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锅盔到底是不是南充特产 南充哪里有正宗的锅盔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锅盔到底是不是南充特产 南充哪里有正宗的锅盔更新时间:2023-01-02 06:54:53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狮子糕

西充狮子糕简介

    原名“寿王糕”,出自1876年(光绪二年)秋,杭州西湖“寿春坊”斯仁谷之手。“寿王糕”因色之金黄,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多为达贤仕人待客佳肴。西湖县令姚其杭必备为待客茶点,其千金姚胜兰每日必方解口馋,百姓大多待仕人用之方能食用。“寿王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湾酒米,经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炼,散温后配上好红糖、芝麻、中间麻油成形食用。光绪乙未年斯老归天,由子斯力撑坊继业。

西充青狮人何孬娃家境贫寒,为偷吃本族长黄瓜解饥,严遭毒打后逃出家门,流浪到杭州西湖,饿昏倒在“寿春坊”门前,斯力视之,与食救醒,何谢斯救命之恩,以身报效。斯正缺劳力,留为杂事,持奉家人。何手足勤快,为人灵巧,斯收之为徒,何以工钱报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间磨粉。孬娃出身贫穷,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劳皆有,技艺在心。

光绪已年端午节,斯家午夜饮酒,食酒过多,醉倒在床,因天热午夜糕房起火,“寿春坊”被焚为灰烬。斯力痛哭终日,过度悲伤,不久离世,“寿春坊”从此而绝。何痛拜离师,回家在象溪河边姐家栖身,借姐家房半间,银子四两买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细粉制成“寿春糕”。是夜梦中,从师生涯历历在目,师父救命之恩,授艺之情在脑海中一一出现,师、师、师、斯、斯、斯,家乡也师,其糕称之为王,何王也?取人王将要犯上,怎敢?鲁中王乃狮子也。师、斯、狮三字同音巧到极点,取此糕为狮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黄,如同金狮之毛,就取名狮子糕好了。何大笑而醒。其妻问何故而笑,何将梦事说与妻,妻说莫不是师父要我们不忘其恩。师父姓斯,家乡也狮,取名狮子糕既是纪师又怀师恩,更忆家乡,“三狮”结为一体,真乃是狮缘也,全家人十分乐意。故狮子糕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初问世。县人食之赞不绝口,过往商客四海扬名。

光绪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已有结余,与妻商量,移房四桂房街,“狮子糕”食客更旺。光绪二十八年孟冬何长眠离世,其子何继父之业,深研细作,取衙门口外井水烧开冷沉浸洗糕米,打硬其味道更美,直至民国年间继师生意兴隆。民国后期,也有稻香斋、桂香斋等坊继作此糕。何便关门停业,其后以胥锦常为代表的作坊为胜。

    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私有工商业实行联营。1955年正式成立了国营西充县糖果厂(第一任厂长沈光清)。成立后,融各小作坊“狮子糕”生产技艺为一体,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使狮子糕这一地方发扬光大。

1961年朱老总回家乡路过西充,还将狮子糕带回中南海,并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西充民歌手余家清带着西充乡土风味赴成都参加省职工调演,一曲“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得到了高度赞美。人们不但爱吃狮子糕,而且会唱“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充狮子糕多年被国家科委、省、市、县评为优质产品,多次荣获金奖。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狮子糕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1999年原国营西充糖果厂改制后,有西充县晋城糖果厂、四川西充金龙食品厂两家企业生产,分别叫“西充”狮子糕、充国狮王糕。

二.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武胜凉粉锅盔

武胜凉粉锅盔,是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的著名特色小吃,此品外皮酥脆焦嫩,内陷凉粉麻辣味足,一冷一热,相互调和,回味悠长。另南充市也有用川北凉粉灌锅盔的吃法,叫做锅盔灌凉粉。

武胜凉粉锅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外皮,一部分为内馅。nkH

外皮,用精制面粉经发酵后反复揉搓成面团,再用面杖擀制圆形面皮,放在烙锅上微火烙制,面皮因发酵,烙制中自然分为囊空的上下两层,便于包裹内馅。烙好后,再放在炭炉内壁烘烤。内馅则是质细、柔嫩、筋力软绵、清香可口的凉粉。nkH

内馅:凉粉,是店家选用颗粒饱满、不霉不烂的优质豌豆,提取井水,把豌豆经过发泡,使豌豆泡成不硬不软,硬了磨不烂,出淀粉少,软了把豌豆泡烂变质也不行;在用料和发泡过程中,掌握好水温和把好用料质量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石磨慢慢推浆,过滤提取淀粉,经过精心搅制而成。nkH

将凉粉配料上,加上特制的红油、蒜泥、豆豉酱、姜末、花椒等调料。红油选用优质大红海椒和上等菜油,加上冰糖熬制,制出的红油又红又回甜,更是一绝,使凉粉锅盔锦上添花,形成独特的风味。nkH

武胜凉粉锅盔,或者更亲切的称为“哑巴锅盔”,似乎已成为“老武胜”们关于家乡的共同记忆。现在,“凉粉锅盔”已是远近闻名,成为武胜一道名小吃。nkH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半夏

仪陇半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仪陇半夏俗称“麻芋子”,系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以块茎入药,一直是仪陇地区的重要药材之一。 仪陇是半夏的道地产区和历史产区。据《南充县志》记载:“清嘉庆25年(1820年)前,南充盛产的63种药材中,以半夏、僵蚕等有名气”。早在明末清初,仪陇县城就已形成了半夏交易市场。仪陇半夏主要以“保宁半夏曲”而闻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浙江绍兴商人缪复泰在保宁(今南充阆中所在地)创办“保宁半夏曲”手工作坊,其产品畅销华北、上海、武汉、长沙、新疆、内蒙、浙江及港澳、南洋一带。由此可知,早在100多年前,南充地区即盛产半夏。 据《四川中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记载:“半夏我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遂宁、南充市仪陇县、蓬溪等地”。中国药材公司编著的《中国常用中药材》(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记载:“四川的广安、仪陇等地为半夏的主要分布地”。《四川道地药材志》(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版)记载:“半夏四川产量较大,仪陇为半夏的最佳适宜区,所产半夏质量较优,并以其色白、质坚、粉性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泡壳,圆球形等显著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仪陇半夏产业近代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初期,半夏曲由缪氏制作,国家订货。随后,缪氏后裔缪惠生献出秘方,半夏曲由阆中县制药厂生产。1952年至1985年,仪陇累计收购半夏59.6万公斤,平均每年收购1.7万公斤,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各地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为了区别不同产地的半夏,外地客商特称仪陇地区所产半夏为“仪陇半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仪陇半夏”这一自然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前,仪陇半夏主要以野生为主,70年代起农民逐渐开始人工种植。改革开放以前,仪陇半夏一直延续传统的农家种植方式,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半夏品质不高,价格偏底,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提出,仪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川半夏生产基地,仪陇县将半夏作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推广。1999年9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办公室选送南充仪陇半夏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优质中药材展销,受到中外客商好评。1999年12月在南充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仪陇半夏被评为“优质产品”。2001年仪陇县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定为半夏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区。 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仪陇半夏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科研开发等方面投入300余万元,大力抓好仪陇半夏基地建设及销售拓展等相关工作。目前,仪陇半夏标准化、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已在县内9个乡镇推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仪陇半夏可种植面积约30000亩,总产量约12000余吨,总产值可达21600万元。2011年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400余吨,按照2010年平均价格140元/公斤计算,总产值5000余万元,平均亩收入在20000元以上,为规模开发仪陇半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仪陇半夏产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仪陇县双胜镇、复兴镇、五福镇、赛金镇、凤仪乡等5个乡镇,8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23′,北纬31°18′-31°25′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半夏块茎呈圆球形、饱满、无泡壳、大小均匀,直径1.0-1.5cm;表面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针状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粉性足;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半夏总灰分≤4.0%,浸出物≥13.0%,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仪陇半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GMP标准加工。

四.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东坡豆腐肘

东坡豆腐肘

主料:北豆腐

辅料:冬笋、香菇、鸡蛋、葱、姜

调料:盐、胡椒粉、番茄酱、面粉、白糖、酱油、水淀粉、鸡精

烹制方法:

1、将冬笋、鲜菇洗净切成片,焯水后待用;

2、再将番茄酱、面粉、盐、胡椒粉、鸡精、鸡蛋、水淀粉搅成蛋粉番茄糊,将豆腐放入糊中,均匀的蘸上糊;

3、坐锅点火放入油,油温5成热将裹上蛋粉番茄糊的豆腐放入锅中炸至结面捞出沥干油;

4、锅内留底油,放入笋片,加酱油、鸡精、胡椒粉、盐、高汤调味烧开后,将豆腐放入锅中,煮入味后出锅即可。

特点:酷似猪肘,银红明亮,咸鲜清香。

提示:豆腐煮前用刀划几下方便入味。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辣椒

西充辣椒久负盛名,1986年被四川省列为外留辣椒生产基地,全县每年种植辣椒约为5万亩,年产辣椒2000多万公斤。其中以“二荆条”辣椒为最佳,其色鲜、皮厚、味辣,令人赞不绝口,独占市场,畅销不衰,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产椒季节,各路客商云集各城乡集镇争相购买。晋城、凤鸣、槐树等镇成了辣椒的王国,西充成了四川省最大的辣椒市场。

六.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西充红薯

西充红薯
     红薯也称“红苕”,是食物中唯一的碱性食物,它能中和人体中的酸性物质;西充的栽培历史已经很悠久,它在西充境内种植面积很大,解放前至70年代末,红薯都是作为西充人民的主粮。所以西充以前也称“苕国”。

七.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县 濮阳枣锅盔

枣锅盔的特色:外酥香,内软甜,味美可口。

枣锅盔的做法:1、将老酵面澥开倒入盆内,将面粉倒入,对水和成面块(500克面对水150-200克),略饧后加入适量碱水,放入干面粉揉匀。2、红枣洗净煮熟,捞出晾凉。将面团分成3份,其中1份擀成圆片,将枣立着均匀地排在上面。另一份擀成圆片,切成长条,每排一圈枣,用长面条紧贴一圈,固定枣的位置,并和下圈枣隔开,同时撒入玫瑰。枣排完后,将剩下的一面也擀成圆片,并稍大于底面皮片,盖在枣的上面,将周围包住,制成“枣锅盔”。3、枣锅盔放入平底鏊里,用小文火烙制片刻,即在面上撒少许水,粘上芝麻,翻身烙另一面,待花纹起匀时,再翻个身,并垫上垫圈,继续烙30分钟左右,待呈柿黄色、锅盔熟时,将鏊端离火口,刷上糖稀,撒上白糖和青、红丝即成。食时切成长方块。

枣锅盔的制作要领:1、面团要揉匀饧透,揉至光滑为宜;2、烙制时火不宜太旺,以免焦煳。

八.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文氏篆刻药印

仪陇县文体局党组副-、副局长、-故里业余篆刻学校校长文维义,继承祖父医道,研制出一种集艺术、医药于一体的能祛病健身的“文氏篆刻药印”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其发明专利(93111813.1)编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这种篆刻药印的印面丰富多彩, 有健身名言警句, 亦有姓名、别号、肖形等,它既可用于书画、藏书及鉴赏,又可用于自我保健和为他人解疾。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教授题词称赞“文氏篆刻药印”曰:“篆刻药石,点石导引,陶性养性,祛病健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文维义中国特技名医称号。篆刻药印曾应邀赴广州参加“1993年首届巴蜀风韵”文化交流活动。( 仪陇县)

九. 陕西省 渭南 白水县 白水锅盔

白水锅盔

锅盔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白水锅盔又称“烙馍”,用精粉烙制而成,具有闻着香,吃着酥,携带方便等优点。白水锅盔用鏊(平底铁锅)烙制成形后,再放在炉内烘烤而成。锅盔具有的香酥可口的独特风味已在民间世代相传。

十.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酸菜

阆中农村主妇人人都会做酸菜,阆中的酸菜跟北方酸菜不一样就在于选“菜”各异,北方酸菜选用大白菜,阆中酸菜则选用叶大的青菜(俗称家菜),每到十一前后,北方的城市、农村,都会看到卖大白菜的老农,推着装满白菜的三轮车在大街叫卖,于是,他们都支起了大锅,渍起酸菜来,那场面真热闹。在北方制酸菜是将整颗大白菜洗净,放入烧开的大锅中煮熟,放入缸中密封。这是北方人一冬的佳肴。而阆中人则不同,家家周围都有自己的菜园,而且不分春夏秋冬,菜园绿色常青,酸菜就自然不象北方那样冬天冰封大地(任何青菜都不能种植),想吃酸菜就到菜园摘青绿的青叶,在大锅中用清水煮软,装入缸密封,第二天酸菜便制成。要做个比较的话阆中酸菜比北方酸菜更醇香,这种酸菜不加任何调味品,它酸得自然地道,纯绿色食品,聪明的阆人中人还用酸菜水自制豆腐,真是物尽其用。酸菜家常面,是用酸菜豆花做臊子和手擀面做成的。她们将酸菜切成细丝,加菜油、鲜花椒、姜、葱,蒜,胡椒粉略炒,加入酸菜水,用小火焖,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豆花则是将黄豆泡涨,用石磨磨成浆,再用纱布过滤去渣,加上点豆花的水,使豆浆慢慢沉淀、聚团,形成细嫩清香的豆花。将手擀的鲜面煮熟。放入做好的臊子吃时还要放芫荽,蒜苗、椿芽、辣椒等料。美味酸菜面特别的酸香可口,真让人回味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