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馓子哪里特产最好吃 什么牌子的馓子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馓子哪里特产最好吃 什么牌子的馓子好吃更新时间:2022-12-29 20:35:27

一.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吴馓子

吴馓子是司马相如故里一道古老的传统美食,有着几代人的传奇。吴氏祖传名特小吃,秘方考究、做工精致,采用水糖、黑芝麻、核桃、花生、黄豆、香料等,以嘉陵第一桑梓“神龙泉”水揉合,生坯三寸六,成品三寸一,色泽红润、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沿江两岸,口口相传,嘉陵江畔,美食一绝。

关于吴馓子的来历,据说唐朝画圣吴道子入蜀观嘉陵江时,曾在周子古镇用一副逼真的画缚住了一条危害百姓的恶龙。人们为纪念画圣吴道子,拯救相如故里百姓之恩德,研制出了一种食品,用糯米和面,加清油、鸡蛋扭捻成环状,仿画圣困恶龙之形,入锅炸至黄金色,酥脆味美,入口化渣,取名“吴馓子”,从此,吴馓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

地址:蓬安县周子古镇新华街69号

电话:0817——8887918

二. 云南省 曲靖 陆良县 陆良麻依馓子

陆良县自清代以来就从事馓子制作。这里的馓子物美价廉,吃时酥脆香咸,油而不腻,成为陆良名吃。炸制馓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和香油。它的制作过程是:以麦面兑以少许精盐和成软面,拿到面板上用力摔打,摔至出现泡沫状的空隙且有韧性时,用手扭成“千钧扣”,然后将表层穿上芝麻糖衣,入油中炸制约10分钟发黄时出锅而成。其特点是制作工艺精细,形状美观,色泽呈乳白、白色,味甜香脆又酥,特别是内里灌满了糖饴,甜润柔腻。是一种较好的旅游食品,目前已销往全省各地。

三.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两吃木瓜

两吃木瓜

主料:河虾仁500g

配料:木瓜500g,蟹肉50g,银杏50g

调料:浓汤1000g,盐15g,味精5g,鸡精10g,蚝油20g

制作工艺:

1、虾仁上浆滑油,蟹肉切块,银杏洗净,木瓜从顶部切开,挖空上笼蒸透备用。2、勺内加油放虾仁、蟹肉、银杏滑炒成菜装入木瓜中。3、另起锅加油放虾仁、蚝油、白糖、高汤调味后装入另一木瓜中即可。

成品特点:一菜双味,造型美观,营养丰富

药用功能:木瓜降西脂,具有益气补虚的功能

四.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乌审旗 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

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蒙古族牧民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

羊油馓子炸成后,就同其它食品一同摆到桌子上,供人们享用。羊油馓子为长条形,一层一层地垒到桌子上,足有一尺高。浅黄色的羊油馓子上放着几颗红枣,显得格外吉祥。无论纵看或横看,都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线条美。制作羊油馓子的原料,有白面、素油、糖、白帆。

往一定量的白面中,放上适量的白帆、素油和糖,用水和起来。面和的不能硬,也不能软。让它饧上一会儿,就可以制作了。

制作时,应根据馓子的大小,把饧好的面揪成小面剂,放到面案上搓成细长条,对折几次,很快放到滚热的羊油锅里炸熟。羊油馓子晾凉后,表面裹着一层洁白的羊油,看上去黄、白相间,很有特色。

吃的时候,把羊油馓子掰碎,泡在奶茶中。羊油馓子吃在嘴里,酥脆甜香,别具风味。

五. 江苏省 镇江市 京口区 麻油馓子

走在鱼巷附近,有时候还能看到麻油馓子出锅,那特别的香味慢慢地传出。香气扑鼻而来,隔两条巷子都闻得到。

镇江的麻油馓子,油用的是小磨麻油,所以又脆又酥,越嚼越香。今天,不少镇江老年人还有吃麻油馓子搭茶。有些人煮馓子像是下面条,将麻油馓子放在开水锅里煮沸,盛在碗里,或加盐或加糖调味;有些人很简单,将麻油馓子折断放在一只大碗里,放上白糖,倒入开水,盖好盖子焖上一会儿。

还有一些人家仍有用馓子给妇女做月子的习惯。据说过去产妇坐月子,家里婆婆总要称上两三把麻油馓子回去,抓上一把放到开水锅里煮沸后,再打一个鸡蛋,锅一开便盛到大碗里,往里面放一勺子老红糖,真是不要太滋补哦。

当然,也有家长买回去给小孩当茶余饭后的休闲小吃,孩子嘴里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越嚼越香的味道,往往是一个孩子起头,旁边的小孩闻着香味、情不自禁的也闹着要,最后,大人小孩一起大嚼麻油馓子。

镇江有句老话,“清明不吃脐儿和馓子,死后阎王老爷要打板子。”清明时节为什么非要吃麻油馓子,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馓子”这种经常能见到的食物,竟然是那么的历史悠久。

麻油馓子,古代又称寒具,为什么古人要称它为寒具?所谓寒具,是供寒食节所用的食品。

古人将冬至以后的第105天定为寒食节,也是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与他一起共患难的介子推。在这一天,风俗上是不能生火烧饭的,于是称为寒食节。寒食节到了,但人又不能不吃饭。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可以不用生火而冷吃的食物:用面粉搓成细条制成环状或栅状的面饼,油煎而成。因为是专供寒食节时食用,所以,老0们就称之为“寒具”。油炸后的熟食,可以随时食用,干嚼或用水泡食均可,而且携带又方便。渐渐地,它就不仅是寒食期间的食品。据说在汉代,馓子就是当时贵族阶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食”。

关于麻油馓子,还有不少趣闻,东晋大臣桓玄家的馓子,先油煎,然后和上蜜糖。有客人上门,桓玄就用“油蜜馓子”招待。桓玄喜爱书画,有时候一面请来客吃油蜜馓子,一面欣赏书画作品。客人中往往有吃了馓子又不洗手的,于是就会油污了书画。北宋皇帝徽宗,宠幸东京名0李师师。他送给李师师的皇家礼品中,与黄金、白金以及各种各样珍品茶叶、艺术灯具等陈放在一起的,就有“寒具、银饼数盒”。装在食品盒中的馓子,是皇帝送给其心爱女性的高档礼品。

中饭和晚饭中间的一顿,老镇江话叫做“吃下午”。 “吃下午”,是件让人舒心的事情啊。下晚时分,热腾腾的泡上一碗麻油馓子,那香气,真叫“滴板”啊。麻油馓子吃到嘴里,像是面条,但滑溜溜、软绵绵,比面条柔顺;而且,那香喷喷、甜丝丝的味道, “滋溜滋溜”一碗下肚,汗珠沁出,浑身的毛孔都张开了,那真叫一个“展了”!吃完,嘴一咂,摸摸鼓鼓的肚子,恨不得再来上一碗。

麻油馓子,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的食品,给了镇江老少多少怀旧的思绪和脉脉的温情,希望这股麻油馓子香,和我们的传统风俗,能继续传承下去。

六.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甘棠馓子

甘棠馓子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的。开江的油炸馓子,以甘棠镇的最引人注目。甘棠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艳丽,造型美观。

馓子,本来是回族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早在明代北京的回民就开始吃油炸馓子了,之后,回族聚居的甘肃、宁夏、云南等省历来就有吃馓子的习俗。今天的中国各1,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很快就能在全国盛行。不是吗,走到哪里都能吃到天津狗不理包子,重庆火锅。馓子在全国流行,自然是因为人人爱吃。然而,一种名小吃被接纳,因其各地口味各异,如果不加以调济,也很难落地生根。开江甘棠的馓子就是因其在用料和调味上,更加适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才在开江及下川东一带名声大震。

甘棠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艳丽,造型美观,做工颇讲究,一般要在面粉里放入适量的矾、碱、盐溶液,并加入由红糖、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进鸡蛋和香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团,轻轻抻长,套在筷子上下锅。也有把面搓成均匀的长绳状,对头折成两个来回成八股,用手将两头捏在一起,即可放入油锅内炸出。从油锅里捞出来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馔。

甘棠的馓子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香甜的味道真叫人吃不够,难怪早有人形容说"嚼着惊动十里人"了。然而对于馓子的来历与传说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

七.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洪洞馓子

馓子——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油炸馓子用上等麦子磨的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丝套环的黄脆脆的金馓子。

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八. 江苏省 徐州市 云龙区 蝴蝶馓子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馓子也常被百姓作为一种中药而采用。故此,徐州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在月子里喝红糖茶泡馓子,以利于散腹中之瘀。不过徐州人最喜爱的食法是烙馍卷馓子,配以稀粥,吃起来惬意舒坦。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咸谈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

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在他的《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

馓子也常被百姓作为一种中药而采用。故此,徐州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在月子里喝红糖茶泡馓子,以利于散腹中之瘀。

不过徐州人最喜爱的食法是烙馍卷馓子,配以稀粥,吃起来惬意舒坦。

九.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青海馓子

回族的一种小吃,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壮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在宁夏各地,每逢节日喜庆,回族妇女同胞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饭店和早点铺或菜市场上,馓子也以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鸡蛋1个盐12克植物油500克(约耗100克)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放入盆内,兑入约250毫升温水(天热可用凉水),鸡蛋1个,盐12克,同时放入,待盐溶化后,用手把面抄匀,再用手把面扎成柔软光滑有筋力的面团,盖上湿布饧20分钟。
2.案子上抹些油,把面放在案子上,在面皮上再抹一层油,用水搓成筷子样粗细的长条,分层盘入盆内。层层都要刷油,从头到尾搓成一根。
3.将面条的一头夹在左手的虎口处,用右手捋住面条,往左手并排伸出的4个指头上缠9~10圈,再取一双筷子,撑在缠好的面条圈套内,用双手拿住两头,往外抽至20厘米左右长,投入七成热的油锅中,刚一见热,立即将一头扭一个半剂,然后抽出筷子,在油锅中炸至定型,成柿黄色捞出即成。
产品特点:形如盘酥,入口焦香。  

十.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陈井馓子

陈井馓子

山东高唐县三十里铺乡陈井村自清代以来就开始创作馓子,食时酥脆香咸,油而不腻,物美价廉。陈井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家从事馓子制作,其历史悠久,技能超群。主要用料为精细麦面和芝麻香油。以白面10斤,净水8斤,精盐半斤,和成软面团。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块,在面板上用力连续猛摔。直至面团出现泡沫孔隙,且有韧性后,将面团搓捻成直径为0.5厘米粗细的面条。将面条泡入香油中。约10分钟后,取出面条,两手并用,按一定套路盘抻,直至面条细为直径约2毫米,套抻形状为散网貌,即放入热油锅中烹炸,同时用两根木棒矫形理顺。待面条膨胀,沿条出现薄薄的成串的气泡时,形已定,色已黄,即可出锅。把把馓子叠放一起,宛若半打开的折扇,串串气泡排在酥条上,反射着光泽。如一不小心落到桌面上,便解体式地碎断。食来酥、脆、香、咸,油而不腻,一年四季,老幼皆宜。1985年,陈井馓子曾进京展销,获得好评,其制作技艺,已传至省内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