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有一个女的卖蒙古特产 蒙古人卖皮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有一个女的卖蒙古特产 蒙古人卖皮子更新时间:2022-12-19 19:25:51

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阿荣旗 蒙古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语中称苏恩呼日德(SuunHuruud),制作奶豆腐主要用牛奶作原料,将鲜牛奶用粗纱布过滤后,盛进木桶或瓦缸中,放置阴凉处几天后鲜奶自然凝结。在将上面的哲嘿取出后,把凝乳倒进锅里,用温火熬煮。因蛋白质受热凝固,乳清会慢慢分离,同时榨取乳清,留下稠凝乳加大火力,把乳清彻底榨完后,及时用勺被揉搓稠凝乳直至不粘锅。然后用小勺或专用木具将稠凝乳放进木模中轧实后放置阴凉处。若要做成甜的,在揉搓时加进糖料。这就是奶豆腐。

奶豆腐色黄,半透明而有光泽。切成细条的叫奶豆腐条。过半天后,把奶豆腐从模中取出,放置阴凉处慢慢晒干。有时为了让奶豆腐变得筋道、滑腻,加少许哲嘿或黄油。制作奶豆腐的木模因地而异,有的块头非常大,跟大方砖一样,有的形状各异,有的跟中国人的月饼模子一样,刻有非常精致的花纹,大部分是民族传统纹理、图案,很有趣。用这种模子做的奶豆腐像精美的艺术品。厚块奶豆腐吃起来柔软,有浓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腻,进嘴即溶格外香甜。如果有些牧户奶牛少或天旱牧草不好而鲜奶产量少的话,有可能原料不足够而无法及时做成奶豆腐,那么可以进行储奶。因牧区条件不便,没有冷藏室,将凝乳倒进锅里稍微熬煮后,放进容器里保存起来,这叫储奶。等有足够的原料后,把储存的凝乳做成奶豆腐。由于奶豆腐放置时间长而变硬时,可以蒸软后食用。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蒙古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

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将洗净、去掉杂质的糜米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晾干再炒熟,炒锅中要加入干净的细沙和糜米混在一起。这样炒出的炒米发硬,有嚼头,是蒙古人喜欢的口感。但没有破嘴就炒出的炒米,发软好咬,但没有什么嚼头,被当地人称作“汉人炒米”。最后,将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既可食用。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方法可为变幻无穷,讲究和多种食物搭配。干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汤可当主食。总之,怎么吃仿佛都是信手拈来,全凭个人口味。

三. 内蒙古 通辽 豌豆

乌兰察布盟豌豆产量较大,约2400万公斤,品种有纯白豌豆、花豌豆和小白豌豆,大粒品种千粒重400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制造粉丝、酿造产品的主要原料,由于其形状颜色特殊,营养丰富,且较为珍贵,被誉为“粮食珍珠”,行销北京、山东等地。

四.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凉城县 蒙古野果

蒙古野果

内蒙蒙古凉城县是蒙古野果的主要产地,蒙古野果色泽艳丽,具有味道鲜美、耐储藏、易运输、无污染等特点,是造物主赐给草原人民的天然珍果。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榛子

内蒙古榛子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和赤峰市的次生灌木林带,是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名贵干果。榛子果仁酥香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果仁不但可以制作糕点、糖果等食品,还可以制作榛子乳和榛子粉等营养品。

六. 内蒙古 赤峰 林西县 熏鸡

熏鸡是锦山(公爷府)传统食品,历史悠久。锦山熏鸡味道鲜美、颜色漂亮。过去,锦山卖熏鸡的多在夜间,卖者背着篮子,手里提着灯,走街串巷高喊:“五香唉!熏鸡唉!”。为什么夜间卖呢?因为人们劳动一天了,晚间休息时好喝酒,熏鸡是下酒好菜,又有滋味又方便。熏鸡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七.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化德县 内蒙古风干肉

原料;鲜牛腿精肉1500克,精盐20克,蒜、姜、洋葱、芹菜、胡萝卜、香菜、香叶、小茴香、八角、花椒各适量,精炼油1500克。

制法:1.鲜牛腿精肉顺丝切成2厘米见方的长条,然后把蒜、姜、胡萝卜切成片,洋葱切块,芹菜、香菜切段,与精盐、香叶、小茴香、八角、花椒一同放在切好的牛肉条里,腌渍12小时。

2.把腌渍好的牛肉挂在绳或竹杆上,放在通风良好、没有污染的地方晒干。

3.把晒干的牛肉处理干净,切成长段。锅上火,放油烧至六成热时,下牛肉慢慢炸透即可,可根据不同口味需要配辣酱汁、孜然汁、麻酱汁等。

同系列菜肴还有风干羊肉、风干驼肉、风干马肉、风干鹿肉等。除炸之外,此菜适用的烹调方法另有蒸、烧、烤等。

制作关键:1.选料以草原黄牛为宜,选用牛腿精肉,没有筋膜,没有经过冷冻的肉,最好是阉过的公牛最佳。

2.初加工改刀时,一定要粗细均匀。腌肉时各种调料要拌匀。在北方晾晒,最好是中秋节前后为佳。如在南方制作,因为气候多变,在腌肉时应多放些盐,晾晒时必须在无蝇、无虫、天气晴朗、通风良好、没有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每1小时把肉干翻动一次,以便晾晒均匀。

3.烹制时,油温不易过高,油温过高易炸煳,油温过低则肉干不易炸透,制作出来的菜肴颜色不佳,也没有香味。

八.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卓资县 蒙古族肉粥

蒙古族及牧业民族的肉粥分两种,有肉汤粥和肉丁粥。肉汤粥一般是食用手把肉后,用煮肉汤加大米熬,正宗的肉粥味美无比。

九.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蒙古手把肉

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羊肉。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它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着吃。客人不要自己动手随意选食,主人会视客人的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羊肉。

十.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新巴尔虎左旗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食肉主要是煮食。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食肉在半熟略熟之际,即刀割而食。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蒙古民族常把干肉或鲜肉用来煮食。手把肉即把羊按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置于凉水中去煮。煮的不要太老,不加任何调料,加少许盐和乳酪。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一手抓肉,一手持刀,边割边吃。这种牧业民族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来,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蒙古族小伙子的杀羊表演是非常有特点的:一是杀羊不见血;二是扒皮不用刀;三是速度快。手把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嫩肉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内,谓之掏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烧煮,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物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佐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佐料食用。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把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