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特产酸的 正宗山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特产酸的 正宗山西特产更新时间:2022-12-21 15:49:26

一.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宫中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引文中的“杂粮面”,就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其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相传1900年慈禧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在玉米面里加入糖和栗粉,做成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1三次访问大寨,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发展,窝头在一日三餐中一度消失。现在窝头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在其营养价值。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当点心食用,有助于肠胃蠕动,益于健康。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均有防癌抗癌作用,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进入新世纪,山西小窝头这一名点在酒店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太原全晋会馆推出的名菜“鹅肝牛肉小窝头”最具代表,据说该店迄今年8月底的32个月内已售出近58万只小窝头,被称为“黄金小窝头”。黄金小窝头好吃,究其因有四美,一是原料要鲜,选用水磨细粉,营养充足,口感细腻;二是品相要美,上尖而下圆,外实而中空,形似将军之帽,色似帝王之袍;三是佐味要好,鹅肝入味,牛肉剁粒,吃之筋道,闻之鲜香;四是趁热取食,借西餐烹技,铁板为器烧鹅肝牛肉,再置新出笼的窝头,趁热端给顾客,即食足美矣。

二.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山西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三.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山西拉面

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著《秦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按:桢一扯、拉):“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 现在,拉面在山西的太原,晋中、运城等地流传甚广,特别是晋中地区及阳泉等地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拉面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艺,学会拉面这一技法,可制作出几十种不同口味、形态各异的姊妹品种。如空心拉面、夹馅拉面、水拉面、油拉面、龙须面、小拉面、 银丝卷、一窝酥、清油饼、鸡丝卷等等,均基于拉面这一基本技法。

历史

拉面这种食物,其实当年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去的,事实上,在日本的三大面(乌龙,拉拉,荞麦)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传统面食,而中华料理中为人所熟知的拉面,正是现今日本拉面的原身。

在日本对拉面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西元一七零四年,一位名叫安积觉的历史学者在「舜水朱式谈绮」书中提到中华面,以及水户黄门曾经吃过类似乌龙面的面食。

就一般的认定,拉面的技术是在西元一九一二年时由日本人自中国引进到横滨。由於明治五年时日本和满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

四.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冬凌茶

冬凌茶是一种纯天然四季饮品,选用阳城地方——冬凌草、山楂等,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而成。每年霜降后,因冬凌草全株自上而下结满薄如蝉翼的冰片,阳光下晶莹剔透,故又名“冰凌草”,且味苦而寒,具有明显的清咽润喉功效和一定的抑制咽部细菌作用,对慢性咽炎患者咽痛、咽痒、灼热、多言加重、咽异物感、咽干涩、咳痰不爽以及咽部充血、水肿等病症,均有改善作用。

本品组方合理,原料纯正,消毒严密,加工独特,不含任何色素和防腐剂,经有关部门监测,符合标准规定。实为居家、旅行、四季必备之良茶。

适宜人群:高温、粉尘、化工污染、煤矿工等行业职工;教师、播音员、演员等噪音工作者;高原、风沙、干燥地区居民;抽烟、饮酒人士、中老年人咽喉炎患者。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山西龙骨

龙骨:榆社县所产龙骨量大,骨纯,杂质少,吸湿力强,色白,有花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到山西旅游要去看看哦!

龙骨的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味甘、涩,平。有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之功效。主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六. 山西省 大同 山西黑猪

山西黑猪培育于山西大同、忻州等地区。主要是用巴克夏猪、内-和山西本地猪种培育而成。现有种猪近万头,分布于太谷、合本同、析州、原平、五台等市、县。山西黑猪与长白猪和大约克

夏猪杂交效果较好。

(1)品种特征:全身被毛呈黑色、体型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额宽有皱纹,嘴中等长而粗、面微凹、耳中等大、稍向前倾且下垂,臀宽稍倾斜,四肢健壮。成年公猪体重197千克,体长157厘米,母猪相应地为188千克和155厘米。

(2)肥育性能:180天左右体重90千克,日增重611克,料肉比3.3:1,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2%,胭体瘦肉率 42%-45%。

(3)繁殖性能:公猪4月龄左右时开始出现性行为,8月龄开始配种。母猪初情期为156日龄,发情周期19^21天,发情持续期3-5天。初产母猪产仔数10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数11.5头。

(4)主要特点:该猪具有繁殖力较高、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较快等特点,与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杂交效果表现较好。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榆社阿胶

榆社阿胶是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的。榆社阿胶的成品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表面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捣成碎块后,对光视之,棕色透明,具有易保存、不变质等特点。

榆社阿胶厂1955年就建厂投产了,紫金山泉牌阿胶从1966年就开始生产了,是山西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榆社阿胶的熬制技艺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胶,即驴皮胶,因其为动物主皮制作而成,故中医称为“血肉有情之品”:阿胶的制作与食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由于阿胶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神奇功效,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将其列为贡品之一,有“贡阿胶”之称,至今中医处方尚可见到“贡胶”字样。

阿胶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含氨16.43%,基本上是蛋白质,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其中有赖氨酸10%,精氨酸7%,组氨酸2%等。

阿胶其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之功效,远销全国各地。

八.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白土

石寺乡:白土。

九.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山西琉璃制品

山西琉璃制品:以河津所产最为著名。产品分四大类,即琉璃砖、琉璃瓦、法花及室内陈设品。山西琉璃色泽鲜艳,光彩照人,防腐防潮,坚固耐用,永不变色。生产始于1600年前的魏文帝时代,主要用于名胜古迹及公园庭院大型建筑门面装饰。

十.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稍梅

稍梅

以羊肉、西葫芦及佐料、调料制馅,以菊花瓣状面皮包馅,捏成梅花形,笼蒸即成。皮薄、馅大、香醇、利口,食后齿颊留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