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市古镇镇特产有哪些 中山各镇区特产的图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市古镇镇特产有哪些 中山各镇区特产的图更新时间:2022-12-11 16:25:26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二. 广东省 中山 小榄菊花肉

小榄地区盛产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这种菊花肉看来虽肥,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中山的传统送礼佳品。

小榄菊花肉乃小榄驰名中外的土,传统制法是精选猪的肥膘肉,切成小四方薄片状用砂糖腌制,装入罐中密封,等到肥猪肉腌成水晶般通透的时候,糖肉就做好了。然后取出腌制好的糖肉,加上糖浆,蘸上菊花糠,美味可口的菊花肉就做好了。菊花肉虽用肥肉制作,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是送礼佳品。

菊花肉可以当作零食,吃起来有一阵阵菊花的清香,甘甜而不腻。过去,小榄人喜欢把菊花肉当茶点。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小榄人的家里会自己制作一些菊花肉。如今,小榄人多数用菊花肉来烹饪现代菜式或制作汤圆糖水等。

三. 广东省 中山 三乡小炒

"三乡小炒"是三乡人的饮食特色。凡属逢年过节,红、白筵席者是不可缺少的乡土特色菜馔。吃起来酸酸甜甜,味道极美。不但三乡人喜闻乐道,在外地也早为人知,脍炙人口。如果宴席上没有"三乡小炒",三乡人就会非议,甚至受到指责。三乡人认为无"炒"不成宴。有一次,岐江酒家(现已拆除,原为中山最有名的酒家)接到郑宅喜筵,要到三乡上门办宴,开席时,搬上鸿运乳猪拼盆、雀巢鱼青、椒盐蛇、鸡煲翘、红烧石岐乳鸽、金华玉树鸡……,琳琅满目,色、香、味、形俱全,以为落尽功夫,该受主人及嘉宾赞赏,谁知一位大娘质问:"怎么没有小炒呀?""连一碟小炒也没有,有什么好食?"问得主人目瞪口呆。可见"三乡小妙"在三乡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呀!三乡群众办酒宴,事先就把菜肴做好,成缸成钵的摆着,上面用禾草遮盖,来多少客人,开多少围台;一围坐八人,坐满就开筵,随到随开,十分方便。主客欢天喜地,互相道贺一番。人们喜食的是焖冬菇、白切鸡、红烧扣肉、发菜蚝豉、皮胶焖鸭等等,当然,还有千万不能漏掉的"三乡小炒"。"小炒"的用料有:酸菜丝、荷兰豆丝、红萝卜丝、瘦肉丝、鱿鱼丝、鸡肝丝、鸡肾丝。配上蔬菜切成丝,炒成一镬,配好调味料,上碟奉客即成。

四. 广东省 中山 三乡濑粉

三乡濑粉,是用以优质粘米为主要原料,并选用当地的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很有韧性的园条状鲜粉,成品配上上汤肉料,吃起来粉条润滑爽口而有弹性,非常可口。

三乡濑粉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材料可不简单。它是以优质粘米为原料,并选用当地的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非常有韧性的圆条状鲜粉,粉质韧滑爽口,类似桂林米粉。美味的精髓除了本身的口感,还在于以猪骨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其他杂骨熬制而成的汤。

三乡濑粉的味道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品尝出来的,而是要一口一口地慢慢咀嚼,品味一下它的柔中带韧。三乡濑粉会随着配料的不同而显得别有味道。如果配料带有叉烧、青菜和葱等,它的味道就含有少许清脆干爽的感觉;如果配料有鸡肉和姜等材料,濑粉的味道就有蒜辣的口味。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术

祁术为白术的一种,是名贵地道中药,因产于祁门而得名。我国浙江、江西、云南等省均产白术,但以祁术品质最优,为白术最上品。

祁术习生于海拔千米以上、多云雾、土质肥沃的山坡上,怕高温,忌积水,较耐寒。祁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8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为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两边有柔毛,有暗红色长柄,头状花序较大,开白花略带黄色。瘦果密集羽状冠毛,籽比芝麻籽还小,灰黑色。根状茎大者如拳状,形似如意,与茎杆相连处较细长,如鹤颈形。故祁门老药工在鉴定祁术时,总结了一句俗语“鹤颈如意形”来概述其特征。断面色白质润,大者中心带有朱砂点,味先甜后苦。

祁术以块茎入药,具有补气健胃、补血、壮筋等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载有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热,除热,消食。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本草纲目》中对白术功用的叙述可谓详尽,“其功用甚火,即补脾温胃和中燥湿,益气生血,进饮食,治劳倦,化疟癖,除呕吐,消痰水,遂水肿,止泻痢,收白汗,长肌肉,理心下急满”。山区群众熟知祁术的药用价值,形容说:“一场大病,祁术不离,吃上两斤,上山有劲”。据现代药理证明祁术主要成份含挥发油,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降糖、强壮、抗血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

祁术的经济价值很高。早在清末,在南洋群岛召开的国际土会议上,祁术被评为优良品种。民国时期,药号(即今药店)在出售祁术时,都用一特制的小盒子包装,每盒装祁术1斤。凡出售的祁术每株都留有约5寸长的颈,以示与普通白术之别。在包装盒外面贴有仿单,名曰“天生祁山野白术”,售价达32块银元1斤。

祁门具有适宜祁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人工种植祁术也获成功。

(摘自《祁门风物》)

六. 广东省 中山 禾虫饼

禾虫是中山季节性极强的稀有物种,中山神湾一带的农民有句俗语:“禾虫过造恨唔返。”一年之中能收获的机会只有两造。每年在农历的三、四月和八、九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时才捕获。

三月正当黄瓜盛产期,叫“黄瓜虫”,四月正当荔枝扬花结果期,称为“荔枝虫”,这两种禾虫体型小,吃起来带有点腥味。而到农历八、九月产出的禾虫叫分别叫做“秋分虫”、“禾花虫”,这两个月禾虫不但数量多,而且虫体肥美,特别好吃,是禾虫的极品,中山人最为喜欢。食家称秋季的才是“正造禾虫”,这时的顶级禾虫又美名为“金花虫”。

禾虫样子极之丑陋,幼时如红线,身体分节明显,成虫身体细长稍扁,体节两侧有突出的刚毛疣足,长约一两寸,其色金黄带红杂绿,虫身丰腴,含浆饱满,行动缓慢,形似蚯蚓,样子可怕。有人说它像蚯蚓、像蜈蚣,也有人说它像水蛭,但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觉得它更像乡下厕所里的蛆虫。中山也有句俗语叫“合埋眼,吃禾虫”。早期够胆食用禾虫的,只有中山、斗门、新会等河口地带的居民。禾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珠三角河口人家的餐中美食,懂享受之人一定要在短短的几天内尝个新鲜为快,不然的话,要翘首盼望到来年了。

中山的禾虫名菜有“生炒禾虫”、“禾虫煲莲藕”、“禾虫煲眉豆”等,各具特色,各有故事,而最传统最正宗的吃法是“瓦钵炖禾虫”。鲜活的禾虫漂洗干净后,放到瓦钵内,放入生油、鸡蛋、粉丝等配料,再加入适量生盐、味精、陈皮、蒜蓉、芫茜、榄角、糖以及胡椒粉调味,与禾虫搅匀后,隔水炖熟。以往,没有更多的保鲜技术,一夜之间大量收获的禾虫就这样全部炖好,一钵钵保存起来。到食用时,连同瓦钵再放到炉上去烤一会,直至钵内禾虫冒出白烟为止,这时整个空间都会弥漫着诱人的特有禾虫香味,被烤成外表金黄微焦,内里甘香软滑的禾虫糕就是中山地道的特色佳肴。现今亦有些大酒店将其切成一片片用平底锅做成“香煎禾虫糕”。这种烹制方法,既迎合了禾虫的风味特质,又适合于禾虫季节性强,便于长时间保存,慢慢享用。

由于禾虫的独特风味和地方独有性,常使远离家乡的游子魂牵梦绕。曾有那么一个传说,清朝光绪年间,中山黄圃人何文耀中了进士,被派到四川任职,他极好食禾虫,眼看要远离家乡,难再烹用美味,于是他让人将禾虫先焯熟后晒干,制成一个个“禾虫饼”带到四川。到职后,他将从家乡带去的名贵鲍参翅肚用于给上司送礼。不想,一天上司看到他一人在独享禾虫饼,随即认为他不敬,自己留着好东西,并责问他“为何有金龙仔不送我”。从此,黄圃一带的人就将禾虫称为“金龙仔”。之后,禾虫饼就成了中山人可长年享用的美食,其中,冬天禾虫饼煲仔饭是一绝。

七.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八. 广东省 中山 子姜骨

沙溪人喜欢吃子姜骨,这与他们的烹制得好是分不开的。这种子姜骨吃起来甜中带酸,入口化渣,微微的姜辣和醋酸,令人胃口大开。制作子姜骨是沙溪每一位家庭主妇的拿手好菜。

选取细排骨,最好是略带肥肉的那种,这样的肥肉才不易塞牙。然后把排骨斩件,下生粉勾芡,跟着过油锅。将红谷米、牛尾汤、醋、片糖、盐下混在排骨上,放在煲里煲烂。接着把子姜加上糖,再用排骨汁打芡,上桌的时候,把子姜和排骨一和就可以了。

九. 广西 来宾 合山市 合山澳洲坚果

澳洲坚果合山市于1996年开始引种澳洲坚果,试验种植的澳洲坚果具有速生、早结、丰产、耐旱、耐寒、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等良好特性,极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澳洲坚果的食用价值很高,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还富含蛋白质、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有“干果皇后”之美称。

合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0.6℃,年平均降雨量13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46天,相对湿度78%,土壤PH值5.5-6.5,经试种效果良好,是种植澳洲坚果的理想地域。

广西合山市地方税务局于1997年4月初,果敢引种澳洲坚果试验种植,经精心呵护和反复试验,果树终于挂果累累,轰动了煤城合山市,还获得了2005年度来宾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践证明,在合山是可以发展澳洲坚果种植的,因此,该市农业局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了搞活当地经济,引导农民从“黑色煤窑”赖以生存转变到“绿色种植”发家致富路上,迅速成立了坚果公司,种植了1200多亩澳洲坚果树苗,至今已种植了3000多亩,计划到2007年带动相关农户种植7000亩,完成10000亩任务,使之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澳洲坚果生产基地。

澳洲坚果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洲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洲北部的沿海亚热带雨林地区,从开始挂果年至采果60~70年之久。合山于1997年4月份从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购入嫁接苗定植,种植头两年,坚果树茎围平均增加4.0厘米,株高平均增加69.3厘米,且具有生长量大、耐旱、抗病能力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广和管理粗放等优点。去年初见成效,亩产干果仁75公斤,每公斤创下80元的好卖价,而且一投入市场非常抢手,根本不愁销路。

十. 广西 来宾 合山市 马安奇石

马安奇石鬼斧神工般的天然造型和石质,具有清、顽、丑、拙俱全,质、色、景、型皆备之特色。合山奇石种类繁多,且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有壮锦石、绿玉石、鸳鸯石、彩铀石、素陶石等石种,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或少有的。合山奇石以独有的风格放射了灿烂夺目的神奇光彩,它既有科研价值、艺术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可谓价值连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