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周口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周口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周口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周口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12-18 21:34:03

一.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炸馓子

做法: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30圈左右,将条揪断。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作至深黄时捞出即成。

二.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田口大枣

西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鸡心枣,又叫小枣,果实较小,呈鸡心状,果皮薄、果肉中厚,致密质细,味极甜核较小,是优良的制干品种。田口大枣被誉为“田口大枣,天下最好”。枣果是著名的滋补佳品,营养丰富,干枣含糖50%-87%

(周口)

三. 河南省 周口市 鹿邑县 辛集麻花

辛集麻花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市辛集镇的。鹿邑辛集麻花,全麻油制作,颜色桔红,通体晶透,入口酥脆而不腻,清新爽口,老少咸宜。

辛集麻花,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创始人张志彬,至今己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产于河南省鹿邑县的辛集镇、唐集镇和柘城县的安平镇(原属鹿邑),以辛集最好,故得名。其形如鸡爪,故又名“鸡爪麻花”。传为“贡品”,进入明清宫庭,享誉海内外。

辛集麻花代代单传,做工业精细,工艺考究,用小磨香油和精制高强粉(传统石磨加工而成)。董事长张海燕是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优质原料,生产麻花,以优良的品质,远销国内十几省市。被海省,地,市评为历届名优传统小吃。

四. 河南省 周口 项城市 邓城红烧猪蹄

邓城红烧猪蹄。明末清初在邓城方园已负盛名,现影响面较大。销货点最远在西安,全国有20多个。特点:色彩红润,味道鲜美、香而不郁、油而不腻,有一定保健作用。( 周口)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七. 河南省 周口市 郸城县 郸城红薯

郸城红薯是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的。郸城县的气候因素十分适宜发展红薯产业,该县脱毒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优质脱毒红薯52万吨,被评定为国家级红薯生产示范基地。

在全国地图上难觅其踪的豫东小县郸城无山无矿、一马平川,130万人口115万是农民,耕地168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郸城县依靠农业大县,大做“农”字工业,把当地盛产的红薯等通过精深加工,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乡土品牌。目前,该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红薯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能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并获自营产品进出口权,80%的产品销往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占领东南亚红薯制品30%的市场。

县政府因势利导,并组织成立红薯专业合作社,动员全县数万农户种植红薯。还与省农科院联袂研发,使“豫薯7号”、“豫薯1号”、“皖薯1号”、“梅营1号”、“豫薯13号”、商薯-19、徐薯25-2等优质、高产、高淀粉的20多个优良红薯品种,实现脱毒种植。种植的脱毒红薯生长期间不生病、不生虫、不打药、人工除草,产出的红薯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产品。韩国希杰公司、美国好事多等全球多家著名公司都委托认证企业到郸城检验,并且签订长年供货关系。

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对郸城县优质脱毒红薯基地进行考评验收。经检验,该县红薯标准化种植农户达10万户,脱毒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优质脱毒红薯52万吨,专家组现场打分93.5分,评定为国家级红薯生产示范基地。郸城红薯,就这样从土产品堆里跳跃到“国标”台面。在国际市场上素有“郸城三粉”之称的粉丝、粉皮、粉条荣获第五届亚太国际博览会金奖,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等。

八. 河南省 周口市 郸城县 天豫粉条

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优质红薯的良种繁育、种植推广、鲜薯窖存、精深加工以及市场销售和出口创汇型,是全产业链红薯加工企业。

信息来源:郸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九.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沈丘烧牛肉

沈丘县里烧牛肉,唐朝末年就已有,祖传工艺来烹制,咸香细烂最可口。

十. 河南省 周口 商水县 固墙热豆腐

固墙热豆腐在点制过程中不用石膏,全用清浆,豆腐精细、鲜嫩、松软,浇上特制的辣椒汁(主要原料有辣椒、香油、精盐、味精、香椿叶、焦花生、焦芝麻、生姜等),美味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