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岛城阳有什么特产吗 青岛有什么特产不容易买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岛城阳有什么特产吗 青岛有什么特产不容易买到的更新时间:2022-12-17 22:01:12

一. 山东省 青岛 胶州 里岔黑猪

里岔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里岔黑猪是山东省优良地方猪种。里岔黑猪以其产地和毛色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胶州、胶南、诸城三县市交界得胶河流域。里岔乡是其中心产区。

1972年,山东在猪种重点调查中,发现胶县(胶州市)里岔黑猪。此后,昌潍地区及有关县多次对里岔黑猪进行调查和鉴定。历史上当地 里岔黑猪—母猪

饲养的属华北型黑猪。1940年前后曾引进巴克夏猪、哈白猪、长白猪等,但外来品种由于不适应当地饲养管理而被淘汰。当地群众通过长期择优选留、繁衍继代,逐渐形成了里岔黑猪。里岔黑猪是受外来猪种影响极小,或基本不含外血的地方猪种。里岔黑猪属华北型猪的大型猪,体格达,身长体高,成年公猪体重200~250千克,成年母猪130~180千克。全身毛色全黑,头中等大,额有纵纹,耳中等大下垂,嘴中等长直,单脊背,背腰长直,腹不下垂。

特点

里岔黑猪的显著特点是体长。通过采取X线拍片或屠宰目测对其椎骨数目进行检测发现,该猪种的颈椎、荐椎数目与其他猪种相同,分别为7枚和4枚,而胸椎与腰椎总数平均为21.5枚,比其他猪种一般胸腰椎20枚左右多1.5枚,接近长白猪。里岔黑猪繁殖性能好。初产母猪窝均产仔10.3头,活仔8.5头;经产母猪窝均产仔12.8头,活仔11.4头。里岔黑猪育肥猪15~90千克期间日增重平均576克,每增重1千克需混合料3.6千克左右,平均180日龄左右达到90千克体重。屠宰测定100头里岔黑猪,平均屠前体重99千克,屠宰率72.8%,眼肌面积26.1平均厘米,皮厚0.4厘米,膘厚3.2厘米,后腿比率27.8%,胴体瘦肉率47%左右。

猪肉特点

里岔黑猪肉质良好,肉嫩、味鲜和芳香浓郁。肌肉肉色(3.4)分级、大理石纹(2.6)分级、pH(6.2左右)、熟肉率(68.8%)较高,失水率较低(20%),其生长周期顺其自然,而肌纤维则较细,所以肉质细嫩。猪肉切面有特殊芳香气味,具有明显的大理石纹,口感酥嫩,鲜美多汁,胆固醇含量低,富含氨基酸,堪称顶级生态健康食品。里岔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性能好、屠宰率较高、瘦肉较多、肉质鲜嫩等特点,特别是肋骨数较多、体驱较长,尤属地方猪种的独特优点,是华北型猪中的一个宝贵“基因库”。

二. 山东省 青岛 城阳区 波尼亚猪头肉

特色名吃“波尼亚猪头肉(酱烧肉)”,选用一级干净猪脸,添加十八种名贵中草药,采用百年老汤调制经处理后酱制糖熏而成。此产品酱香浓郁,香而不腻,具有营养和保健双重功能。

1、将猪头治净后劈开,割除耳圈、眼角、淋巴结块、鼻肉软骨及杂物。猪脑另作它用。将剔去骨的猪头肉切成5块,放入清水中,反复刮洗,去尽杂物血污后,放清水锅中焯水20分钟,再捞出洗净;2、将焯水洗净的猪头肉放清水锅中连同头骨一起煮开,撇去浮沫,煮至五成熟。捞出稍凉,改棋子块,汤倒入盆内澄清待用;3、另取净锅上火,加白糖炒成糖色,盛入碗内待用。接着将澄清的原汤放入锅中,放入猪头肉,加糖色、酱油、白糖、精盐、绍酒调好色。用纱布袋装入八角、花椒、小茴香、丁香、桂皮、葱姜,扎好放入锅中,小火将猪头肉焖至酥烂,除去浮油,然后大火稠浓汤汁即成。

三. 山东省 青岛 李沧区 青岛高粱饴

山东的青岛高粱饴是传统的名牌软糖,一向以“弹、韧、柔”三性兼备而著称。吃起来不粘牙,甘美爽口。高粱饴采用优质高粱淀粉调乳,用精制砂糖化浆,再以适量的有机酸长时间和熬,产生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糖类和酶类物质。现在除用高梁淀粉外,还用绿豆、玉米、地瓜等淀粉精制成翡翠饴、绿豆饴、珍珠饴等品种。( 青岛)

四.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青岛油爆海螺

海螺是青岛的深水,海螺肉质鲜嫩,细腻可口。以本地红岛浅海的黑皮大海螺为主料,做成的油爆海螺是非常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味,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鲁菜大奖赛优秀菜和青岛十大代表菜之一。该菜品的特点是:鲜而不腻,嫩猾酥软。

原料:

带壳鲜螺1000克,水发木耳15克,葱10条,醋1汤匙,料酒1茶匙,上汤2汤匙,粗盐、蒜、生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海螺外壳砸碎,取出肉,摘去尾肠,去掉头部黑膜,用醋和粗盐揉搓洗净,再用清水洗净,片成大薄片(片越薄越好)。把葱批成两半,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大蒜切片。木耳大的一切两半。

2、将上汤、料酒、盐、味精、生粉放碗内调成汁。烧滚水,放入海螺灼过,立即倒入漏勺内滤干水,迅速放入已烧至八成熟的油中一冲,旋即倒入漏勺滤干油。

3、锅内留适当油,下葱、蒜,待出香味后,放入海螺、木耳,迅速倒入调好的汁,拌炒均匀,淋上香油,盛入碟内即可。

五.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烤小鸡

烤小鸡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是以生菜为主要材料,烹饪以烤菜为主。

菜品特点

颜色金黄,肉嫩淡香,用生菜佐食风味更佳。

历史文化

1. 烤小鸡为山东青岛的传统菜三烤之一,是由青岛40 年代著名厨师研制而 成的。此菜选用当年的雏鸡,劈成大片,人油烹炸,再烤制成熟。成菜后按鸡的原形摆在盘中,浇以原汁,以生菜佐食,别具风味。
2. 此菜营养丰富,是一道深为人们喜爱的佳肴。

做法

做法一

制作食材
鸡1000克。 生菜30克。精盐5克、酱油10克、葱油10克、姜10克、菜子油1500克(实耗油100克)。
制作流程
将雏鸡从脊背中间劈开(腹部相连),再将鸡的大腿处割开一刀,翅膀用刀背拍断,去掉爪尖洗净。然后将鸡身沾匀酱油。入九成热(225℃)的油锅中一触即出,放入烤盘内。加葱段、姜片,再倒入清汤、酱油、葱油等,入烤炉内烤10分钟左右至熟,呈金黄色时取出,剁成条状,按原鸡形状摆入盘内,浇入原汤。生菜洗净切段,放在鸡的两边佐食即成。 烤小鸡

制作关键
1. 此菜须选用当年的雏小鸡、一般在500克左右;
2. 烤制时的温度应掌握在150℃~200℃。

六.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蜜三刀

即墨蜜三刀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的。即墨蜜三刀产品为深棕色,具有光泽鲜艳,香甜不腻,松软可口等特点,是颇受儿童及老年人喜爱的食品。

蜜三刀原是即墨城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青岛利民食品厂恢复了这一传统茶点的生产。该产品以面粉、花生油、白糖、芝麻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先把配料搅匀,和成面团包上皮面,摊成厚1厘米的面饼,外表粘附上芝麻,然后切成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块,在上面割上三条刀口,放于150度的沸油中炸透,出锅后挂以糖浆,即为深棕色的成品。

七.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 清末,即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又称捏绣)、刺绣等手工工艺,农村妇女绣织的鞋面、枕头、嫁衣、戏装等,做工精巧,花样繁多。1918年,荒洼村(今属移风店镇)手工艺人卢忠溪通过英商在烟台开办的德仁洋行,引进一幅意大利“手拿花边”底样,试做成功后,便出资在即墨城北阁里创办起“裕民花庄”,专司经营和传播技艺。随着“手拿花边”的流传发展,许多民间艺人在加工制做过程中,不断吸收“小扣锁”、刺绣等工艺特点和针法,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的工艺针法。由于这种工艺针法演变形成于即墨民间,人们就把以这种针法制成的花边称为“即墨手拿花边”,也就是“即墨镶边”的雏形。此后,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绚丽多姿的“即墨镶边”。

“即墨镶边”是一种单线织绣的花边,主要采用不同股数的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为原料,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余种针法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工艺和针法,经过镶拼,把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虚实照应,和谐统一,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烈浮雕感,达到平、薄、光、匀、齐、净的工艺技术要求。织边的主要针法有锁灯笼扣、织密布、绞柱、搁边、二针网、三针网等50多种,刺绣的主要针法有插花、行梗、纳底、抽经(纬)、锁边、掏眼、扒丝、抽勒、切勾等20多种。织边和刺绣均须拉线松紧一致,底线适宜,用线不碾不毛,网眼均匀清晰,针码平均。织出的图案角尖、弧圆、边齐,整体平整,不卷不曲。即墨镶边产生后,很快在即墨广大农村妇女中流传开来,发展成为一项主要的家庭副业。民国初年,形成了以即墨为中心,北至莱阳、海阳,南到崂山,西跨沽河两岸的广大生产区,仅即墨县城就拥有私营花边庄45家。即墨解放前,全县有花边庄30余家,能生产台布和餐套两个品种十几种规格,年产量徘徊在八九千套。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即墨镶边”在国际上赢得“抽纱瑰珍”之称,品种规格不断向中、高档及多用途发展,产量、产值、利润不断提高,花边产品逐渐扩大到台布、餐套、床罩、沙发套、靠垫、衣领、伞面、琴罩等十几个品种2800多个规格,并研制出新产品“百带丽”和“新百带丽”。1978年,“即墨镶边”被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厅评为名牌产品;1979年,被山东省经济委员会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1980年,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八. 山东省 青岛 市北区 长城水饺

青岛特色小吃“长城水饺”被评为“山东名小吃”“中华名小吃”。该水饺是由海参、虾仁、蛤蜊肉、配以肉丁、蔬菜等精心调制成馅。选料精细、制馅考究,保持了海鲜的原汁原味,具有“皮薄、馅大、味美、量足”特点。

九.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即墨铁锅炖大鱼

即墨铁锅炖大鱼鱼肉软嫩、口味咸鲜、汤汁香浓、营养丰富选新鲜海捕大鱼宰杀清洗改刀备用,花生油适量放入特制大铁锅内,加入葱姜丝爆锅后,放入清洗好的大鱼,加入花雕酒、酱油和适量碘盐等,加水没过鱼身,猛火烧开后文火慢炖1小时自然收汁。

十.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窝洛子缸

传统手工制品窝洛子缸龙山街道南窝洛子村南山北坡蕴藏着一条由西向东延伸的陶土层,宽约6米、深10余米,其陶土具有细、粘、硬等特点。捏结成块曝晒不裂,水泡不碎。当地人于明朝时即利用这一优良粘土烧制碗、盆、罐等器皿,颇受用户欢迎;后又用这种粘土制做储粮盛水的大小不同的缸。这种缸,质地坚硬,表面光泽,以石敲之铮铮有声;用其盛水不渗、储粮不霉。1981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窝洛子缸的制作达到最盛,参与制作和销售的户数和劳力均达到全村的80%,产品销售遍及胶东半岛及东北三省。至2002年,已封窑停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