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阆中特产介绍以及图片简单版 阆中三大特产是哪些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阆中特产介绍以及图片简单版 阆中三大特产是哪些呢更新时间:2022-12-26 16:00:24

一.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三绝汤

三绝汤是近年来新创制出的一道风味菜品,现在很多阆中酒店都有这道菜。它的做法是:首先将牛肉切成小方块,将蒸馍切成小方块,并在油中酥一酥,使之颜色金黄,而又坚硬。配之高汤,根据不同客人加醋,1火煮沸即可。就做成了又香又浓的“三绝汤”,既是汤,又是粥,颜色黄亮,味道鲜美,沁人心脾,而且牛肉酥软,蒸馍爽口,醋味飘香,具有开味健脾,增强食欲的作用。其实,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不管这道菜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光是一口可以吃掉三种阆中,就足够吸引人了。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油茶馓子

南部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当用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一款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美餐便可享用了。

油茶馓子做工精细,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水,使之变为深黄色,便可起锅入碗。

做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散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大头菜、捣碎的花生米、椒盐、葱花、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

三.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桐油

中东北山区地势高,排水好,土壤酸碱适度,夏季日照长,冬季有短暂低温,很适合桐树生长,加之桐树生长快,见效早,耐衰老特点,问中农村“无山不桐,无户不桐”。阳春三月,桐花开放,山山岭岭灿若云锦。故民谚云:“叫声小伙不要认(gu(高兴),三月要冻桐子花”;“种桑种桐,家里不穷”。

据1945年《闽中县概况》记载:“阆中油桐质量最佳,浓度高达27度,清明透亮,附着力强,抗冷热耐酸碱,防腐防锈。过去民间用作照明有余才在市场出售,重庆桐油公司设点收购,远销欧美,在国际市场颇有名气”。

桐油是植物干性油的一种,是重要的医药材料与战备资源。1976年,间中被定为四川省油桐基地县。1980年,桐籽产量达385.6万公斤。受到商业部、外贸部奖励。1985年产桐籽475万公斤。桐油以东河桐油最著名,早在1516年就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享有很高声誉。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制作,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用酵母发酵而不用碱,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馍,如寿桃、尖塔、鸽子等,一般为两瓣形的小蒸馍这种蒸馍加有桂花香精,雪白的蒸馍盖上两个小红章,看起来美观,吃起来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散爽口,回笼再蒸,与鲜馍一样,用作旅途食品最为适宜。大画家丰子恺在阆中办画展时,最爱吃阆中的蒸馍油茶,写诗赞美道:锦屏山下客留连,蒸馍油茶胜绮筵。( 阆中)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创制。取特面为原料,用酵母而不用碱,加白糖桂花做成蒸馍。其味香甜,色白如雪,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而爽口,耐运耐存,回笼再蒸,于鲜馍无异。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保宁松花皮蛋

阆中的松花皮蛋采用传统的天然原料配方,故不含铅,也无其它有害物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酸钠,呈弱碱近中性。皮蛋透明,松花清晰,富有弹性;蛋黄油润,略带溏心,桔红透亮;味道纯正鲜美,不含碱味。可用刀任意切割,做成各种式样的工艺菜,晶莹美观,宛若五彩缤纷的盆景。

六.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纺纱织布

纺纱织布是阆中传统工业。民国时期,阆中已有多家棉织厂,土纺土织则遍布农村。纺纱使用竹木混制单绽手纺车。织布使用木架织机,有幅宽约40厘米和80厘米两种规格,一人一机,脚踩手拉,所织土布除内销外,还远销陕、甘、宁、青等省,人称保宁府布。建国后阆中棉纺织业迅猛发展。始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阆中棉纺织厂,自八十年代起经过三次大规模扩建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棉纱3600吨、棉布1500多万米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该厂生产的高支别精梳麻纱和高支别精梳纯棉纱等产品,因其上乘的品质而风靡港澳和欧美市场,成为外商抢购的热门货。( 阆中)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保宁白糖烧饼,是阆中回民依照古波斯胡饼制作方法烙烤而成的一种小吃。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已名扬四方。1927年在四川成都花会获金质奖章,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

保宁烧饼,又名回族烧饼。它用本地小麦“油条麦”面粉,加白糖、菜油、桂花,用清水拌匀,反复揉搓,经发汗、造型,将面团搓成圆柱形,从上而下用刀在表面划成螺旋花纹,上端放以芝麻,压成直径约为九厘米的圆饼,再放进干底锅内烙硬,然后放在烤炉内烘烤即成。出炉的烧饼呈酱红色,表面有螺旋纹,质地硬实,敲拌有声,但入口则酥如饼干,甜美可口,既可冷食,也可烤热。长期贮存,其质不变,远行携带,不易脆散。

阆中回民还生产一种“锭子锅魁”。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这种锅魁表面白如银,硬如石,敲打可闻“当当”之声。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

八.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皇米豆腐

阆中老观古镇,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百姓勤劳朴实,地产奉国大米文明遐迩。奉国大米因产自老观山区(古奉国县)而得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的稻米,以其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米。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其东南亚,近年获得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多项殊荣。

奉皇米豆腐是以优质奉国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几千年来,一直是阆中百姓逢年过节善待亲朋的必备佳肴,因汉武帝刘彻对其情有独钟而被当地百姓称作“奉皇米豆腐”,它以精致环保、味美价廉、绿色健康的优势代代传承,属于阆中地域传统美食。

汉代有一宰相名曰谯隆,奉国县(今阆中老观镇)人,深受汉武帝刘彻的青睐。奉国县山青水秀,自然生态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作为汉代宫廷贡米,故称奉国大米。谯隆进谏,诏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进京修订历法,终采纳其浑天说理论,启用《太初历》,创立春节文化并沿袭至今两千余年。在汉代第一个春节时,谯隆将家乡以奉国大米为原料,用手工方法做成的又糯又香的米豆腐献给汉武帝刘彻,皇上食之大悦,并高度赞赏。此消息很快传遍了家乡,奉国百姓将此米豆腐称为“奉皇米豆腐”,沿用至今。从此逢年过节,奉国百姓以奉皇米豆腐为上等佳肴善待亲朋。奉皇米豆腐,又称作奉皇“米豆福”,取其幸福吉祥之寓,与春节文化融为一体。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油饟馍馍

油 饟

清代初年,随着回教传入阆中,甘肃河州的清真食品“油饟馍馍”也就在阆城安家落户了,由于其风味独特,所以深受百姓喜爱。

它是用面粉、白糖、鸡蛋、芝麻、菜油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做成的食品。其外形,下大上小,底部椭圆,长径约八厘米左右,高五厘米许,其上粘贴一些芝麻,似绽开的尖顶石榴。下锅用油炸成红黄色后,外脆,内酥,吃起来爽口舒心。

油饟是回族待客的神圣礼品,每逢婚、丧之宴,新年佳节,便可以看到它像一朵鲜花盛开在回族丰盛的筵席上。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水饺

牛肉水饺

回民马春山制作,因他乳名叫神童子,所以大家又称“神童子水饺”。作法是将酥牛肉、葱、姜和冬菜剁细,再用自擀的面皮包成小饺子。

他的饺子之所以特别好吃,是因为还加一种鲜美的馅子汤,那是将做馅子剩下的筋筋牛肉切小加调料煨熟,再用嫩笋、杂菌等作成馅子汤,煮好的水饺盛在碗里后,加上佐料再冒上这种馅子汤,这水饺便浓香满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