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特产文化遗产 三明市尤溪县有什么景点可以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特产文化遗产 三明市尤溪县有什么景点可以玩更新时间:2023-01-24 16:24:23

一.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河龙贡米

河龙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龙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河龙贡米,系指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大米,因原产于河龙乡而得名。

特定品质

以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色泽洁白、透明有润泽、饭软而不粘、凉饭不返生、米饭有清香味、营养丰富扬名四海,被誉为“米中珍品”。

文化典故

据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宁化县志》载:伊盆,宁化人,为人豪毅,耿耿有烈士风。1004年,转运使李住起解梅州银绢,本州委通判胡某赍至本都武曲桥锡源驿(今河龙乡)疾故,奉官茔葬。伊公慨然诣县自陈曰:“解官本为朝廷重务,客死吾土,某现充保长,亦草莽臣也,愿换牒代解。”县许之。至汴京,适逢皇太子生,上大悦,以覃赐敕一道,骏马一骑,剑一口,命其出镇柳州。时南蛮不共。公领军勇夺前驱,血战破贼,所向倒戈。事平凯奏。卒于官,以功特赠银青光禄大夫,因庙食至今。伊盆在代解银绢时,随带家乡大米,一路食用。到京之后,在交付银绢时,把随带的大米一并奉上,以御食用。皇帝食后大喜,甚赞河龙大米质优味佳,并令每年征收进贡,“河龙贡米”便由此扬名。河龙乡下伊村口有一座古庙叫“伊公庙”,供奉伊盆夫妇,一直香火不断。

二.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烙粑

烙粑

农历四月初一是沙县特有的烙粑节,沙县是小吃之乡,沙县人过节当然离不开吃的,烙粑节光听到名字也是和吃相关。据说,沙县烙粑还有不少典故:其一,烙粑是女娲用来补天用的;其二,是百姓对付恶鬼下蛊毒。不论它出自何故,反正是一道简单易做又美味的小吃。

每年四月初一,沙县城乡的家家户户都要做烙粑。烙粑有甜和咸两种,沙县烙粑看着和北方的煎饼相似,可能与沙县始祖从中原南迁,随同而来的饮食习惯有关。

甜烙粑是把面粉和着白糖水调成稠浆,烧热锅后把浆舀起倒在锅底,稍等片刻闻到香味就翻一面,等两面皆熟时撒上芝麻出锅,即成又香又甜的甜烙粑,其味道甜美而不腻。

咸烙粑的做法与甜烙粑相似,就是原料大有不同。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加入韭菜或蝴蝶菜(一种香草)、食盐等调料,用上述方法烙成又鲜又香的咸烙粑,其色泽青绿、味道清香,口感绵软却不粘牙。

三.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九龙窑瓷器

九龙窑瓷器已有千年历史,从出土的瓷器来看,质地坚硬、工艺精巧、纹饰精细,尤其是被誉为“珠光”的青瓷器,在当时已蜚声海内外,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改革开放后,松溪人在发掘濒临失传的“珠光青瓷”工艺技术基础上,研制出“类冰如玉、千峰翠色”的九龙窑系列青瓷,生产了包括青瓷、黑釉建盏、冰裂纹在内的3大系列300多个瓷器品种。

回场窑主要烧制青瓷,兼烧少量黑瓷。产品有碗、盘、碟、瓶、罐、壶、炉、杯、灯等,主要产品是碗、盘、碟。瓷器胎骨密实坚硬,胎色灰或浅灰色,有少量铁黑胎。釉色为青绿、青黄,少数为褐黄或淡青色。胎釉普遍结合紧密,有透明玻璃质感,装饰工艺盛行刻、划缠枝卷草、莲花、牡丹、蕉叶、婴戏等。纹饰多为器内壁刻、划卷草纹,又称萱草纹,其形如缠枝、卷云,有思亲之意;器外壁多划蓖梳纹,形如蓖梳梳发,也有外刻莲花瓣纹,花纹间偶尔出现婴儿嬉戏期间,手舞足蹈,鲜活生动。这类碗中的小型碗即是备受珠光禅师厚爱的茶盏。

印纹主要是在大盘。大碗内底上横印阳文“吉”字铭文。新近又发现“张”字款,极可能是窑主的姓氏。这类大碗大盘直径达25—30厘米。也有部分莲花碗内底凸印莲花纹饰。回场青瓷与龙泉早期产品极为相似,富有“越器”之风。烧结工艺也与早期龙泉窑一脉相承,采用托座叠烧和匣钵叠装,龙窑烧制。据考究龙窑一窑可装置二万件瓷器,七日烧成一窑,每月产量约10万件。北宋时期松溪全县不足万户,人口仅2至3万,青瓷产品主要通过松溪水运至福州港,海运至澎湖列岛中转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日本镰仓时代(公元1185-1291年约中国南宋至明初),在佐贺县唐津市一带,福冈市的博多湾海底,福冈县的观音寺、太宰府附近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珠光青瓷”,即日本学者龟井明德氏所称:“十三世纪的青瓷,里边是用半浮雕的方法,在器物周围雕出莲花卷草纹”。

《闽北陶瓷》述:“台湾海峡之间的澎湖列岛,也是中国古陶瓷海上贸易的转运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岛上考古发掘的福建窑口的青瓷器,数量很多,有刻画花的,印花的和内底涩圈的线环青瓷器,胎釉形制工艺作风颇与闽北的窑口相一致,相当部分属于闽北松溪、浦城、南平等地的产品。”“南海的西沙群岛是东南沿海船只前往东南亚的必经航道,1974年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中,也有闽北窑口的刻画卷草篦点纹确的青瓷碗,内底模印‘吉’字铭文的大盘”。该蓍还叙述:“1977年12月上海市奉贤县的古代海滩中,出土了旋转于箩筐内的成梱碗829件。大多数为青瓷素面,一部分为青瓷刻画纹或花瓣纹,有的碗内底有垫圈叠烧痕迹。这批瓷器可能是宋代从浙南、闽北一带瓷器产地装运来沪,临时放在海滩上,准备运往外地后因某种突然事故而埋没的。”从工艺特征看,应是松溪窑的产品。

四.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宁化大米

宁化大米地域特色鲜明、历史影响深远。其中,河龙贡米尤为有名。河龙贡米因产自宁化县河龙乡而闻名,米粒长,色泽洁白,透明润泽,清香营养,宋朝时被列为贡米。这次入选的宁化大米,被推荐为生产单位的是宁化县河龙贡米米业有限公司。

五.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锅边糊

锅边糊

“五弟公”锅边糊,是尤溪县历史已久的地方著名传统风味小吃。“五弟公”正名毛聿全,尤溪县城关人,其祖上以经营锅边糊店为生。毛聿全自幼跟父亲学得一手加工锅边糊的好手艺,并对传统加工方法加以改进。“五弟公”锅边糊以选料精、烹调讲究而出名。

“五弟公”锅边糊以优质麻洋米为主料,精瘦肉、蛏干、珠虾、猪骨头、绿笋、干贝、紫菜等为辅料。制作方法,先将米洗净用水泡2小时,磨成浓度适中的米浆;锅中盛清水,把猪骨头、干贝、珠虾、蛏干一起用纱布包好投入锅中,熬成高汤后捞起,沥干备用;熟猪油烧热,将葱头投入炸至金黄色时,舀起备用;锅底放适量清水,瘦肉丝、绿笋丝放入同煮至熟。锅置旺火上,用地瓜半截蘸食油在锅中部刷上一圈,均匀地沿锅边上一碗米浆,盖上,待米浆熟成片时,自然卷起滑入锅底,掀盖后再加一碗清水,如上方法再上一层米浆,反复4~5次,约至锅中已有10几碗锅边糊时,停止浆;将煮好的高汤掺进锅中,投入干贝、珠虾、蛏干、紫菜、白酱油煮沸后,盛在瓷钵内,撒上葱花、胡椒粉,淋上一瓢熬制后的香油即成。吃起来软滑润口,清香鲜美。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大湖鱼

大湖鱼是永安著名的副食品、民间宴席佳肴,享有“永安桥尾豆腐大湖鱼”的赞誉。据载,早期大湖祖先赖族从江西迁来,有着一手江西祖传养鱼的丰富经验,由于大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清凉淡水,正是发展渔业的好地方,因此他们每年从江西购草鱼苗来饲养,如此代代相传,大湖逐渐成为著名的渔业之乡。( 永安)

七.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泰宁锥栗

泰宁锥栗是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泰宁县荣获“中国锥栗之乡”称号。

泰宁野生锥栗资源丰富,锥栗种植成为该县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目前,泰宁全县已发展锥栗近7万亩,其中3.6万亩种植了7年以上的锥栗进入盛果期,年产果3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成为引领农村致富的有效途径。泰宁锥栗市场良好,不仅在建瓯等省内城市畅销,更远销到广东、上海等沿海省份。

八. 福建省 三明 宁化 蛋菰

蛋菰

将鸡蛋加少入许食盐和适量温水,用筷子反复打散,然后把猪肠一头用线扎紧,将蛋从另一头灌入,满后用线扎牢。之后握蛋肠一头的线,放在锅中约50度的水内来加摆动,待至水沸时,立即将蛋肠取出,切成半寸长的小段,备用。烧汤时,将肠段投入,佐以香菰、红菰等配料,加少许味精、食盐、葱花等,煮至蛋肠两头呈磨菰形时,起锅即成,清淡爽口,为宴客佳肴。

九.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银杏

尤溪银杏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尤溪县古银杏林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林。

尤溪县是福建省现存古银杏树最多的县份,人工开发种植银杏的历史也较久。据调查,现存的古银树有353株,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仙乡的善邻、吉安、剑溪及联合乡的连云、下云、云山、东边等村。古银杏树一般零星分布,中仙乡善邻村龙门场、山坑有集中连片的古银杏林,共有155株,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据传,这两片古银杏树群始植于南宋年间,最长树龄达800多年。县内现存的古银树最高年份的产量株产干果(白果)达100~200公斤。

1980年以后,尤溪县大力发展银杏树的栽培,至1999年,全县新种植的银杏达3000多亩,年产白果近百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及港澳、东南亚一带。

十.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永安圆子

永安圆子

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到热锅内搅拌成浆糊状的浓浆,用手工做成直径1━1.5CM的圆子。圆子象征吉利,永安一带当地人结婚、做寿、孩子满月等都要吃圆子,冬至这天,加狗肉、猪脚等煮的吉利圆子更是家家桌上不可少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