆为原料,取民间传统配方,经过酶制以现代设备和科学工艺精制而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8%以上,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既保持了传统食品风味,又保证了卫生和丰富营养,集色、香、味于一体。

界豆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农业服务中心

11576677

大豆(未加工的)

八.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甸豆丝

蔡甸豆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豆丝

武汉市蔡甸区豆丝研究会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按一定比例磨成浆,摊成饼状的食物。为便于储存,多切成丝状晒干,称之为干豆丝。

豆丝多在秋天才开始做,一是一年的农活已经忙完,有闲;二是豆丝的主要原料大米、绿豆已经收仓,有料;三做豆丝的主要燃料稻草等已经干燥可燃,有柴;四是天气干燥使豆丝易于晒干和储存,有天气;五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吃,有市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豆丝的食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吃法有煮、炒、蒸、炸。

煮: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干湿均可)(也有冷水下锅的),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

炒:一般用湿豆丝炒食,如果是干豆丝需要先用水发开。炒法同炒面类似,快炒透时,加入香蒜、佐料等,可晕可素。炒豆丝是我的最爱。

蒸:湖北人喜欢吃粉蒸肉,用干豆丝打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干丝豆透气,蒸气易于上升力、肉容易熟,干豆丝又吸收蒸肉流出油而使豆丝更好吃。

炸:儿时的最爱。炸米炮的来了,一般用大米做原料,我喜欢用丝豆做原料,炸出来膨化得更充分,更有风味。

也许豆丝源于黄陂,因此,一提及豆丝,就想起黄陂,称之为黄陂豆丝。但豆丝并不只是黄陂才有,云梦、孝感、安陆、大悟、应城、京山等地均有做豆丝的习惯,是过年必办的年货之一。

九.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武汉木刻船

武汉木刻船风格独特,驰名国内外,是一种高雅的木雕工艺摆件。奠基人是武汉市工艺雕刻厂的老艺人龙云华。他自幼从父学艺,终生从事木刻船的制作。他善于观察,不断创新,先后雕刻出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宁波三帆船、湖南平顶船、龙凤船、贵州客船、巡抚官船、川江麻雀尾船等六十多种不同水域.不同风格的船。他以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抗金的历史题材创作的《梁红玉战船》,着意渲染船上的战斗气氛和梁红玉屹立船头的飒爽英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另一力作《端午龙舟》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陈列品。

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龙云华和他的艺术珍品的纪录片,次年他即逝世。他的儿子龙从发和艺徒程楚春、潘正斌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武汉木刻船的一代新秀。龙从发创作的红木《龙凤船》造型奇特,富有民间神话色彩,在武汉市工艺美术大楼陈列时被一位外宾高价购云收藏。程楚春创作的《集美花梢》精巧别致,颇具闽南水乡轻舟的风韵,备受福建游人的欣赏。潘正斌创作的《镇海宝舟》犹如水上殿堂,在法国展出时备受赞叹。在1981年全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评比会上,武汉木刻船获优秀奖。1985年,龙从发创作的《郑和宝船》参加中国商品秋季交易会展出,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十.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绿松石雕

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绿松石雕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