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威市土特产品有哪些 武威的土特产有哪些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威市土特产品有哪些 武威的土特产有哪些品种更新时间:2022-12-15 23:35:17

一.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皇冠梨

凉州皇冠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州皇冠梨

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凉州皇冠梨产区属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具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特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天然水源和土壤条件优质。果肉洁白,质细腻,松脆多汁,风味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凉州区按照适地适树、串点连线、补齐成园、集中连片的原则,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沿山冷凉灌区、中部绿洲区乡镇重点发展以皇冠梨为主的优质梨,打造绿色优质皇冠梨基地;沿沙区乡镇重点发展酿酒葡萄,建设凉州酿酒葡萄优势产区。实行“首席专家+专家团队+专业技术骨干+农民技术员+农户”“五位一体”的科技培训服务机制。推行区级技术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示范点,乡镇技术人员包村组责任制,全面落实“3458”各项抚育管护措施,不间断分轮次对种植户进行集中理论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每年培训人员达到20万人次以上,基本达到户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的目标。加快培育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拓宽果品销售渠道,借助微信平台搭建了凉州皇冠梨线上销售网络;在京东中国·武威馆上货,拓宽凉州皇冠梨线上销售平台。已成立林果类专业合作产销组织70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个人和合作组织修建果品冷藏库,建成了昊天物流、兴年果业、亿利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贮藏库20处,贮藏能力20万吨,现已储藏果品830吨。制定《凉州区皇冠梨贮藏保鲜技术标准(试行)》,从果实特性、等级品质要求、包装、贮藏技术要求、贮藏质量、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方法和要求。品牌宣传不断升级,正在注册凉州皇冠梨、凉州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了凉州皇冠梨九大价值体系;征集一批富有凉州地方特色的宣传口号,编写《梦醉梨花》宣传歌曲;举办“凉州梨花节”,提高凉州皇冠梨知名度。

二.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瓜果蔬菜

武威市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凉,干燥少雨,日照丰富,土壤肥沃,最适应瓜果蔬菜生长。清乾隆十四年(1749)编撰的《武威县志.物产篇》中记载的蔬菜的白菜、萝卜、芹菜、辣椒等26种;瓜类有西瓜、甜瓜等;果品有梨、杏、苹果等20种。其中还需要有一些名品,如建国前流传下来的歌谣:“马儿坝的西瓜洪祥的蒜,海藏寺的大麻赛扣线”。目前,武威市大量上市的瓜果蔬菜,在品种上绝大多数是从外地引进的优良品种,特别是外销的包心白菜、白葱、猪大肠辣椒、灯笼辣椒、红优二号西瓜、红黄元帅品系苹果,由于其品质佳美,深受各地消费者的睐。尤其是红元帅品系的红元帅、红星、首红苹果,果实形正,五棱突出,着色深红,光泽鲜艳,品质佳美,香醇甘甜,早在70年代就以“武威三红”而名扬省内,远销香港。近年来,以“金冠”为代表的黄元帅苹果又在钱国评比中夺魁。“武威三红一黄”远销四川、广州、上海,并有部分转口销往国外。现在,每当清晨蔬菜上市时,在蔬菜市场上,一车车翠绿、金黄、洁白、艳红、姹紫的各种鲜嫩蔬菜,带着晶莹的晨露,散发着田野的清香,被装上远方来的汽车,奔向金昌、兰州、西宁等地。仲秋9月,正是各地西瓜断档的时候,皮薄瓤沙的西瓜、香醇醉人的白兰瓜、黄河密瓜装上各种车辆,运往全国各地,为人们欢度中秋、欢度国庆增添了更多的情趣。进入10月之后,正值大白菜和白葱上市,城郊沿着312线国道两旁,大白菜、白葱一垛连一垛,东来西往的车辆靠边一停,要多少,有多少,过完秤,装上车,再继续赶驰前方。寒冬腊月,日光温室中种植的各类蔬菜下来了,特别是此时上市的西瓜,不仅实现了“抱着火炉吃西瓜”的夙愿,也为人们欢度春节带来了乐趣
( 武威)

三.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甘肃省民勤县主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专指产于甘肃省民勤县特定环境下饲养的特定品种,使用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羊肉。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部,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具有“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等很多优点。民勤羊肉有黄焖羊肉、开锅羊肉、烧烤羊肉等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大水羊肉和锁阳羊肉。

民勤羊肉品质概括起来就是“膻腥味轻、蛋白质含量高、肉内脂肪适中,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到民勤,不能不提到民勤的羊肉,沙漠气候与天然水草造就了羊肉独特的醇香。民勤羊肉肉品具有较为适宜的脂肪含量,有较好的大理石纹分布(平均2.52),持水性能良好(平均失水率为6.98),故具有较为理想的外观和优良的贮存稳定性。胆固醇远低于其它肉类,所含氨基酸种类和比例符合人体营养的需求,营养学价值极高。屠宰后的民勤羊肉色泽红色均匀,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纹理清晰,有韧性,肉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几乎不用调味品遮盖就鲜香无比。

民勤养羊的历史源远流长,“水草丰美、可牧可渔”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苏武牧羊的传说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据《尚书禹贡》记载,“潴野匈奴驻牧”,潴野即今之民勤,足见春秋战国时期,民勤便有人类生存繁衍并从事畜牧业生产。秦汉时匈奴称雄河西,那时的民勤羊就是匈奴人向中原天子进贡的“贡品”,也是其食物的主要来源。另据专家考证,民勤县是汉中郎将苏武牧羝之处,县内苏武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苏武命名的地域名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民勤家喻户晓。长期以来,养羊、吃羊肉和用羊肉招待贵客已成为人们的传统,做羊肉系列餐已成为本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养羊历史和良好的养羊传统积淀了深厚的肉羊产业文化,也奠定了民勤肉羊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甘肃省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大坝乡、夹河乡、苏武乡、大滩乡、双茨科乡、泉山镇、薛百乡、三雷镇、东坝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红沙岗镇、南湖乡共18个现辖行政区域

《民勤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函》,民政函〔2013〕107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民勤羊肉》(草案)

四.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卤鸡

凉州卤鸡也叫凉州烧鸡。凉州卤鸡历史悠久,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考究,以体大肉多、色泽金黄、鲜嫩醇香、风味独特而誉满河西走廊。凉州卤鸡的传统制作方法是严格选用肥嫩的童子鸡作原料,精细制作而成。煮鸡的卤汤所用的调味品有老抽王酱油、白胡椒、丁香、大香、桂皮、草果、生姜、花椒、小茴香等。汤汁可连续使用,卤汤越陈,烧鸡越香。餐汤沸后,将已宰好洗净的鸡下锅,放入少许冰糖、食盐,同时视卤汤的消耗情况,增添上水及各种调味品即可。鸡入锅后,迅速盖锅,先用武火烧开滚透,然后改用文火慢煮。待鸡熟透,卤味已入肉内,即停火捞出。待鸡稍凉,在鸡肉表皮上涂以香油,使其光泽明亮,卤色悦目,便可享用。凉州卤鸡是凉州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它与静宁烧鸡一样名传西北。

五.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白菜

极早生、生长45天即可上市,抗热(35-37度),耐湿性特强,抗软腐病、白斑病及病毒病能力强,生长旺盛,株形半直立,一般株高30厘米,宽22厘米,外叶少,叶色浓绿,叶面光滑无刺毛,白帮,叶球卵圆形,结球结实。品质优,耐贮运,一般单株重2公斤。( 武威)

六.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狼肚菜

狼肚菜:有名羊肚菜,因其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一年生珍贵的真菌类。生长在海拔较高的森林中,狼肚菌质地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之功效,并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及病毒素起抑制作用。0.5千克狼肚菌所含蛋白质,相当于1kg肉,1.5kg鸡蛋或6kg牛奶的含量。又是一种对消化疾病有良好疗效的药用菌,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长期使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七.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扇子

扇子

在甘肃省民勤县,每年的端阳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做这种叫“扇子”的面食。从外观看,它酷似人们常见的扇子。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在端阳节吃粽子、戴香袋、系五彩绳、喝-酒、插杨柳枝、赛龙舟一样,民勤扇子的来历,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据史料记载,今天民勤的大部分户族,是明代洪武至成化时期从浙江宁波和江南应天府迁徙到民勤的。当时的明朝政府实行军屯战略,这些南方的军卒,便在民勤定居下来,成为民勤最早的屯田移民。有了移民,就有了移民文化。因为移民迁出地的习俗会随着移民传播到迁入地,并受当地原有习俗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与当地习俗文化融和,形成介于南北之间的一种新的文化品种。移民文化便应运而生。一种民俗、一个建筑甚至一首歌谣都会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扇子”也不例外。调查得知,在浙江宁波一带,自古就有在端阳节“发庚贴”、“送扇”的习俗,如是某家在年内要娶媳妇,就要在端阳节这一天发庚贴;如遇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阳节,则娘家父母兄弟,要向女婿家送去扇子、手巾、麦饼之类的礼物。扇子按性别和身份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是制作精致的细竹扇;送公公、阿伯、女婿的是大芭蕉扇;送给小叔的就是一把纸折扇了。也有未婚青年男子,在端阳节这天把扇子送给自己的意中人。由此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最初的民勤移民,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但是,民勤不象江南水乡,盛产竹子和芭蕉。没有竹扇和芭蕉扇,就创造出了面扇,在遄阳节这一天,相互向亲人们赠送。

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阳节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选用民勤优质面粉做成发面,经多次兑入面粉后,擀成约半寸厚的面层,将研细成团的姜黄、玫瑰、薄荷、胡麻涂抹于面层,三、四层叠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匀称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妇,还要在最上面造型,并用红花颜料进行点缀,然后盛放在木制蒸板上,进入大铁锅蒸熟。扇子出锅后,稍加晒晾即可。看时红星闪烁白面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吃来美味绘萃面层之中,顿沉清香涌口。若有亲人在端阳节出门在外,不能吃到扇子,家中的亲人便会将扇子晾干,等外出的亲人回家时品尝,扇子历久弥香。

民勤扇子,西北沙漠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面食,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昨天和今天,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俗和风情。

八.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紫阳长茄

特征特性:高抗病、特早熟。植株长势强健,叶浓绿、肥大、一叶一花序,一序能同时座2-3个果。果实长棒形,长30-35厘米,横径4-6厘米,单果重0.3-0.4公斤。皮紫黑色有光泽,肉质细嫩,种子少,品质佳。生长迅速,座果率特高。亩产6000-8000公斤
栽培要点:保护地专用品种,大棚栽培7月下旬至10月中旬育苗,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定植,1月下旬开始收获至7月下旬,小拱棚和露地栽培,1月上中旬阳畦育苗,3月底或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5月下旬开始收获至9月下旬,一般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亩栽2000株左右。( 武威)

九.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红枣

古浪手工拉面以河西旱地“红秃头”小麦粉为原料,配以特质精盐、天然饮用水调和。结合传统纯手工工艺,揉、压、行、搓、拉、晾制作而成,不掺任何添加剂。产品爽滑可口、高精强韧、风味悠长,它象征长久、和谐、安康。是历代宫廷之贡品,更是现代人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手工拉面技艺 数百年传承演变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在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载有“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之语,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先河。翻开历史的画卷,足见面条(拉面)历史之悠久。古浪“伊禧堂”手工拉面的雏形肇始于西夏时期,800年前的党项族自青海湖畔来到兴庆府和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权后,游牧生活转向了农耕生活。党项人学会了食用面条,在连年征战中,当地人学会了将面条晾干,在征途中食用。经过之后的几百年演变和成熟,便有了今天手工拉面的制作技艺,古浪手工拉面就是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对健康饮食文化的完美再现。

古浪手工拉面具有高筋强韧、爽滑可口、天然醇香、风味独特等特点。其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的含量几乎为普通小麦的二倍,膳食纤维的含量高出普通小麦的10%,且富含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经常食用可有效地减少人体内的胆固醇堆积,改善冠状动脉状况,具备养心益肾、健脾活血、除热止渴之功效,明末至清一直为宫廷望族必备粮馔,现今则是人们享受生活不可或缺的佳肴,为现代人居家、庆贺、旅行、馈赠之佳品。《武威通志》记载:“肇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豪门里巷”,当地“花儿”赞曰: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好不过娘亲送饭的时候;甜不过冰糖辣不过酒,香不过古浪拉面的味道。

十.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八景盘

“凉州八景”以雷台、文庙、天梯山大佛、白塔寺、古钟楼、罗什寺、海藏寺、古城楼等为主题,边沿24朵云纹代表24节气,寓意节节吉祥如意,展现了威武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欣赏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