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特产茶干 南京茶干哪里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特产茶干 南京茶干哪里好更新时间:2022-12-21 06:58:12

一.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寻访南京消失的土。

“小时候每年能吃上点花香藕,已经成为家里过节一份特有的情趣”,家住在江东路,今年51岁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谈起自己小时吃过的花香藕,王先生似乎仍历历在目,“每年只要到了中秋节,家里大人们就会买上花香藕、菱角找欢松献溃颐呛⒆涌删驼徘劳炖锶强墒俏颐呛⒆邮贝羁牡娜兆印!

王先生说,“后来渐渐地市场上这些东西少了,我们家里也就很少吃花香藕了。前段时间,突然很想吃,于是就为了买上几根花香藕,我可是找了几天跑了好几家农贸市场都没有买到,难道咱们南京这些土真的已经吃不着了吗?”电话那头王先生遗憾地表示。

除了花香藕,还有多少曾经存在您的记忆中、现在却渐渐从生活中远离的南京土?这些土是否牵起了您对往昔生活的一段回忆……

二. 江苏省 南京市 建邺区 南京旺鸡蛋

南京旺鸡蛋,又名毛鸡蛋,活珠子,是一种小吃。传统上指将孵化失败的鸡蛋清水煮熟,一般剥壳蘸精盐食用。近年来,因为卫生原因,已逐渐改用正常孵化15天左右的健康鸡蛋作为原料。

外地人认为食用未发育完全的鸡的胚胎是一种残忍的行为,但是南京人坚持认为这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而已。

旺鸡蛋和活珠子还是有些区别的,旺鸡蛋是孵化不成功的鸡蛋,而活珠子则是二十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鸡蛋。二者的味道也有较大差别,活珠子的味道更加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旺鸡蛋是南京人,尤其是南京女孩喜欢的街头小吃。她们对于旺鸡蛋的狂烈热爱,在外地人看来很难以理解。旺鸡蛋的原材料价格非常低廉,其实就是没有捂出来的死鸡鸡蛋,有的蛋里小鸡已经成形,有的还是鸡蛋状,所以能不能吃到整鸡就全凭运气了。一般卖者喜欢在街头架一个小煤炉,上面搁一铝制脸盆,盆里煮着上下漂浮的旺鸡蛋,人们围坐在炉子旁边,凭自己的经验挑选“整鸡”,敲开剥壳、沾盐、开吃。粗犷一点的人一口一个,全然不顾什么鸡毛、鸡肠之类的东西,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因为个儿小,一般人都能吃上五六个,吃完了,还咂巴咂巴嘴,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三.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太史饼

太史饼又称太师饼,是苏宁两地的产品。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10千克熟猪油3千克饴糖1千克
油酥:特制粉5.5千克熟猪油2.75千克
馅料:蒸熟标准粉8.25千克糖桂花1千克炒熟糯米粉1.05千克熟猪油3.5千克绵白糖11.5千克熟芝麻(贴麻用)16千克
制作方法:
1.制皮:将特制粉摊成盆状,将熟猪油、饴糖倒入其中,加入熟水拌匀制成面团。
2.制酥:先将糖、糖猪板油放在一起擦透,使脂肪泄出,再加水,加入熟面粉,桂花拌匀。
3.制饼坯:用大包酥方法,一分皮子包一分酥和馅料,揿成圆饼,二面沾水和沾白芝麻,摆在铁盘里。
4.烘焙:将饼坯放进烘炉,2分钟后,当饼皮开始泛白时,将铁盘取出,逐个翻身,再进炉烘焙,约5分钟后,待饼皮鼓起,饼色泛黄,芝麻膨胀时,便已熟透,出炉冷却后装箱。
5.贮存:由于该饼酥脆,装箱时宜轻拿轻放,以防酥皮破碎和芝麻脱落,并储于通风阴凉处。
产品特点:
饼色金黄或橙黄色,饼面平整微凸,两面粘有均匀的白芝麻,馅料为洁白的白糖桂花猪板油丁,吃时酥松香口,甜肥滋润,深受群众欢迎。

四.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南京彩灯

江苏—南京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文化: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功效:南京彩灯(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彩灯能装点城市夜景,并且提醒节日的到来。

五. 江苏省 南京 高淳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全年供应量为30万只,全年上市;( 高淳县)

六.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区 南京梅花糕

南京梅花糕

梅花糕源于苏州,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人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故流传至今。在南京梅花糕制作上,后又加入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等,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外焦里嫩,而且有豆沙、果酱、果仁等十几种配制方法,把梅花糕又推上了一新的境界,是目前小吃中的又一个新的卖点。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八.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区 南京——炸臭干

臭干是一种几厘米见方的豆腐,经过南京特有的气候发霉,长着长长的墨绿色真菌绒毛,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它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据俺研究,蛋白质变质所带来的味道是世间一绝,比如说臭鸡蛋。如果看过《沉默的羔羊》,对死亡高级动物蛋白质的气味的印象肯定深刻。豆腐属于植物蛋白,不幸也难以例外。北京王致和的豆腐再臭它也是被关在密闭的玻璃瓶里,嗜好此物者只能偷藏于角落独自享受,顶多在家中几人共用。而炸臭干则大大不同,走在南京的闹市区,就算离市中心新街口几十米远的那条巷子里,一群衣着入时的俊男靓女慈祥老人天真小孩,守在油锅边手举刚出锅的美食,蘸着特制的卤汁大块朵颐,他们周围方圆一里都可闻到炸臭干味。那是一种绝对不同于烤羊肉的味道。据民间环卫工作者们说,这种小吃产业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着一向清新的南京大气质量。( 南京)

九. 江苏省 扬州市 高邮 界首茶干

界首茶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界首镇位于高邮正北,为本市古镇之一。因该镇位于高邮与宝应两县交界之处,是两地的分界之首,故称界首。到界首不可不品尝“陈西楼”五香茶干。“陈西楼”五香茶干呈扁圆形,色泽酱红,内部微黄,质地细嫩,久嚼有味,清香可口。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界首,闻岸上香味扑鼻,叫差役查询,原来是煮五香茶干的香味。乾隆帝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界首茶干便列为贡品,名扬四方。

陈西楼茶干厂相传已连续生产茶干300年,现任茶干厂的当家人是王财富。2007年元月末,记者来到位于运河东岸的陈西楼茶干厂,被引至生产车间参观,只见宽阔大院内排了4行数十个大酱缸,每个高度都齐成人胸部,里面盛满了深褐色的酱,在冬日的暖阳下不动声色地酝酿酱味芬芳。王老板介绍,他们做茶干的酱油全部采用最古老的方法手工酿制,酿出酱油后再进行熬制,最终用来浸泡茶干入味的酱油浓度极高,10斤普通酱油才能熬出一斤老卤。此情此景,令人联想起不久前流行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的某些场景——其实我国做酱的历史和技艺岂会比韩国人逊色呢?笑问王老板,有没人到他这里买酱油?王老板连连摇头:“我不卖的,只供自家做茶干用。除非是很熟的人一定要买。纯手工酿制的酱油味道鲜啊!”

院子里的酱缸可称一景,而观看工人手工制作茶干的过程也很有趣。几个女工用1的铜勺在大缸里舀出“豆腐脑”,熟练地填入小蒲包,再用手把蒲包旋紧,整整齐齐地放在木板上。一块木板上大概可以放80个小蒲包,放好10板后,男工人将木板一层层叠好,加力压制,将豆腐脑中的水分挤出,再将蒲包剥去,茶干就初步成型了。其后还要进行提白去味、熬煮入味。一块小小的茶干,要经过20道工序,精制茶干还要再加4道工序。王老板颇为自豪地说:“那年江总书记来扬州,就用了我们的精制茶干招待法国总统希拉克呢!”据传,1与夫人劳安来邮时中餐冷盘中就有陈西楼茶干,他们还破例又要了一盘。

王老板介绍,界首茶干的美味既来自于古老的手工工艺,也来自于从老一辈人手中传下的配方。制作茶干时,里面加入了茴香、丁香、桂皮等中药材,其中添加了一味叫“莳萝”的中药材,入茶干,有异香,为别处所无。“莳萝”似乎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吧,记者拣了几粒莳萝放入口中咀嚼,果然是异香满口。资料记载:莳萝,性味辛、温,无毒。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等。有健胃、祛风、催乳功效,主治小儿气胀、呕吐、呃逆、腹冷、食欲不振。在山东地区,莳萝被用作烹饪的佐料,而聪明的界首人,将它作为茶干的一味原料,使界首茶干在美味中蕴涵了食疗的功能。清代界首茶干作为贡品,1911年、1927年参加西湖博览会连连获奖。相传乾隆皇帝曾为其题写了“界首茶干”的牌匾,上面有乾隆的落款和印章,界首有老人回忆曾见过牌匾,当时存于界首供销社。惜乎因“文革”中“破四旧”,牌匾下落不明。

界首陈西楼茶干,最初创建于1658年,是一家小小的豆制品作坊,后来工艺不断改进,名气也越来越响,规模也越来越大。公私合营前业主雇佣10几人生产茶干,就当时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公私合营后,陈西楼茶干厂改名为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划归界首供销社管理。2001年王财富买下陈西楼酱醋食品厂,再次更名为陈西楼茶干食品厂。王老板对于界首茶干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小小茶干也是高邮的一个名片,几年来他已经投入了近100万元用于扩建厂房,但目前限于资金问题暂时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合作伙伴,将产品进军周边大城市。

离开陈西楼茶干厂时,正遇到几位回乡探亲的高邮人,特意跑到茶干厂购买茶干,一买就是几百块,说是用这个馈赠朋友很受欢迎。记者因此有感,如果界首茶干在保留古老风味、精良的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再采用现代化的营销宣传手段,将来的前途定会“不可限量”。

运河岸边夕阳斜,界首茶干一脉香。其间自有甘辛味,愿君对此细品尝。

十. 江苏省 南京市 玄武 生煎包

皮黏着芝麻,底煎得金灿灿,酥酥脆脆,肉馅实在,汤汁又多又浓,一口咬下去,满足。

店名:小杨生煎

地址:玄武区南京商厦

店名:刘罗锅生煎

地址:玄武区中山门大街301号森林摩尔时尚街区内B1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