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宿州市特产米 宿州特产有哪些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宿州市特产米 宿州特产有哪些必买更新时间:2023-01-13 01:07:27

一. 海南省 儋州 长坡米烂

长坡米烂 -海南儋州市长坡镇是宣伦江畔边一座小镇,小镇以风味小吃“米烂”而出名。

米烂又叫米烂仔,其制作方法复杂而细致,将大米浸入水中一至二日,取出磨成稀泥状,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搓成米烂团,入铁锅煮熟,取出放在石臼里椿烂,加入适量的“熟浆”,并搓烂均匀,在金属制成的“米烂镜”里轻摇,让软软的米糊成丝状漏入盛大满沸腾水的铁锅中,约五分钟捞出,就是细丝状的米烂。

食用时把米烂盛入碗中加上蒜头油菜,牛肉干丝,花生粉,猪腩,葱花,胡椒,辣椒、酱油、姜等配,用筷子掺匀,既香甜可口还有醒酒的功能效用呢!

海南小吃中粉类丰富,儋州米烂便是其中一种。米烂是儋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儋州山歌里这样唱道:“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长坡米烂排在品种繁多的风味小吃的首位,可见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米烂,从字面上也许无法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但一旦见到实物,它就会颠覆你原来的想象,这种发源于乡村的乡土小食,虽然出身寒门,但制作工艺颇为讲究,成品色香味俱全,让你过口难忘。就好像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猛然瞥见一位衣着朴素的美丽姑娘。

米烂是儋州群众喜爱的一种食物,城乡随处都可见米烂馆,而这其中以长坡米烂最为有名。在儋州的山歌里,就流传着这样的词句:“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

米烂虽好吃,但其在做的过程是非常繁杂,也是非常的辛苦的,对原来的要求也很高,但就是有些商家为了省事也为了赚钱,省去了繁杂的工序,这也使得正宗的长坡米烂更为珍贵了。只有在儋州吃过米烂的人,才有资格说好,还是不好,没有亲身体验过,怎知其中“滋味”。在儋州长坡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一个年轻人和同伴打赌,连吃了八碗米烂,赢了别人四百块钱,结果吃完之后就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大家急忙的把他抬到旁边的宜伦江,把他泡在江水里帮助消化。

米烂(又叫米烂仔)其制作方法复杂而细致:将大米侵入水中一二日,取出磨成稀泥状;用洁白布包裹,搓成“米烂团”;放入铁锅煮熟,取出放在石臼里椿烂,再加上适量“熟浆”,并搓烂均匀;在金属制成的“米烂镜”里轻摇,漏入盛满沸腾水之铁锅里,约五分钟捞出,遂成细丝状的米烂。“米烂”、“米烂仔”因之得名。

儋州长坡米烂历史悠久,味道香醇,如果正宗的长坡米烂越来越难吃到,那对游客和儋州人民来说都是一大憾事,希望有志者加入到米烂馆的经营中,把长坡米烂做成品牌,让它越来越被许多人所熟知。

二.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秦镇米面皮

秦镇是长安县的一个镇,离西安很近,秦镇的米面皮也有悠久的历史。秦镇米面皮和汉中米面皮的区别主要在软硬和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十分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和辣椒油。秦镇的米面皮所以有名,主要是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的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秦镇人自称他们制作辣椒油的方法是别人学不去的,所以秦镇米面皮的味道别人也就无法相比。同时,秦镇的米面皮比汉中米面皮要稍硬,更适合一些年轻人、中年人。在西安,秦镇米面皮经营者也很多,有小摊小店经营的,更有开大店经营的,位于南稍门的一家秦镇凉皮已开了好几家连锁店。

三.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杯子米

“杯子米”是何、罗、王三姓布依族在纳雍河轿子山下从事农耕,喜获丰收后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轿子山下,原来是荒山一片,三姓人定居后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垦。他们用原始的耕作方法,披荆斩棘,劈草挖山,开出一块一块的梯田,种植从江西带来的稻种。这里千百年来,未有人种过庄稼,土地十分肥沃,当年种下就获得丰收,稻谷装满囤箩。塔山脚雁鹅田侧大渡口岸边的波倮大田就是当时他们开垦的第一块大田,种出来的稻米称“波倮米”。波倮大田开垦前是水海地,泥土疏松。田开得深,打田时若不慎会陷进去。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粮食有了多余,他们就喂猪、喂鸡、养鸭、养鹅,还用“波倮米”酿成水花酒。到大年三十,杀鸡、煮肉,用“波倮米”做饭,三姓人聚集一起过年,没有酒杯,就用波倮米谷壳做酒杯喝酒,庆祝丰收,把波倮大田改称“杯子米大田”,把“波倮米”改叫“杯子米”。据传,一颗波倮米的谷壳折做两半,既可舀水,又可当酒杯。
后来,日久天长,逐年开垦,田土越来越多,粮食年年丰收。为把来纳雍河垦荒种出“杯子米”的事迹传之后代,三姓长者商议,让后辈儿孙永远不忘记布依族先辈艰苦开垦创业的事迹,决定用银子去城里找匠人仿照“杯子米”谷壳的式样锻造成银酒器皿,同时把这种器皿称为“杯子米”酒杯,由罗姓保管,逢红白喜事拿出来喝酒以示纪念。
红喜场中,新郎新娘用“杯子米”酒杯向父、母及来宾中的亲朋长辈敬酒,老人们接过年轻人敬来的酒一饮而尽后,随即给新郎新娘打发喜钱,称“坠杯”。这种习俗相传至今。

四.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米圆子(杜府圆子)

杜甫晚年曾在沙市(属江陵辖)生活过一段时间,在沙市艰苦生活中,他叫家人把碎米磨成米浆,煮熟米浆用漏筛挤滴到凉水里,做成米圆子,用开水煮过的米圆子加上各种调味料,在河边摆摊售卖。杜甫家人为人厚道,所制作的米圆子价廉味美,解馋、解饿,因而受到船东、店家及过往客商的交口称赞,被称作“杜府圆子”,也被称为“杜甫圆子”,后来讹为豆腐圆子。“杜府圆子”流传至今,成为沙市名小吃,是离开沙市的在外游子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五. 湖北省 潜江 太子米

太子米主产于湖北省孝感的孝昌县邹岗镇,历史上曾是皇朝五大贡米之一色亮、味香、口感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1991、1997、2001年被评为全国农副产品银质奖、全国农业博览会湖北地方名牌产品。目前,太子米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年需求量在6-8万吨。孝昌太子米开发总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拟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年产6万吨太子米生产能力。近年来,孝昌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太子稻,太子稻的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生产太子米的原料有足够的保证。

六.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西米丸子

西米丸子

西米丸子最早是在民间宴席中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采用优质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淀粉制成小面团,酿入红豆沙馅、裹上西米上笼蒸熟。既可凉吃、也可热食,食用时醮上蜂蜜味道更加可口。因它香甜味美,颇得食者好评,现在它登上了大雅之堂和星级酒店,是人人都比较喜欢的风味小吃之一。

七.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纳西米灌肠

纳西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米灌肠。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米灌肠捎去。

米灌肠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米灌肠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八.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肉米鱼唇

鱼唇是犁头鳐鱼嘴唇肉的干制品,脆嫩、味鲜、胶质丰富。“肉米鱼唇”是福州地区喜庆宴席常见的汤菜之一,当人们酒酣口腻之时,尝一尝酸辣可口的风味菜肴,口感一新。

制法

基本材料

水发鱼唇(600克)、猪腿肉(160克)、猪排(600克)、葱(1根)、姜片、胡椒粉、黄酒、酱油、盐、醋、菱粉(45克)、麻油、清汤(600克)

一、将鱼唇切成长1寸半、宽1寸的块子,放入开水锅内,加葱、姜、酒川一下,以拔除腥味;猪排也切成块,放入开水锅内川一下,以拔除血水;将猪腿肉去皮,切块,剁成肉末。

二、将鱼唇放在碗中,上面放猪排,上笼蒸约一小时后取下,猪排取去不要。

三、开热猪油锅,将肉末放入锅内炒一下,随即将鱼唇、酱油、清汤、盐放入,再下湿菱粉勾薄芡,撒上胡椒粉,浇上麻油和醋即好。

九. 江西省 抚州 南城县 麻姑米

麻姑米又名“冷水白”,古时称之“银珠米”。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撰《麻姑山志》记载:“银珠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时取之作贡,今山多系他种,银珠米者,亦鲜矣!”。麻姑米色白如银,粒似珍珠,煮饭易熟,香气扑鼻,营养丰富。此米有一独特之处:用其做饭,松软而韧;用其煮粥,香甜稠粘,回味无穷;用其制粉,爽滑可口;用其酿酒,香气浓郁,口味甘醇。具有抗病、抗寒的特性。

产于南城县麻姑山风景区余家源村的麻姑米又名“银珠米”,是当地农产品的一张“名片”,具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清朝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山志》记载:“银珠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八月方收。宋时取之作贡,今山多系他种,银珠米者,亦鲜矣!”麻姑米其色白如银,粒似珍珠,煮饭易熟,香气扑鼻,营养丰富,具有抗病、抗寒的特性。

据悉,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就欲扩大该品种的种植规模,使之成为当地真正的一项富民产业,但因受特定环境条件以及品种种性的遗传所限,麻姑米在全县仅麻姑山一带有不到1000亩的栽种面积,亩产最高不超过300公斤,全县麻姑米总产量一直徘徊在25万公斤左右,投入市场的更是少之又少。

江西麻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专门组建了三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17个麻姑稻种植基地,并形成了大米、米粉、糖浆三大系列产品,公司2002年就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0年被授予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产品先后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江西省名牌农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第八届中国优质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等荣誉,产品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超市、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和欢迎。

十.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福寿米

福寿稻米粒细长,光泽透明;做饭松散香滑,味道可口。米中含有丰富的水深性蛋白质及十多种游离氨基酸和铁、钙、锌、磷等矿物质,还有维生素B1和B2D 、维生素C等多种成份、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肝,明目活血之功效,是难得的保健佳品。

福寿稻始产于监利县周沟乡福寿垸,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清同治年间,监利县令将福寿稻米作为南品进献朝迁,深得慈禧喜爱,赐名“福寿米”。“福寿稻”、“福寿垸”均因此而得名。随着岁月的流失及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福寿米曾随福寿稻的失传而消失。时隔一百多年后的1983年,周沟乡曾王村农民平作湖奇迹般地在一块中稻矮梗镀金田里发现了一株株型中等并有两个分孽的大穗子,便细心采回,次年某插9个平方,收谷11公斤,亩产812.5公斤。1985年,平作湖又栽插了3亩大田,收谷2100公斤,单产700公斤。消息传开,远近农民争相换种。因其用种量少,大田栽秧要求稀、匀,故取名“稀插”,又称“瑚选”。稀插的问世,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极大举与关注,经查阅史料和专家鉴定;稀插乃是失传多年的福寿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