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杭州特产茶糕 杭州正宗特产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杭州特产茶糕 杭州正宗特产小吃更新时间:2022-12-23 16:16:36

一. 浙江省 杭州 杭州火踵神仙鸭

原料:

肥鸭1只(约重1500克)、净火踵1只(约重300克)、葱结30克、姜块15克、

精盐15克、味精3克、绍酒15毫升

制法:

1、将鸭宰好,煺净,背部尾梢上横开一小口,取出内脏。背脊直划一刀。放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去掉血蒙,挖掉鸭臊,敲断腿梢骨,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小竹架垫底,鸭腹朝下,和火腿并排摆在上面,放入葱结、姜块,加清水约3500毫升,加盖至旺火上烧沸,移至微火上焖炖至火腿和鸭子半熟,启盖,取出葱、姜,捞出火踵剔去踵骨,仍放入锅内,再把鸭子翻个身,盖好锅盖,在微火上继续焖炖至火踵、鸭子均酥为至。然后捞出小竹架,撇去浮油,将火踵取出,整齐地覆盖在鸭腹上面,加入绍酒、精盐,盖好锅盖,再炖5分钟,使佐料和原汁渗入到鸭肉内,最后,加入味精上桌。

3、此菜加上天目笋干、鲜笋同炖,即成为有名的“笋干老鸭煲”。

特点:

此菜火踵鲜红浓香,鸭肉肥嫩油润,原汁原味,营养丰富,诱人食欲,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二. 浙江省 杭州 临安 於术

於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于我市於潜地区天目山一带为白术,因其品质优异。故特称“於术”。

天目山脉自安徽黄山逶迤入浙,在原於潜县境内再度抬升,形成海拔1506米的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与东天目山海拔1479米的大仙峰遥遥相对,构成“天之双目”。双峰之间谓之中天目,自北至南为太湖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原於潜县与临安县即以此为界。传说某年有一徽州朝奉,鉴别一株白术,说道此一半是於术,另一半不是於术,经验证此术果长于分界岭上,一半在於潜界内,一半在界外。这个传说未免过分神奇,但足以可见於术确有其不同凡品的特色。公元一0四年,杰出的中医学家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这部书中记载:“白术产於潜者则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变产,此而不书,过时罔视”。赵氏治学严谨,向以“宁踏铁略之讥,不为轻信所误”而自勉,在植物进化及物种变异方面有独特之创见。他指出於术为“近所变产”故书之留给后代,以免将来为人所忽视,用心良苦,为於术留下了最早的文字记载。后人在《清异录》中又再次记载:“潜山出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此也非谬。西天目山确有野术,其籽随风而播称风播,由鸟啄之而播称鸟籽,鼠雀食后由粪便排出而生,称鼠籽、雀术,其形干奇万状,后人随其形而称之谓“汕鹤术”、“狮子术”、“鹤顶术”、鸡腿术”,但多数形如鸡腿,故於术又名“鸡腿术”。《据於潜县志》记载,凡有术处,冬不积雪,可见药力之强大。珍贵的於术,切开之断面呈淡黄色菊花形,如伴有珠砂点,更为佳品,清香无比,可与人参相提并讨,药界常称 “南参北术”就是指因水土之异,北人食术进补功效尤如南人食参。清同治,光绪年间,於潜县城药铺昌隆,高挂“道地药材”“经销於术”,挑选形如鸡腿、鹤形之术,精工巧制,留柄五市分并系上红线,装于精致之盒中,作珍品出售,售价几近人参,声名为之远播,江、浙、川、湘、鄂、沪药商也来贩运,并出口至海外。    由于野术数量有限,遂有人工裁培,也是得天时地利之宠,於潜所种之白术,果与他地之白术不同,种植得法,竟也见菊花形,个体虽小,但香气回异有特色,得药界之公认,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省卫生厅组织专题调查后肯定於术之品名。    

於术性温,味甘苦,有健脾补中、燥湿、利水止汗之功效,尤以除湿,利尿为佳。除中医处方外,也可单味切片泡饮,治湿困脾胃,手软脚酸之疾。近年,於潜酒厂还用于生产於术酒。    

於术生长期长,宜植于排水良好之砂质土,忌连作,栽培过於术后,须间隔五至六年才能再种,并不能与白菜、花生、甘薯、烟草等作物轮作,以禾本科作物轮作为好。通常于三、四月间育籽,第一年培育术栽;第二年二月将术裁移至大田栽植,术栽植后一般在“霜降”前后起土,最迟不过 “立冬”,鲜术起土后晒成干术,通常每270市斤晒干术100斤左右。     

於术曾长期作为白术一样,当作二类统购物资,价格偏低,每市担200余元,近几年退出后,价格暴涨暴落,1984年至1985年初,竟高达每市担4000元,后复降至1700元左右。我市解放前之产量失考,估计战前最高产量为4000~5000但。解放后,於术生产有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过二次生产高峰,第一次1957年至1959年,其中1957年产量达3900余担;第二次是1967年至1973年,其中高峰年为1969年产量4600担,从1974年至今由于受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萸肉收入起落较大,但产量时增时减,变幅较小,且呈缓幅上升之势。( 临安)

三. 浙江省 杭州 杭州清蒸鲥鱼

原料:

生净鲥鱼一条、姜末醋1碟、猪网油100克、甜酱瓜25克、绍酒15毫升、味精2克、

熟火腿20克、笋尖25克、白糖3克、精盐2克、水发香菇20克

制法:

1、鲥鱼不去鳞,鳞面朝上放砧板上,每隔2厘米直切一刀,刀深为鱼肉的一半。火腿切4薄片,瓜、姜也批成片。

2、取大面碗一只,将网油平铺碗底,火腿放网油中间,周围放香菇、笋和瓜、姜片,排列整齐,然后放上鲥鱼,加水15毫升和绍酒、精盐、白糖、猪油、葱结、姜块,上笼用旺火蒸15分钟,出笼,拣去葱、姜块,滗去原汁,加上味精和葱段调味。

3、把鲥鱼覆扣在大鱼盘里,揭去网油,浇入调好的原汤即成。上桌附上姜未醋。

特点:

“清蒸鲥鱼”是文人居士肴馔中的名菜,此菜色泽多样,银鳞闪烁,鱼肉肥腴鲜嫩,鱼鳞吮之油润,加上此菜传奇色彩,食时情趣横生。此菜具有温中补虚、清热解毒的功效。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四. 浙江省 杭州 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特性:图景新颖,富丽华贵,花卉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

产品简介: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如今杭州常年生产绸、缎、绵、纺、绉、绫、罗等十四个大类,二百多个品种,二千余个花色,图景新颖,富丽华贵,花卉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许多产品荣获国家部优或省级优质产品奖,远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杭州丝绸首推都锦生,都锦生丝绸厂创立于1922年,曾是我国最大的丝绸工艺品生产的出口企业,主要生产风景画、台毯、靠垫、窗帘及织锦衣料,产品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质量上乘,久负盛名。都锦生织锦色彩瑰丽,织工精细,多次获得国际金奖。

五. 浙江省 杭州 八宝童鸡

原料:

嫩母鸡1只、生姜1块、湿淀粉15克、精盐5克、糯米50克、水发冬菇20克、熟鸡肫25克、通心白莲20克、葱段1个、干贝25克、嫩笋尖25克、开洋15克味精4克、绍酒15毫升

制法:

1、将鸡杀白、洗净,斩掉鸡脚,整鸡出骨后,将鸡身翻回原状,洗净。

2、冬菇去蒂、洗净、切丁。糯米、莲子洗净。干贝用水洗净放入碗中,加冷水100毫升,用旺火蒸约30分钟至熟。开洋用沸水泡过待用。3、把火腿、鸡肫、笋分别切成丁,与糯米、冬菇、开洋、干贝、莲子一起加精盐3克,再加味精3克拌匀,灌入鸡肚内,在鸡脖子上打一个结,以防肚内的东西外溢。

3、将鸡投入沸水中烫3分钟,使鸡肉绷紧,再用冷水洗一遍,随即放入大碗内,放上葱、姜加绍酒、清水,上笼用旺火蒸2小时至酥取出。

4、将汁水倒入砂锅,加精盐、味精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淋在鸡身上即成。

特点:

整鸡出骨,形完整,色明亮,肉鲜嫩,选料讲究,营养丰富,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六. 浙江省 杭州 桐庐 油沸果

油沸果很有特色。稀面为壳中间夹咸菜或南瓜丝等馅。油沸后而成。

先将调好的稀面,盛入上小下大、直径约为8公分的铁勺里,先油沸成半个面壳,然后加馅儿,再用稀面封好外壳,炸黄,倒出一个半锥体的油拂果即可。乘热吃,脆香,油而不腻。

七. 浙江省 杭州 咸件儿

原料:

带皮猪肋条咸肉1块(约重5000克)、绍酒250毫升

制法:

1、将咸肉刮尽皮上的余毛和污物,用热水洗净,斩成同样大小的两块,放入大锅,加清水至浸没肉身,加入绍酒,用旺火烧沸后,改用温火焖煮至七八成熟时捞出,放入笼中蒸熟,放平压实。

2、待咸肉冷却后将肉块周围修削齐整,切成8厘米的长条,放入钵中,钵下用热水保温。

食用时取出,用斜刀切成1.3厘米厚的小长方块。这是按咸件儿的大小切块,一般食用者可根据食者的具体情况,改切成小骨牌块等其他形状。

特点:

此菜焖蒸结合,肉质香酥不腻,薄皮细肉的五花夹心,红如胭脂,白如洁玉,色彩分明,鲜嫩入味。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八. 浙江省 杭州 红烧卷鸡

原料:

泗乡豆腐皮18张、水发香菇50克、熟笋片25克、绿蔬菜25克、白糖5克、味精2.5克、

酱油30毫升、芝麻油5毫升、色拉油750毫升

制法:

1、笋干剪去老头,撕成丝,腐皮用湿毛巾润潮,撕去边筋,3张一帖地横放在砧板上互相重叠一半。然后将笋干丝放在腐皮下端排齐,从下向上卷紧,切成4厘米长的段,即成“卷鸡”段。香菇批片。

2、锅置旺火上,下色拉油烧至150度时,放入卷鸡段,炸至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

3、锅内留油25毫升,将笋片、香菇倒入锅内略煸,放入酱油、白糖、素汤汁和卷鸡段同煮3分钟左右。等汤汁收浓到1/5时,再加入味精和焯熟的绿蔬菜,起锅装盘,淋上芝麻油即可。

特点:

腐皮、笋干均系杭州地区的。成菜柔软、鲜嫩、浓香,富有乡土风味,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九.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龙井虾仁

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成菜虾仁白玉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致,滋味独特。杭州天外天菜馆是该菜的发源地。(杭州)

龙井虾仁是一道体现西湖秀美气质的传统名菜,他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日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之寒食后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最佳品,龙井茶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四绝之称,厨师用此"四绝"与入时的鲜河虾仁相配,终于创制出新的一绝--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顾名思义,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食后清口开胃,回味无穷,在杭菜中堪称一绝。

"龙井虾仁"选用活大河虾,配以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烹制,虾仁肉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滋味独特,是一道杭州传统风味突出的名菜。

典故

杭州典故

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成菜虾仁白玉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致,滋味独特。杭州天外天菜馆是该菜的发源地。

乾隆典故

另传,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正好是清明节。他游览了西湖龙井,茶农将新茶进献给他,他带回行宫,御厨在炒“玉白虾仁”时放进茶叶,烧出了这道名菜。不久,“楼外楼”菜单上,就出现了“龙井虾仁”这道名菜。聪明的厨师把龙井茶叶入馔,大概是受了别的西湖名菜的启发,而在烹调技艺上进行的一次大胆创造。这个菜,不仅用料别出心裁,火候也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制作时,厨师用油滑锅再下熟猪油后,立即放入上过浆的虾仁,约滑15秒钟,就倒入漏勺沥去油,再同用沸水泡过的新茶一起下锅,用料酒一喷,在火上一颠,就起锅装盘。功夫就是在这一转眼中把这道名菜烧出来。

特点

有人说,人们创制出"龙井虾仁",可能受到宋代作过杭州地方官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一首词的启发。苏东坡调到密州(今山东诸城)时,作的《望江南》中有一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品。人们从苏东坡的词联想到这个季节中的时鲜河虾,于是以新火烹制了"龙井虾仁",经尝试味极鲜美,又突出表现了杭州的风味特色,遂从此保留流传下来。

龙井茶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河虾(即青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的“龙井虾仁”,色如翡翠白玉,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极为鲜嫩,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传统名菜。

“龙井虾仁”因选用杭州最佳的龙井茶叶烹制而著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龙井村狮子峰所产最佳,素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据传此茶起源于唐宋,明清以来又经精心改良,品质独树一帜。古人云“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味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乃至味也”。清代时曾被列为向朝廷的贡品。当时安徽地区以“雀舌”、“鹰爪”之茶叶嫩尖制作珍贵菜肴,杭州就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新茶配以鲜活河虾仁制作炒虾仁,取名“龙井虾仁”。其味鲜香可口,不久就成为杭州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肴,并流传各地。

做法

原料:活大河虾1000克,龙井新茶1.5克,鸡蛋1个,绍酒1.5克,精盐3克。味精2.5克,淀粉40克,熟猪油1000克(约耗75克)。

制作过程:

一、将虾去壳,挤出虾仁,换水再洗。这样反复洗三次,把虾仁洗得雪白取出,沥干水分(或用洁净干毛巾吸水),放入碗内,加盐、味精和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粘性时,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浆。

二、取茶杯一个,放上茶叶,用沸水50克泡开(不要加盖),放1分钟,滤出40克茶汁,剩下的茶叶和汁待用。

三、炒锅上火,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找散,约15秒钟后取出,倒入漏勺沥油。

四、炒锅内留油少许置火上,将虾仁倒入锅中,并迅速倒入茶叶和茶汁,烹酒,加盐和味精,颠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

十.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余杭丝棉

唐代已有绯绫、纹绫等名贵品种,列为贡品。五代时,绢帛生产于民间。清初,塘栖、临平等地机部不断增多,成为全省著名的丝绸生产和集散市镇。余杭丝绵素以清水丝绵而负盛名。据传南宋康王赵构建都临安,慕余杭丝绵 质地优良,特谕将清水丝棉列入贡品。它以水净漂清得名。特色是色泽洁白,边道薄而匀称,无块状,无杂质,柔软,韧性强,放置长久不泛黄。( 余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