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玉林特产连翘怎么做好吃 玉林油炸连翘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玉林特产连翘怎么做好吃 玉林油炸连翘做法更新时间:2022-12-07 22:02:16

一.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陆川龙眼

优质龙眼:陆川县盛产储良、石硖等优质龙眼,现种植5000多公顷,年产7700多吨。

二.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山心毛尖

山心毛尖

山心毛尖茶是取自于海拔800多米的“葵山”山坡翠谷,其谷具有云雾飞飘、数夜珠露滋润的天然地理优势,并采用生物技术培植的鲜茶叶为原料,由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新工艺相结合精加工而成。常饮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实为馈赠之佳品。

三. 广西 玉林 容县 都峤山铁皮石斛

都峤山铁皮石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都峤山铁皮石斛是广西玉林容县的。

1、形态特证

铁皮石斛为多年生附生兰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园柱形,长5~35cm,直径0.3~06.cm,节间长1~2.5cm,具紫色纵纹,紫红色或黄绿色,一年生茎对光半透明,可见内部条状纤维,多节,节环铁青色至黑色,故又有黑节草之称。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互生,3~20枚,嫩叶紫红色,老叶黄绿色,生于茎上部节上,二列,矩圆状披针形,长3~7 cm,宽0.8~2.0cm,先端钝,顶端略钩,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谈绎紫色;叶鞘灰白色,稍带紫色斑点,鞘口开张,抱茎不超过上一节,常与节留有一个环状间隙,质硬而脆。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2~4cm,呈回折状弯曲,每节间花1~3朵,淡黄色和白色,稍有香气,花直径1.5~2.0cm,唇型花,其中一花瓣变异成唇瓣。铁皮石斛花白雌蕊与雄蕊合为一体形成一种典型的合蕊柱,雌蕊位于下方,雄蕊在上方,每枚花有花粉粒4粒,药帽近卵形,顶端中间开裂,花苞片谈白色,花被片黄绿色,辱瓣卵状披针形,长1.6cm,白色上半部具一个紫红色大斑块,下部两侧具有紫红色条纹;中萼片与花瓣相似,矩园壮状披针形,长1.7~1.9cm,宽0.4~0.5cm,侧萼片宽约1cm;萼襄园锥形,长0.5 cm,辱盘上密被乳突状短柔毛,基部有1枚黄色胼胝华。铁皮石斛果实为橢园形蒴果,长3~5 cm,成熟时为黄绿色。每个果实含有上万颗种子,其种子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为黄绿色,两端具翅,外形为长纺锤形,种子大小为长0.4 mm,宽0.09mm。

2、生态习性

铁皮石斛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安微、贵州、广西、浙江、广东等省份,西藏也有分布,其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多附生于海拔2100~2500米的林缘岩石或林中长满苔藓、爬满野藤,直径粗的阔叶树,喜阴凉、湿润环境,通常与地衣,蕨类和藓类植物互生。适宜在空气相对温度大于70%的环境下生长,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7~22℃,最冷月最热月温差不明显,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无霜期250~25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耐干旱与严寒。开花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下旬,花期3~6个月。荫果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陆续成熟。铁皮石斛的种子极为细小,胚胎发育不完全,无胚乳组织,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率极低,有性繁殖力极为困难,主要靠无性繁殖,从根部不断分孽或从上部茎节处生根长出新的植株。茎的生活期通常为三年,3~4月初二年生茎的基部腋芽萌发成幼苗,1枚母茎能发1~3个新苗,一般在第三年秋末春初采收。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广西容县金地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都峤山铁皮石斛保护范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东部与岑溪市相邻,东北部与藤县连接,南部与广东省信宜市和北流市接壤,西部与北流交界,西北部与桂平毗连,北部与藤县、平南县联接。最东部是大坡冲东端之玉桂山,最西部是石头西端之大垌、陈冲,极南是黎村南端之勾髻山,极北是大田圩、平山、古泻等村。都峤山铁皮石斛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容州镇、容西乡、十里乡、石寨镇、杨梅镇、灵山镇、六王镇、黎村镇、杨村镇、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15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19个行政村。

四.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肉蛋

玉林肉蛋 肉蛋则是另一种出身玉林的草根食品。要制作肉蛋,不仅在材料上要精选上好的小黄牛后腿肉,遵循严格的加工工艺,实际制作时也是一种体力挑战。据说需要搅打,直到掷地能反弹10—20厘米才算合格。

肉丸,玉林人称肉蛋。玉林肉丸洁白、嫩滑、松脆、无渣、味鲜美,富弹性,从高处扔下,可弹起10-20厘米。肉丸汤、炒肉丸是筵席的佳肴。民国时期,玉林的酒楼、饭店多有肉丸出售。30年代至40年代,城区专卖肉丸的摊档有十多个。 肉丸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一般选用黄牛肉,后腿肉为佳,也可用精瘦肉代替。把选好的牛肉剔筋去膜,切成厚片,捶成肉浆。置肉片于平滑的青石板上,用木槌(荔枝木槌为好)边捶边翻动。用力均匀,快慢适度,过快则其热不散,易成腐渣,食之无味。肉浆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粘手为度。把肉浆移置大瓦钵,加进视水、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制作者叉开五指,插入肉浆中,顺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以使肉浆的微孔增加,形成网状结构,使水分与调料均匀;然后把整团肉浆掀起,在钵中摔打,连续十几次,以把肉浆拉开,能自动收缩为度,以增加肉蛋的脆度。先把锅中水烧至温度50度之后,左手抓肉团,稍用力一抓,让肉团条从拇指与食指合成圈中冒出,右手持汤匙迅速一勺,即得拇指大小的肉丸,落入锅中。把锅水加温至微沸,待肉丸浮起,捞放容器中。

五. 广西 玉林 博白 那林鱼

那林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那林鱼是指位于广西博白县所辖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等7个乡镇境内养殖,符合特定质量标准,具有独特品质,用“那林”地域名称命名的一种本地活体草鱼。

地处六万大山余脉深处的那林镇一带,山顶浓雾覆盖,河溪纵横,无公害无污染的山溪泉水丰富,长流不息,水质清新无污染,矿化度小于1克/升。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等优越自然条件,当地人在溪边、山沟或村边空地挖成小鱼(塘)池,引来长流的山泉水养草鱼,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全程投喂草料,经3年至4年养殖,便达到4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博白当地一直有句老话流传下来:“博白蕹菜鲜,那林鱼味绝!”。那林鱼历史悠久,有300多年养殖历史,从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逐味品鲜之人的喜爱。白州之野产异鱼,此言不假,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宋时期,博白绿含山和大荒山上之池皆有婢妾鱼。宋·乐史《绿珠传》有云:州境有博白江盘龙,洞房山、双角山、大荒山有池,池中鱼有婢妾鱼。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据传,绝代美女绿珠即七彩婢妾鱼精幻化而生。到清代,这种珍贵的鱼类不再见记载于任何史料,倒见清道光年间的《博白县志》(道光十二年重版)记载,上述大山之池中亦见菩萨鱼清游。故老相传,最大的那林鱼是清朝年间养了105年的一条草鱼王,重达41公斤,有着“水浸木”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当年七仙女中的织女跟牛郎相爱出走后,剩下的六仙女闷闷不乐,故偷偷下凡散心,经过那林镇六塘胫,见此地风景优美,有六口清澈见底的水塘,因而一人一塘在水中戏耍。由于塘中没有生物,显得过于沉静,六仙女中的一人便出从天庭中取鱼放入此六塘中,以焕生机。有一天,六仙女在水塘中逗玩水中的鱼,旁边有一放牛青年路过,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加之受烈日爆晒晕倒在地,六仙女看到后,便将其扶到树下,从水中取出一条鱼用于煲汤给该放牛青年喝,该青年喝后便恢复了清醒,更是感觉得精力充沛,口中鲜味仍回味无穷。六仙女同情放牛青年生活贫穷、艰辛,便取水中之鱼给他带回家中繁殖。

放牛青年得此鱼后,回家利用那林自然生态环境,在溪水旁边挖窝养鱼,每天勤勤恳恳上山割草,摘瓜叶喂养鱼,精心喂养的鱼条条都膘肥体壮。由于干旱无收,乡亲们每天都挨饿,放牛青年抓鱼煮汤,分发给乡亲们喝,助乡亲们渡过了难关;乡亲们个个称赞,口口相传,此后那林家家户户都把此鱼当宝一样养殖开来。鱼愈养愈多,名声越来越大,从此那林便成了鱼米之乡,那林鱼也因此得名。

博白群众自古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习惯,那林鱼主要以草鱼为主,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优越自然条件,人们在溪边、山沟等地方筑10-100平方米的小鱼塘,且利用当地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形成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以吃嫩草、菜叶等草料喂养,养殖3年至4年,便达到6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

那林鱼在博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沉淀,伴随着六万大山山泉溪水静静流淌,在博白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那林鱼生活在长流山泉水中,山泉水水源充足,长流不息,非常有利于那林鱼的高品质、标准化养殖。那林镇一带冬暖夏凉,水温冬季在10度以下,夏季在25度左右,全年适合那林鱼生长,但由于仅投喂天然草料或农作物的茎叶,生长不是很快,养殖周期长,一般要喂三年以上,可长到4公斤以上,5年以上可达到6到10公斤。1981年,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肖锋闻讯亲自前往博白那林实地考察山窝大草鱼养殖,提出山区养鱼要学那林。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玉林日报等各级媒体也对那林鱼进行过大量报道。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白大观》则对那林鱼的历史、地理方位、养殖方式、品质等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如今,那林鱼早已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上海等地,当地村民用氧气袋长途运输,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现辖行政区域

《博白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那林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博政发〔2016〕2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那林鱼》(草案)

六. 广西 玉林 容县 容县瘦肉型猪

容县瘦肉型猪

容县养猪历史悠久,所养瘦肉型瘦肉率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容县已建立从种猪、仔猪、肉猪养殖出栏等配套成龙的广西重要的生产基地,年饲养量肉猪120多万头,仔猪出栏130多万头,主销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现有2家养殖企业的养殖基地及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七.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肉蛋

肉丸,玉林人称肉蛋。玉林肉丸洁白、嫩滑、松脆、无渣、味鲜美,富弹性,从高处扔下,可弹起10--20厘米。民国时期,玉林的酒楼、饭店多有肉丸出售。肉丸汤、炒肉丸是筵席的佳肴,30年代至40年代,城区专卖肉丸的摊档有十多个。那些制作肉丸高手,以其产品的独特风味广招顾客,生意兴隆。但是每日仅销售4公斤至5公斤。

     解放后,传统肉丸的制作工艺,得到继承和推广。70年代至80年代,除几家大酒楼有肉丸制作高手外,许多熟食摊和企业单位的厨师也能制作。有少数肉丸名家,靠此发家致富,80年代后期,城区各大菜市,每天都有专卖肉丸的摊档二三十个。

八. 河南省 三门峡 卢氏 卢氏连翘

卢氏连翘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卢氏连翘,中药材品种,指河南省卢氏县所产的连翘,为河南省。卢氏连翘品质优良,有效成分高于中国国内其它同类品种。销售范围遍及中国各省市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

卢氏连翘,中药材品种,指河南省卢氏县所产的连翘,为河南省。与其他地区品种相比较,卢氏连翘连翘苷含量和醇浸出物含量高,且富含维生素P,品质优于其他产地的连翘。2004年,卢氏连翘获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卢氏连翘行销中国国内20多个省市,外贸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中国港澳特区等。卢氏连翘每年产量占中国连翘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卢氏连翘是卢氏县大宗药材名产。又名空壳,俗称黄花条。为落叶灌木图2 卢氏连翘生物性状

.,高2—4米。枝开展或伸长,稍带蔓性,常着地生根,小枝稍呈四棱形,节间中空,仅在节部具有实髓。花先叶开放,腋生,长约2.5厘米;花萼4深裂,椭圆形;花冠基部管状,上部4裂,裂片卵圆形,金黄色,通常具橘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子房卵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狭卵形略扁,长约1.5厘米,先端有短喙,成熟时2瓣裂。种子多数,棕色,狭椭圆形扁平,一侧有薄翅。花期2—3月,果期9—10月。卢氏连翘果壳厚,色泽鲜艳,享有盛誉,为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一种常用药材。它主产在海拔650—2000米的山坡丛林中。.

连翘在卢氏县的生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卢氏县山区自古以来有采集、炮制、使用连翘的传统。卢氏连翘多年来一直作为道地药材为医宗、药家所钟爱。.
卢氏中药材基地建设时间久、规模大、影响广。天麻、连翘基地遍及全县。连翘是主要的道地特色中药材,2010年全县总基地面积5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市场占有量达53%以上。
1993年组建了中药材集团总公司,下设10余家分公司,形成强大的指导服务体系,把中药材作为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另外为解决药材交易场所,县投入2500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亩的卢氏药城,形成了辐射周边地区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由于药材量大质优,所以外地中药企业落户卢氏,参与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如众生植物研发有限公司与县0签订了全县30万亩连翘基地建设合同,在产区进行投资并收购地产药材予以加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延伸了产业链条,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2004年卢氏连翘被国家定为唯一野生保护基地和地理性标志产品,2005年又被国家定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通过了对卢氏连翘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12月13日起对卢氏连翘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4年第183号)。.

地域保护范围

卢氏连翘原产地域范围以河南省卢氏县人民0《关于界定卢氏连翘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卢政文[2004]22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南省卢氏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白散

白散

白散即米花,壮如圆盘,白中微黄,甘香酥脆,稍压即碎裂数块。玉林人俗称“白散”,既取其洁白松散之意。

白散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

1、选料。选用的糯米要纯净、粒大、粘性好、洁白,筛去碎米后,置容器中浸泡一夜,滤起、晾干。

2、笼蒸。把糯米放置蒸笼中,用猛火蒸。要掌握好糯米的熟度,过熟则板结,难透气,打胚时难脱模,油炸时难松散,吃时硬而不脆;熟度不够则粘性差,作胚时易散不成形,油炸时爆裂不完整。

3、打胚。用刻有吉、福、喜、寿的凹字的木模,有大、中、小三种型号;打胚要趁糯米饭热,迅速填入木模,摊平、略压实,打在晒箕上,饭热度不够则粘性差,难成形。

4、晒胚。待胚散热后,移置竹筛上晾晒,要勤翻,正反都晒,以干爽为度。

5、拖糖水。把干爽的白散胚在已煮好的糖(白糖或黄糖)水中,浸匀后即捞起,叫拖糖水;要掌握糖水的浓度,过稀则不甜,过浓则使白散在油炸时不散,一般糖和水的比例以三比一为宜;拖糖后的白散胚要晒干,置容器中密封待炸。

6、油炸。茶油最好,花生油次之。油炸前,把白散胚晒(或烤)一次,去水气。油在锅中煎沸,逐个把白散胚放进,正面朝下,用长竹筷不断拨动,使朝同一方向旋转,待散胚浮起,即用筷把胚身翻转,压沉,再炸一二分钟,即可捞起,搁置盘中,漏去余油,散温后即可密封储藏后用。

十.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兴业黄金桔

兴业县现有黄金桔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5万吨,是广西特色名果。2009年“兴业黄金桔”荣获国家有机食品,2010年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发展黄金桔产业中,兴业县大力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黄1虫板,投放捕食螨、果食蝇诱捕器等生物防治技术和“三避”技术,不仅提高了黄金桔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延迟黄金桔的采收期,使兴业黄金桔与其他地方的金桔上市旺季错开,水果产品远销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区和城市,名声雀起。黄金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具有行气、解郁、生津消食、化痰等作用,常食金桔可提高人体抗逆能力,是理想的保健果品。

推荐特产