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玉林特产粉蒸肉 玉林粉蒸肉的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玉林特产粉蒸肉 玉林粉蒸肉的做法更新时间:2022-12-18 16:41:24

一. 湖北省 仙桃 沔阳粉蒸肉

“沔阳三蒸”,又名沔阳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如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同蒿、藕等数十种),是具有沔阳地方风味的名菜。至今沔阳民间请客或节宴会酒席中必有3个粉蒸菜,故名“沔阳三蒸”。

制法:

(1)猪肉1千克(按口味选择肥瘦)切成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厚3毫米的片,放入器皿内加盐,酱油少许,红腐乳汁,姜末,白酒少许,胡椒粉、味精拌匀腌渍约10-15分钟。

(2)用100克大米粉裹匀后一片片摆入垛笼内,加盖用旺火蒸约60-70分钟取出,翻扣盘内。

(3)另用1小碗放酱、陈醋、胡椒粉、味精、葱花、麻油,加少量热开水冲成卤汁,淋在蒸肉上即成。

特点:鲜美溶润,肥而不腻。

二. 广西 玉林 博白 瘦肉型猪

我县养猪业从60年代始引进外种,搞杂交改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到70年代中期,杂交改良面达90%以上,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及。80年代初,我县外贸局根据市场的需要,首先办起两个规模瘦肉型猪场,获提较好的效益,为博白瘦肉型猪的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后来食品公司转换机制,积极兴办瘦肉型猪场,到92年底,全县有瘦肉型猪场18个,年出栏3万多头。93年以后粮食系统、供销系统以及一些单位及个人都在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引导下兴办瘦肉型猪场。从此,我县瘦肉型猪养殖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广西瘦肉型猪生产的第一大县。据统计,1999年全县饲养瘦肉型猪85.68万头,出栏58.67万头母猪存栏3.56万头,瘦肉型猪饲养量占全县生猪饲养量188.85万头的46%,全县现有规模猪场468个,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场有11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的场有325个,形成了基地化生产,产品远销广东、海南和港澳,瘦肉型猪生产已成为我县畜牧业中的主导项目,并于1998年底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建设通过验收。我县抓猪的品种改良有较好的传统,在发展良种方面,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多年来不惜价钱,到上海、杭州、四川、深圳、武汉等地购进目前国内领先的优良品种,如:比利时长白、英系长白、台系长白、大约克、美系杜洛克、台系杜洛克等,同时经过三元杂交作为发展商品猪的主要途径。并按《种畜禽管理条例》等国家规定,严格建设种猪场,为商品场提供优良合格的种猪。1998年全县有四个种猪场通过自治区验收,获区一级种猪生产许可证,从而使我县瘦肉型猪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树起了博白瘦肉型猪的品牌,如在广东、海南的一些地方肉商树起“博白瘦肉型猪”牌子进行经营。( 博白)

三.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博白蕹菜,又叫空心菜或通心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空心,蔓生,是-的鲜菜,其历史悠久,200多年前已名扬海外。博白蕹菜以其鲜、脆、嫩著称,远销区内外,博蕹菜汤清淡可口被誉为"青龙过海",是人们最喜爱的素食汤菜之一,一位诗人在品尝博白蕹菜后,曾留下"席间一试青龙味,半夜醒来嘴犹香"的诗句,游子归来以吃上博白蕹菜最为称心,外来旅人也以品尝博白蕹菜为快。博白蕹菜的特点博白蕹菜栽植于水田,特点是茎长叶蔬、叶尾尖细、鲜绿脆嫩,把茎蔓折断成段,其断口即裂开卷缩,状似喇叭,煮熟后,次日仍保持原来的青绿色泽。在异国他乡用博白蕹菜种子培植的蕹菜变异较大,味道也大为逊色。博白蕹菜的功能博白蕹菜具有清暑解毒、消毒去腻、生津、消炎之功能,便秘者,吃上能使大便畅通,对高血压病人亦有疗效。

博白蕹菜的品种博白蕹菜品种有三:大叶蕹、细叶蕹、三角蕹。其中以细叶蕹最佳,又以县0门前的南门塘种植的蕹菜最为脆嫩。博白蕹菜的种植博白蕹菜一般只用茎苗繁殖,适宜在泥肉较深、土质肥沃、灌溉方便的水田种植,水田要经常保持4至5寸水层,肥料全部施用腐熟的农家水肥,不施化肥,高温高湿气候是蕹菜生长的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改用蕹菜种子育苗,带苗移栽,重施农家水肥,每亩产量由原来的5000公斤提高到8000-10000公斤。夏秋两季为生长旺盛期,也是产品上市的高峰期,生长期为每年3至10月。官田、新仲、黎埠、西江、城东等村都是著名产区,现每年种植博白蕹菜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市场需求与发展博白蕹菜作为名菜,自古以来流传四方,90年代初空运进入美国市场。价格每公斤高达3.82美元,轰动一时。

现在博白蕹菜在广东、广西等地的各大洒店、大饭店均作为名菜,每天出外做生意及出外访亲、办事的人均几十斤乃至上百斤购买作为一种特殊的送礼佳品,人们以得食博白蕹菜为荣幸。但由于博白蕹菜生长选择的土、肥、水条件特别,其他地域引种变异很大,只适宜在-城郊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水田生产,而且上市面时间较短,供应集中,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现我县县委0已把发展博白蕹菜列为一项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由县农业局承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有计划地在-城郊区建设博白蕹菜生产基地,种植规模2500亩,结合无土栽培及冬季大棚种植新技术,提高单产,并进行保鲜及真空包装,提高产品供应量及延长供应时间,这将大大强化城市菜蓝子工程,满足社会需求。也对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博白)

四. 广西 玉林 博白 中华稔子酒

稔子(又名岗稔、山稔、桃金娘)。为天然野生补血珍果。据《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记载:"稔子果含有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糖类等;具有养血、活血、乌发、壮髓、固精、止血、涩肠、明目、强筋骨、补血安神、祛风活络、滋阴壮阳功能"。中华稔子酒具有低度高效、固精壮髓、强筋壮骨、补血安神、祛风活络、乌发提神、强身壮体、男女佳宜;对于肾虚遗精、滑精、尿频、腰肾酸痛、筋骨麻木、手脚抽筋、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病后体虚、骨软无力、气血亏损、精神疲倦、滋阴阳以及妇女贫血、肾虚、带下特别有效。曾荣获一九九九年全国乡镇企业技术与经济合作招商会金奖。( 博白)

五.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是一款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因性早熟易肥,母性好等特点而闻名,但因生长慢,凹背,饲料利用率较低故而推广度偏低。

两广小花猪分布地区

分布于广东和广西相邻的月江、西江流域的南部,它的中心产区在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两广小花猪具有早熟易肥、母性好等优点,但背凹,腹大拖地,生长发育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体型外貌

两广小花猪体型较小,以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

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6月龄母猪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胸围75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12公斤,体长125厘米,胸围1.13厘米。

2、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卯日龄有精子,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公斤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公斤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

3、肥育性能:据广西资料,月巴育猪自11公斤~87公斤,日增重309克,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4.22公斤、青料3.42公斤。体重75公斤屠宰,屠宰率67.72%,胴体中肉占37.2%,脂占45.2%,皮占10.5%,骨占7.1%。

杂交利用

两广小花猪做母本,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进行杂交。最后就是新的一个品种了。以长白、大约克、巴克夏等猪种为父本与该品种杂交,0一代在日增.重等方面均有提高,其0一代肥育猪日增重均达510克以上.。

六.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生晒圆肉

玉林生晒圆肉系选取肉厚多甜的“冰糖肉”龙眼果为料,经加工制作而成。色似琥珀,透明而有光泽,松软而稍带弹性,用手能捏成团,松手即散,其味清甜而带香气,用水泡开后形似梅花状。玉林是桂圆肉主要产地之一。民国时期,玉林的生晒圆肉,就以其质优味美,远销广州、香港以及东南亚一带。民国25年(1936年),共输出圆肉1.6万公斤。龙眼树的分布以新桥、沙田、茂林等处较多。1955年,全县有龙眼树4639株.1957年总产龙眼384吨,收购圆肉24.01吨,1965年龙眼总产量181吨,收购圆肉30.85万吨。80年代引进大乌圆、石夹等优良品种,至1990年已种下良种龙眼4000多亩。1985年总。产龙眼191吨,收购圆肉47.35吨。1990年总产龙眼721吨,仅收购圆肉3.4吨,其余的多在自由市场流通。圆肉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维生素,有补气、补血、益脾、安神作用,为传统名贵补品。( 玉林)

七. 广西 玉林 容县 玉林大蒜头

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 玉林)

八. 广西 玉林 容县 霞烟鸡

霞烟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霞烟鸡属肉用型鸡种。体躯短圆,腹部丰满,胸宽、胸深与骨盆宽三者相近,外形呈方形。公霞烟鸡羽毛黄红色,颈羽颜色较胸背羽为深,主、副翼羽带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霞烟鸡鞍羽和镰羽有极浅的横斑纹,尾羽不发达。性成熟公霞烟鸡的腹部皮肤多呈红色,母霞烟鸡羽毛黄色。单冠,肉垂、耳叶均鲜红色。虹彩橘红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浅黄色,胫黄色或白色,皮肤黄色或白色。

原名下烟鸡,又名肥种鸡。
盛产于粤桂边界的信宜县径口、金垌、安峨和广西容县石寨、杨梅等地。霞烟鸡是“三黄鸡”中的一个品种。它除了具有黄脚、黄嘴、黄毛的特点之外,每个鸡脚底下有一个肉蹄。由于这种鸡最早盛产于霞烟,人们习惯叫它“霞烟鸡”,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品种

霞烟鸡属肉用型鸡种。体躯短圆,腹部丰满,胸宽、胸深与骨盆宽三者相近,外形呈方形。公霞烟鸡羽毛黄红色,颈羽颜色较胸背羽为深,主、副翼羽带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霞烟鸡鞍羽和镰羽有极浅的横斑纹,尾羽不发达。性成熟公霞烟鸡的腹部皮肤多呈红色,母霞烟鸡羽毛黄色。单冠,肉垂、耳叶均鲜红色。虹彩橘红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浅黄色,胫黄色或白色,皮肤黄色或白色。成年霞烟鸡体重:公2500克,母1800克。180日龄屠宰率:半净膛,公82.4%,母87.9%;全净膛,公69.2%,母81.2%。阉鸡:半净膛84.8%,全净膛74.0%。霞烟鸡开产日龄170~180天,年产蛋140~150个,蛋重44克,蛋壳呈浅褐色。

特点

其特点是耐粗饲,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个体大,肉质香甜、嫩滑、味美、皮脆。霞烟鸡具有肉质肥嫩,骨细而软,味道香甜的特点。它的最大优点是粗食快长,不用专门育肥。这种鸡适应性很强,既可以家庭野外放养,又可以设栏群养或笼养。一般饲养一百天左右,项鸡可超过二斤半,阉鸡可超过三斤半,最大的可达七八斤,而且胸满肉多尾油足,羽毛丰满颇色艳。

品种特征

霞烟鸡体躯短圆,腹部丰满,胸宽、胸深与骨盆宽三者长度相近,整个外形呈方形,属肉用类型。雏鸡的绒羽以深黄色为主,喙黄色,胫黄色或白色。成年鸡头部较大。单冠。肉垂、耳叶均鲜红色。虹彩橘红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浅黄色。颈部显得粗短,羽毛略为疏松。骨胳粗。皮肤白色或黄色。公鸡羽毛黄红色,梳羽颜色较胸背羽为深,主、副翼羽带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鸡蓑羽和镰羽有极浅的横斑纹,尾羽不发达。性成熟的公鸡腹部皮肤多呈红色。母鸡羽毛黄色。背平,胸宽,龙骨略短,腹部丰满。临近开产的母鸡,耻骨与龙骨末端之间已能并容3指,也是该鸡种的重要特征。

品种性能

霞烟鸡成年公鸡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2178.00±45.69克,19.73±0 放养的霞烟鸡

.55厘米,9.10±0.11厘米,9.49±0.17厘米,10.81±0.09厘米,成年母鸡分别为:1915.00±18.25克,17.69±0.07厘米,7.90±0.04厘米,8.59±0.06厘米,8.79±0.03厘米。霞烟鸡的肉质好,肉味鲜,与肌间沉积脂肪有关,皮下沉积的脂肪,可使烹调白切肉块鲜滑、特别是经过育肥的项鸡肌脂丰满,屠体美观,肉质嫩滑,深受消费者欢迎。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母鸡约170~180日龄开始产蛋。因饲料条件而异,农家饲养的一般年产蛋量为80个经选育的鸡群,年产蛋量为110个左右。平均蛋重为43.6克。蛋壳浅褐色。霞烟鸡体型较大,羽毛黄色,体态丰满,但繁殖力低,羽毛着生慢。

霞烟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荷叶粉蒸肉

荷叶粉蒸肉是桂林地方传统节日名菜。采用带皮五花肉、绿豆、荷叶、桂林腐乳,青蒜等作原料,将五花肉煮熟,上酱、油炸、蘸上绿豆粉,用荷叶包裹成封包形,排入碟中,上笼旺火蒸熟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绿黄,荷叶清香,松软可口,肥而不腻。具有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助脾开胃,降胆固醇之功效。

原料: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600克

辅料: 荷叶50克 粳米100克 籼米100克

调料: 小葱30克 姜30克 沙姜1克 桂皮1克 八角1克 丁香1克 甜面酱50克 黄酒30克 酱油30克 白砂糖15克

荷叶粉蒸肉的做法:

1. 将粳米和籼米淘洗干净,沥干晒燥;

2. 把八角、山奈(沙姜)、丁香、桂皮同米一起放入锅内,用小火炒拌至呈黄色,冷却后磨成粉;

3. 刮净肉皮上的细毛,洗净,切成长6.5 厘米的均匀长方块10 块(每块约重60 克),每块肉中间剞一刀;

4. 将肉块盛入陶罐,加入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搅拌后约淹渍1 小时,使卤汁渗入肉内,然后加入米粉搅匀;

5. 荷叶用沸水烫一下,每张一切成四,放入肉块包成小方块,上笼用旺火蒸2 小时左右即成。

十. 广西 玉林 博白 玉林牛腩米粉

玉林牛腩米粉在解放前已出名。解放后,玉林饮食业发展快,熟食粉摊渐增,其中牛腩米粉更负盛名。因为牛腩米粉原汁、原味,吃起来松软、滑脆,美味爽口。牛腩米粉选料讲究,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工序是:

1、 选料。选用白牛腩、肋骨肉、牛板筋、牛舌为主,其他部分适量。

2、 调料。每15公斤牛腩,用花生油250克,酒、盐、糖各350克,腐乳5只,生姜200克,葱头、蒜头适量。

3、香料。用沙姜、归尾、陈皮、桂皮、虫蜕、川椒、小茴、八角、甘草、草果、胡椒粉、丁香等。其中甘草200克、虫蜕7只,其他香料总重为50克左右,以布袋装好待用。

4、制作工艺流程。把选好的牛腩置清水中漂浸半小时,漂去血污后,移牛腩置锅中,以文火煮半小时,捞起,切成小块,并取出原汁待用;把切好小块牛腩再洗一次,晾干,入调料煲20分钟;把姜块、葱头、蒜头放到热油锅中煎香,洒酒少许,随即把牛腩小块倒入,与调料同炒,把香料袋置其中,加肉骨汤5公斤,以文火煮3小时到4小时,把原汤倒入,煮沸,加味精适量即成。 与牛腩相配的米粉煮法也与一般煮法不同。要选用上好白粘米制作的细米粉;待锅中水沸才投入,边煮边搅动,待煮到粉条轻拉即断时,捞起,经清水浸洗、捞起、晾干待用;用时只需在沸水中烫热,捞置碗中,加进原料、调汁、牛腩,亦可添配玉林风味食品牛巴、肉丸。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