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陇南特产菜有哪些 陇南武都十大特色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陇南特产菜有哪些 陇南武都十大特色菜更新时间:2022-12-13 20:45:46

一.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太平鸡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二.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宕昌黄芪

宕昌黄芪是甘肃省陇南宕昌县的。宕昌县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市西北部白龙江中游,岷江之滨,它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之舟曲、迭部相邻,南与武都毗邻,北与定西岷县相连,是产特有的黄芪之乡。 宕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们在岷江两岸繁衍,生息于此,早在商、西周时,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11世纪)属陇西郡,后在东汉时期、光武帝初年羌道属武都郡,在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为最早的行政建置,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其他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遂有“宕昌”之名延称于今,1954年6月,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固县治迁至宕昌,11月13日,西固县更名为宕昌县。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官鹅沟,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境内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属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境内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差异大,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发展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宕昌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全县境内有中药材资源690多种,野生400多种,其中有收购量的就有142种,常年家种、面积比较大的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黄芪等10余种。可以说宕昌的确是天然中药材的宝库。在这天然宝库中有许多优质中药材其种群和性状当地特有,宕昌黄芪就在于其中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南宋药物学家【弘景曰】:“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洮阳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过去属岷州管辖。宕昌境内各个山上都产黄芪,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有时也叫宕芪。《神农草木经》列为上品。 由于宕昌的气候阴凉湿润,光照充足,境内山高坡陡,地貌复杂,植被多样化且繁茂,除岷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以外全县其他地方均能种植黄芪。宕昌黄芪和宕昌红芪一样享誉中外,主要取决于质量特色,而质量的特色又取决于宕昌独特的地域环境。该环境下的自然气候,土壤和独特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宕昌黄芪质量特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在民国时期,就已成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从1978年开始,由野药变为家种。全县年均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产量达1.8万吨。 宕昌县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尤为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2年宕昌中药材种植得到国家医药总公司帮扶,农业部药材司为此派梁金龙同志到宕昌挂职副县长,主抓宕昌优特品种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销售。并在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过程中,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中药材种植的一系列经验,进一步扩大了优势品牌,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健全了服务体系。县上有专职负责中药材产业开发的规划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交流、沟通协调的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通过办示范点、选育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配方施肥,从种植材料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严密把关,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使黄芪种植得到了空前发展。 总之,宕昌黄芪从民国时,已列为外销的商品药材之一,1978年家种以来,已大量推广、发展并以享誉中外。在市场引导、政府鼓励和技术保证下,黄芪生产表现出群众积极性高、面积大、产量高,种植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产品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高,初步呈现出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态势,黄芪产业已成为宕昌最有特色、最具有潜力的重点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宕昌黄芪在宕昌县范围内的高半山区均能种植,界于东经104°01′-104°25′,北纬33°46′-34°03′的范围,海拔1900~2200米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区内有阿坞乡、哈达铺镇、理川镇、八力乡、庞家乡、南河乡、何家堡乡、木耳乡、兴化乡、车拉乡、将台乡、贾河乡、城关镇、新城子乡、临江乡、甘江头乡、两河口乡、沙湾镇、官亭镇、新寨乡、狮子乡、南阳镇、好梯乡、竹院乡、韩院乡等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333.1平方公里,黄芪种植面积4300公顷,年产量为3.6万吨。

三.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党参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中药,性平,味甘,补中益气,主治中气虚弱,脾虚泄泻,血虚薇黄、便血崩露等症。我省的党参有纹党和防党两大品种,以文县产的纹党最为驰名,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补益力强,闻名于世。

四.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纹党参

武都纹党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都纹党参

药材

地域范围

武都纹党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武都区安化镇、马街镇、隆兴乡、龙坝乡、鱼龙镇、甘泉镇、佛崖乡、汉王镇、柏林乡、汉林乡、三河镇、桔柑乡、外纳乡、玉皇乡、郭河乡、五库乡、月照乡、黄坪乡、磨坝乡、蒲池乡、龙凤乡等23个乡镇256个村,北到龙坝乡韦子沟村,南到外纳乡沟渠村,西到坪垭乡俄儿村,东到佛崖乡分水岭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5°3′6″~105°35′30″,北纬33°41′16″~33°8′4″。年种植面积3500公顷,年产量2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武都纹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素花党参。根呈圆锥形,无分枝,头粗尾细,根长10—20cm,表面淡黄色,表皮环状横纹及少数支根痕。搓条后质地柔软致密而韧,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白色,髓部淡黄色,形成层呈淡黄色环,有细致的放射状纹理,俗称菊花心。武都纹党参味甘,具特异香味,嚼之无渣。药食同源,是党参类制作药膳的极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内在品质指标:武都纹党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计)为0.30-0.45g/100g,葡萄糖含量在6.00-6.50g/100g,水分为15.0g-15.4/100g,灰分为3.5-4.5g/100g,符合药典规定。武都纹党氨基酸总量在3.10-3.50g/100g,其中天门冬氨酸含量在0.25-0.35g/100g,苏氨酸含量在0.12-0.16g/100g,丝氨酸含量在0.13-0.17g/100g,谷氨酸含量在0.40-0.57g/100g,脯氨酸含量在0.22-0.25g/100g,甘氨酸含量在0.16-0.20g/100g,丙氨酸含量在0.20-0.23g/100g,缬氨酸含量在0.15-0.20g/100g,异亮氨酸含量在0.12-0.15g/100g,亮氨酸含量在0.24-0.28g/100g,络氨酸含量在0.06-0.10g/100g,苯丙氨酸含量在0.13-0.19g/100g,赖氨酸含量在0.18-0.23g/100g,组氨酸含量在0.05-0.08g/100g,精氨酸含量在0.44-0.55g/100g。氨基酸含量丰富。 武都纹党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微量元素锌在45.00-47.00mg/Kg,锰在21.00-23.00mg/Kg,铜在4.50.00-6.00mg/Kg,铁在500.00-510.00mg/Kg,钙在0.90-1.50mg/Kg,镁在1.50-2.00mg/Kg。3、安全要求:武都纹党参生产严格按照《NY5318-2006无公害食品参类》要求执行,生产应按照《陇南市武都区纹党参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和田间投入物,严格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严格使用植物生长激素,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毒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质量引用标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部行业标准(200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程: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注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内容。4.1、包装:销售的产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4.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武都纹党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4.3其它:运输、贮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五.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陇南洋芋糍粑

大凡去过甘肃陇南的人,对那里的风味小吃总是赞口不绝。尤其是陇南的武都县城,你若循着那扑鼻的香味步入小吃街时,尽现在眼前的那物美价廉、香味浓郁的各种小吃令人目不暇接、馋涎欲滴。在这众多的小吃中,洋芋糍粑可算是最有代表性的。洋芋糍粑就是洋芋搅团,可别小瞧这搅团,当地人把它做得色、味、香、俱佳。

六.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夏大豆

夏大豆是徽县第三大粮食作物,是农民现金收入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徽县中部川道河谷区光照资源充足的伏镇、栗川、泥阳、银杏、城关、水阳、永宁、柳林等乡镇普遍种植。历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14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33公斤,产量达到1.8万吨。2006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14.3万亩,总产量14274吨,示范推广以中黄13号、豫豆8号为主的优质大豆新品种,示范面积6.79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47.5%。

七.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金徽酒

金徽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翻开金徽酒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词之于金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辉煌、沉寂、变革、崛起。是的,金徽在甘肃酒业的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

陇酒是有渊源的,陇酒文化是厚重的。金徽酒的文化不仅有根有据,而且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历史的长河中,徽酒犹如一叶永不停息、凌浮波流的扁舟,树帜在陇酒文化的潮头,乘风破浪、扬帆前行。距今4000多年以前,徽县就开始了蒸馏酒酿制。1134年,创立了雄霸一方的历史名牌“金徽酒”。

有人说,酒的文化内涵就是酒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是经不起考验的。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徽县东北部河谷地带的甘沟四坪山繁衍生息。上世纪50年代,人们从甘沟四坪山发掘出来大量的陶器,其中的酒器和谷物发酵器具足以证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认识用谷物酿造美味的规律和方法,这也为徽县蒸馏酒起源于西汉以前的说法提供了事实依据。有关徽酒的正式记录,来自于南宋抗金名将吴介。1134年,他与兄弟吴粼在徽县仙人关大破金兀术的十万铁骑,大捷庆功时由于酒具短缺,将士们便用金兵的头盔来盛酒痛饮,“金盔酒”美名由此而生。后来的人们叫顺了嘴,“金盔”便成了“金徽”。明清时期,徽酒经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齐聚伏家镇傍“神泉”争“海眼”,出现了很多的酿酒作坊,像“晋绅坊”、“永盛源”、“宽裕成”、“金隆魁”、“公信福”等驰名的酒坊数十家。尤其是陇南春的前身“永盛源”得其要津,清初康熙大帝出巡陇南后对其酿制的徽酒大加赞赏,并钦点为宫廷贡品,于是徽酒声名远播。

金徽酒产地范围为甘肃省徽县伏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为武都地方名优小吃,是用当地产的洋芋精制而成。搅团是生活贫困时常吃的饭,现在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著名小吃。过去为农家家常小吃,现已成为大众喜食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分热食、冷食两种食用法。热食,放入酸菜浆水中略煮,连同酸菜浆水盛碗后调以盐、油泼辣子即食;冷食,盛入炝煮的融醋、油泼蒜、辣子为一体的醋汤中入碗即食。

信息来源: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九.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嘉陵酱油

陇南市

徽县陇南春、金徽酒闻名。

甘肃大红袍花椒:传统产品,省内分布较广,有大花椒、大红袍、小红袍3种。以陇南所产大红袍为最佳,又称伏椒,果柄基部两侧有二小肉状物,俗称耳朵,为区别于他种的主要特征。

成县

沙坝乡:陶器生产历史悠久。

礼县

白河、铨水一带的大黄以质优闻名。

宽川乡:大麻,以色白柔软著称。

祁山乡祁山堡村:所产苹果有名。

白关堡回族乡:所产皮衣出名。

石桥乡:所产“古泉”烟有名。

上坪乡:蕨菜。

上坪乡大庄里村:大黄、当归。

江口乡八房村:花椒。

龙林乡:高粱酒柿。

龙林乡小林村:花椒、苹果。

中坝乡:手编竹席闻名。

白河乡:以盛产大黄驰名。

铨水乡:以盛产大黄(铨黄)闻名。

雷坝乡:花椒,尤以石榴闻名。

三峪乡:当归、木耳等。

滩坪乡:柿子。

康县

核桃年产居全国第六位,为全国27个生漆基地县之一。

康县中华猕猴桃:主产于吴家沟、朱家沟、张家沟、梅子园、西河、白杨、铜钱、杞河等28个乡,文县、武都、徽县的山区亦有分布。康县所产猕猴桃甜酸适口,气味清香,汁液甘美,采收后多制成原汁。

康县黑木耳: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县所产木耳朵大肉厚,色泽乌黑,光滑质轻,气味清爽。

长坝镇:盛产核桃闻名。

寺台乡马莲村:手编草帽出名。

大南峪乡:盛产核桃出名。松花蛋。

太石乡:所产铁铧闻名。

铜钱乡:以木耳闻名。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武都区

纹党参:因根条上横纹较其他党参细密而多,故名。已有几十年栽种历史。

红芪:又名红兰芪,产于甘肃省,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产量较大,最早种于武都县光明乡。身长条直,质地密实,粉性足,甜度高。

马街乡官堆村:梨及花椒、柿子。

城郊乡:尤以樱桃、无花果闻名全省。

橘柑乡大岸庙村:柑橘及花椒、柿子。

三河乡:尤以核桃个大、成熟早闻名。

月照乡:蜂蜜及生漆、花椒、核桃等。

文县

碧口竹藤编织品以品种繁多、工艺精美著称。

贾昌柿饼:主产于贾昌乡。生产历史已达千年。外表泛红透亮,柿霜洁白,撕开后鲜肉色泽棕黄发亮,晶莹柔润,甜美适口,色味均佳。若放于杯中,开水冲之即化。营养丰富,有止渴生津、清心润肺、除烦利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多烦热、津干口渴、声嘶失音、眼目赤痛、风热灼盛、大小便不畅、疮毒、酒毒等症。

纹党参:因根条上横纹较其他党参细密而多,故名。已有几十年栽种历史。

尚德乡:所产蒜苔、橘子、红辣椒出名。

横丹乡:以苹果、大红袍花椒驰名。

丹堡乡:以黄干桃、核桃闻名。

上丹乡:以生漆、核桃出名。

范坝乡:黑木耳。

梨坪乡:以梨、虫草著称。

石鸡坝乡:以大米闻名,明、清曾作贡品。

两当县

西坡乡:所产沙锅有名。

云屏乡:党参、猪岭、三七、天麻等中药材。

宕昌县

药材以当归最佳,与“岷当”齐名。

八力乡:盛产当归,尤以红芪出名。

西和县

汉源镇:盛产八盘梨、金瓶梨。

西峪乡:八盘梨、金瓶梨。

西高山乡:麻纸。

西高山乡崖房下村:麻纸制造历史悠久。

徽县

“陇南春”、“金徽”酒为甘肃省名产。

伏家镇:所产陇南春酒、金徽大曲酒闻名。

泥阳镇:以大蒜著名。

嘉陵镇:嘉陵酱油闻名。

十.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西和花椒

西和花椒是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西和县所产花椒果大均匀、色泽红亮、香麻味浓,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西和境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所产花椒果大均匀、色泽红亮、香麻味浓,南部山区所产的“大红袍”花椒,皮红口黄,粒大肉厚,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近年来,西和县立足资源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利用当地适宜花椒栽植的有利条件,把花椒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南椒北果”的经济林果发展思路,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于花椒产业开发建设,通过地埂栽植、荒山建园、地埂椒核套栽等模式,发展壮大花椒产业。

截止2007年6月底,全县花椒栽植总面积已达到18万亩,年产椒量120万公斤,花椒总产值2400万元,大桥乡实现了花椒全覆盖,南部的大桥、蒿林、太石河、洛峪、西高山五乡镇花椒面积将近占全县花椒总面积的一半,大桥乡的龙凤、白五,蒿林乡的赵沟等15个村已成为全县的示范村和典型,特别是西高山乡寇山、冯坪村的地埂椒核套栽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