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昭通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 昭通必买特产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昭通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 昭通必买特产清单更新时间:2022-12-27 13:50:04

一.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盐津蚕桑

    昭通市蚕桑生产的历史,应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据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公元前670年前后,朱提杜宇(今昭通人)创建蜀国时期,就教民发展蚕桑生产。清时,黄土瀛、林绍年任昭通知府,推广福建栽桑养蚕的经验,对本地区蚕桑事业的发展,直到了积极的作用。民国2年(1913),大关、盐津等县,为了推广蚕桑生产,还办过蚕桑班,在城乡招收学生,教以栽桑饲蚕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1920年前后,盐津、镇雄、威信、绥江、彝良、永善等县的一些农村,蚕桑生产取得了新的进展。盐津县龙潭、滩头等乡,栽种桑树十四、五万多株,年产蚕茧万余斤。镇雄县东、南各区,农村妇女均植桑三、五株,春三月饲蚕作茧,作纺纱织带之用。威信县落亥、夏家屯、斯文铺、长官司等地,每年所产生丝,留一部分自用,蓁运往四川省销售。绥江县农村广泛栽桑,年产生丝10.5万市两,运销四川、昆明等地。1934年,永善、绥江、彝良、镇雄等4县养蚕专业户达3000多户。盐津县蚕茧加工后的生丝,曾一度远销缅甸、印度等国际市场。到1947~1949年,全地区蚕茧生产处于没落时期,年平均产量不过1万公斤上下。(昭通)

二.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洋芋全席

滇东北一直是被历史所卷积的一块沃土。神奇的大自然在此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以致于每个人都喜欢的美食,在此也是一种被大自然所眷顾的馈赠。

昭通的洋芋全席,的的确确就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带来的是一代代人的福祉和感动。本来洋芋在云南很多地方出产,而以昭通的最为有名。

据清代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可推断公元1848年以前云南就已引进马铃薯栽培。 在云南,“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作为洋芋最为有名昭通,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片、煎洋芋饼、干焙洋芋丝、炒洋芋丝、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在昭通,可谓“无洋芋不能成菜”。洋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人赞誉它是“地下苹果”。洋芋在北方又叫“山药蛋”,但有些地方的洋芋又麻又嫩,不知是否芋种和土壤的问题,为此,那些山药蛋都被打成了淀粉或干脆卖掉,换几个零钱。昭通人却对它情有独钟,甚至把它当成主食。乡下走走,热情的主人总会把洋芋作为第一道迎客的佳肴端上桌来,看着那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熟洋芋和喷香可口的蘸水,就由不得你不动筷子了。城里的餐桌上,洋芋丝也是铁定要上的菜。昭通人常会说这样一句口头禅:“吃洋芋长子弟。”(意指英俊、漂亮)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

昭通人偏爱洋芋,也许和从前的艰难岁月有关吧,在举国上下都经受饿饭的日子里,洋芋对昭通人恩施,救活了无数饥饿的人。洋芋对贫穷而质朴的昭通人来说,是另外一种骄傲。每年夏天,在热浪滚滚的田间,总会出现翠绿一片。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仿佛觉得自己走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洋芋苗苗,你们城市怕是见不到这样的盛景吧!” “今年雨水不济,全靠这洋芋填肚子。别看开春以来滴雨未下,可每亩挖上个1000多斤没问题。这可是咱老百姓的救命蛋啊!”在一旁的老农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说话间,他们脸上的“沟壑”也顿时平坦了许多,仿佛已经看到了土层下茁壮成长的洋芋蛋蛋。

如今的洋芋,早已成为餐桌上五花八门的美食特色之一。

三.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洋芋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云南是我国种植马 铃薯较早的省份之一。清代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中说:“阳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臛煨灼,无不宜之。叶脉如豌豆苗,按酒倄食,清滑隽永。开花紫筩五角,间有青纹,中擎红的,绿药一缕,亦复楚楚。山西种植为田,俗呼山药蛋,尤硕大,花色白。闻终南山岷,种植尤繁,富者岁收数百石云。”文中并绘有阳芋的素描图,就是马铃薯,这是中国马铃薯栽培史上的第一张马铃薯形状素描图。按此记载,公元1848年已有不同品种,农民已采用培土、压蔓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据此可推断公元1848年以前云南就已引进马铃薯栽培。

马铃薯在云南广泛地被称为洋芋,其引进栽培无疑对全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土壤贫瘠、缺乏灌溉的丘陵和高寒冷凉山区不适宜水稻种植,甚至不适宜玉米生长的地方种植马铃薯亦可获得较高产量。这对于解决广大山区人民的温饱和发展山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云南省已发展成为中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区。

云南昭通属滇东北马铃薯生产主要片区之一,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马铃薯淀粉积累。昭通市种植马铃薯是明末清初开始的。所产马铃薯个大,表面光滑,淀粉含量高。

自马铃薯在昭通市栽种后,不仅“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同时,使原来的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逐渐成为农业耕作区。1990年,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折合主粮18863万公斤。昭通是云南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全市的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70万亩左右,年产量150多万吨。其中,脱毒马铃薯播种面积有108万亩,产量100万吨以上。丰富优质的原料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加工企业的原料专业化、产品多样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以马铃薯作原料的菜蔬中,一般常见的有土豆丝、土豆片和土豆淀粉等。油炸土豆片脆而不嫩,香酥化渣,并富含维生素C和铁、锌等矿物质,对预防贫血病和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均有好处。土豆淀粉又称洋芋肴的调味品。在食品工业方面,还可以加工为葡萄糖、果脯、糖浆等。

昭通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 云南省 昭通 彝良县 黄草

石斛,又名黄草。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中药学方面,《本草通玄》说“石斛甘可悦噪,咸能润喉,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M《本草纲目拾遗》载:“以石斛代茶,能清胃火,除虚热,生津液,利咽喉。”主要用于肺胃阴伤、虚热口渴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其清咽护嗓作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据中药报介绍,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保嗓药,即每日饮用石斛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等也常肥用石斛为原料的饮料。现在全国为数不多的产量中,昭通市生产的石斛,因质地优良,尤受市场的欢迎。

昭通市石斛主产于彝良、威信等县。为适应市场需要,除重视这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逐步创造条件,进行人工栽培,发展石斛生产。

五.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土三七

三七别名:土三七、旱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

干燥全草,茎呈青绿色,易折断,中间空心,叶皱缩,上、下面均灰绿色,但大多已脱落。气无,味微涩。亦有带根者。以色绿、身干、无杂质者为佳。根茎较短,略呈块状。根数条,粗细不等,表面灰棕色,质硬,断面暗棕色或类灰白色。支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茎圆柱形,长30~50cm,表面暗棕色或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皱缩,常脱落,互生或近对生,展平后呈倒披针形,灰绿色或棕褐色。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气微,味微涩。

三七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单叶互生,叶片质厚,倒披针形,长5~8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几无柄。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顶生;萼片,绿色,线状披针形,不等长,长3~5mm,顶端钝;花瓣,黄色,椭圆状披针形,长6~10mm;雄蕊,较花瓣短;心皮,卵状矩圆形,基部合生,腹面有囊状突起。蓇葖果,成熟时向外平展,呈星芒状排列。花期6~8月。果期7~9月。

六. 云南省 昭通 鲁甸县 鲁甸黄梨

鲁甸黄梨:亦称“后山大黄梨”,是昭通黄梨的代表品种,主要盛产于小寨等乡镇,色泽黄褐,具有果大、甜脆、汁多,密味等特点,畅销本省和四川等地。

七.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滇曲

滇曲是昭通市葡萄井酒厂生产的名优产品。酒厂座落在昭通市城西郊10公里处的葡萄井风景区,葡萄井泉水色清澄碧,水质极佳。经化验PH值7.2-7.4,总硬度6.11 ~6.72毫克/升,含钙9.99~107.19毫克/升,含镁0.58 ~2.07毫克/升,无色透明,无味。( 昭通)

八. 云南省 昭通 鲁甸县 刺老包

刺老包学名为惚木,又叫树头菜和老虎刺。春雨后,这种浑身是刺的小乔木顶端开始含苞吐露,逐渐长大,形如茄子。随后又长出嫩芽、嫩芽散叶状如香椿,轻风摇曳,逗人喜爱。不知是哪朝哪代,故乡人把它作为野菜充饥的美味食品。记得童年时每年三至四月,故乡的农民都要抽出时间,身背箩筐到山林里采集竹笋拿到市场上变个盐巴钱,顺便采摘一些嫩闪闪的刺老包带回家,把貌似恐怖又逗人喜爱的刺老包用水洗净,放入锅里稍煮片刻就失去了老虎刺的威风,捞出后用冷水清漂,滴干水分放入盘中,拌上辣椒、食盐、酸醋等佐料,凉拌食用,清凉可口,香味特别。那时吃食刺老包的不多,刺老包也没上过市场,被埋没在深山丛林之中。


刺老包不但是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纯天然绿色木本野菜,而且还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它的根皮还可做药、能治胃炎、肾炎、淋巴结肿大和风湿关节痛等症。

九.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桃片糕

桃片糕始于唐代,当时,民间喜作糯米糕,渐成风气。安史之乱,诗圣杜甫避居云阳,对糯米糕倍加赞誉,并作诗吟讼。桃片糕遂知名天下,明代中叶,桃片糕的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已能生产出洁白如玉的“玉带糕”。清初,桃片糕的生产趋于极盛,出现了以宋、左、魏、彭四家为最具规模的四大作坊。

原料配方:潮州粉1千克,糖砂(又称打砂糖)1.2千克,核桃仁500克,玫瑰糖50克。

1.制砂糖:白砂糖用清水溶解后煮成糖浆,煮至122℃,熄火,搅拌成糖砂。

2.核桃仁用沸水洗清后加入玫瑰糖。

3.糖砂与潮州粉混合过筛后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放在长方格模具内作底层,压实,模具的两侧放木板两块,然后放上一份核桃糕粉,压平后取去木板,再铺上其余两份糕粉,压实后盖上白纸。

4.在80℃温度蒸15分钟,脱模的糕坯藏在熟面粉内约1小时,取面切成薄片。质量标准形态:长方片形,四边完整。

十. 云南省 昭通 彝良县 彝良天麻

彝良天麻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彝良天麻是大自然赋予彝良的“宝贝”,其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质实无空心,素有“云天麻”之称。

彝良是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昭通天麻》的核心区,也是全国天麻产业大县之一。天麻出在昭通,而昭通天麻又以小草坝天麻闻名。小草坝天麻是大自然赋予彝良的“宝贝”,其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质实无空心,素有“云天麻”之称。

近年来,云南彝良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把天麻产业作为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来培植。据统计,2013年末全县注册组建天麻协会4个、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11个,完成新增天麻种植2.05万亩,采挖天麻3.174万亩,产鲜天麻2236.16万斤,产值11.56亿元,按2013年末全县农业人口计算,农业人口人均创收1974.5元,天麻留存面积3.9万亩,人工天麻菌材林总量达到34.62万亩 ,目前为止,“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