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浮郁南连滩特产包粟羹 广东云浮郁南连滩芋头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浮郁南连滩特产包粟羹 广东云浮郁南连滩芋头糍更新时间:2023-01-01 13:32:09

一.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迳心椂柚茶

迳心椂柚茶

二.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黄鹤塘茶

罗镜镇:黄鹤塘茶。

三.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小石螺

小石螺,又名山坑螺、穿笃(新兴土语,意为底部、尾部)螺。这种螺生命力极强,而且都没有尾部。据《卢溪通志》载:“小石螺,生于国恩寺后溪涧中,去壳用酒浸食,味甘,利小暑及热病。他产或有相似的,味之始知其别异。”

今天,以小石螺为原料做成的“白饭仔老鸡煲山坑螺”、“黄儿菜老姜煲穿笃螺”、“生炒穿笃螺”等美食,已成为新兴农家菜的上选菜式。食客们除了享受它的鲜美,更看重它祛黄湿、疏肝、消食的食疗功能。

相传,这种体态特异的小石螺,还与六祖惠能有一段渊源。相传六祖惠能年少时在龙山后山打柴,碰到一位少女在小溪旁敲打小石螺的螺笃,于是上前问道:“姑娘为何要敲打这些小石螺呢?”少女回答:“敲穿了螺笃,加姜、葱、油、盐、紫苏等炒熟了,吮吸一下,肉就全出来了,味道可鲜美啦。” 六祖惠能听后劝道:“万物皆有灵性。你忍一下口,全部放生吧,或许它们能生还呢!”少女听了顿生恻隐之心,于是把小石螺全部倒入溪中。说也奇怪,这些被敲掉了尾部的石螺竟然存活下来,繁育的后代也都没有了尾部,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道人们饭桌上的佳肴——山坑螺。

四.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云安蚕茧

云安蚕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安蚕茧

云安县是广东省蚕桑生产重点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培养,“云安蚕茧”的品质提升显著,具有感官好、上车茧率高、洁净度高、解舒率高等特点,其外观洁白,具自然光泽,且茧衣少,茧形匀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云安蚕茧”及产品丝棉被畅销韶关、广州、珠海、深圳、佛山和港澳地区,以及邻近的湖南省和江西省等地,在广东省内和周边地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广东省云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云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云安蚕茧产地范围的请示》,云县府报〔2013〕9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云安蚕茧》(草案)

五.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三蛇龙虎凤大会

三蛇龙虎凤大会

新兴人食蛇,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

最初的菜式是将蛇折骨撕肉,加之鸡肉丝、火腿丝、猪肉丝、冬菇、木耳等作为配料火文成蛇羹,专供顾客品尝。后来发展至“三蛇龙虎斗”、“三蛇龙虎凤大会”。这些菜式目前正流行于各大宾馆、酒楼、但以原凤凰水闸的蛇王旺经营的最好,其店址现已迁至冼河桥旁,原店址仍为旧称,但被他人经营,在冼河桥蛇餐馆一般用眼镜蛇、饭铲头、金脚带、过树榕这三种毒蛇汇于一起做蛇羹,其中加入果子狸的蛇羹叫“三蛇龙虎斗”,加入老猫的就称“三蛇龙虎凤大会”。

现在新兴人食蛇比起以前已有大发展了,除了蛇羹外,还有炒蛇丝、火文蛇肉、炒蛇皮、蛇汤、炖蛇盅、火局蛇木鹿、蒸蛇木鹿等,有近百个品种。如再配以各种猫、鸡、鲍参、翅肚、水鱼等山珍海味就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丰富蛇宴,在目前蛇餐馆有叹为观止的是现场劏三蛇配酒,席间司傅会将一条饭铲头(眼镜蛇),一条金环蛇、一条过树榕,抓过来给顾客看,然后左手握蛇头,一脚踩蛇尾,在蛇腹中按下,用小刀开一个小口轻轻挤出一粒如葡萄子般大小的蛇胆,放在白色的小碟里,接着把三颗碧绿晶莹,带着温热的蛇胆剪破,倒入一个盛着米酒的瓶子内拌匀,然后分给席上每人小半杯品尝。蛇胆酒甘凉,没有苦味,有驱风活络,活血行气,镇咳止喘的功效。

六.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托洞腐竹

托洞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托洞腐竹”产于素有石城之称的云浮市云安县石城镇托洞。托洞腐竹之所以久负盛名,皆因其原材料和传统的制作与其他腐竹制作不一样。制作时采用当地大云雾山下土生土长的黄豆或小青豆(黄豆的一种)作为主要原料,并且采集来自大云雾山山泉的水制作,整个制作流程都不添加任何材料。所有变化过程都是基于物理反应所至。

煮沸豆浆然后熄火,待豆浆表面平静、冷却,渐渐地结出一层淡黄色的“皮”,这皮即腐皮。挑起晾晒在竹竿上,直至风干,即成可口的腐竹。存放成品腐竹要放在通风干爽处。潮湿的地方最好不要存放,因为会影响腐竹的质量,如果时间长的话会变质。好的食材不一定要大厨师出场,即使一般家庭亦都可制作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譬如,用温水将干的腐竹浸开后,姜葱起镬烧开水灼熟后醮豉油食,入口绵滑、豆味浓郁;又或者加入猪小肚白果一齐煲上三个小时,一煲香甜淳厚的靓汤令你大饱口福。 

“托洞腐竹”产于素有石城之称的云浮市云安县石城镇托洞。“托洞腐竹”采用大云雾山下土生土长的正宗托洞黄豆或小青豆(黄豆的一种)作原料,用最高峰云雾山引来的清冽山泉制作。整个制作过程包括选豆、去壳、磨浆、滤渣、煮浆、擦边、挑皮、晾晒、转竿等等,“托洞腐竹”传统制作方法的所有程序都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或添加剂,产品色鲜体薄,油亮清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托洞腐竹”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粘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见长。蛋白质含量高达48.8%、脂肪含量达25.1%,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同时还含有糖、铁、钙、磷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 故被称为“素食之最”。其甲级品曾多次获广东省、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

托洞腐竹产地范围为广东省云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云浮 郁南县 郁南无核黄皮

郁南无核黄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郁南无核黄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郁南无核黄皮原产于郁南县建城镇,现存二株母树,树龄已有100多年历史,仍然生势旺盛;挂果累累。郁南无核黄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无核的特点成为黄皮中的珍品,平均单果重12克,最大达29.3克;其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8.6%,国酸比为10.7:1,柠檬酸1.74%,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43.8毫克;无核率达95%以上,可食率79.4%,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

品种保护

郁南无核黄皮在1960年全省水果资源普查时发现,专家确认属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1986年在全省第二次优稀水果鉴评会被评为优质水果;2001年,郁江牌无核黄皮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2年郁南县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无核黄皮之乡”称号200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郁南县将无核黄皮作为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山区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来抓,成立了郁南县富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形式,建立万亩黄皮示范基地,促进规模种植发展。广泛的市场潜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广州、深圳、珠三角的商人投巨资到郁南进行规模发展种植。

品种发展

郁南无核黄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对无核黄皮的嫁接繁育、提高品种纯度、种植规格和栽培管理,制订了统一规范的综合标准,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已经摸索出一整套矮出密植、早结、丰产、优质的栽培经验,充分发挥了郁南无核黄皮的品牌优势;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目前无核黄皮种植面积6.2万亩,投产2万亩,产量280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使郁南无核黄皮从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成为具有郁南特色的名牌产品;全县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八.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果下马

果下马

果下马是罕见的马匹。这种马,毛褐色,高约三尺,长三尺七寸,体重只有一百多斤,但可拉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斤重的货物。它性勤劳,不惜力、健行且善走滑坡,适合多雨的南方驾役。可称得上动物进化史上的罕见现象。

据《罗定志》记载,“果下马,出德庆之泷水者”,“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有种马中偶然产之,不可多得,故其价甚贵”。据考证,至少在三百多年前罗定就有这种果下马了。

云南矮马形成和饲养历史已相当悠久。我国古代从西汉至清代史籍中均有矮马的记载。《通鉴》称“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师古曰:小马可于果下乘之,故曰果下马”。《宋史马政》“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清《滇海虞衡志》称“果下马,滇亦有之,然不多,但供小儿骑乘,故不畜之也”。

《屏边苗族自治县》记载,早在西汉元鼎年间,屏边县并已划为进乘县地,说明在这之前,屏边县并已经有人生活。据康熙广西府志弥勒州(管辖屏边县)物产志记载:“兽之属:牛、马、驴、骡、……”。

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山区,矮马一直是人们驮挽及骑乘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在苗族群众每年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等重大节日中,“1”往往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云南矮马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在相对封闭的山区,经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而形成,并适应当地炎热、湿热的气候和山地陡峭需要、以驮运骑乘之用为主的品种。

九. 广东省 云浮 云城区 虫草水鸭炖草龟

虫草水鸭炖草龟

冬虫草水鸭炖草龟是云浮市翠亨酒店的招牌菜之一,曾在全国烹饪比赛中获得金杯奖,在广州国际美食节获名牌美食金奖。

翠亨酒店始创于1994年,经过7年的不断发展,现以侨迁至蟠龙湖畔经营,将一间原为二星级的酒店(原兴云酒店)改建成为一家纯餐饮的超大型酒店,已成为拥有筵开30席的大厅一个,整洁典雅包房38间,可同时容纳800人就餐的大型餐饮企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