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吕梁的特产有哪些东西 山西吕梁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吕梁的特产有哪些东西 山西吕梁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3-01-01 14:16:08

一. 山西省 吕梁 交口县 山西腌菜

山西腌菜有酵、酱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有此传承。晋南村野,人们习惯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于房檐下日月柔光的抚慰中和小雪大雪的冰冷里,慢慢地发酵成菜,直到冬至就可开吃。萝卜酸菜助消化、减油腻、调脾胃,苦日子里略加调拌配窝窝头,条件好一点与牛肉同炒佐白面馍馍,有时还包成饺子,融进一份生活从辛酸到香甜的记忆。

腌酸菜晋北民间多用长白菜。白菜古称“菘”,是菜之美者,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之称。白菜好吃,但过冬不易,大同民间就制成酸窝菜:去黄叶、净水洗、开水烫,冷却后码进缸内,撒上花椒、红辣椒、小茴香、食盐等,注入凉白开水,再以净石压紧,放阴凉处发酵2个月即可食用,酸甜利口,清淡实惠。若以之氽白肉、煲鲤鱼,俱成佳味。雁北农户还腌制一种什锦酸菜,与德法洋人暗合,用甘蓝做原料,无处寻求杜松子,却掺入芹菜丝、胡萝卜丝,亦成其美。德法的酸甘蓝丝在法式大餐上,要配以熏猪蹄用金刀银叉来吃。雁北农户则水津津夹出几筷,就小米粥、山药蛋,闷头猛吃,有一股北路梆子的粗犷与豪气。

在晋中,平定黑豆叶腌酸菜从尧帝“黎藿之羹”(《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起,经过了那些“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清代李正元《豆叶吟》)年代,已融入了家乡风土食俗的深厚感情。平定秋后做过冬准备,沤豆叶酸菜必为重要一项:采回豆叶,切丝氽透,凉水过凉,入大筐内上压青石挤干水分,然后再放入瓮里捣实,压上石头,添入清水、米汤待慢慢沤制。这样腌制的黑豆叶酸菜,可炒、可煮,败火消炎。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菜,还有它的故事和诗文。

如果腌酸菜是过冬贮菜的古老真功夫,酱菜则已发展到专门制菜的大学问。山西做酱历史悠久,太原府酱、曲沃面酱、襄垣黑酱曾负盛名,为酱菜发展提供了基础。像大同红丝菜,原名“什香菜”,是老字号“庆和泉”酱坊的传统产品。每年秋天,该店将优质苤蓝去皮洗净,对角切成四块,一层苤蓝撒一层盐,码在池中腌制,6个月后取出切丝脱盐,入甜面酱中酱制15天,再将白酒、黄酒、鲜姜末倒入拌均,即成色亮、脆嫩、咸甜、醇香的佐餐小菜。

山西酱菜还有晋中的搅醋丝,相传源于明代,制法是白萝卜洗净,切成筷粗条状,置太阳下晒脱水分,再上笼蒸后晾凉,加酱油、醋搅拌,放在缸里密封半年。搅醋丝,色呈酱红、味含酸甜,口感软中带筋,配一碗细长的面条,既助食欲,又助消化。山西腌菜中名气最大的要数晋南临猗的酱玉瓜,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曾获金奖。这种以玉瓜和面酱为原料,经过半年腌制而成的酱菜,清脆爽口,曾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但当四川榨菜跻身于世界三大腌菜之列,酱玉瓜却于市场踪声难觅,着实为山西人的一件憾事。即便像六必居、万新合这样的酱菜晋商老店,也扎根于北京、潼关,绽放它金字招牌的不落光辉。

红尘难掩晋俗风韵,洗去历史铅华的山西腌菜在返朴归真的文化潮中,正当崛起。想那文天祥后人文剑峰在英国开中餐馆,以一碟中国腌菜结识富孀而继承千万资产,是数十年“腌菜为媒”的敬老情谊。可见腌菜正如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对老一代充满一份依恋的情怀,对新一代诉诸一份简洁的时尚,对事业未竟者是一份范仲淹“断齑划粥”、曹雪芹“冬噎酸齑”的励志。

若是烹字章章氽,必有腌文历历陈。诚如吾辈者当从宋代朱敦儒的 《朝中措》中品味一份腌菜的真谛:“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二. 山西省 吕梁 柳林县 碗团

碗团,就是驰名1的一种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后晾晾,可以从碗中脱下,故而得名碗团制作前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碾脱落杂质,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面粉内和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面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杓碗为宜。

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蒸约二十分钟即熟。碗团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

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

三.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核桃

孝义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孝义核桃大面积地种植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深加工和集约化经营是该市发展核桃产业的战略思路。目前,该市已经建立起昌圆、华美、田园阳光、绿玉等一批经营理念成熟的企业,部分企业正在申报绿色认证。孝义市在短时间内,核桃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6万亩发展到了16.3万亩,产量提高了65%。该市驿马、杜村、柱濮、南阳等乡镇,逐渐将核桃种植和生产加工发展成了乡镇的优势主导产业,这一形势使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农民受益匪浅。据悉,这些乡镇,户均核桃树约30株,人均可增收1100余元。孝义市今年以16.3万亩的核桃种植面积,4390万吨的产量,创造了5270万元的直接利润,小小核桃闯出了大市场。

地域范围

孝义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在孝义市境内11个山区乡镇所属的自然村,具体是西辛庄镇、兑镇镇、阳泉曲镇、柱濮镇、高阳镇、下堡镇、南阳乡、杜村乡、下栅乡、驿马乡、东许街道办事处的山地和丘陵地,总面积18万亩。孝义核桃产地地处吕梁山中段东麓,汾河中游西岸,晋中盆地之西南隅,介于东经111°21′-115°55′北纬36°56′-37°18′,海拔731-1716m,特别适宜孝义核桃生长。总生产面积18万亩,年生产总量350万公斤。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1)自然生态环境:孝义核桃产地土壤主要以褐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土壤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6.5-8.0。地形为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舒缓起伏地形。气候属温带半干燥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平均雨量464mm,年平均无霜期19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34.6小时。主导风向为W。

(2)人文历史:孝义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是“汾州核桃”的主产地。据核桃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进程估测,孝义核桃的历史少则有2500年。据记载孝义核桃从晚清时就进入国际市场,但旧社会核桃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核桃的发展,开始在全市发展核桃林,80年代,省政府将

“汾州核桃”列为名、特、优产品基地,且在1987年、1989年两度核桃产量

在全国跃居榜首。在1990年,孝义县人民政府把核桃树定为孝义县县树。2000年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核桃发展更为迅速,更为集中。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核桃园地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丘陵、山地,土壤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腐殖质多,含钙的微碱性土壤,生态环境符合《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

(2)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丰产性好,树势强壮,经济寿命长,抗逆性好,较耐干旱的品种。如晋龙系列和辽核系列。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采取了多项技术,园地规划、砧木培育、平衡施肥与配方施肥相结合、节水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贮藏等。在施肥中采取施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在病虫害防治中采用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办法,提倡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规定化学农药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严格安全间隔期。

(4)产品采收:核桃必须达到完全成熟才能采收,规定外果皮由青变黄,顶部出现裂缝,总苞自然开裂,易剥离,壳坚硬。

(5)生产记录要求:在核桃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核桃生产可追溯制度。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坚果整齐端正,果面光或较麻;缝合线平或低。形状为圆形和卵圆形,平均单果重不小于9克。种仁为黄白色。

(2)内在品质:易取仁,出仁率大于58%,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核桃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坚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5包装标识规定

(1)坚果分级:坚果按直径大小分为3个等级:一等为30mm以上;二等为28mm-30mm;三等为小于28mm。要求壳面光滑、洁白、干燥(核仁含水率不得超过6.5%),成品内不允许夹带任何虫果、破果、变质果及杂质。

(2)标识:产品应有明确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品名名称、产品执行标识、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3)包装:核桃包装分为坚果包装和核桃仁包装2种。坚果多采用麻袋包装,核桃仁多采用纸箱或木箱包装。采用木箱包装时,其木材不能有怪味。一般每箱核仁净重20kg-25kg。包装时,应采取防潮措施,一般是在箱底和四周衬垫硫酸纸等防潮材料。装箱后,立即封严,捆牢。

包装材料符合NY1T658和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破损、泄漏。

(4)贮运: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5)贮存:在清洁、卫生、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防鼠设施处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其他物质混存。

四. 山西省 吕梁 中阳 中阳芦苇

中阳芦苇

五.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杏花村酒

杏花村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杏花村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故得名。杏花村是中国著名的酒都,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 山西省杏花村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名酒"之列。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14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当然,1400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1975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一,为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
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自1916六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

杏花村汾酒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使人心悦神怡。汾酒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是与造酒的 .水纯、工艺巧分不开的。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跑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所酿成的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酿酒师傅的悟性在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就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932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术。

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堡村、下堡村、东堡村、小相村、西堡村,贾家庄镇大相村6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六. 山西省 吕梁 离石区 黄米油糕

以熟黄米面包红小豆泥茸,油炸而成,吃时撒少许白糖。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甜香可口。

七.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方山沙棘

方山县之一。沙棘生长面积达50.2万亩,年产2000万公斤。沙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成分高,是生产酒类、食品、汽水等的优质原料

八.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青柿

交城青柿

交城县青柿饼个头特别大,经过加工,可以在柿饼上面雕成各种图案。所以,在明清两代,是地方官向皇宫进贡之品。

交城青柿果实个大呈扁形,似蒸馍状,橙黄,果皮薄无籽核,肉细汁多,甘甜味美,果柄较长,长柄中部有一突起。以青柿加工的柿饼,无核、绵软、饼霜厚,掰开能拉出30多厘米长的油丝,放在碗里冲上茶水,再盖住碗口,几分钟后便完全溶化为汤汁,色似金汤甜如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

九.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方山麝香

方山麝香

十.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梨枣

交城梨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交城梨枣是中国希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被誉为枣中之王。梨枣果形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果达80克。梨枣果皮薄、果肉厚,色泽艳丽、口感极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

地域范围

交城犁枣分布于交城县中南部,吕梁山东侧,晋中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17′-111°24′和北纬37°28′-37°54′之间。分布面积1822.1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200米;分布于交城县天宁镇、夏家营镇、西营镇、洪相乡、岭底乡、西社镇等地。总生产面积3.5万亩,年生产总量100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为1.37%,最低的有0.7%,全氮平均为0.074%,最低的有0.042%,速效磷平均为11.00ppm,最低2.5ppm,速效钾平均为119ppm,最低23ppm,平川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1.4%-2.0%之间。全氮含量平均0.094%,速效磷平均17.8ppm,速效钾平均为112ppm。主要土体性状有耕种洪积浅色草甸土,耕种洪积褐土性土和淡褐土,质地为轻壤到中壤类型,土层深厚。

(2)水文情况:梨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文峪河流域,水质清洁无污染,灌溉条件良好,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适宜梨枣栽培。

(3)气候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多旱少雨,年降雨量400-68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2741.8小时,

年生理幅射量达66.7千卡/厘米,年均日照百分率62%。热量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山区温差较大,昼夜气温变化明显,平川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平川及边山区年均温度略高于10℃,无霜期165天,≥10℃积温3700,山区平均温度在4-10℃之间,无霜其120-150天。

(4)人文历史情况:交城梨枣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1987年上过国宴,1990年又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交城梨枣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并在“97”“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三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交城梨枣的良种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1、陈俊生、1、宋健、邓南等领导同志亲临交城视察,都为开发梨枣作过批示,并把交城梨枣命名为“国枣”,1题词“开发国枣,大有可为”。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星火项目予以支持。由于种植梨枣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枣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梨枣产业已成为交城县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支柱产业。

3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较肥沃砂壤土,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6.5-8.2;地下水位3m以下;海拔高度1200m以下的地区为宜。要求全年日照时数2300h以上,建园时要采用宽行密株方式。年平均温8℃以上。全年无霜期160d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微风、小风可改变枣园温湿度,有利于结果和果实发育。风级过大时,会造成风害。建园时必须进行防风林带的营造。边山丘陵区建园,作业区以2hm2-3hm2为好,平地枣园以3hm2-6hm2为宜。作业区形状宜采用2:1或5:2的长方形。枣园防护林带建设,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方式进行。林带内株距1m-1.5m,行距1.5m-2m。防护林树种,乔木用杨、柳等,灌木用紫穗槐、荆

条等。防护林带栽植应距离枣树10m以上,大风地区两行乔木中间加栽一行灌木,乔灌比1:1。

(2)品种选择及栽培要求:选用一级苗或二级苗。嫁接苗品种纯度达98%以上,归圃苗品种纯度达90%以上。首先要根据栽植密度,测定栽植点,并作标记,栽植坑要求长、宽、深各80cm,挖坑时将表土与心土分放两旁。每坑施有机肥50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1kg,和表土拌匀后施入坑中下部,边埋边踩实,呈馒头形。然后将苗木埋至原出土部位以上3cm左右。栽苗时应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苗正、根展、行对齐。苗木大小不整齐时,应进行分级栽植。

栽前苗木处理进行短剪二次枝、修根、浸水、生根粉、泥浆等处理。栽后当顺树行的两旁整修两条节埝,形成1m宽营养保护带。栽后及时浇足水分,水渗后,待地面稍干时浅锄一次,并进行地膜覆盖。以后每次浇水或大雨后及时进行中耕锄草。

定干标准60cm左右。从栽植后到发芽前进行。春季定干后及时采取苗干套塑料袋,袋宽10cm,长70cm-80cm的塑料袋,上端高出树干5cm-7cm,下端埋入土中。枣树发芽时,在袋中部打两个1cm的小孔放风,隔1d将孔撕大些,5d左右袋内温度与外界温度相近时于傍晚或阴天去掉塑料袋。枣树主要害虫是枣瘿蚊、枣步曲、枣粘虫、食芽象甲、浮尘子。防治方法:在采取农业防治基础上,喷洒3000倍敌杀死或1000倍25%杀虫星等农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展叶后至落叶前,全年喷药3-4次,每次喷药时可混入适量叶面肥,如农家宝、叶面宝、0.4%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间作物宜选择与枣树共生期短,肥水矛盾小的低杆作物,如豆类、瓜类、绿肥或部分中药材等。生长季节视降雨情况进行2-3次浇水和中耕锄草,做到天旱地不旱,园地无杂草。秋季落叶前,结合扩穴株施农家肥20kg-30kg,施后浇封冻水。11月份进行主干涂白。

(3)生产过程管理: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以适当晚栽为宜。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以早栽为好。平川水地,株行距以2m×3m为宜,旱坡地以2m-3m×4m-5m为宜。枣粮间作以

2m-3m×6m-10m为宜。平地宜采用南北向长方形、品字形栽植,坡地采用等高栽植,梯田采用回字形栽植。

(4)产品收获及处理:鲜枣成熟期一般分为白熟期、半红期、脆熟期三个时期。果实的大小和形态基本形成,果皮颜色由绿转为绿白色。此时果实的糖分积累最快,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作为蜜枣加工原料时,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皮着色面积达到50%以上,即进入半红期,此时糖分积累逐渐缓慢,风味和口感基本体现出该品种应有的特性。作为鲜枣贮藏,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面全部着色,并逐渐由浅红色变为深红色,糖分积累基本完成,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且果皮光滑、硬度、风味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为鲜食和加工酒枣适宜采收期。

由于枣的花期长,座果迟早和成熟期不一致,所以在生产上应按照用途要求分期采摘。采摘方法:必须用人工采摘,采前剪短指甲,轻摘轻放,以保证鲜枣的质量,贮藏保鲜的枣果要采用逆采方法带上果柄。采摘盛枣容器,选用洁净卫生布袋、布包或柳篮、竹篮内铺软绵布料。

(5)生产记录要求:在梨枣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梨枣生产可追溯制度。

4产品典型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鲜枣品质特征:各等级梨枣都应果实完全良好,新鲜洁净,无异常气味,不带不正常的外来水份,细心采摘,充分发育,具有适于市场和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无霉烂、无虫果、无病果、无裂果、无伤枣、果面干净卫生,着色程度半红至全红。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枣果采收后,果实贮藏或销售前要严格按照标准分级。

(2)包装鲜枣的容器要求大小一致,整洁、卫生、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无腐朽变质现象。瓦楞纸箱按GB6543的规定执行;塑料袋按GB4456和GBn588-89的规定执行;塑料箱按GB8868-88《蔬菜塑料周转箱》执行。包装时按品种,等级分别包装,其包装规格,单位重量须一致。包装上应标明品名、等级、重量、产地、企业名称、贮藏条件、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包装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要求。

作为上市销售鲜枣的包装,特别是投放超市的鲜枣包装,还须加注有:注册商标、条形码、执行标准代号、卫生许可证号、食用方法、贮藏方法、保质期、封口日期等标志。

(3)鲜枣的运输要求:鲜枣在采摘、挑选、装箱、装车运输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轻装轻卸,装卸时不得踩蹋包件或在包件上座卧。运输工具及盛装鲜枣的容器要求:洁净卫生、耐压性强、无尖凸物、无尖刺,以防损伤枣果。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途中颠簸。并严禁与有毒物品混装混运。长途公路、水路运输时,要求使用恒温车(船)。市内运输可使用密封防尘车辆。空运、铁路运输时,按照有关航空和铁路运输规定执行。

(4)鲜枣贮藏保鲜技术:气调贮藏管理:气调贮藏是目前较先进的鲜枣贮藏技术,公司聘农科院保鲜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气调库除必须具备机械制冷装置外,要求库体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库内温湿度可自动控制,并配备降O2和CO2脱除设备,虽造价较高,但贮藏效果很好。库内温度,湿度和气体指标要求: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气体指标:O23%,N295%以上,CO2<2%。贮藏库盛装鲜枣容器,使用塑料周转箱,规格质量性能按照GB8868-88的要求标准执行。每箱容量18公斤,按品种、等级分类码垛贮藏,码垛采用1/2错位法,垛距0.8米,垛高3-4米。在贮藏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