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黄冈特产 黄冈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黄冈特产 黄冈有什么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2-13 18:11:41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是浠水的传统产业,千家万户有饲养习惯和经验,且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草饲料充足,宜耕宜牧。近年来,生猪生产已发展成为我县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化。我县生猪生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总量不断增长。1999年,全县生猪生产量达100万头,比生猪产业化前的1996年增长34%,肥猪出栏53.5万头,比1996年增长32%
二、效益不断提高。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促进了我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1996年,全县生猪产业化系列产值达12亿元,比1996年增长48%,农民每年从生猪产业化经营中增加纯收入320元,生猪产业化经营每年提供税源2500万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三、规模不断扩大。始终坚持一手抓大场大户,一手抓千家万户,大力构筑“万千百十”工程,即县抓万头场,乡镇抓千头场,村抓百头场(户),组抓10头以上大户。特别是在长流、散花两个“规模养殖示范场”的带动下,一批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数乡一业,乡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1999年,全县有万头以上养猪基地(场)5个,千头规模的养猪场、户28个,百头以上的养猪场、户618个,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480个,规模生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全县生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乡镇有5个,人平出肥一头以上的村有236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长流、散花畜牧场为龙头,以大场大户为重点,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养殖格局
四、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全县共投入生猪“品改”资金800万元,以提高生猪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已初步建成了“三群一站”良种繁育体系。全县核心群良种母猪达68头,太湖、通城母猪繁殖群17个,百头以上生产群良种母猪基地21个,全县优质二元杂交及良种母猪生产群达2.53万头,占母猪总数的92%。全县种公猪已全部实现外来良种化。优质杂交肥猪占67%,其中外三元猪步22.3%,生猪瘦肉率平均达到50%以上
五、特色基本形成。新组建了生猪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县肉联集团公司。近两年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出系列低温肉制品,并畅销省内外。该集团年经营生猪40万头,年总产值达4.6亿元
以粮食万吨饲料加工厂为龙头,建有中型饲料加工厂46座,年加工优质饲料25万吨,能保证全县生猪饲料供应
全县以五沿(沿公路、铁路、长江、城镇、周边县市)为重点,筹资800多万元,建成19个生猪交易市场,年成交仔猪30多万头,生猪年交易额7000万元
全县北部山区基本形成了以玉米种植、饲料加工、养猪一条龙的模式。大灵乡实现玉米产量过亿元,人平出肥1头猪。中部丘陵基本地带基本形成种植业结构与农副产品加工和养猪配套的模式。( 浠水)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艾

蕲艾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蕲艾,艾草的一种,因产于蕲州(蕲春县旧称)而得名,湖北省蕲春县“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之一,中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茎、叶均可入药。蕲艾含17种已知化合物,并且挥发油含量、总黄酮含量、燃烧发热量等明显优于其它地区所产艾叶。蕲艾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清炎作用。

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说:“近代惟汤阳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炙酒则能透坛。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蕲艾古代皆为野生,随着需求量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逐渐开始进行人工栽培,并加式成多种产品进行销售,市场反映很好。

植物学特征

又名艾蒿,属菊科蒿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高三、四尺;叶片轮生,状如蒿,每片叶有五个大的缺刻,大缺刻叶上又有三至四个小缺刻,叶面绿色,茎杆及叶片的背面密生白色茸毛,柔软而光滑。遍产蕲春县近水向阳之田埂地边,山坡上也少量生长。

化学成分

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对蕲艾与一般艾含的精油化学成份作定量分析,蕲艾叶主要成份为1、1.8~桉叶油素、水合莰烯、樟脑、2~松油醇、葛缕酮等化学物,其精油的出油率蕲艾(1.06%)为一般艾(0.54%)的两倍。同时,蕲艾含侧柏酮(15.6%)和异侧柏酮(2.7%),而一般艾则未见此成份。蕲艾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清炎作用。

药效功能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相关风俗

作为吉祥之物。过去有民谣曰,“五月五日下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蜈蚣,百虫归地府。”“荒坡艾叶喷喷香,溪边菖蒲伴石长。青烟剑叶能驱疫,岁岁端午站门岗。”至今端午节这天,人们仍喜欢用蕲艾与菖蒲等一起点燃熏室,并边熏边念。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蕲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蕲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蕲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蕲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蕲艾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技术要求

(一)种源。 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cv)。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黄棕壤,耕层厚度≥25 cm,土壤pH值5.7至6.3,土壤有机质含量≥1.6%。 (三)栽培管理。 1、繁殖:采用分株繁殖。 2、栽种:栽种时间2至3月份,每公顷≤83250穴,每穴2至3株。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每公顷施有机肥≥450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采收期:端午节前后一周,在晴天中午12至14时采收。 2、采后处理:采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至叶面无水,再脱取艾叶。 3、干燥:自然阴干,水份≤14.0%。

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叶片宽大肥厚,被毛密而长;淡青色或灰白色,色泽一致;香气浓郁。 2、理化指标:挥发油≥0.8。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武穴豆泡

武穴豆泡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的。武穴豆泡外观光滑,内面被食用油炸成发泡筋络状,所以炖肉、烧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将此菜名呼为“豆泡炖肉”或“豆泡烧肉”。

武穴豆泡是用豆腐干切成长条形状或团方形状,进行加工处理后,用食用油油炸而成。长条状如手指精细的名曰鸡脚爪豆泡,团方形状的名曰团豆泡。豆泡也有叫豆腐果的,即长豆腐果或团豆腐果。武穴市场上多出售长条状的鸡脚爪豆泡。武穴豆泡外观光滑,内面被食用油炸成发泡筋络状,所以炖肉、烧肉佐以豆泡的菜肴在武穴城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将此菜名呼为“豆泡炖肉”或“豆泡烧肉”。豆泡炖肉或烧肉经肉汤炖煮,红烧软和后,豆泡外观柔软,内面发泡豆筋网络含有汤汁,如果用土火锅炖煮,越煮味道酥嫩越加鲜美,与一般豆腐制作的菜肴风味大大不同。因此,武穴城乡人民逢年过节或招待亲友客人,豆泡炖肉或豆泡烧肉为必备的一道菜肴。近年来,武穴豆泡“养在深闺被人识”,梅川、余川和刊江、武穴办事处的豆泡在市场声誉雀起,被誉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吊锅

罗田大别山吊锅是山里人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餐饮方式。在漫长的冬季,山民们一边在火塘边取暖,一边在桁条上悬一个可以上下升降自如的木质滑杆,下吊一铁锅,吃饭时,将烧熟的主打菜鸡、羊、牛、狗、野猪肉,再加上垫锅菜将军菜、金针菜、野竹笋、薇菜、珍珠菜等分别倒进锅内,旁边再配上橡豆腐、红豆腐、泡菜等。家人或来客围坐火塘四周,烤火、吃菜、叙话,喝酒,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甚至还有旱烟袋。在罗田吃吊锅已是四季皆宜,各具特色,别有滋味在心头。2013年9月2日,罗田吊锅被评选为罗田县“十大名吃”之一.

制作方法:将切片的白萝卜略炒倒入吊锅垫底,依次加入水、海带、炸豆腐、平菇、粉丝、猪血、糍粑芋头元子,然后把腊肉、土鸡蹄花、腊鱼、肉糕煮熟后以五角形切摆成形,意蕴五谷丰登,加入调味的高汤即可。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巴河莲藕

巴河莲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河莲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说到“樊口鳊鱼”、“巴河藕”,人们的心里就美滋滋的。它的美处在哪里呢?为什么偏偏这里的藕好吃些呢?其实,这并不是巴河地区所产的藕都好吃,好吃的藕是芝麻湖的藕。芝麻湖位于浠水县巴河镇北近十里处,南临长江,西垅巴水,方圆面积一千多亩。周围山丘环抱,湖泥深厚、肥沃。以前,这里经常溃堤,河水、山洪闯入湖内,然湖内莲藕依然灿然。湖周的人民对这一奇特的景象赋予了优美的神话。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红冠白羽的仙鹤,含一莲子,从南海飞来,欲去黄河之滨撒下仙种,不想,在路过此地上空时,被湖光山色如画的芝麻湖所吸引,惊讶一声“好啊!”那碧绿晶莹的莲籽就掉进湖里。说也奇怪,次年春日,湖里绿荷莹莹,飘飘渺渺,经月不散。及秋,人们下湖捞鱼,竟得洁白如玉的莲藕,放到嘴里,味极甜脆

芝麻湖的藕与一般的藕不同。一般的藕为圆筒形,表皮呈老黄色,多节而有节毛,生吃有渣涩。芝麻湖的藕是四方形,面上有一平缓的凹槽,表皮白色,滋润如嫩玉,且无铜锈斑纹,储藏十天半月色泽不变。每枝藕均为三节,键间粗壮,每节长两尺左右。这种藕,生吃,嫩脆香甜多汁;熟食,妙而不黑;炖吃,易烂而汤味醇厚纯正。如藕孔中灌以糯米蒸食不加油盐,则别具风味

芝麻湖的藕在封建时代列为贡品。光绪年间,浠水有位县令,每次进京必以此藕孝敬王公大人。在慈禧的食谱里也有这种藕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将它装箱运回岛国。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京的日本人,还点名要吃巴河藕哩!当然,芝麻湖为什么能产出如此甜藕,值得研究

一九五八年以前,芝麻湖年产鲜藕两千担。以后因围湖造田,藕遭厄运。近年,周围大队退田还湖,芝麻莲藕又得新生。一些地方厨师对巴河藕的吃法也进行了一些试验,“蜜汁莲藕”已编入《湖北菜谱》。( 黄冈)

巴河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芝麻湖水域高湖村、许咀村、万寿村、碧二村、江林村、碧峰村等6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羹粑

朋友聚会的时候,菜单上有一个叫“水上漂”的,有人问那是什么,回答是羹粑,我不由得脱口而出:“来一份。”

一份羹粑勾起了我对儿时那份美食的甜蜜回忆。儿时煮羹粑,吃羹粑的情景马上浮现在脑海。

那时羹粑并不是常常能够吃得到的,只有在家里轧米的时候才有。而家里每年轧米的次数也是数得清的,因而吃羹粑的次数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每次轧完米母亲就筛子筛米,完整的米用来煮饭,筛子筛下的细米不好煮饭,就用家用石磨磨成米粉,夹(煮)羹粑。每当奶奶要夹羹粑的时候,我总是到灶间帮奶奶烧水,奶奶先把米粉放入瓦钵里,舀点水调湿,等水开后,奶奶小心地用汤匙把湿米粉一匙一匙地挑进锅里,奶奶舀完所有的米粉后,还用水把瓦钵洗洗,把水也倒进锅里。盖上锅盖,不一会儿,锅边冒大气了,奶奶揭开锅盖,一个个羹粑浮出水面,奶奶再放些青菜,加点盐,用筷子挑上两砣猪油,顿时锅里香气四溢,我赶快盛上一大碗,用筷子夹起一个用嘴吹吹,不等吹凉就咬上一大口,啊,好烫啊!不断地把羹粑从左边换到右边,又从右边换到左边,还不住地唏嘘着,奶奶连忙提醒我:“慢点,慢点,别烫着,别噎着。”还用筷子夹着帮我吹凉,笑眯眯地看着我吃......要是菜园里的葫芦长大了,奶奶就会把白菜换成葫芦,葫芦那甜甜的味比白菜更鲜美,更好吃。

许多年过去了,家里也不曾磨过米粉,也没有再夹过羹粑,那一碗碗香喷喷的羹粑,总是让人回味,当年的羹粑什么时候还能再尝上一口呢?

“水上漂”终于端上来了,一团团乳白色的羹粑配着碧绿的白菜叶子漂在盘子里,我盛了一碗,夹起一个像小时候一样,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一股香味顿时弥漫开来,耳边仿佛听到奶奶在说:“慢慢吃别烫着,别噎着......”

我也在超市买过米粉夹过羹粑,还在米粉里加了鸡蛋,羹粑里面放上西红柿,加了鸡蛋的羹粑呈淡淡的奶黄色,配上红色的西红柿,那颜色可真是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淋点小磨麻油,真的是鲜香无比。我也曾在羹粑里面加过虾米和紫菜,有时还换成土豆丝,尽管先生总是说“此味只就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寻”,每次吃的时候,耳边总仿佛听到奶奶在说:“慢慢吃,别烫着,别噎着......”总觉得儿时的羹粑才是最好吃的,那时的羹粑最味美的。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浠水 蚕茧

通常指桑蚕茧。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保护层包括茧衣、茧层和蛹衬等部分。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蛹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可用于制药及提取蛹油,并可作鱼及家畜的饲料。

形成和形态结构熟蚕上蔟后,先吐丝做成松乱的茧衣;然后头胸部开始有规则地摆动,吐出呈~形或∞字形的丝圈,积15~25个丝圈成丝片;许多丝片由丝胶粘着构成茧层。茧层上的丝缕称茧丝。由外及里完成茧层后,在茧层内腔形成蛹衬,即完成吐丝结茧过程。蚕茧有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生产上大多用白茧。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楚乡酒

罗田“楚香牌楚香酒”系湖北楚香酒厂生产。它色清透明、清香纯正、醇甜适口、窑香浓郁、回味悠长,为湖北品酒。自1982年以来一直蝉联湖北同类产品第一名,1984年以来一直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以来连续五届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杯金奖。并曾获得1997年湖北省工业精品名牌产品展销会金奖、第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酿造品称号等荣誉。

湖北楚香酒厂位于罗田县凤山镇义水河畔,始建于1952年,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现已建成曲酒、酒精、包装、食品饮料、矿泉水5个分厂,拥有白酒、酒精、大曲、滋补酒、果露酒、汽水、纸箱、矿泉水等8条生产线。白酒、矿泉水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 古泉清酒

古泉清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泉清酒是湖北黄冈市英山的。

唐代,大学士沈佺朝代女皇武则天巡狩江淮,在东汤河温泉洗浴,栖身古山村,发现一眼古泉,水质清澈甘甜,后取古井水酿酒,其酒清醇芳香,遂取名“古泉清”。

至宋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嗜饮古泉清。相传其活字布版时,古泉清酒不离手,每版完成必豪饮之。

古泉清酒清冽、甘醇,入口甘甜余味绵长,酒的品质大大优于用其他水质而酿造的酒。一时间,古山村酒作坊亦渐成规模。有诗歌《古泉清》为证:“英邑诗香酒更香、古山村里尽槽坊、文人雅士邀相至、哽饮琼浆引兴长”。

历史延续至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古山村的几位有识之士与县副食品公司联营,成立了古泉清酒厂,使流传数百年的古山白酒有了正式名分,古泉清白酒辉煌一时:

1983年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湖北省优质产品奖。

1986年、1987年连续两届获部优产品奖。

1988年,获湖北省首届白酒评比银钟奖。

湖北古泉酒业集团公司在秉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大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使“古泉清”系列白酒以全新的面貌,全优的品质风靡市场。国家一级品酒师对古泉清白酒的评价“香气优雅舒适,口感绵甜醇厚,回味悠长干净,饮后余香缠绕”。

古泉清酒

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雷家店镇、杨柳湾镇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古泉清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英政函〔2013〕29号

湖北古泉酒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GQQ0001S-2013《古泉清酒》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糖粑

提起糖粑,黄梅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它就是纯白色上等糯米爆花和优质的麦芽糖揉在一起后切成的块状物。吃到嘴里香甜,松脆,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是我们那个年代过年时的一道美味佳肴,也是我们小时对过年的无限期盼的切实原因之一吧!

糖粑好吃,但制作起来还是有点讲究。它首先是精选上好的小麦,和上等的糯米,比例大约是一斤糯米兑一两小麦,把小麦洗干净,凉在簸箕筐里,十天左右进行催芽,要保证每天喷三四次水。糯米则要放在土灶上用汤锅煮熟,等小麦发芽后,把麦芽晒干与糯米饭一起混合均匀,亦可直接与刚出锅的糯米饭一起倒入大锅中,加入水,(注:水一般为淹没一巴掌为宜)均匀搅动,用文火加热,保证温度始终在30度上下,让麦芽与糯米饭发酵,形成液体。因为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多个小时并且中间不能熄火,所以,过去生火原料一般选用干牛粪或稻谷壳,塞满灶膛让其自身慢慢燃烧。经过一夜后,一切恰恰好,铲起用纱布亦可用其稀布加以沥干,残渣不要,把沥下来的液体复入干净大锅中用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慢熬,要经过十小时左右,才能形成麦芽糖,也叫糖稀。小时为了吃到糖稀,我们兄妹几个眼巴巴地围在锅边,时不时砸吧着垂涎欲滴的馋嘴。就在即将出糖时,父亲便会大声道:糖来了,糖来了。我们几个便欢呼雀跃起来,又熬了一段时间后,父亲便在锅里铲了几勺糖稀给我们吃,记得我最爱的是锅边的那些糖块,因为糖稀处在锅的边缘,锅底又在不断加温,所以就形成了麦芽糖块,我总是铲起来用手捏着边炫耀边满足的品尝着,小小的心灵早就幸福的乐开了花。

爆米花是制作糖粑的关键食材之一,是用精质糯米,冼净后放置木制蒸笼里蒸熟,放在蔑筐里晾干,然后放在阳光下暴晒七天左右,使其成为米籽,最后将米籽放入锅中炒,锅里面可得放干净的沙子,使米籽受热均匀,这样白白胖胖的糯米花就出锅了。

把糯米花倒入锅中和糖稀捏揉在一起,这可是技术活,如果拿捏不到位的话,它们是散的,然后用铲子铲到木制盘里或书用抽屉里,上面盖上干净的柔布,这时需要大人们赤脚在上面反复踩,记忆中的父亲踩着糖粑,总是那么的欢快,他矫健的身姿总让我感觉是在跳着一场优美的舞蹈,直至踩结实了我还在旁边沉醉的欣赏。这时父亲便把踩结实的糖粑小心的倒扣在干净的木板上,再把覆盖了糖粑的木板抬到并列摆放整齐的两条长凳上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切糖粑。切时父亲便在刀口上抹点清油,告诉我说这样切下去才不会沾刀口的,我看着父亲一刀一刀的切下去,他的刀功也是我最欣赏的,大小均等,形状整齐的糖粑就这样一小块一小块的出现在我的面前。至此,糖粑制作就0成功。儿时就盼这刻到来,看着白花花的糖粑纷纷落入盘中,我们便迫不及待的用小手拿上几块跑到边上嘻闹着吃了起来,那种情景,至今难忘。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过年也不用再这么辛苦的制作糖粑了,只要去市场上买就行了,而且延伸了许多不同口感的糖粑,如添加芝麻的,用粟米制作的等等,但是我想这种古老的制作方法应该记录并传承下来,那种揉合着天伦之乐的情形也不至于消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