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蒲江县特产介绍 蒲江寿安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蒲江县特产介绍 蒲江寿安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12-18 16:04:19

一.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密麻花

密麻花系四川省传统名产之一,通江县以板桥的麻花最受欢迎,以蜜透滋润为最大特色。糖重油大,给人以浓郁的芳甜感。


口味:松软蜜甜,油香浓郁。

二.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黄羊

南江黄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江黄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江黄羊原产于四川省南江县,采用多品种杂交方法,培育成的肉用山羊新品种。

南江黄羊被毛黄色,毛短紧贴皮肤,颜面毛色黄黑,鼻梁两侧有一对称黄白色纹,从枕部沿背脊有一条由宽而窄至十字部后渐浅的黑色毛带。公、母羊有角者占61.5%,角向上、向后、向外呈“八”字形,无角者较少。头中等大小,前胸深广,背腰平直,四肢粗长,蹄质结实。体躯结构匀称,略呈圆桶形。

体格较大,生长发育快。6月龄公羊体重 27.40千克,母羊 21.82千克;周岁羊分别为37.61千克,30.53千克;成年羊分别为66.87千克,45.6千克。哺乳期日增重公羊176.17克,母羊161.33克;6月龄分别为139.56克,109.33克;周岁前分别为97.79克,77.78克。

性成熟早,繁殖力高。2月龄出现性行为,3月龄初次发情 4月龄可配种受孕。群体胎平均产羔率205.42%,双羔率 22.37%,多羔羊15.22%。高繁群胎平均产羔率216.67%,群体繁殖成活率90.18%。

出肉率高,肉质好。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8月龄羊胴体重10.78千克,屠宰率47-63%1骨肉比1:3.48; 10月龄分别为11.38千克,47.70%,1:3.71; 12月龄分别14.97千克, 49.41,1:3.850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低。

南江黄羊杂交改良效果明显,在浙江、福建杂交一代羊6月龄体重比同龄本地山羊提高42.54% - 59.56。在武陵山区杂交一代羊,周岁体重比同龄本地山羊提高66.55%-113-56%. 在大巴山区杂交一代羊6、12月龄,成年体重比本地羊分别提高 60.90%,67.95%。

三.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山核桃

南江山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江山核桃是四川省的,已成功注册而地理标志产品。

产地

南江山核桃广泛分布于海拔400—1800米地段,是耐干旱脊薄忌水渍高温理想的中山地区经济树种。南江县位于米仓山南麓,东与通江、南与巴中、西南与旺苍、北与陕西南郑相邻,北纬31°50’—32°45’,东经106°27’—107°10’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幅员面积34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7%,海拔370—2508米,山脊陡峭狭长,沟谷切割强烈,荒山、荒地、坡耕地分布面积十分广阔,土壤以紫色土、黄壤、黄棕壤为主,气候湿润,土壤干燥,年均气温16.2℃,无霜期259天,年均积温5096℃,年均降雨量1161mm,年日照1570小时,相对湿度64—79%。适合南江山核桃生长并能达到丰产、稳产、优质面积达2万公顷,是发展核桃的最理想区域;目前已形成挂果80万株,约5万亩,产量150万公斤,产值750万元的核桃大县。南江山核桃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6年第40号,关于批准对南江山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南江山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南江县人民0《关于界定南江山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南府发[2004]4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南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特色

南江山核桃产于国家名胜风景区光雾山景区内,其壳薄果仁多且厚,味道醇。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常食山核桃、仁产品,具有健脾开胃、润沛强肾、滋补康复、预防冠心病、降低血脂之功效。是一种健康味美、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营养食品。果肉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山核桃果仁中含有7.8-9.6%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7种以上且含量高达25%以上,还含有22种矿物元素,对人体有必要作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钙、镁、磷、锌、铁含量十分丰富。

四.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香菇

通江香菇源于野生,自古以来称为香菌,民间采食作菜肴。段木香菇的起始年代已无从考证,木悄香菇始于1997年。

生产工艺:

第一年,耳树选择、砍树、剔枝、截段、人工接种、发菌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二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三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木屑香菇生产工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转色、上架(入畦)、出菇管理。

独特品质:

通江香菇是以优质树木作为栽培材料,因此产品明显优于比国内其它地方以棉籽壳、草料、甘蔗渣等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具有肉质嫩脆,味道鲜美,香气沁心,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是宴席和家庭烹调最佳配料之一。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元朝吴瑞的《日用本草》载:香菇可“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清朝黄宫绣的《木草术经》曰:“香菇味甘、性平,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把香菇用来辅助治疗痘疮、麻疹、解毒、治头晕、防感冒、降血压、治皮炎、身全衰弱、坏血病、佝偻、肝硬化等病症。就营养价值而论,据化验,100克干香菇中,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7.8克,灰分4.9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C等。在香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多达18种,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就有7种;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亚麻油酸,灰分中含有大量的钙、铁、锰 等造血物质。此外,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D原260克,可转化为维生素D,增强人体抵抗力,并帮助儿童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在香菇中含有的30多种酶,是纠正人体酶缺乏的独特食品。据日本研究,香菇治疗胆固醇动脉硬化、肝硬化和抗癌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2005年通江县栽培段木通江香菇菌种70万瓶,产菇(干品)700吨,产值2520万元;栽培木屑通江香菇680万袋,产菇(干品)680吨,产值2720万元;自1997年起至今通江香菇就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国。

五. 四川省 泸州 合江县 合江金钗石斛

合江金钗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江金钗石斛是四川泸州合江县的。

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合江县,是四川省与重庆市毗邻的所有县区中唯一一个即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又融入重庆“一小时的经济圈”的县,更是是金钗石斛的故乡。

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学名著记载,石斛是九大仙草之首,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现代医学表明,石斛所含的石斛碱等成分具有抗癌功效。又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学名著记载金钗石斛原产于合江。川石斛特别是合江金钗石斛,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解放前,合江县即有2个专业的石斛交易市场,是石斛商品的集散地。自古以来,合江群众就有种植金钗石斛传统,并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合江县作为我国著名的金钗石斛道地产区,在明代合江已广泛栽培石斛,是石斛地传统的生产区,至民国时已有相当生产规模,因此其资源开发具有典型保护性与开发性。《合江县志》载:“木斛(金钗石斛)治脚气,产西南各区”。 《泸州科学技术志》(1993年版)载:“合江以盛产石斛、荔枝、佛手、青果闻名于全省、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四川所产石斛十分丰富,产量居于国内前茅,尤以合江金钗石斛品质上乘,能满足省内外以至国外市场的需要。据合江中药材公司资料载:解放前合江就有2个专业的石斛交易市场, 仅1953年就收购干石斛20多担(1担等于50千克),相当于鲜石斛100余吨。合江石斛顺长江运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东南亚。

四川野生石斛资源丰富,不少县、市、区均有野生资源分布。合江县由于保留有世界同纬度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原始阔叶森林,使得野生金钗石斛得以保存。同时当地种植石斛起步较早,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近几年工作的积累,先滩与佛宝等地培养出大批懂技术、积极性高的药农,为发展石斛种植提供人力和技术的支撑。

合江金钗石斛己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从目前石斛的市场走势看,可用“升、畅、缺”三个字概括:“升”即价格一路上升,“畅”即销路畅通,一般不积货,“缺”即时常有缺货情况,可见发展合江金钗石斛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合江金钗石斛具有很好的质量特色。鲜品是根茎圆头状,略膨大;茎下部圆柱状,中部起呈压扁状,顶端钝尖;有时全体细长,近圆柱状或不明显的压扁状;叶鞘灰白色,膜质;总状花序,花1至4朵,白色而带淡紫红色;色泽由浅灰绿色、绿色至绿黄色。而干品则多回小弯曲条状或弯曲条状,无根头,无叶鞘;具纵棱条及皱缩;色泽黄色。相比最近的赤水金钗石斛,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合江金钗石斛远远高出很多(合江金钗石斛的石斛碱含量≥0.50% ,而赤水金钗石斛在0.30%-0.50%之间)。这也是合江金钗石斛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石斛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石斛的经济价值凸显。合江金钗石斛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推广扩大。

2015年初在相关上级领导单位的支持下,合江县人民政府成立申报“合江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办公室,正式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向品牌建设迈了一大步。此项工作对于重塑“合江金钗石斛”品牌地位、促进合江县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文、郑波、温正义

合江金钗石斛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密溪乡、尧坝镇、先市镇、法王寺镇、九支镇、五通镇、车辋镇、实录镇、凤鸣镇、虎头镇、榕山镇、榕右乡、白鹿镇、甘雨镇、南滩镇、石龙镇、先滩镇、自怀镇、福宝镇境内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林地

《合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合江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合府函〔2015〕7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522/T003-2015《合江金钗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六.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开江山苍子

山苍子果实清香,纯正,风味独特。山苍子,在四川境内其它地方鲜为少见,是长岭镇独有的特色产品。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山苍子,既满足了现代人追求多品味的要求,又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山苍子可鲜吃,也可加工成山苍子油。山苍子油浅黄微透明,芳香无比,保持期长,具有天然的防腐作用,有“天下第一植物油”之称。

七.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魔芋

通江魔芋是通江县传统,地地道道的森林蔬菜。通江魔芋以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高产著称。是当今大有发展前景的森林蔬菜。通江魔芋具备了八大奇特:1、通江魔芋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份是一柄羽状复叶,状如伞、叶柄有美丽花斑,极耐阴,可作居室观赏栽培。2、通江魔芋特高产,单个可重15kg以上,极耐肥耐阴,不但可高密度栽培,而且可重叠窖栽,亩产可高达成5000kg以上。3、通江魔芋利用率可达100%,叶是优质饲料,叶柄制干菜,味美于竹笋。地下块茎肉质洁白如雪、含淀粉高达60%以上。可加工成当今风靡世界的各种美容保健食品。4、通江魔芋品质优良,其淀粉膨胀率高达80-100倍加利润丰厚,1kg魔芋淀粉可制40kg魔芋豆腐。5、通江魔芋既可鲜品加工食用,更可规模生产,制成精粉,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工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6、通江魔芋淀粉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舒适的各类风行食品。7、据科学测定,通江魔芋精粉中含葡萄甘聚糖64.78%,淀粉1.46%,还原糖1.6%,蛋白质2.56%,脂肪0.13%,纤维1.43%,矿物质元素3.78%,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及人体不可缺少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7种不饱和酸。所以魔芋食品高纤维低热量,是肠胃的“清道夫”,可防痔疮、防肠癌,能有效降低胆因醇及高血压,对减肥、美容和糖尿病都有独特的功效。8、通江魔芋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凡北纬26°以南地方均可栽培,冬季最低-5℃以上地方可露地越冬。通江魔芋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缅旬和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八.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南江萝卜

南江萝卜,又称“南江高山萝卜”生长于南江县境内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是南江县春夏菜延后或秋冬前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南江县地理气候环境独特,在高山上栽植的萝卜吸天地灵气、聚万物精华,造就其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含有大量维生素,具有行气、化痰、消食等功能。南江县历来盛产萝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南江萝卜连片种植规模大、种植区域广,是巴中市及周边地区主要供应蔬菜。历年来,南江萝卜产业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下,先后制定了南江县高山蔬菜(萝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及相关发展规划,南江萝卜已初步实现从良种繁育、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恒温保存、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环节都有一套完整的服务标准,为南江萝卜大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南江萝卜实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不但生产上实施标准化种植,包装上形式多彩多样,保存上一改传统的窖存方法,研发了恒温保鲜技术,使得一年四季市场上保证生鲜萝卜的供应。目前,南江萝卜的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标准化种植企业已达到了11家,基地面积5000多亩。全县南江萝卜种植区标准化种植面积6.2万亩。近年来,南江萝卜着力实施产品品牌化建设:通过“打绿色牌,走绿色路”,实施品牌战略。自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先后有“光雾山”等20多个优质知名品牌脱颖而出,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南江萝卜产业的品牌发展。

九. 四川省 达州 开江县 绿香豆笋

绿香豆笋是集众家之长,采用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特殊加工、烘烤制作、真空包装而成的绿色食品,是开江县著名的地方,其营养丰富、香嫩绵软,口感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绿香豆制品厂一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年产豆笋150吨,产品远销国内外。2006年该产品获得达州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优秀奖,2007、2008年获得开江十佳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和开江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十. 四川省 德阳市 中江县 中江白芍

中江白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白芍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四川省中江县瓦店乡、富兴镇、集凤镇、古店乡、石泉乡、合兴乡、南华镇、辑庆镇、兴隆镇、南山镇、清河乡、悦来镇、玉兴镇、永安镇、回龙镇、冯店镇、广福镇、万福镇十八个乡(镇)

特定品质

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根(多为栽培品)供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载,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功效。是我国中医传统常用要药。研究表明,根以含芍药甙(Paeoniflorin)为主要的有效活性成份(3.3~5.7%),还含有少量羟基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芍药新甙等等,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心肌SG的摄取和心营养性血流量,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及降低血压、引起睡眠、反射消失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因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肋疼痛、耳鸣、烦躁、泻痢腹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血汗盗汗及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的治疗。近年来,对白芍与人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白芍与人参均有抗应激、抗疲劳、镇静,增进学习和记忆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抗辐射,抗肝毒性,抗炎等作用;而白芍却在镇静,治疗乙肝、改善睡眠等方面优于人参。

文化典故

中江白芍栽培历史悠久。四川中江县自然气侯和土壤生态条件优越,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栽植历史悠久、发展快、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一直是中江县出口创汇的道地药材。中江白芍栽培,源于清乾隆时期,始载于公元1812年《中江县志》(嘉庆版)。清宣统二年,县内输出药材岁收白银25504两,1912年,岁产干芍100余吨,1926年种植白芍1000亩,总产近200吨,远销国外,1933年,种1133亩,总产400余吨,亩产250kg,外销150余吨,1949年,种247亩,总产52.75吨,亩产214kg。1956年夏,苏联、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植物专家三人到中江辑庆二村考察白芍生产,1959年原石垭公社建立白芍生产队,又称“白芍农场”,1977年种1472亩,总产804.8吨,亩产547kg,为解放后亩产最高年,1985年减为530亩,总产150吨,亩产283kg。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专家和客商又多次来中江考察并签订贸易协议,中江白芍85%出口日本,从此,中江白芍优质商品饮誉东南亚,并成为中江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类型。中江药农世代种芍,经验丰富,四川省计委、医药局、经贸委以(1986)第54号文件批准中江为白芍出口基地。常年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1999年达到5000余亩,总产量达1500吨以上,2007年达11210余亩,总产近3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