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昌吉买特产最好的地方 新疆昌吉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昌吉买特产最好的地方 新疆昌吉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12-25 13:58:06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二. 新疆 昌吉 昌吉市 老龙河西瓜

老龙河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素称“瓜果之乡”,而昌吉则是北疆的“瓜果之乡”。早在元太祖十六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公元1221年9月26日),从山东栖霞县远道而来的丘处机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径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尔)率众部属及回纥僧皆远迎。即入,泊其夫人劝葡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同蔬同中区”。这段记载说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鹘五城之一。回鹘国王和夫人用当地的土招待贵宾,西瓜大而重,连秤砣也压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计至少有10多斤。 在公元前1-2世纪,西瓜从北非经中亚传入西域。有人估计,一些西域小国已有小量种植。既然在元代已有这样大而甜的西瓜和甜瓜,可见种植和培育了几百年,在北宋时(960-1126)昌八刺回鹘人先祖已在当地(今昌吉)种植西瓜、甜瓜了,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道光年间,诗人史善长在《轮台杂记》中说昌吉出产的老龙河瓜,别具风味。清末时昌吉年产西瓜四五万枚,外销2.6万枚,占生产总量的60%。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农家自育的当地品种,产量不多,但质量比较好。70年代以前,农民种西瓜,那是还没有地膜,为了使早熟,采取开沟铺沙的办法来提高地温,这种栽种方式叫“小沟瓜”。晚熟瓜菜用深沟蓄水的方法,叫“大沟瓜”。80年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昌吉县滨湖乡滨湖村、六工镇下六工村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加上在种植商品瓜的推动下,昌吉园艺站和八一农学院合作,由于昌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气候条件,培育西瓜种籽,种性强,很快推广到关内各省区,到90年代,已成为西瓜种的主要基地,为全国的西瓜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龙河西瓜的含糖量高,深受各族消费者的喜爱,在新疆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老龙河”牌西瓜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前景非常好。

老龙河西瓜是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大西渠镇老龙河村的。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外形主要呈椭圆形,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老龙河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昌吉市老龙河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重量均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为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

2014年,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老龙河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卫星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西渠镇位于昌吉市偏西,行政区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7.5公里,老龙河西瓜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昌吉市大西渠镇七个村,地理坐标位于:44°06ˊ47〞~44°09ˊ16.3〞,北纬87°14ˊ47.3〞~87°16ˊ0〞,海拔高度462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6000亩,年总产量近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均重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口感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老龙河西瓜含糖量高,总糖含量在7.85-9.5(g/100g)、还原型维生素C在5.35-6.45 (g/100g),可溶性固形物(西瓜中心部位)为9.8%-11.4%,。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西甜瓜准则》(NY/T427-2007)进行生产。

三. 新疆 昌吉 阜康市 钙果

钙果

中华钙果是中国科技人员十几年来从成百种植物中选育成功的新型水果,因其含钙量居水果之首而得名。钙果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用途广、效率高等特点。

四.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五. 新疆 昌吉 奇台县 凉皮子

凉皮子做工较复杂,即先将小麦面粉和成面团,放在清水盆里用手搓洗,直到将淀粉全部洗出,只剩面筋。然后将洗出的粉浆沉淀,倒掉清水,搅成糊状,用平底大盘在滚水锅中一张张涮熟,凉后切成条即成。而面筋则蒸熟后切成块。两者相配,加上醋、辣子、蒜等配料,便可食用了。凉皮子清凉爽口,可做饭食,多在夏季食用,而昌吉市等地亦有在冬季严寒中吃凉皮子的,可谓食界奇观。

六.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七.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八. 新疆 昌吉 玛纳斯县 香酥羊腿

【制作材料】

主料: 羊前腿肉 1500克

辅料: 洋葱 250克

调料: 花椒 10克 胡椒 10克 香叶 1克 孜然 1克 鸡蛋 50克 淀粉(豌豆) 25克 盐 75克 花生油 180克 各适量。

【制作工艺】

1. 选用新鲜的羊前腿进行修整,再用扦子戳些小洞,以便入味,整理好的羊腿放入盆中,加精盐、胡椒面、揉搓均匀,搓透,再加料酒、花椒、孜然粉、香叶和切碎的葱头,腌渍40分钟。

2. 腌好的羊腿上屉,蒸熟烂。蒸好的羊腿出屉,沥去汤汁,稍晾。鸡蛋打在碗内,加玉米淀粉,调成稀糊,再抹在羊腿上,要抹均匀。

3. 挂好糊的羊腿放入烧到八成热的油锅里,进行炸制,炸透至熟,捞出沥油。

4. 炸好的羊腿剔出骨头,垫在盘底,将肉片成大片装盘,再撒上孜然粉,即为成品。

九. 新疆 昌吉 阜康市 昌吉手抓羊肉

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做法较简单,即先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是本地人招待来客的美食。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羊羔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昌吉)

十. 新疆 昌吉 奇台县 拉条子、刀巴子

拉条子、刀巴子

奇台以盛产小麦而著名,因而奇台人自古以来以面食为生。明朝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陈诚在其《西域番国志》中就写下了古城一带“间食米面、稀有菜蔬、小酿酒杯醴”的文字,说明从那时起,奇台人就以米面为主食。这里的米,是指本地出产的小米、黄米,而非大米。

奇台因地理位置重要,后来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人,带来了家乡的各种小吃,汇聚奇台,演变成奇-特的风味小吃,但风味小吃只能做为一种副食、佐食,老百姓平日吃的主食,主要是拉条子与“刀巴子”。

拉条子是奇台人平日的午餐。拉条子又叫“干拌面”、馆子家称“白皮面”、维族人叫“拉面”,将面煮熟后,拌以菜肴而食,农村人尤喜吃拉条子,拉条子吃上耐饥,尤其适于干体力活的人。

拉条子面必须和成软面,否则拉不开,拉条子面和好后,“醒”一段时间,再揉上几遍就可以推开,做成“面级子”。“面级子”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油级子”,即将面搓成条状,抹上清油,“醒”好后再拉,维族人常用此法;汉族人家一般把面推开后,然后用刀“犁”成条状,“醒”开后即可拉了。有人喜欢吃软一点的,就可用手按成扁状,拉成“片片面”,有人喜欢吃硬一点的,可用手搓成圆形,再拉开下锅,这叫“棍棍面”。奇台的小麦由于筋骨好,可以拉得很细,象芨芨棍子一样,这样的面吃起来爽口,容易消化,有的人胃口好,把面“犁”成宽皮带状,拉成“驴肚带”拉条子,说这样吃起来香。以前农村人常出外干活,在野外做饭,有些年轻人在人前耍“烧料子”,吹嘘自己能吃“杆杖面,,”即把“面级子”不拉,直接下锅,我就亲眼见过有人这样吃。这些人年轻时耍了英雄,而往往造成严重的胃病,老了以后连最细的拉条子也不能吃,只能吃些烂面条、喝稀饭,所以奉劝青年朋友,千万不可在吃饭上耍二杆子。

拉条子的吃法有炒菜拉条子和素拉条子之分,素拉条子不用炒菜,踏些蒜和辣面子,用清油一泼,再“扎”些菜(扎,即用开水烫)拌着吃。这叫“蒜拌面”,有俗语道“蒜拌面,面拌蒜,一吃一个不言喘。”我本人自小爱吃蒜拌面,

自言“三天不吃蒜拌面,心里烧得火蛋蛋。”“文革”时上北京-,一个月没吃蒜拌面,而思念成疾,回来后一顿狂吃,其香味远胜过皇帝的山珍海味,至今不忘。

“刀巴子”就是蒸馍馍,为什么叫“刀巴子”无人知晓。我想可能是把面发好后,用刀切成块状,再揉成园形,因要用刀切,所以叫“刀巴子”。

奇台的“刀巴子”以大而著称,又大又白又园,状如女人的奶尖,因而民间有谑语道:·“门里进来个大丫头,怀里揣的两个大馒头。”形象而生动地形容大刀巴子的形状。馍馍大了容易发,蒸出来“渲”(即松软),而小了不易发,蒸出的馒头“死僵僵”。

奇台农村人夏天把“刀巴子”晒成风干馍馍,城里人叫“馍馍干子”,风干馍馍又干又脆。夏天用西瓜泡着吃,别有风味。和风干馍馍相反,软馍馍用来蘸甜瓜吃,特别香,故有俗语道:“老婆子害娃娃,想吃个软馍馍蘸甜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